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允熥想起了满清入关后的事情。满清虽然从军事上将中华征服,但因为中华文化文字的延续,并且汉人人口较多,使得他们只能接受汉人的汉字汉语,而无法让汉人接受满文满语,最后实际上让八旗子弟被汉人同化,全靠旗饷和旗人做官特别容易维持着团体。等到满清一完蛋,所有的旗人隐匿身份藏在汉人中间几乎分辨不出来。要不是后来的政策,满族这个民族应该和契丹等民族一样不存在了才对。

    安南人当然没有汉人这么多,汉人也不像旗人那么少,但若是安南文化独立了,也不好搞。

    “这么说来,从安南本国来讲,黎季犛的所作所为其实对他们有好处,黎季犛算得上是安南人的英雄了?”秦松道。

    “确实如此!从安南人自己的方面来说,虽然他们现在咒骂黎季犛,但几百年后,他们会把黎季犛当成英雄,至少是一个正面的人。”允熥说道。后世对黎季犛的评价可是不断上升的。

    “不过,陛下,仅仅这一二年的时候,即使黎季犛推广喃字,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秦松想了想,又问道。

    “确实如此,但朕忌惮他,总想着尽早将他解决。况且早晚都要打,不如早打。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允熥说道。

    “陛下,何人说过这句话?”秦松问道。

    “这你就不必管了,反正是一位伟人。”允熥笑了笑,说道。

    “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秦松将这句话又沉吟了几遍,抬起头来问道:“陛下,晚打不如早打臣明白,但为何小打不如大打?”

    “小打小闹,一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而大打,可以一次将问题都解决。”允熥道。

    “但是大打的开销也要大得多。”秦松道。

    “朕这次,虽然会是大打,但不会让开销太多的。”允熥说道。

    秦松脸上又冒出满面的疑惑:大打怎么可能开销不多?几次征伐漠北,哪次不是将北方地区积攒数年的粮食消耗的七七八八;即使夺取了许多牛羊,也难以弥补开销。

    不过允熥却没有再为他解释,只是说道:“以后你就知道了。”

    秦松只能带着疑问躬身退下。

    随后允熥马上将前日开会的那十几个人叫进宫,将雲南呈上来的记载着陈天平遇刺详情的文书给他们传递。

    看过了文书,又是郭镇头一个说道:“陛下,事实已经如此清楚明白,黎季犛在大明对其宽大为怀的时候,仍然欺君罔上悖逆人伦,大明岂能接受!当立刻发兵攻打安南。”

    “陛下,臣也以为,不能放纵黎季犛,当立刻出兵将黎季犛擒拿回京。”解缙说道。

    随后在场的其它诸人也纷纷出言附和,不论文武。但文武之间的话语还是存在细微的区别。

    最后,只剩下陈性善一人没有说话。允熥和众人都转过头看向他,等待他的发言。

    “陛下,黎季犛辜负圣恩,大逆不道,其罪当诛,应当出兵将其和亲族从升龙府生擒回京城,依律处置。”

    “但此事与安南普通百姓无关,与安南的士子无关。陛下当晓瑜安南士子百姓,令其不与我大明天兵为敌。”陈性善说道。

    “既然大家都赞同出兵惩戒安南,并且将黎季犛和其亲族从安南生擒回来依律处置,那朕就决定,从今日起,正式断绝安南为大明的番国,并且出兵征讨其!”允熥说道。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的打赏。

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 
“此外陈卿所言甚好,朕会派出使臣出使安南,告诉黎季和安南的大臣大明即将出兵征伐他们,同时晓瑜其国内的士子百姓,使其不与大明天兵为敌。”允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妥当。”众人均说道,不论文武。本来征伐安南这场肯定会出动很多军队的战争也不可能隐瞒得住,不如光明正大的告诉黎季:我之后要去惩罚你,洗干净脖子等着。

    “礼部的陈卿,从行人司挑选一人,后日出发前往安南晓瑜逆臣黎季。”允吩咐道。

    “是,陛下。”陈迪答应道。

    “户部的齐卿,马上开始调集粮草。南那边要筹集许多粮草,西也要筹集许多粮草,另外还需海运粮草到雷州府、钦州府、琼州府等地。”允又吩咐道。

    “是,陛下。”齐泰也答道。

    “诸位爱卿,既然此事已经决定,从今日起就无需保密了,各位大可和自己的亲友诉说此事。”

