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州府的成功改革也不仅是他们三个的功劳,除了现在空缺的右布政使,其余官员也多有贡献,所以允熥对他们也有所封赏,就不一一细表了。

    封赏完毕后,允熥又问练子宁:“练卿,依你之见,这胥吏改警察的改革可否在全国推行?”

    “自然可以。我杭州府可以,其他地方当然也可以。”练子宁说道。

    “只是各府也就罢了,各州县若是进行这样的改革,恐怕财政上负担不起。”

    “并且大明卫限,远较州县为少,在州县设立警察恐怕有些州县难以有卫所之兵转为警察。”

    “你的意思是,不应在州县推行?”允熥问道。

    “臣以为,直属布政使司衙门的州应该可以,归属府管辖的州恐怕有些困难;至于各县,除非是府县同郭,否则不行。”练子宁说道。

    允熥沉吟片刻有了主意,但并未和他们诉说,而是对他们说道:“你们将这次胥吏改警察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写下来,朕回头也命黄淮写一写,过年之前送至朕手中。”

    允熥又特意叮嘱道:“不必求快,务必要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全部写下来,不可有疏漏。”

    练子宁等人躬身应诺。

    当日下午允熥于行在休息半日,第二天上午去视察杭州府学和钱塘、仁和二县的县学;下午接见了当地的乡老、里长和士绅代表,完成了必须的行程。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61章 松绑() 
<;!……divstyle=〃color:#f00〃>;:

    可就在接见他们时,允熥感觉到了他们的抵触。

    视察学校时还罢了,学生们总是幼稚的,见到皇帝马上激动不已,就忘记其他了;但接见‘民间代表’时,虽然他们隐藏的很好,但允熥一早已通过当地的锦衣卫得知了他们的真正态度如何,现场再和他们说话,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抵触之心。

    浙北籍的官员去年腊月经过一次打击,最近又受到了二次打击,仍旧为官的越来越少;同时允熥又没有削减农税;浙北又不像苏南之地至少属于直隶,广义上的天子脚下;所以这些‘民间代表’对于朝廷十分抵触,尤其是抵触允熥。

    练子宁在悊江已经一年了自然知晓他们的想法,因此向允熥进言道:“陛下,还是对浙北的官员宽松些吧,不然长此以往,士绅离心对朝廷不利。”夏原吉和胡广也劝说允熥。

    恰好此时杨士奇的一封信随着朝廷的奏折让允熥收到了,信的也是劝说允熥对浙北苏南一带宽松一些。

    ‘这么多人都劝说朕对他们宽仁一些,尤其是在浙北为官且与当地士绅素无瓜葛的练子宁、夏原吉、胡广等人都这样说,看来在这里若再行压制,恐怕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那就稍稍宽一些,提拔几个这里的官员。’

    允熥遂说道:“朕岂不知此事?朕已经决定,亲自提拔几名江浙的官员入京。”

    允熥随即挥了挥手中杨士奇的信,接着说道:“杨卿已经举荐一人。”

    “杨翥,吴县人,少孤贫,随兄至武昌授徒自养,本性善良。朕已经决定将他召到身边为中书舍人。”

    江浙之地中,虽然现在允熥对于苏南地区官员的压制要轻些,但这几府从经济上为一体、政治上互相声援,所以允熥重用苏南之人也会使浙北对于朝廷的抵触情绪轻一些。

    允熥又对练子宁、胡广说道:“杭州城还有一人,名叫陈继,你们两个应该知道吧。”

    “这人的名声朕都听过,极其聪慧,人称“陈五经”;又奉母至孝,之前杭州府县先后举荐,他都以母亲年老奉养母亲为由拒绝征召。”

    “朕已决定,征召他为中书舍人,加东宫左庶子;并以其奉母至孝,派出吴王世子亲自去请他出山,并且给予条件让他奉养母亲。”

    “陛下!”练子宁、夏原吉和胡广,以及此时也在他身边的苏友学等人都惊呼到。允熥对陈继已经不是普通的厚待了,而是厚的不能再厚了。单说吴王世子朱文奎亲自去请一事,现在可不是太祖皇帝刚起家的时候了,皇家之人珍贵无比,亲王世子亲自邀请已能类比于当年刘备的三顾茅庐。

