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既然汉献帝不是什么好皇帝,那么曹魏代替了他的皇位也就不是什么罪过了。

    罗贯中见吴玉朝不说话了,接着说道:“西晋时期,以曹魏为正统,是因为晋代之皇位是曹魏禅让而来,所以必须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衣冠南渡,又有人提以蜀汉为正统,是因为北地曹魏故地尽失,而蜀汉建国于南方,所以提蜀汉为正统,但是因为司马氏的皇位受曹魏禅让而来,所以未有定论。”

    “在之后的南朝,也是一样,所以均以蜀汉为正统。”

    “隋起于北方,又定蜀地,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之后的李唐对此并无定论。”

    “到了赵宋之时,因为宋太祖受后周皇位禅让,当时赵宋初立国时南方未定,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宋高宗南迁临安,丢失中原,证明自己为正统,又提蜀汉为正统。”

    “前元对此并无定论,但是朝野舆论多以曹魏为正统。”

    “待到本朝,太祖以英明神武之资,十七载平定中原;又是布衣为帝,尊三国哪一国为正统均是无妨。”

    “但是本朝以北元为主要对付之国,而三国之中只有曹魏曾北击匈奴,与本朝相仿,所以太祖皇帝才会不反对以曹魏为正统。”

    “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边远之地都是封国。

    曹魏占据中原,当今陛下同样未分封中原。以曹魏为正统,正可表明占中原者为正统,防止这些封国自称正统。”

    这时罗贯中停下来喝了口水。

    吴玉朝叹道:“从前我也多读史书,但是从未如此想过这些事情。看来我也不过是人云亦云之辈了。”

    罗贯中笑道:“你别忙着称赞,还有呢。”

    吴玉朝惊讶的说道:“还有话说?”

    罗贯中道:“正是。吴玉朝,咱们虽然以前不过是写话本的,但是也是读过史书的人。你可否注意过,太和三年西元朱元璋朱元璋9年东吴孙权称帝之时,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提出‘二帝并尊’之事?”

    吴玉朝说道:“当然记得。啊,我知道了。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下哪有有两个皇帝的道理。并且之后蜀汉一直承认东吴也为皇帝。若是以蜀汉为正统,那么被蜀汉承认为皇帝的东吴是正统吗?所以不能以蜀汉为正统。”

    罗贯中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吴玉朝说道:“我明白了。并且,我也知道了这位贵公子是何人了。”

    罗贯中惊讶的说道:“你知道了?”

    吴玉朝笑道:“是的,我已经知道了。”然后他拿起笔在手心写了一个字,然后亮给罗贯中来看。

    罗贯中一看,果然是一个‘熥’字,只是‘通’半边缺了一横,表示讳缺之意。

    罗贯中说道:“老友你真是聪明绝顶,居然通过我这三言两语就猜到了。”

    吴玉朝说道:“你说到‘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这位了。还有哪位宗室会如此为朝廷考虑?并且年岁也对的上。”

    罗贯中说道:“虽然你猜出来了,但是也不要多话,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对外张扬。这位公子不是爱张扬之人。”

    吴玉朝说道:“我知道了。等着我回去和他们抢活儿,一定要把写太祖皇帝拯救百姓的这部戏的活计抢过来。”

    又对罗贯中说道:“你已经如此了,可不要和我抢。”

    罗贯中笑道:“知道了,我已经六十四岁,哪还有你这功名利禄之心?你尽管放心便好。”

    吴玉朝想着确实如此,也就告辞回去抢活儿了。只留下罗贯中摇摇头,然后写他来之前正在写的东西。

    =

    允熥出了安置这些泰斗的大院子,觉得已经好久没有在民间随意的行走过了,所以决定今日在民间走一走,也好知道大明京城的百姓都是如何的日子了。

    不过允熥当然不会放松自己的安全的,前后十几名侍卫簇拥着,并且两侧的侍卫随时准备着万一有人射箭为允熥挡箭,并且绝不朝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大家一看他们这个阵势,就知道是有数的勋贵人家或者王爷,也都躲着走。

