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允熥想在苏州做一件大事,必须有当地的官员辅佐,所以决定接见知府、府同知和两个知县。并且是逐一接见。

    首先接见的当然是知府向宝。向宝是多年的老臣,允熥当皇太孙前曾经在兵部任事,当时向宝正是兵部的员外郎,与允熥有过接触。

    所以允熥先叙了叙旧情,然后才问苏州的情形。

    向宝果然不出允熥的所料,老古板一个,对于旧情说的十分木讷,反而是说苏州的近况十分流利。

    “陛下,自从洪武元年先帝下令安抚苏州百姓使其安居乐业后,苏州逐渐恢复了元气,现在已经又算是天下的繁华之地了。”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齐民,苏州府领州一,县七,编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田地数目为天下诸府之首,虽然不及京城,但天下无其他比苏州更加富饶的地方了。”向宝说道。

    “那当地的商人呢?操何业?”

    向宝极其歧视商人,对这些商人平时都干什么从来不,对允熥这段时日的改革也多有腹诽。但他不是榆木脑袋,不会和皇帝顶着干,所以事前也了解了一些当地商人之事,闻言说道:“陛下,当地的商人多以生丝为业,从百姓手中买下生丝,经销到外地;也有人购买土地雇佣百姓种植桑树喂养蚕虫,另择专人负责缫丝,再贩卖外地。”

    “还有商人不管缫丝之事,只是收购生丝让工匠编制成丝绸经销外地。还有人设置机房,雇佣民妇在机房编制丝绸。”他说道这里忍不住说了一句:“十分不成体统!”

    而允熥则有些惊喜了。‘现在才是大明初年,就有纺织业这一工业革命的两大开端之一初现端倪了?’

    不过允熥又想了想,明白了这跟工业革命时的纺织业还不一样。工业革命是棉纺织业在新型纺织机出现后,通过集体劳作使得棉布的成本大大低于一门一户的土布成本,最终导致农村的自然经济破产,卷入大工业时代。

    而现在还没有那种先进的纺织机出现,即使集体劳动棉布成本也不比土布低,所以没有那种规模的机房,也不会影响大多数百姓。

    而之所以出现专门编织丝绸的机房,是因为丝绸价值高,若是让一家一户将生丝带回家,万一贪墨一部分怎么办?还能去村里讨要不成?当地官府基本上不可能为商户撑腰,去也白去;所以不如将民妇都聚集到机房,一起编织杜绝贪墨。

    但允熥还是很高兴。虽然只是本来价钱就贵的丝绸出现了近代手工业的曙光,也值得高兴。硬说的话,这也算是工业革命的曙光啊!

    允熥又问道:“本地的商户可有人在上沪市舶司做生意?”

    “启禀陛下,臣不知。”向宝说道。

    他一个信奉儒家的官员,一向瞧不起商人,能勉为其难了解一下已经很不易了,怎么会详细打听。

    好吧,允熥马上也反应过来,不该向他问这个问题。允熥又强打精神和他说了几句话他下去了。

    之后是府丞左贵宝觐见。允熥只与他说了两句话,就知道他是唯唯诺诺的磕头虫类官员。

    这种官员在允熥看来比贪官还可恶。虽然大明从前的体制就是地方府州县掌印官大权独揽,佐官没什么权力,但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还是分配工作的。允熥此时还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什么都不干,但,若是查证确定他什么都不干的话,

    ‘你他妈回家自己吃自己去吧!’

    ‘不对他回家自己吃自己都便宜他了,打发到苏藩去,朱棣会教导他干活的。’允熥想着。

    既然左贵宝是这样的人,允熥什么也没问,就让他下去了。

    允熥接见的第三个官员是吴县知县白文选。

    允熥看他不像是迂腐之人,把问过向宝的问题又问了他一遍。

    白文选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与向宝差不多,但第二个就让允熥惊喜了,他竟然回答出了本地是否有商人在上沪与番商做生意,顺带回答了允熥尚未出口的第三个问题。