    就算陈继真的不愿为官,他的母亲也得逼他出来做官。胡广他们都有些眼红。

    允熥做事主张能做到位的就一步做到位,陈继此人身为杭州当地人,又极其出色,允熥本来就不会因为门户之见而将他束之高阁;既然如此,不如极尽礼遇让他不得不入朝为官。

    允熥说道:“朕路过常州府时,还听说一人,名叫陈济,读书过目不忘。现在朝廷仍在编纂《元史》,朕决意征召其为史馆编修。”

    “朕路过苏州府时,听闻苏州有一人,名王璲,博闻强记,当地的乡老曾经举荐过他。朕决意同样任命其为史馆编修。”

    允熥一连任命了四人为官,又对练子宁他们说道:“你们在杭州为官,可有英才要举荐给朕?”

    练子宁说道:“陛下,钱塘县教喻胡俨,南昌人,臣曾与之深谈,觉察他很有本事陛下提拔。”

    胡俨?允熥听到这个名字、又确认了他的籍贯后,练子宁之后到底说了什么他都没听,只是在心中想着:‘明史记载上永乐朝最受重用的十个大臣,最后一个终于被朕找到了。’

    他待练子宁话说完后,马上说道:“既然练卿举荐,那么当然是大才了。朕同样征召他为中书舍人。”

    允熥随即让金善草拟四份圣旨,经他检查无误后下发。其中一份直接交给杭州当地的警察,另外三份分别送至苏州、常州。

    允熥又对王喜说道:“你亲自走一趟吴王府将文奎叫来,若是吴王或吴王妃询问,就说朕有事要让文奎做。”王喜领命而下。

    胡广此时忽然又问道:“陛下,在田赋上可否对浙北诸府宽松一些?”

    “不可!”允熥斩钉截铁的说道。他倒不是完全不愿意给农民减负,但问题是以现在大明对农村的水平,根本无法保证降低农税会让农民得到实惠。

    就好比历史上满清前期,玄烨下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取消了多余人口的人头税,后来他又在自己六十大寿那一年宣布分三年取消全国省份一年的赋税。

    但普通农民压根儿不知道这两件事,该这么交税还怎么交税,多交的钱自然被各级官员瓜分了。广枺幸桓龊霉倥扇饲寐啻蚬娜ハ缦露耘┟裥槐亟凰埃鸸銝|官员的记恨,他也被弹劾丢了官。

    所以对于允熥来说,除非是彻底取消的税赋比如摊丁入亩,或者某地遭了灾,否则他绝不降低或者暂时取消某地的农税。

    “朕对于浙北士绅另有安排,以让他们对大明忠心,不必削减农税。”允熥又补充道。

    虽然练子宁等人都对允熥补充的这句话半信半疑,但既然皇帝已经这样说了,他们就只能听从。

    允熥自觉多数事情都已处置完毕,剩下的那一项他还要考虑,不会今日或明日就做,所以决定先放松一下。他对胡广说道:“明日清出西湖一角,朕要看一看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

    胡广毫无意外的答应道:“是,陛下。”

    但张辅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允熥说道:“陛下,杭州城中,有一处比西湖更加值得游览。”

    “噢,是什么地方?”允熥好奇的问道。杭州应该没有比西湖更加出名的地方吧。

    “其实这个地方也在西湖附近,就是杭州岳王庙。另外,栖霞岭处有鄂王殿下的坟墓。”张辅说道。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62章 满江红() 
<;!……divstyle=〃color:#f00〃>;:

    岳飞,字鹏举,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西元1103,两宋之交的名将。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西元2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享年四十岁。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他的遗体越过城墙,将其草草葬于九曲丛祠旁。宋孝宗继位后马上下令给岳飞昭雪,并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得到后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宋宁宗嘉泰四年西元1204追封岳飞为鄂王,加谥武穆,后又加谥为忠武。

    岳飞之死被认为是千古第一大冤案,当时人们就愤恨不已,油条一度被称为‘油炸桧’,更有军队小校曾意图刺杀秦桧。即因为岳飞的才华也因为他的蒙冤曲死,一直到明末岳飞都是武圣人。直至满清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淡化岳飞,抬举关羽为武圣,他的名声才略微降低。

    想到岳飞,允熥也略微有些失神,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那明日不必清出西湖一角了,朕去拜访岳王庙和拜祭岳飞墓。”

    之后几人退下,允熥返回后院。

    见到允熥,昀芷马上问道:“皇兄,明日去游西湖么?”

