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朕泡壶茶来。”允熥吩咐道。

    “是,陛下。”王喜又退出房门,然后又拿着上好的茶叶进来泡茶。

    在他泡茶的当空,允熥又翻开了下一份试卷看了起来。

    翻开试卷之前,允熥还想着:“最后这几份,看也就罢了,反正逃不脱那些对策,还是赶紧用膳去吧。”

    他这样想着,随手翻开了被阅卷官排为第九十六位贡士的策论试卷。可是他仅仅扫了一眼,眼睛就离不开了。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 
<;!……divstyle=〃color:#f00〃>;:

    ?允熥马上翻到首页,要看一看这个人的名字。

    ‘杨子荣?我怎么不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牛人?’允熥疑惑。

    ‘算了不管了,多半是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允熥又翻到后面,翻看着他的文章,越看越是心惊,也越看越是心喜,禁不住说道:“他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陛下,什么?”正在一旁烧水泡茶的王喜没听清允熥说什么,以为允熥是在和他说话,是以马上说道。

    “没什么,泡茶。”允熥说道。

    杨子荣的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到了吐蕃。那个在唐代时期纵横华夏西面的国家,曾经占领西域全境,曾经占领大唐的西川,曾经占领大唐的首都长安,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可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吐蕃却变成了孱弱不堪的国家,甚至分几份互相攻伐。这到底是为什么?

    杨子荣给出的答案就是:他们全族信奉了佛教。并且不是一般的信奉,而是真正的完全信奉。

    之后杨子荣罗列了佛经中的许多话,看来他平时对于佛教也是有所研究,证明佛教对于人心的消磨,甚至连武则天时期对突厥总打败仗都推到了她崇信佛教上面。

    然后得出结论:若是想要北疆长治久安,必须向蒙古人传播佛教。而减少蒙古人的防备之心,最好使用吐蕃人向蒙古人传教。

    允熥赞叹不已:‘大明竟然还有看事情如此清晰的人?真是难以置信。也不知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允熥赞叹的半天,又想起来:‘这样的文章肯定不会合阅卷官口味,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被阅卷官选中的?虽然只是最后几名?’

    疑惑的允熥忙翻开他的经义卷子,把三个人批阅的副本都看了一遍后自言自语道:“怪不得,三个一百分,准是这些人舍不得他如此才华,又不喜欢他的策论,所以给他排到了贡士最后几名。”

    允熥很想就此把他改成会试第一,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若是把杨子荣定为会元,大臣们马上就会发现他的真实想法,这是文官们所不能接受的,允熥也只能暂时忍耐。

    ‘不过,过些日子就是殿试了,殿试的时候的策论卷子都是我自己来看,也可以不公开。就算到时候杨子荣的殿试策论写的不尽如人意,也可以以他为状元嘛。’允熥想着。

    心中算计已定的允熥对已经泡好了茶的王喜说道:“你出宫,将这次会试的阅卷官都叫过来,并且让他们带上的试卷。”

    王喜应诺退下。

    允熥这时也松了一口气,刚才感觉不到的饥饿感涌上来,招呼黄路他们进来,返回坤宁宫用膳去了。

    但是即使是在用膳的时候,允熥一想起杨子荣,也很高兴,脸上自然而然的就显露了出来。惹得熙瑶有些惊讶的说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允熥因为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这份喜悦的人,听到熙瑶的话之后高兴的说道:“今日下午看会试考生们的卷子,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才。”

    听了允熥的话,熙瑶笑道:“那恭贺夫君了,又发现了英才辅佐。”

    用过了晚膳,允熥返回乾清宫等着。又过了一会儿,允熥传来的阅卷官们都到了。

    等他们行礼完毕,允熥拿出七份试卷,对他们说道:“这几人的卷子,朕看着不行!你们将之后几名考生补上来。”

