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可是要迁徙各地的客家人,以避免土客械斗?”陈继却直接问了出来:“可是陛下,避免土客械斗自然好,但这些客家人至少也在当地繁衍了上百年了,早已是当地人,若是强行迁徙他们恐怕会引起民变。”

    前些日子,允熥从雷州府出发,先向西北来到廉州府,入广西南宁府,经柳州府、浔州府、梧州府、肇庆府返回广州府。

    这其中广州府的客家人已经很多了,陈继在跟随允熥出巡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目睹土客械斗,虽然他们看到打着官府旗号的队伍经过会避开,但连停手都不会停手,继续同对面的人打。双方手里都拿着各种各样的凶器,包括大明律中会重处的带刃的武器都会使用。

    陈继完全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之前在城内听杨任等人介绍的时候还觉得夸大其词,但自己真正见到了,才知道杨任只是在叙述事实。

    所以他支持将土人与客家人分开。但正因为他们械斗严重,所以都十分抱团,贸然迁徙他们恐怕会导致民变。何况如此规模的迁徙百姓,总要有个合理的借口,这个借口可不好找。

    “一时的民变,总比数百年的持续不断的流血要好!”允熥说道:“若是他们不愿迁徙,就威胁他们,说会让从它地调过去卫所将士协助当地占多数的百姓屠戮他们,逼迫他们迁徙。”

    “朕会将他们分别迁徙到台湾、安南、吕宋、洛藩、苏藩和蒲藩等地,不,台湾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福建土人居住,不将他们迁徙到台湾。”

    “在迁徙过程中,要尽力打乱原来的村寨,在新的地方重新安排村落,不能让他们重新依照口音、血缘抱起团来。”

    “至于迁徙他们的借口,朕已经有了一个,虽然有些牵强,但总比没有要好。”

    “朕还会下令,禁止吕宋等藩随意接收从闵粤二省跑过去的百姓,必须鉴别于本地原来的移民同属一脉后才能接受。以防他们还没和蛮夷打起来,自己先打得你死我活。”

    既然允熥已经决定,在场的官员也不是远在京城对此毫不了解的人,所以对陛下的决定也没有异议,都躬身应诺。

    决定了此事,允熥却没有让杨任马上退下让他在一旁坐下休息,转过头来对钱明林说道:“钱爱卿,巫蛊案的几个人犯,和抓获的撒马尔罕国奸细可还在在监狱里面?没有人病死或者自杀吧?”

    “启禀陛下,乌德等人犯无任何一人自尽或病死。臣请武当张真人对他们说,他已经在监狱施下法力,死在监狱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犯的魂魄,或者叫做灵魂都不会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是会沦落到他手里。”

    “这些人犯都对死后的世界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其中天方教徒好像是可以在天堂肆意淫乱,极其害怕灵魂落到张真人手里。所以无人自杀,有几个人生了病也极其强烈的要求治病,病都很快好了。”钱明林说道。

    允熥对钱明林的手段哭笑不得。不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更何况这些人犯不是外国潜入大明的奸细就是本国的叛徒,案子也没有公开,他也就不会对钱明林苛责。

    但让他表扬也是不可能的。这毕竟不符合社会主流。所以允熥对此没有发表意见,直接吩咐道:“从正月初十开始,慢慢放出有关巫蛊案的情况,今日一条消息,明日一条消息,始终吸引百姓的注意,到正月底差不多将消息都散布出去。”

    “那时朕会命令再次举行公审,就依照采生折割案的方法来。让百姓彻底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包括撒马尔罕国在这其中做了什么。”

上一章的序号写错了,应该是871章() 


第872章 继续议事与南洋诸国的担忧() 
“朕到时候会下旨再次举行公审,就依照采生折割案的方法来。让百姓彻底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包括撒马尔罕国在这其中做了什么。”

    ‘陛下这是打算和撒马尔罕国见仗了么?’数人同时想到。若是对外公开的撒马尔罕参与巫蛊大案,那就只能与这一国开战了。

    “陛下,两个月之前臣就劝阻过陛下,撒马尔罕也是大国,又距京城万里之遥,朝廷派兵征伐未必能胜啊?陛下为何执意与其国交战?”陈继马上进谏道。

    “陈卿,并非是朕要与撒马尔罕国见仗,而是撒马尔罕国要对大明见仗。”允熥说道:“你不知,在查抄了宝安、上沪等地的撒马尔罕国奸细的房屋后,发觉撒马尔罕国国君帖木儿早有不臣之心,意图东犯大明。他甚至已经制定了计划,要在打败西面一个叫做奥斯曼的国家后就出兵攻打大明。”