    “暴卿、李卿等诸位爱卿,接下来朕要商议出兵之事,除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兵部三位爱卿外,其余爱卿就退下吧。”允说道。

    “是,陛下。”暴昭、李仁等人躬身答应,行礼退下。其中秋辅官郭镇十分想要参与出兵之事的商议,但允没有开口让他留下,他也不敢私自留下,不甘心地与暴昭、解缙等人一道离开了这间殿阁。

    看着最后一个离开这里的解缙身影消失不见,允马上问道:“薛卿、尹卿、李卿、张卿、孙卿,依你们来看,能从四川、南、湖广、西、广五省和州都司(州未设省)征调三十万蛮夷之兵参与对安南之战么?”

    “征调三十万蛮夷之兵?”前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李坚一愣,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陛下打算征调多少军队征伐安南?”

    “三十万汉军,三十万蛮夷之兵,另外传令占城、真腊诸番国,从南方出兵进攻安南。”允说道。

    “陛下,攻打小小的安南何须这么多士兵?臣闻此时安南国内有民约七百万,其国兵马不过十几万,有二十万汉军,再征调十万蛮夷之兵定能攻破安南,生擒黎季父子回京。”右军都督府的陈桓说道。

    允摇摇头说道:“就是三十万汉军、三十万蛮夷之兵。”或许攻破安南有那些军队足够了,但处置后续事宜可远远不够。

    “陛下,即使朝廷愿意重赏,但蛮夷之民也不愿意一次出动太多人跟随大明去打仗。依臣在地方为官来看,湖广可调集土家人四五万,州都司可调集侗人、苗人二三万,广最多可调集瑶民、黎民万余人。”左军都督府的薛宁说道。

    “陛下,臣曾在西等地打仗,西夷民众多,又善于且愿意打仗,狼兵、瑶民征调十万不成问题;四川大约可以征调羌人、夷人二三万。南省,滇东南之地的苗人、傣人、夷人等大约可以征调五六万人。”后军都督府的尹清说道。

    “这样算下来,一共大约可以征调二十五六万人。比朕预想的少五万。”允自言自语道。

    “陛下,湖广还有蒙古人色目人的士兵可以征调。”中军都督府的孙恪说道:“自从陛下北伐已来,一直有蒙古人色目人投靠大明;洪武二十年征纳哈出之战,纳哈出投降,当时他麾下除了蒙古人外,还有许多色目人,随同纳哈出一道投降大明。先帝为了安置他们,命令在湖广武昌府等地筑房八万间。”

    “你是说,色目人能拉出来五万大军?”允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阴沉,问道。

    “陛下,若是仅仅征调色目士兵,恐怕无法有五万大军,但也能有三四万人。”孙恪道。

    “那他们一共有多少人?朕说的是人口,不是兵丁。”允又问道。

    孙恪此时感觉有些不对,但不明白为何不对,只能比较小心地对允说道:“陛下,因为洪武元年陛下发布命令:‘蒙古色目人婚姻: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所以有不少汉人女子嫁入色目人家中,现在湖广的色目人大约有三四十万人。”

    “什么!皇爷爷还有这样的命令!”允叫道。

    在场的人都有些疑惑:不是正在商议出兵安南之事么,怎么说到了色目人的事情。但既然陛下提到了,陈性善答道:“陛下,确实如此,先帝曾经发布过这样的命令。大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一中有所记载。”

    允听到这话,脸色更加不好看。但当大家觉得他会对此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却说道:“此事容后再说,先说色目士兵出征安南之事。朕决定,征调所有可以征调到的色目士兵,出征安南。”

    “这样大约就有二十**万蛮夷之兵了。剩余的,诏命加封到南洋的宋王、洛王、蒲王、苏王四王各出兵数千参与征伐安南之战。这样就可以凑足三十万之数。”

    “另外征调三十万卫所士兵之事,从四川、湖广、茳西、江、建、广、西、南八省,以及直隶和州都司各征调卫所参战。”