    他们几人不敢怠慢,马上将原来排第一百零一到一百零七这七个人卷子递上去。同时翻看起来被允熥罢黜的这几个人的卷子。

    ‘这五个写了和亲之事的被罢黜也就罢了,这两个说要再次派兵扫清虏庭的,怎么也不受待见呢!’大多数阅卷官都很迷糊。

    倒是夏原吉和苏友学这两个跟随允熥有些时日的人大概明白允熥的想法。

    允熥坐在上面,又翻看了这七个人的策论卷子,没有什么太恶心人的话语,就说道:“依次递补吧,递补到第九十四到第一百。”

    众人应诺。

    允熥又说道:“朕对于排名还有些意见,这个叫做杨博的,朕看给他第三十四名有些不妥当,怎么也应该给个前十;这个叫做金善的,二十七名也不妥,改为第十五名吧,……”

    众人一一答应着。

    允熥的变动也不大,只是微调了一些;他亲自看策论卷子的目的,也是防止录取一些与他心思差别很大的举人。真正要看出他的心意,得等到殿试去了。

    允熥吩咐完毕,说道:“朕就这些意见了,你们下去吧。”说着,将身旁的试卷要递给他们。

    可是就在他们刚刚接过试卷、转身要走的时候,允熥忽然又想起一事,出生说道:“慢着。”

    众人忙停下步子,转过身来,聆听允熥的话。

    允熥问道:“这次会试,可有来自英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岷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夏原吉说道:“陛下,有一名来自英藩国的举子,有两名来自岷藩国的举子;不过,并无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允熥拍拍脑袋:自己真是忘了。现在秦藩国还他的封地上,沙州还是三秦的一部分,自然不会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岷藩国自己去年叮嘱朱楩要单独开一科乡试,有两个还正常;不过英藩国去年可没有单独开乡试,居然还能有人中举,真是不可思议!

    依照允熥的规划,若是想要让这些藩国在几代以后不脱离大明,首先要保证大明一直很强大,第二是让大明与这些藩国行成一个经济共同体,这以后再说;第三点就是人才流动了。

    一个充分流动、最高人才认证标准掌握在大明手中的人才体系,可以极大的促进藩国的人才不愿意藩国脱离大明。

    武将是让藩国的武将儿子也到京城的讲武堂读书,文人当然就是科举和国子监了。

    允熥说道:“这三个来自英藩国和岷藩国的举人,可有人中了贡士?”

    “他们三人无人考上贡士。”苏友学答道。

    “马上将英藩国这名举人录为贡士;那两个岷藩国举人的卷子呢,给朕看一看。”允熥说道。

    夏原吉马上抽出来递给他。

    允熥看过之后说道:“这个叫做辛陆的,也录为贡士。”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496章 琼林宴召见() 
<;!……divstyle=〃color:#f00〃>;:

    ?众人轰然一片,尤其是茳西老乡。零点看书倒不是他们觉得王艮的水平不够,而是王艮的长相不太好,这个年头有些场合也是看脸的,状元代表这一届的门面,历朝历代没有选一个长相难看的人为状元的,王艮这是头一个。

    不过大家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就开始恭贺王艮。不管怎么说,王艮的文采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虽然中状元很让大家惊讶,但是也没有人认为他不该得这个状元。

    反倒是王艮自己有些呆愣愣的,半晌没有反应过来。他也知道自己长相不好看,所以虽然自知文采斐然,可是从未想过得中进士之事。

    允熥之所以点王艮为状元,一是因为自己思来想去觉得最欣赏的人不适合得到状元头衔,二是历史上王艮不仅为允炆尽忠而死,还因为长得不好看导致本来到手的状元给了胡广。所以允不顾大臣的反对还给他一个状元。不过这之后倒是让允熥得到了一个好名声,也算是没白给王艮一个状元。

    杨士奇说道:“一甲第二名,胡广,茳西吉安人。”

    对于这个人选,大家还是没什么异议的。胡广之前就是会元,考取榜眼也是应有之意。

    胡广自己微微有些失落:他是想考取状元的,没想到被自己的同乡得到了。‘好在是榜眼,还不错。’胡广这样安慰自己。

    “一甲第三名,杨溥,湖广石首人。”

    围在杨溥身边之人马上向他贺喜,而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前三名没让茳西人包揽了。

