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太监们感动的原因。‘如果可能,我会报答你的,皇太孙殿下(不是笔误)。’这名叫做郑恩的太监如此想着。

    允熥走进膳房,老朱已经在座位上坐着了,汤已经上来,主食和菜还没有上,老朱正在喝汤。允熥对老朱行礼,并说道:“给皇爷爷请安了。”

    老朱抬头看他,温言说道:“允熥来了?坐下,陪爷爷吃饭;国事虽重要,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允熥看着老朱旁边的位置有一副碗筷,觉得应该是给自己准备的,就走上前去,在老朱身边坐下,也盛了一碗汤,陪着老朱慢慢的喝起来。然后主食和菜陆续上来,爷孙俩儿就像是正常富贵人家的祖孙一样,一边闲聊,一边吃着饭。

    明初的皇家伙食还是很简朴的,俩个人不过是六个菜一个汤,与后来的六十四个菜的制式完全不一样。

    等老朱吃完了,允熥也‘正好’吃完了。老朱扶着允熥,来到东暖阁,这才开始正式话题。老朱在椅子上坐下,问道:“又有什么自己决定不了的事情来找爷爷讨注意了?”

    允熥侍立在一边,回道:“禀皇爷爷,这回不是要找您讨注意的。是这样的,我不是打算散步些流言好让老百姓少兑换些宝钞吗(关于这部分没有和户部的官员说),我在应天府的时候想到,要散布这些流言,最适合的就是锦衣卫的暗线了,所以来和皇爷爷说叫锦衣卫指挥使过来,我好吩咐他这件事。”

    老朱果然已经知道今天允熥去过应天府了,没有对此有任何疑问;同时他也明白为什么允熥不直接和锦衣卫的指挥使接触了。老朱于是说道:“那就叫郭洪涛过来,来这里你们当面说吧。”然后让太监传郭洪涛到乾清宫见驾。

    然后老朱问道:“刚才你走进膳房的时候,我注意到你一个人进来的。你没有带随身的太监来乾清宫吗?怎么一个人?”

    允熥回道:“禀皇爷爷,现在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我让随身的两个太监去吃饭了。”

    老朱揾道:“在皇宫里行走身边怎么能不带太监呢?几个太监而已,关心他们做什么?”

    允熥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办法与老朱沟通,实在是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于是“嗯”了一声,想结束这个话题。

    不过老朱继续说道:“你手底下的太监,又不是违背了你的意思,我也不愿直接去处置,但是你一定要注意,不可对于底下人太宽纵,御下要严。……”允熥又“嗯,嗯”而过。

    但是最后老朱说道:“你今天回到文华殿以后,找个理由打今天跟你过来的两个人二十板子,让他们长长记性。”

    允熥大惊。二十板子下去可是能出人命的。他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皇爷爷,是孙儿让他们去吃饭的,对他们是不是处罚有点儿过重了,还望皇爷爷减轻处罚。”

    老朱看着他的神情,过了半晌,一直到允熥都快承受不住朱元璋的强大气场时,才说道:“那就改为二十鞭子。但,你以后决不可如此宽纵手下人。”

    允熥见状,估计取消处罚不可能了,只能罢了。心里暗暗记住此次的教训。

    接下来的时间尴尬了一会儿,不过老朱抽出折子来批改,又叫允熥来看,并给允熥讲解,允熥也认真得听,刚才的不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第35章 宝钞战争——锦衣卫指挥使()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一直到下午寅时二刻(下午4点),李进忠才小步、慢步走进来轻声说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郭洪涛在乾清宫外候着呢。”

    老朱看了看刻漏(古代注水的时间计量工具),轻声嘀咕了一句:“郭洪涛这是干什么去了,现在才到?”然后说道:“传郭洪涛来这里见我。”

    李进忠出去,没有让小太监去传郭洪涛,而是自己走到乾清宫门口,对候着的郭洪涛说道:“陛下传你到东暖阁见驾呢。快跟我走吧。”

    郭洪涛谢了李进忠,跟随李进忠向东暖阁走去。一边走,郭洪涛一边小声的和李进忠说道:“李公公,陛下刚才在召见我之前,说什么了吗?”

