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始终没有什么进展,直到王守青提出:“这些野蛮人根本不能理解咱们的自然无为、天人合一、内外双修什么教义,对于清净寡欲更是嗤之以鼻,所以咱们不能这样传教了。”

    “那你说怎么办?”张一山问道。他当然也意识到了问题。

    “师父,徒儿觉得应该先和他们说修炼成仙的故事,以及供奉三清的好处。比如性命双修可以百病不生,供奉三清可以风调雨顺、……”

    他说了很多,过程中张一山一直保持沉默,最后说道:“徒儿,可是经义上说……,这和那些秃驴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师父,”王守青谦恭的说道:“现在最的,是首先争取一批信徒。况且徒儿说的也并没有违背教义。徒儿看这些野蛮人比普通百姓更加淳朴一点,只要方法适当定能发展出一批教徒。”

    张一山思索了一天一夜,最后接受了王守青的办法。

    第二天开始他就说各种羽化成仙,和天上神仙的故事。

    一开始也没什么效果,但忽然他们最为尊贵的萨满病死了,年轻的萨满治不好他们的病,一个老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来找他们看病。

    医术是对野蛮人的一大杀手锏,他们自然也都学了些,张一山给她简单治了治,还给了她一个道教的福袋。

    过了几天,不知道三清是真得打算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显灵还是精神疗法的作用,老太太再次来到教堂,这次她毕恭毕敬的要“请”三清的塑像回去。

    张一山十分激动,亲自拿出一个塑像开光并且给了她。

    从这天起他们的传教就打开了局面。历史证明,中老年妇女是有着无穷活力的,是各种社会活动招募积极分子的金矿,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民族都一样。在这位老太太的鼓吹和带动下,又来了不少妇女和老人来“听道理”,虽然暂时还没有人成为真正的信徒,但是渐渐的晚上会有很多人来听张一山的传道——长夜漫漫,也权作是一种消遣。

    他们又传授了这些女真人一些简单的练气手段,习练之后有些人确实感觉身体更加舒服了,来听传道的人越发多了,还终于有人成信徒。

    王守青还无师自通的提出,应该改一下道观的布局,将道观前面的院落变成一个聚会的地方,还从城中找来了货郎到他们的院落前卖货;并且还不得不违背全真道的道义,向正一道学习,允许道士吃肉。

    这样一来愿意来道观看一看的人更多了,除了那些想学练气手段的人,又有很多对此不感兴趣的成信徒,更有一批老人愿意当道士、道姑。虽然老人们用处不大,但作为第一批在本地收的道士,他们仍然非常重视,给他们治病、置办衣服,十分关怀。

    就这样,他们的局面渐渐打开了,也有年轻人愿意当道士了,一直到今天,甚至有了小道童。

    张一山的思绪回到眼前,吩咐徒弟将从城里带过来的各种礼仪用品拿出,依照礼仪摆放起来。

    当地的百姓前几天就听说会有斋醮可看,不管对道教感不感兴趣都赶来看热闹。

    张一山一丝不苟的举行仪式,持咒掐诀、踏罡步斗,念唱步虚声词,并且大幅缩减了礼拜、诵经、存思等环节的时间;王守青等人担任监斋、高功、都讲等执事,在一旁协助。虽然仍有许多限于条件不得不简略的地方,但仍不时引起在场女真人的惊呼声;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当场又有几个年轻男子愿意成为道士。

    张一山十分高兴,连忙吩咐王守青为他们传戒。同时让其他的人收拾各种物品并且放到后院,这些物品以后就存放在绥宁村了。

    伴晚时分,张一山要返回城里时,王守青兴奋的和他说道:“师父,几个年老的人虽然对于教义还不太明白,但愿意陪同我们去其他他们相熟的女真村落传教了。”

    “这真是太好了,”张一山道:“咱们终于有了一些虔诚的信徒。”

    王守青意气风发的指着西面说道:“师父,将来这无数的女真村落之人,定然都会变成虔诚的信徒。”

    “但愿吧,这无数的女真村落的人,都成为全真道的信徒。”

    想看更多更劲爆的用txtjiaa

第578章 南洋功臣() 
十一月十五日的允熥自然不知同一天扶桑国君得到了十八万两黄金,也不知道朝鲜与永藩达成了出卖劳动力的协议,更加不知徐增寿和秦森率兵清剿不服王化的女真人损失不小和永藩的道教传播初见成效。他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用过午膳、睡过午觉后召见何荣、张晓东等终于返回的南洋派遣军武将。