    总体来讲,虽然有人嫉妒刚刚出炉的三鼎甲,可是都把自己嫉妒之情的藏在了心里,气氛还很不错。

    可是有一个人却十分失态:“怎么可能?难道我对于策论试题的解读也错误了?”杨子荣非常激动的说道。

    杨子荣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难道我之前对于陛下政令的解读都是错的?难道……

    幸好杨士奇的声音适时响起:“二甲第二名,杨子荣,福健建安人。”

    “恭喜勉仁兄!”与杨子荣站在一起的人马上开始恭贺他。二甲第二名,这一科的第五名,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名次了。

    杨子荣自己也放下了心:‘看来这次殿试没有猜错陛下的心思。’

    ‘可是,’杨子荣又疑惑起来:‘难道会有四个人策论猜陛下的心思还在我之上?’

    他目光扫向胡广、王艮、杨溥和二甲第一名的吴溥,‘他们四个这么厉害么?’

    ……

    ……

    次日,建业二年殿试的新科进士赴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再次日,便是举行著名的金殿传胪仪式:新科进士们穿戴进士巾服,整整齐齐的列队进宫,至奉天殿朝见天子。

    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皇帝。之前举行殿试的时候虽然也是允熥亲自主持,可是那时只是在殿外拜见,只有前几名的可以看清允熥的长相,所以这次是大多数人第一次‘得慕天颜’。

    允熥这些年处理朝政,也有了上位者的气势,又常年练武健壮,很多人都为允熥所摄:这就是大明的天子!

    唱名完毕,执事官在鼓乐声中捧金榜在先,新科进士跟随在后,沿御街出长安左门,张挂起金榜,以供万民观看。随后顺天府以伞盖送状元骑马归第,这便是百姓口中传言的游街夸官。

    又次日三月初八,天子赐宴于礼部,谓之恩荣宴或者琼林宴。按照礼仪,陛下亲临琼林宴,勉励诸位新科进士几句,又与他们同饮三杯酒。

    接下来依照礼仪本来皇帝应该退场了,可是允熥却突然说道:“今科殿试的前五位在哪里?”

    一旁陪侍的礼部侍郎董伦一愣,然后说道:“陛下可是要宣召这五人?”

    “这殿试前五名,都是大明英才中的英才,可是朕还尚未识得,宣他们几个过来,朕要当面说话。”允熥说道。

    董伦随即吩咐侍者去寻前五名过来。

    此时进士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聊着什么。这边考取了殿试二甲第七的金善说道:“昨日晚上我与同县的前辈说话,前辈说,这次殿试的试卷都是陛下一人批阅,并未假手官员。”

    “啊?依照惯例,不都是让中书科或翰林院、礼部、鸿胪寺的官员读卷,选出十份最优秀的卷子由陛下评定,若是陛下仍不满意,在其余的卷子中选定状元么?”

    “看来陛下对于这次殿试很看重,亲自阅卷排名。”

    “还不止呢!听说之前会试的试卷陛下也亲自看过,亲自斥落了几份,又命阅卷官补上几份。”

    “那这么说,光大兄会试会元也是合陛下心意的?”

    “听说阅卷官阅卷之后议定的会元就是光大兄,之后陛下也未改变阅卷官的议定。”

    “这么说,”有人转向胡广,带着恭喜的语气说道:“光大兄,你两次被陛下钦点,一次第一、一次第二,也是简在帝心了!”

    胡广这些日子一直没有听说这些事情,闻言有些惊讶。不过表面上仍然装作云淡风轻。

    旁边又有人心中暗讽胡广虚伪,眼珠一转说道:“说不定陛下还会单独召见光大兄。”

    众人大笑。之前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

    胡广自己也应景的笑了笑,刚要说什么,忽然感觉自己被人拉了一下。他回头看去,只见一个侍者站在他身后,见他转过头来说道:“胡榜眼,陛下宣召你到御前答话。”

    众人悚然动容,尤其是那个刚才说话的人,更是惊讶:‘陛下还真的召见了胡广!’

    胡广自己也晕晕乎乎的不敢相信,过了一会儿才接受了此事。他正要抬脚出发,就听到那个侍者又说道:“王状元也在?陛下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