    当年路谢之乱的时候允为了能够尽快出兵平定叛乱,所以只征调了江浙一带和叛乱附近的卫所参战,没有如同历史上朱允一样在全国大规模征召军队。

    但这次征伐安南不同。征伐安南又不着急,所以允决定动员南方所有的省份,让他们都感受到大明要打仗。

    “其中直隶征调上直卫中的金吾前卫、羽林左卫、虎贲左卫和府军右卫,京卫中的天策卫等六个卫,其余诸省也各有征调,具体为哪个卫所,五军都督府定下后上报给朕。”

    “是,陛下。”在场众人说道。

    允又和他们商议了一些事情,让他们退下。

    但之后允却并未去批答奏折,也没有继续宣召大臣商议征讨安南之事,而是返回书房,找出大明会典看了起来。

    一直到中午吃过午膳、睡了一觉后,允才又宣召几位大臣商议征伐安南之事。随后他将所有剩下的奏折批答完毕,酉时正返回后宫休息去了。

    之后几日,大明即将出兵征伐安南之事传遍了朝堂,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不过虽然有几个大臣上书劝谏不要出兵,但这在朝堂上并不是主流,大家一致觉得应该出兵惩戒安南,主持正义。

    大明的战争机器也正式开动起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最先开动起来的就是掌管全国粮草的户部,户部尚书齐泰绞尽脑汁的安排军队出发沿途的粮食供应。其中长江边、大海边的卫所好办,即使当地的粮草不够,也可以使用船只运送粮草保证供应;既不靠着江也不靠着海的卫所出发前往前线的粮食供应就很困难了,齐泰废了很大力气才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五军都督府也依照允的命令制定征调各省卫所的方案,经过几次修改才得到允准许。之后他们马上给各地传令,让要征调的卫所的武将做好出征准备。同时他们依照允的吩咐制定各种作战计划,都督们将制定计划的活计交给了同知,同知又将活计交给了佥事。佥事也想向下推,但发现他们下边的经历和知事都是文职武官,将事情推给他们也成,但将他们制定的计划呈报给都督恐怕会被臭骂一顿,所以最后佥事们只能自己制定计划,

    许典和白善等人掌管的生产武器的衙门也忙的四脚朝天。不仅是火器和钢盔需要尽快交给上直卫,其它诸卫的兵器若是有坏的也要更换,弓和弩所用的箭矢也要补充。所有造这些东西的工匠都被征召,全力制造这些武器。

    允也十分忙碌,每日都要和大臣们商议各种和征伐安南有关的事情。因为白天的时候差不多都在商议各种事情,所以批答奏折的时间只能够挪到晚上,晚上睡觉的时间也向后挪移,由原来的亥时初、亥时正退到了子时初。

    熙瑶对此当然很心疼。“夫君,何必让自己这么忙碌!夫君平日里事情较少事必躬亲还罢了,现在因为要征讨安南,如此忙碌何必还如此?许多事情交给下面的人来做就好。”乾清宫内,一边用着晚膳,熙瑶一边对允说道。允这几日因为忙着批答奏折,晚上也不去后宫了,熙瑶就每日晚上过来陪着他用膳,晚上和他一起在乾清宫歇息。

    “当年皇爷爷可是每日都像朕一样忙碌。”允笑着说道。

    “皇爷爷是皇爷爷,夫君是夫君,不一样。况且夫君这个样子,臣妾看着很心疼。”熙瑶说道。

    “也不过就这几日,时候不长,无碍的。”允笑道。

    “那好吧。不过夫君一定答应臣妾,午膳一定要按时用,不可因为和大臣们商议事情耽误了。”熙瑶道。

    “是,娘子。”允笑道。

第732章 征伐安南——选将之一() 
听到允熥的话,熙瑶笑道:“听夫君叫妾娘子感觉好奇怪。”

    “你叫我夫君,我叫你娘子不是正合适么?”允熥也笑着说道。

    “可是平日里夫君都是叫臣妾的名字。”

    “刚才的情景,夫君觉得叫娘子非常适合,就这样叫了。”

    熙瑶笑了笑,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

    允熥又夹了一口菜,想到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