    “现在奥斯曼国已被其打败,他已经从一个叫做安卡拉的地方带兵返回撒马尔罕,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依照计划,他就会东进与大明交战。”

    “什么!”在场的所有官员,甚至在一旁服侍的太监都十分惊讶的叫出声来。陈继更是控制不住音量道:“陛下,这,怎会如此?”

    允熥的话其实是半真半假。对这些奸细审问后确实得知帖木儿有东进的意图,但并无一个打败了奥斯曼就攻打大明的计划。另外,两个市舶司的撒马尔罕国谍报人员只知道帖木儿正帅兵与奥斯曼打仗,不知胜负:这个年代的消息传播很慢,一件事情从安纳托利亚传到大明,最少要花上半年时间,锦衣卫查抄他们的时候才是十一月初,胜负的消息根本来不及传到大明。不过允熥依照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觉得帖木儿历史上若是没有打败奥斯曼,应该不会出兵进攻大明,所以对大臣们如此说道。

    查抄撒马尔罕国的细作是允熥下令锦衣卫出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也是京城的锦衣卫做的,允熥不担心会有真实的消息流传出来,所以放心大胆的对他们撒谎。

    这样的军国大事,大家都不曾料想允熥会说谎话,所以无人怀疑事情的真假,即使是陈继也只是下意识的说出了声,并非是怀疑。

    “虽然之前亦力把里与瓦剌曾告诉礼部的官员撒马尔罕意图东侵大明,但当时朕与知晓此事的众官员都怀疑是这两个番国虚张声势,所以并未深信。可不曾料想,帖木儿竟然真的要出兵攻打大明。”

    他说的这件事陈继等人都知晓。现在已经当了亦力把**国汗王的沙迷查干在当年出使大明的时候曾经多次说撒马尔罕意图东进,可除了知晓史实的允熥外其他的官员并不相信。

    “既然帖木儿意图东侵,那此事也就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了。公布出来,反而能够激起朝廷上下的同仇敌忾之意,更好的准备与撒马尔罕国之战。”

    允熥说到这里,陈继忽然又道:“陛下,建业三年陛下任命夏原吉为西安知府,派徐晖祖赴西北提调兵马,当时陛下是因为对沙迷查干等人的话半信半疑,所以提前做出预备?”

    陈继忽然怀疑起这件事来。当初允熥派他们到西北的时候,大家以为这不过是正常的调动,都没有在意,包括当时在允熥身边为中书舍人不久的陈继;可现在回想起来,允熥这分明是在为什么事情做着准备。

    允熥神色不变道:“当初朕派他们二人前往西北,本是想相助秦藩征伐亦力把里。朕当时并未想要增派士兵前往西北助战,可西北贫瘠,若是将士们连年征战不休耽误耕种,恐怕会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朕派人在西北各地筑造粮仓,要支援秦藩、肃藩粮草。却不成想,到了现在竟然会成为在西北预备与撒马尔罕国见仗的助力。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将此事分说完毕,允熥就没有旁的事情吩咐他们了,待胡俨拟好旨意让他看过后,加盖此次出巡携带的玉玺,交给王喜让他一会儿送到当地的驿站。当地的驿站将圣旨传到雷州府海康所,海康所的将士再将圣旨由海路传到南定城与乂安城。

    随即杨任等人躬身退下。

    王喜也要退下去将圣旨传给驿站,可这时允熥突然说道:“且慢。”坐在座位上抽出一张信纸写了几句话,将信纸折好装进信封,递给王喜并且嘱咐道:“王喜,你将这封信与一份圣旨密封完好,送到张温手上,不许旁人观看这封信;给赞仪、何荣等人的圣旨盒子中,也不要有这封信。”

    王喜心下奇怪,但面上丝毫不显,恭敬说道:“是,陛下。”然后行礼退下。允熥看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攘外必先安内啊。”