    实际上今年年初时在苏藩苏门答腊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允熥在正月就接受了满者伯夷国使者重新臣服纳贡的请求,满者伯夷使者返回国内后其国君就命令仍在苏藩的军队投降,在收缴了武器后被遣返回爪哇岛。

    但海上却并不平静。东南亚地区太乱了,允熥出于某种目的也不愿意让水师在远离大明海岸线的地方清剿海盗,所以保证蒲藩、苏藩沿海不受到侵扰,这四个卫的水师不得不等到从广枺⒏=《〕榈鞴吹摹⒉⒉豢咕苣涎蟮乃春蟛欧祷乇就痢

    允熥一边看着这些日子朱棣等人的奏折,一边着他们拜见。当他看到朱棣奏报想要招降陈祖义时叹了一句:“好想法。”

    陈祖义此人当然不想和大明对着干当反贼,但他既然当了海盗而不是选择投靠大明当水师武将,历史上还曾经意图诈骗郑和夺了水师船队,可见不是什么善类。

    不过朱棣同样不是什么善类,允熥看着他写到‘拟允许陈祖义统管原所部人马,封官发饷,只是不得侵扰苏藩、蒲藩百姓,苏藩出兵打仗时要派兵跟随’等,给予了陈祖义极大的自主权,就知道朱棣早晚要收拾了他。

    允熥于是批了一句:“王弟朱高煦自专即可,不必奏报朝廷。”

    这样的事情就看朱棣父子的手段如何了,他才不管。

    刚写下这句话,黄福通报道:“陛下,东莞伯何荣、金山卫指挥使张小东二人,带着这次对满者伯夷之战立下大功的三位武将已到乾清门外候着了。”

    “快他们进来。”允熥放下笔,说道。

    他刚刚将奏折‘收拾’到了另外一张桌子上,何荣等人就进来了,跪下说道:“臣何荣见过陛下。”其他人也说道。

    待行礼完毕后,允熥首先对何荣说道:“朕听说你在旧港染上了病?现在可痊愈了没有?”

    何荣对于允熥首先关心他的病情有些感动: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在问完正事之后才会询问带兵武将的身体如何,他不是小官,可之前只见过朱元璋对徐达和常遇春打仗归来先嘘寒问暖,所以有些小小的感动——他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当年的徐达和常遇春。

    他说道:“蒙陛下询问,病早已好了,也没留下什么病根。”

    “这就好。”允熥说道。

    之后又拉扯几句,开始说正事。

    但整个打仗的经过他早已通过奏折和一批一批的信使得知了,当下只是问了几个要点,和他们在南洋和番国打交道的情形,就没什么可问得了。

    允熥因此直接说道:“何荣听旨。”

    何荣跪下,听允熥接着说道:“东莞伯何荣,披荆斩棘,……,功劳甚伟,加封旧港侯,世袭罔替,禄两千石。”

    “臣谢陛下隆恩。”何荣有些激动的叩头说道。大家普遍认为在南洋打仗一点儿不危险,所以他对于能不能升爵难以确定,说不定只是增加一些俸禄。现在知道自己加封为侯,很高兴。

    “张晓东听旨。”允熥又面向张晓东。

    他也赶忙跪下。

    “金山卫指挥使张晓东,……,指挥若定,功劳卓著,加封世袭指挥使,升任悊江都司都督同知。”

    “谢陛下隆恩。”张晓东说道。

    允熥加封何荣为侯是表明自己对于南洋的重视,所以升爵;但爵位不能滥赏,要不然就不值钱了,所以张晓东和花英都是加封世袭指挥使。

    当然朱高煦请求朝廷允许他加封花英为苏藩的伯爵,可允熥对于藩国加封爵位还是有些顾忌,虽然当初约定了他们有这个权力,但还是驳回了,并且申明他们只有加封当地人爵位的权力。

    之后允熥笑道:“何卿,跟在你身后的这几位青年才俊,朕在奏报中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功劳和姓名,但与本人对不上,何卿为何不向朕介绍介绍?”