    郭洪涛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老朱下令取消锦衣卫的司法相关权利之后才由锦衣卫指挥佥事直接提拔为指挥使的。他亲眼看着之前鲜衣怒马、飞扬跋扈的前任指挥使、指挥同知从锦衣卫镇抚司被上十二卫的兵丁拖到五军都督府审判然后被处斩。所以他上任之后一改之前几任的风格,谨言慎行,行事低调。除非老朱吩咐,否则绝不对大臣进行调查;另外,极其重视与朱元璋身边的太监的关系。他认为,虽然现在朱元璋身边的太监不要说干预政事,只要是对不该问的事情多句嘴,就是彻底消失的下场,但是他们在皇帝身边仍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对自己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是死无全尸很有用。所以郭洪涛上任五年来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讨好老朱身边的太监。李进忠是第三个了,也是在老朱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了,所以郭洪涛这两年以来努力接近李进忠,包括小幅改善他家里人的生活等。所以郭洪涛和李进忠关系很好。

    李进忠听到郭洪涛的话,眼神四处扫了一遍见没有人对他们注意着,一边保持匀速行进,一边小声说道:“陛下在召见你的时候,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现在才到’,你多注意吧。“

    郭洪涛悄悄谢过,到了东暖阁门口,李进忠走进去,对已经收起折子与允熥正在谈论宝钞事情的朱元璋说道:“陛下,郭洪涛到阁外了。“

    老朱看了他一眼,说道:“那就传他进来吧。“

    被老朱眼神扫过的李进忠神色正常的起身出去传郭洪涛进来。郭洪涛进来跪下拜见。老朱等他行完了礼,说道:“起来说话吧。“郭洪涛谢了恩,起身站在一边。

    允熥还是第一次见到郭洪涛。允熥并不会相人术,对于朱棣、朱权等人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牛b之处。但是允熥看到郭洪涛之后,觉得他很有特点;他就站在那里,浑身上下没有丝毫的动静,连一丝一毫的颤动都没有。允熥这些日子也见了不少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完全没有动作:紧张会有小动作,会出汗;激动肌肉会颤动,会脸色变红;就是平静的坐着或者站着,也很少会完全没有动作;更别提一般人见到老朱都会害怕了。所以允熥一下子就记住郭洪涛了。

    就在允熥正在观察郭洪涛的时候,老朱开口说道:“今天我午时初刻(中午12点半至下午1点)就叫人去找你,这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虽然锦衣卫镇抚司不在承天门外,但是也不太远吧,怎么现在才到?”

    郭洪涛神色不变,用非常适当的音量说道:“禀陛下,昨日哈梅里(西北藩国,在今天的甘省)的贡使到京,进贡了三十匹西域宝马请陛下赦免他们在洪武二十三年的罪过。臣之锦衣卫掌管训马司,理藩院今日将宝马交至训马司,臣去查看马匹的好坏,看其可否供陛下、各位王爷骑乘。”

    允熥一听这话就觉得他这个回答真的太好了。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到,而且表现了对于皇家事务的重视。如果他真的是去看马匹的好坏了也就罢了,如果他没有去而是听到老朱的问题后现编的,那太有才了。(他不知道李进忠提醒的事情)

    允熥都能想到的事情,老朱能想不到?怎么可能!但是高明的马屁在于你明知道是马屁但还是忍不住接受。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老朱现在找不到别人能接手锦衣卫。情报机构不是谁都能干的,既要信任又要适合。郭洪涛现在干的不过不失,为人又低调,老朱用着也比较顺手,所以就暂且让他继续干着了。

    老朱问过问题,郭洪涛答得简洁得体,这事暂时就这么过去了。老朱用眼睛示意允熥,允熥会意,上前说道:“郭指挥大人,其实是我有事儿要找你协助。”

    郭洪涛同样疑惑,情报头子要是不知道允熥在负责什么就很失职了。但是面上一点不显,表情和煦,躬身行礼说道:“不敢当殿下‘大人’的称呼。殿下有什么事儿要找我就直接吩咐好了。”

    允熥回礼,然后把事情和郭洪涛说了一下,最后说道:“这次是要维持老百姓对于宝钞的信心,所以散布流言一定不能让百姓看出来是朝廷的人干的;但是又不要是外地人,以防百姓不信。其中分寸,还望郭指挥好好拿捏,不要出了岔子。”