    他说道:“陛下,本县与长洲两县最为出名的商人就是城西的李家了。他家有良田千亩,却不种植桑树全都种粮食,另收购桑叶、雇人缫丝。洪武三十一年上沪开海之后也派人去上沪做生意了,到底什么情形因为在上沪那边,所以臣不清楚。”

    虽然他了解的也不清楚,但允熥已经非常高兴了。这个年代商人的地位不高,朱元璋又打击过大商人,各地最有钱的商人明面上的钱财都不多,只有熟人才知道哪家到底有多少钱,作为官员忽略了商人很正常。

    但他竟然对于本县最出名的商人家有所了解,十分难得。允熥已经有提拔白文选的意思了。

    记住版网址:

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 
<;!……divstyle=〃color:#f00〃>;:

    允熥又问了白文选几句话他下去了。话的心情他下去了。

    之后允熥又耐着性子接见了几个通判,也没发现什么出色的人物。允熥于是决定不接见比通判还小的官员了,左右不过是白浪费时间,接见何益?

    允熥站起来,暗自思索:‘现在看来,苏州府可用的也就是吴县知县白文选,这件事,也只能着落在白文选身上了。不过,他平日里应该也不会和苏州府的商人打什么交道吧,现在还是以农税为主,地方上工商的那几个税也不值得知县亲自过问。’

    允熥要做的事情当然与商人和商业有关了。苏州府作为大明有数的繁华地方,经济发达,虽然现在是大明初年,但商业也远比其他地方要强得多。

    并且苏州紧邻松江府,也就是紧邻上沪市舶司,地理位置优良,绝对是一个搞工商业的好地方。历史上后世改开之后苏州就是工业重镇,国家级开发区就有八个,国家级高新区有两个,gdp超过南京。

    现在还不是工业革命时期,允熥也不是纺织专业毕业的对于纺织机没有研究弄不出跨世纪的先进纺织机来,但可以从丝绸纺织业开始。

    丝绸作为华夏三大出口利器之一,不管是海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不小,正好可以整合出现丝绸纺织工厂,作为本地的龙头产业。

    同时还可以搞一搞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补充,吸纳就业。苏州现在就有两百多万人,太多了,全参加农业定然是不行的,要么让他们迁居海外,要么参与工商业发家致富。

    允熥暗自打算了一下,觉得当地的商人应该不会拒绝他的好意。封建时代与皇帝搭,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更何况允熥又不是让他们交钱。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联系当地的大商人。总不能他亲自宣李家的人觐见吧?他还要不要皇帝的体面了?不过这倒是也不急,李家到底是不是当地产业最大的商人还需要再调查一下。说不准,就有隐藏得很深的商人呢。

    允熥算计已定,心情放松了许多,想着苏州这么多前代留下来的美景,不看一看对不起自己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命人把濮屿叫来,吩咐道:“濮屿,安排一下,朕要微服看一看苏州的景色。”

    濮屿吓了一跳:“陛下,万万不可!苏州不是京城,万万不可微服。”

    “为何?”允熥问道:“朕在京城,就时常微服,为何到了苏州不可?”

    “陛下,苏州一带的方言就与京城不同。京城乃是官话,而苏州一带方言为吴语,虽然差别不大,但本地人马上可以听出来。”

    “就算陛下会说吴语,但臣带来的护卫之兵都是久居京城的,不会说吴语,当地人定然能分辨出来,这样陛下的安全就难以保证了。”濮屿说道。

    允熥一想也是,这么多说着京城官话的人在大街上走动,只要不是聋子都能猜到是近日驾幸苏州的皇帝手下的人,必然惹人注意。

    允熥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朕就摆驾出去看一看。”

    然后他就数开了:“狮子林自然是要去的,洪武六年云林先生倪瓒,书画家在这里题诗作画,显然狮子林的景色不错。”

    “寒山寺当然也要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闻名已久了。”

    “虎丘山当然也要去。宋代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朕怎么能留下遗憾?更不必提还有虎丘塔。”

    “太湖名胜更要看一看,虽然名声比不得杭州西湖,也相差不远。”

    “阳澄湖就不必去了,但听闻阳澄湖大闸蟹十分有名,一定要尝一尝。”