    下午允熥接见了几个海外来的番国使者。今年因为他在广州,所以番国使者也都来到广州等候接见。

    随着大明的实力越来越强,并且越来越积极对外显示这份国力,想来朝贡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允熥也没有打肿脸充胖子的爱好。他秉承得体的大国外交,不在朝贡这样的小事上占番国便宜,也不让番国占大明便宜,允许大多数国家每年都派人来朝贡;又因为番国派人来朝贡还可以顺便带一些货物到两个市舶司,甚至在大明内地逃税贩卖,也不是亏钱的行为,所以番国也愿意每年派出使者朝贡。

    尤其是占城、真腊、暹罗等这次被大明征召派兵攻打安南的番国使臣,更是一个不拉,全部派出使者来朝贡。

    一般情形下,接见朝贡的使者也没什么事情。使者们大多是抱着长见识或者赚钱的目的来的,见到允熥磕个头,上交贡品,允熥再回赐贡品,再闲扯两句,就可以告退做生意去了;可今年的朝贡与以往不同。

    允熥要加封大明靖江王朱赞仪为安南国君的事情已经在两广安南一带传的风风雨雨,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这就引起了许多番国国君的忧惧。

    之前大明册封朱高煦为三佛齐的国君,当时三佛齐已经亡国,所以还算理所应当;后来大明又先后在马来半岛加封蒲王、在吕宋岛加封宋王、在南婆罗洲加封洛王,这些地方都算是无主之地,也就罢了。

    可这次攻打安南与众不同。安南从中原独立已久,在南洋诸国当中早就被当做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大明不仅出兵攻打安南,还要加封姓朱的人到这里为藩王,这在南洋来说就相当于吞并,引起了许多番国的担忧:今日大明可以以这个借口吞并安南,焉知未来会不会以其他的借口吞并我国?暹罗等国被征调的军队完全没有战斗欲望,未必不与此事有关。

    这些番国的使者都在皇帝接见他们的时候拐弯抹角的打听此事;有些番国的使者甚至就是国君自己,委婉的向允熥询问:我将来还能不能将国君之位传下去?

    面对每一位使者,允熥都郑重的表示:“只要你国无有谋朝篡位之事,无有对大明不恭之心,朕绝不会出兵你国,也绝不会以任何理由推翻你和你的后代的国君之位。”

    允熥甚至还当场书写了几份圣旨,表示暹罗等国的国君之位永远属于阿瑜陀耶等家族。

    允熥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发自真心。南洋地区对大明来说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几个地方:蒲罗中(新加坡)、苏门答腊岛、吕宋岛、安南和缅甸都已经到手,其它的地方都是能得到更好,得不到关系也不大。若是某国内乱有隙可乘他会插手,无隙可乘就不会动。简而言之,他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对付剩下的南洋番国。

    这是因为,‘朕还要留着精力对付印度呢。在新大陆发展起来以前,中华占到整个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印度占到三分之一,其余所有地方加一块也就占三分之一。只要控制了印度这个当今世界唯一能与中华并称的大市场,未来五百年都不需要担心有国家能够超过中华。’允熥想着。

    不过,也有那么一两个国家,允熥说这话的时候并非真心。在满者伯夷的使者听到允熥的话,得到允熥的手书,心满意足而去后,允熥看着这人的背影,低声说道:“竟然敢参与暗害朕的性命,朕将来非灭了你国不可!”

第873章 来挣大钱的商人() 
同一日伴晚,乂安城。

    虽然今日是大年初一,为了过年入城的将士也对城内进行了维护,但城内仍旧可以看到打过仗后遗留的许多遗迹,城墙上的破洞,烧了大半只剩下黑漆漆一小截的房梁,被拆毁的房屋,和街面上稀少的行人。

    但凡大战过后,为了避乱城内的百姓大多如非迫不得已不愿意出门,街面上除了巡视的大明将士少见人影;即使是有,也大多匆匆走过,见到明军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躲着走,实在躲避不开则点头哈腰一番。因为今日是大年初一,大明将士也不愿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点点头也就过去了。

    可此时在乂安城内的主干道上最显眼的位置,两台小轿被轿夫抬着,稳稳当当的在街上行走着;两台小轿旁边还有几个壮汉护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