    郭洪涛还是面带和煦的、淡淡的笑容,躬身说道:“殿下放心,我锦衣卫必定不会有问题的。”

    允熥因为这段时间看的内部档案,所以对于锦衣卫的办事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闻言点点头道:“那就好。郭指挥你还是多费心。”

    然后老朱又询问了关于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动向,也没有让允熥回避。允熥在一边旁听,听得是冷汗直冒啊!老朱对于大臣的监视竟然到了如此详尽的程度。《明史》上的‘朱元璋连大臣们请客吃饭到底上了几道菜、上菜的顺序还有饭菜排放的位置都记录’的记载居然不是满清的史官为了抹黑明朝的皇帝瞎编的,竟然是真实的。

    过了一会儿,郭洪涛退下。老朱又批了几个折子,并且给允熥讲解了之后,就已经快到卯时(5点)了。老朱伸伸懒腰,对允熥说道:“允熥,扶着我,到坤宁宫后边儿去。”允熥闻言上前扶起老朱,爷孙俩儿朝着那里走去。后边一大串太监跟着。

    ==============================================================

    ps:把要说的话放在这里是为了防止某些书友读者注意不到,反正是免费章节。宝钞战争的标题要暂停了,因为我觉得离真正开始宝钞保卫战还有十天时间,这十天我会安排他发生好多事情,相当一部分是很重要的情节,并且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没法向后推,所以安排在之后的几天更新中。等到书中的时间到了十月初一会回到宝钞战争的。

第36章 祖孙相处——第一次() 
不过说是允熥搀着老朱,其实老朱的身体很健康,允熥一点儿都不费力。允熥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老朱闲聊,老朱会讲一些朱标小时候的趣事,也讲一些允熥小时候的趣事,还有聊聊当年打仗时候的间隙,和部将开玩笑,与谋士打哑谜的事情,就好像你有一个当年打过仗的老解放军爷爷,在和你聊当年的事情一样。

    后世的允熥(孙林,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名字),爷爷在他出生之前就死了,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感情,今生之前和老朱的接触也不多,更没有这样单独相处的时间,所以非常享受这样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到了坤宁宫后面。允熥终于知道这里有什么了,是一大片————庄稼地。有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有的还没有收割,仍然站立在田地里。

    老朱松开允熥的手,走到田地旁,转身对允熥说道:“还记不记得你七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标儿,还有你的二叔、三叔他们在这里除草,你和高炽还有济熺在一边玩耍,然后踩坏了一片庄稼,惹得标儿要打你的事情?”

    允熥仔细回想了一下,完全找不到相关的记忆,但是还是答道:“只记得七岁的时候父亲打过我屁股,然后被二叔劝住了的事儿了。”

    老朱笑道:“哈哈,塽儿(老二秦王)那是完全事不关己,才能一边笑着一边劝阻,棡儿(老三晋王)不也当时追着济熺要打他屁股,老四当时是不在,要不然高炽也好不了。”

    又说笑一会儿,老朱把手一伸,一边负责看管庄稼的人马上把禾镰递上去,老朱走进田里,收割起来。允熥见状,也接过来一把禾镰学着收割。

    允熥完全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专业人士(太监)不停地指点他,但他还是效率很低,并且不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毕竟十四周岁的小身子板儿力气还小。虽想坚持,但是不得不作了没一会儿就停下在一旁休息。

    老朱也只是多做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停了。他走到坐在一旁休息的允熥身边,阻止了允熥想要起身的意图,也坐到椅子上,对允熥说道:“你们这老十三(代王朱桂,非怡亲王胤祥)往下的,和孙子一辈儿的人我都没有带你们种过庄稼。以前标儿他们都是跟着我亲自种地的。今天带着你收割庄稼,不是想让你成为种地的行家,这一次半次的,也成不了行家;只是想让你知道种地有多辛苦,吃饭的时候要想着口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允熥也是第一次对于没有各种农用机械时代的种粮食有多么不易有了明确的认识,有所触动。‘老朱因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穷人出身,干过最苦最累的活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