    他们没走几步路,就路过了大明的教坊司的胡同。

    允熥看着教坊司。其实他很有进去一探究竟的的,倒不是想去,只是好奇。皇宫里边无数的宫女只要他想随时可以推倒,他可不相信这里的这些娼家比皇宫里的平均质量还高。或许有某些出众的,但是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主要是想知道古代的青楼到底是怎样一个运行方式,所以在当储君的时候就在秦淮河那一带徘徊过。

    但是被他的侍卫死命拉回去了。当时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了允熥进青楼,那他们估计都是斩首的命运;并且对于允熥的名声也不好。所以允熥后来也就放弃了。

    这时允熥也就是远远的看看大门,然后就走了。

    大夏天的,在屋子里面不显,但是在外边走了一会儿,一行人就满身是汗了。

    尤其是允熥,他这些年可能是娇惯了一些,浑身上下都是汗。

    这时杨峰看到了路边有一个他曾经在这里吃过饭的小店,忙转过头对允熥说道:“公子,走了这一会儿,不如尝尝这里的这家店的饭菜。我在这里吃过的,还不错。”

    “并且现在并非是饭点儿,人也不多。”

    允熥也确实是不想再走了,但是怎么着都得把这段路走完,要不然就太打自己的脸了。杨峰提议吃点儿东西休息一下再走,正和他的意思,所以允熥说道:“好,那我就尝尝这里的饭菜。”

    一行人走进去走下,杨峰叫道:“店老板!”

    老板马上走过来,认出这是此前在这里吃过饭的武将,说道:“佥事大人,怎么现在有时候来我这里用饭?”

    杨峰说道:“晚上还有事情,所以现在就吃了。把你们这里拿手的那八道菜都上来,我的兄弟们都要尝尝。”既然以吃饭为名义,那就得吃些东西。

    老板当然高兴,在这个本来不该有多少生意的时候有这样的大生意,整整两桌的客人。他笑着说道:“小的亲自掌厨,为几位大人做菜。”然后下去了。

    过不多时,一道菜就上来了,然后每隔半柱香的时间,两桌同时上菜,这样过了三柱半香就把八道菜都上来了。

    然后杨峰又点了一道凉菜、一份汤,凑够十道菜,然后大家开吃起来。允熥尝了之后说道:“真是不错。”

    的侍卫都是在允熥之前吃了某一道菜,所以有人应和道:“不错,确实不错。”

    允熥问这位老板:“你叫什么名字?”

    老板说道:“小的姓金,名叫成柱。世代都是京城人,我家在这里开店做饭也有几代了。”

    允熥心中一动,说道:“以后要是让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做饭开饭馆,你愿意吗?”

    老板说道:“那要看挣不挣钱了。要是比在这里挣得多,肯定愿意。怎么,客官有什么好的地方?不会是客官想请我去客官家里当大厨吧。”

    允熥笑笑,说道:“请你去当我家的大厨,你愿意吗?”

    金老板犹豫了一下,说道:“自然是不愿意的。”

    “为何不愿意?”

    “公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公子。ww。unsu。ne大户人家规矩大,我们小门小户的,怕不小心碰触了规矩。”

    好吧,朱元璋在位几年,严厉澄清吏治,最起码在京城没有人敢欺负这些小买卖人;要是历史上的明代后期,这位金老板的回答估计就不太一样喽。

    允熥没有再说话。

    然后他们吃完了饭,允熥让杨峰付账,打算走了。

    这时,侍卫李波说道:“公子,那边有人盯着公子在看。”

    允熥一开始也没注意,说道:“是哪家勋贵的人吧,认出我了。你过去告诉他们不要乱说。”

    但是李波说道:“我不认得他们,一个也不认得。并且他们十几个人都是练家子。”

    “嗯?”允熥听到李波的话,转过身看向其他的侍卫,其他的侍卫也摇头表示不认得。

    允熥警觉起来,说道:“李波,你带人去会会他们!”<;!……fgfy……>;

第二百三十一章 比武() 
梁德齐觉得自己自从先帝驾崩以后就十分的不走运。

    先是跟随师傅来京城的路上被诬陷偷看民女洗澡,给人家赔了半天的不是,要不是自己的师兄弟的特殊身份,估计就得留在那里当上门女婿了;