    她的眼睛带着极高的期待,但允熥只能说道:“不,明日去岳王庙悼念岳飞。”

    “悼念岳飞?”昀芷自己呢喃了一句,随即说道:“杭州还有岳飞庙么?妹妹竟不知道。”

    “既然杭州有岳飞庙,那么悼念岳飞也是正理,明日妹妹也要去。”

    “你去干什么!”允熥叫到。

    “自然是拜祭千古名将岳鹏举了。”昀芷说道。

    “你,算了,你去就去吧,但万不可有丝毫唐突的地方。”允熥叮嘱道。拜祭死人比接见活人规矩还多,若是有一丝一毫不妥之处,恐怕他会被言官弹劾的奏折淹没。

    “放心吧皇兄,妹妹记得。”昀芷说道。

    “岳飞,谁是岳飞?”忽然响起了这么一句稚嫩声音的话语。允熥回头一看,就见到宝庆和贤琴在宫女的陪伴下走了过来。

    “姑姑,我知道岳飞是谁。岳飞是赵宋名将,与金国打仗屡战屡胜,但当时的皇帝,我忘了叫啥了,是个昏君,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退兵,岳飞无奈退兵。之后奸相秦桧嫉贤妒能,诬告他谋反将他处死。昏君的儿子即位后为岳飞平反。”贤琴说道。

    “我爹十分喜欢听说书人说《武穆精忠传》,所以我也听过。……,岳飞在让他认罪的纸上写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她现场来了一段评书。

    “看来他是一位大大的忠臣,”宝庆小手一挥,“既然如此理当悼念。明日我也要去悼念。”

    “皇兄我也要去拜祭。”贤琴也说道。

    允熥此时已经放弃治疗了,说道:“那就都去。”允熥随后吩咐明日李莎儿也去。

    但允熥仍然做了预备。他对平日照顾宝庆的纪女官和照顾贤琴的李女官吩咐道:“若是宝庆或者贤琴有一丝一毫要捣乱的可能,马上将她们抱起来。”二人忙不迭的应诺。

    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允熥起床洗漱完毕招呼人用过早膳后,前往西湖西北的岳王庙。

    到了地方,这次带来的卫所士兵和杭州的警察已经让这里除了几个等候的官员外无其他人,但外围围了无数闻讯赶来的百姓,这些人见到皇帝的车驾过来后马上跪下山呼万岁。

    允熥让侍卫对百姓说今日皇帝来悼念鄂王百姓散去。一些家里有事的百姓散去了,但大多数百姓仍围在外围,并且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一府二县的生员和当地的童生赶过来围观,虽然他们其实也看不到什么。

    允熥也意他们,从车上下来走进庙里。然后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昀芷等人也从车上下来,走进岳王庙。

    允熥走进庙内看着岳飞的塑像,又看了看一旁摆放的牌匾:有据传岳飞自己手书的‘还我河山’,有宋孝宗手书的‘精忠报国’,还有其他几个牌匾。

    允熥说道:“拿笔来。”

    一旁早有准备的岳王庙庙祝端过笔墨纸砚来摆放于允熥面前。

    允熥提起笔,写下‘中华脊梁’四个字,又在另外一张纸上写下‘忠孝无双’四个字,并且吩咐道:“将朕这两幅字镌刻为牌匾,悬挂于庙前。”

    庙祝躬身答应着,双手捧着允熥的墨宝退下。

    允熥又注视塑像片刻,说道:“传朕旨意,加封岳飞为精忠武圣亲王。”又道:“岳飞可有后人?”

    胡广上前说道:“陛下,岳武穆自然有后。杭州城中就有岳武穆长子岳云的后裔。”

    “加封其为圣武侯,世袭罔替。”允熥吩咐。

    胡广觉得不妥:‘怎么追封岳飞都没什么,可加封其后人为侯,有些过了。’

    但这样的场面下他也不敢违背允熥的意思,只能答应下来。

    之后昀芷等人走进来拜见。有些让允熥意外的是,她们都十分规矩,包括两个小孩儿都没有逾礼之处,虽然她们进来拜祭已经不太合规矩了。

    尤其是李莎儿。她在民间长大,对岳飞和允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