    ……

    “你可还有朕要去的地方么?”允熥最后对濮屿说道。

    濮屿一时有些回不过神来。允熥刚才就像是来苏州游览的士子一般,兴致勃勃的说着苏州的美景,濮屿还从未见过这副样子的允熥。

    不过他好歹是侯爷,平日里见过的不同寻常之事也不少,闻言说道:“陛下,苏州城附近的名胜还有报恩寺塔,保圣寺罗汉像等,都值得一览。”

    “只是,”濮屿说道:“陛下公开游览苏州风景名胜,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弹劾。”

    “好不容易来了苏州一次,还不游览一下苏州的名胜,岂不可惜?朝中大臣们进谏,就让他们进谏去吧。难道这些名胜只能士子游览,朕不得游览么!”

    允熥明显是想到了历史上明代后期皇帝除非去昌平谒陵,不然一旦出了皇宫就有无数人进谏弹劾之事。

    “皇帝被他们关在皇宫之中,什么都听不到,什么都看不到,全由着他们信嘴胡说,他们才高兴。”允熥说道。

    允熥这话把濮屿吓坏了,他马上跪下说道:“陛下陛下恕罪。”

    “你有什么罪好恕的?起来吧,去安排朕游览之事。”允熥说道。

    濮屿马上行礼退下。

    允熥将出门游览之事安排下去以后,想了想,又把王喜叫了过来,吩咐了他几句话,然后看着天色不早了,返回后院用膳去了。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 
用膳时,昀芷对允熥说道:“皇兄,来苏州一次,不逛一逛苏州的名胜岂不可惜?”

    允熥笑道:“咱们不愧是兄妹,想到一块儿去了,为兄也有意看一看苏州的名胜。”

    “只是,”允熥故意说道:“为兄担心朝中的大臣进谏,有些犹豫要不要看苏州的名胜。此地的知府向宝,也算的上大儒,恐怕不会为皇兄遮掩,其它的佐官说话用处也不大。皇兄虽然不怕他们进谏,但总对名声不好。”

    “皇兄何必在乎那些腐儒的想法?难道这些名胜只能士子游览,皇兄不得游览么?”

    “况且这些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们巴不得将皇兄关在皇宫之中皇兄什么都听不到,什么都看不到,只听他们的话,他们才愿意。所以皇兄不必在乎这些人说了什么。”昀芷说道。

    允熥目瞪口呆的看着昀芷,把昀芷看的都不好意思了,脸红着说道:“皇兄这样看着妹妹做什么?”

    允熥感叹道:“咱们不愧是兄妹。”此言虽然和刚才一样,但含义完全不同。

    之前他只不过是随口说说。到了苏州,哪个人能忍得住不去看看名胜?就算这次来的不是昀芷,是其他的公主或者皇妃,也忍不住的。

    但刚才这一番话可不是随便一个公主或者皇妃能说出来的。并且奇妙的是,这几句话和允熥对濮屿发牢骚时所说的话极其类似。

    ‘算起来,自己从洪武二十五年起与她接触,到今年也已经八年了,时候不短;但她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才三岁,今年才十一岁,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难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么?明明她和两个姐姐还有母妃在一起的时候要多。’

    允熥一边想着,一边说道:“若你是男儿身,为兄一定给你一个大大的封国。”

    他这话说的没头没脑,昀芷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宝庆忽然说道:“怎么,本公主就不能和皇兄们一样封国么?”

    宝庆所说的皇兄自然不是允熥他们,而是朱棣这一辈的皇子。目前为止,朱元璋的儿子都加封为王并且有封地,虽然最小的几个儿子并未就封,允熥也未必会让他们就封,但也是有封地的。

    可是,大明并没有公主封藩的制度,历朝历代也没有先例,允熥就算心中将女儿与儿子同等看待,也没法加封女儿为王;就是西方,虽然有女爵、女王的存在,但基本也是在先王、先爵无子的情形下才会让女儿继承,女爵、女王也十分罕见。

    “这,国朝法度,没有让公主封国……”允熥刚和宝庆解释了半句,忽然呆住了。

    他想起来,就在今年年初,他加封江都驸马都尉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