    然后在到了京城以后被人家骗了整整十贯钱,这可是自己半年才积攒下来的钱;

    再然后就是今天与自己的师兄弟出来逛街,在路边的茶摊上喝茶的时候,很巧的见到了大家都见过一面的当今皇帝,并且在众人想要偷偷溜走的时候被发现了,并且数名看起来就像是宫廷侍卫的人马上就向他们走来了。

    梁德齐不惹事也就乖乖的跟着过去了。他的师兄弟们也一样。

    允熥见到对方乖乖的跟过来了,也就知道对方基本上不是什么大犯罪分子了,在自己的侍卫付完账以后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巷子里。

    过路的百姓见到二三十大汉向小巷子里走,顿时觉得这是要打群架,纷纷避开这条巷子。

    允熥站定以后,朝着自己认为的为首之人说道:“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认得朕?”

    被认为是为首之人的就是梁德齐。他低头说道:“启禀陛下,我们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在之前陛下去会同馆的时候见过陛下一次。”

    允熥这才明白:“原来是武当派的人。”不过小心谨慎的允熥并未完全放松警惕,又问道:“怎么你们武当派还没有回武当山?”

    梁德齐老老实实地说道:“启禀陛下,李师叔李静修带着一些人前几日就回武当山了,掌门打算带着我们这几日,与白云观、泰山派的前辈一起去北平。”

    允熥又问:“为什么带着你们去北平?你们是俗家弟子吧,要论道法、传教恐怕比不上那些入门子弟吧。”

    梁德齐低头说道:“陛下说的是,不过我们武艺不错,所以带着我们去护卫。”

    允熥在问话的时候一直拿眼睛扫着其余的人,见到一名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面有不忿之色,对这个人说道:“你有什么话说?”

    那人明显是一愣,但是之后马上回过神来,说道:“陛下,我们虽然是俗家弟子,但是要论道法不一定比入门弟子差。”

    “只不过入门出家以后不得娶妻生子,所以我等并未出家。”

    这个人并无多少城府,所以允熥就此断定他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示意侍卫们可以放开箍着梁德齐的手了。

    允熥说道:“既然是武当派的高徒,那就没事了。你们回去吧,记得不要和别人说朕出来微服的事情,即使是你们的师父也不能告诉,记住了吗?”

    梁德齐马上低头说道:“是,陛下。”然后他招呼着师兄弟们赶快走。

    这时允熥突然想起来:‘既然这些人的功夫不错,我何不留功夫最好的人在身边当侍卫?陈兴他们战死在北方以后,宫廷侍卫武艺最高水平可是下降了不少,按照规律得再过十年才可能把这个水平恢复回来。’

    于是允熥又说道:“你们几个停下。”

    梁德齐听到允熥的话忙停住。

    允熥指着梁德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梁德齐答道:“回禀陛下,小民名叫梁德齐。”

    允熥随口夸到:“名字不错。”然后说道:“刚才你说你这些师兄弟功夫不错,可愿意与朕的这些侍卫比试比试?”

    梁德齐是很不想和皇家搅在一起的,闻言马上说道:“小民等人的功夫如何可以与大内侍卫相提并论,还是不要比了。”

    允熥故意激他:“怎么?难道武当派的功夫不好?”

    梁德齐一听允熥这样说话,

    顿时知道不好。他倒是无所谓,和皇帝整这个气没必要;但是不少的小师弟都受不得这个,平日里在湖广行省谁敢说武当派的功夫不怎么样,他们肯定会打上门去的。

    梁德齐只能说道:“那就请了。何处比试?”

    允熥知道京城的兵马司每日都要巡查,真要是在这里打起来惹来兵马司的人就不好了,所以说道:“跟着朕来。”然后带着侍卫走出小巷子。

    梁德齐也带着自己的师兄弟们跟上。一边跟着走,一边嘱咐道:“你们一会儿比武的时候一定记着手下有分寸,如果要赢了一定注意给对方留些面子;记着一定不能打伤人。……”

    他们也答应着说道:“放心吧梁师兄,我们手下有分寸的。要是我们出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