    何荣没料到允熥这么快就转入了其它的话题,忙说道:“臣这就向陛下介绍。”

    他首先指着身后一人说道:“此人名叫马忠,原为东海卫副千户,这次在军中担任游击将军。”

    “对满者伯夷海战中,他指挥一艘数百料的中船撞翻敌军多搜小船,击沉中船三艘,虏获中船一艘,血透衣甲,几乎丧命,侥幸被救回。”

    “不错。”允熥说道:“你表现的很好。若是大明的武将都如你一样,大明岂能不打胜仗。”

    “陛下,臣不敢当。”马忠说道:“不过这次南洋派遣军的将士都英勇奋战,末将不过是侥幸立下战功,不当陛下如此夸赞。”

    “如何当不得,朕说你当得就当得。”允熥说道。并且他一高兴,当场写了四个字‘忠勇之士’,要赏赐给马忠。

    “谢陛下隆恩。”马忠说道。然后双手颤抖的接过了允熥手中的墨宝。

    张晓东看着这幅墨宝,眼睛都要红了。陛下赐字啊,只要大明不灭,这就是可以世代相传的传家宝;就是后代犯了什么错,当时的皇帝看在先帝赐下的这几个字的份上,也会酌情降低处罚,比世袭职位还管用。

    何荣表现还好,他原来就是伯爵,家里有朱元璋和允熥的墨宝,但也有些眼热:他虽然有允熥的墨宝,但只是一副对联,不比这几个字。

    何荣等现场平静了,指着一人介绍道:“陛下,这人名为黄广洋,定海卫总旗,操作火炮非常熟练,先后击沉多艘船只;满者伯夷人跳帮后,又与其血战击杀十几人,身受重伤侥幸救回。”

    允熥也夸赞了他几句,不过没有赏赐墨宝。墨宝和爵位一样,不能多赏。

    之后,就是这次得到允熥亲自接见的最后一人——李继迁了。

    想看更多更劲爆的用txtjiaa

第579章 舅爷() 
原本这次能够面见允熥的立功将士没有李继迁。他是张士诚叛军余部,这次打仗虽然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仅凭他的身份就不可能得到面见允熥的机会。

    但何荣到了京城后迅速改变了主意。允熥纳李莎儿不是什么机密之事,他也从未想过保密,京城的勋贵都知道。恰好何荣率领的南洋派遣军中就有李莎儿的亲哥李继迁,所以何荣与朋友说话时朋友主动提到此事,还笑着和他说道:“你要是有什么对李继迁不好之处,可要马上弥补,要不然李娘娘的枕头风吹起来,可不好受。”

    何荣当场就改变了主意,决定将原来预定的另外一个面见允熥的人换成李继迁;他回到军中后就告知了他们两人此事。

    当时李继迁极为不解,不过他不觉得面见允熥是什么荣耀,所以懒得追问为何如此,就答应了。

    但之后有些京卫出身得罪过他的武将跑来向他赔礼道歉,还送了很贵重的礼物,他就觉得不对劲了。就算他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见,也不可能马上爬上高位,为何这些人都是带着讨好甚至谄媚的语气来拜见?

    他随便问了问,就得到了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自己的亲妹妹竟然入了皇宫当了陛下的嫔妃!

    其他人自然都是对他极为羡慕,但他本人十分愤怒。他极为宠爱自己的妹妹,从来没想过拿妹妹换取富贵,可是那些狗娘养的玩意儿竟然让他妹妹入宫!

    李继迁一开始恨不得马上回到上沪砍了那些长辈老人,但气消了以后就开始思索今后怎么办。

    他妹妹既然已经入宫成皇上有封的嫔妃,就不可能再出宫了,他已经注定成为大明的外戚。他的妹妹,他只能努力为大明打仗,以求自己有点儿用处,帮得上妹妹。

    并且他也想知道妹妹的‘夫君’到底如何,所以对于面见皇帝的机会上心起来,今日入宫后一直在偷偷摸摸的观察允熥。

    ‘长得还算精神,年纪也不大,好像是二十三岁,比妹妹大七岁,还算可以;据说还练过武艺,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嗯,不错。’

    李继迁观察下来,允熥的条件都还算不错,和妹妹还算相配,他的怨念也小了一些;只是有一点他不满意,就是女人不少,宫中有份位的算上他妹妹一共有六人,没份位的还不知有多少,他妹妹只能和其它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