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她也不能推脱,只能抱着侥幸的心思跟着曹游击走。

    ‘说不准赞仪已经不认得我了。还是把心放下。哎,早知道就不表现的这样出挑了,泯然于众人肯定不会得到他的召见。但看到这么多为了大明受伤的将士,总觉得自己要做点儿什么,也算是为父亲做的孽恕罪。说起来,教化三部司的人应该知晓我的医术高明,很容易显现出来,他们建议我来当军医,目的到底是什么?’她最后开始琢磨龙上登的目的来。

    可还没等她琢磨出什么,已经来到了刚才那个帐篷,曹游击掀开帐篷刚要说话,忽然愣了一愣,问道:“殿下呢?”

    “殿下忽然接到了急报,回去了。”一个正在帐篷内的医务兵说道。

    “这,”曹游击‘这’了一下,随即垂头丧气的对朱贤彩说道:“靖江王殿下已经走了。你回去吧。”

    朱贤彩松了口气,可随即又疑惑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赞仪匆忙赶回去?’

第880章 是急是缓() 
能让朱赞仪放下视察军医所匆忙赶回去的事情,当然是大事。而此时,这样的大事只能是这件。

    “什么?你说胡季犛已经被生擒了?”朱赞仪得到消息后不敢置信地对面前的传令兵说道。

    “殿下,这是何荣何将军的书信。”传令兵马上将一个盒子举到朱赞仪面前。

    朱赞仪接过盒子,拆开把信拿出来看了看,随即不可置信的说道:“竟然真的被生擒了?还是这么,这么巧合的情形?”

    顿了顿,待将这个消息消化后,他又说道:“快,咱们赶快回去。”然后马上带着跟随而来的人走出帐篷,在门口与曹游击简单说几句话,又扫了一眼朱贤彩,就快步离开了军医所。

    返回计划当做以后王府或者王宫的府邸后,他马上召集众人。待大家都来了,他说道:“现在胡季犛已经被生擒,安南之战马上就要结束,孤该如何做?”

    在场大多数人一开始没明白他的意思。既然已经生擒胡季犛,马上将此事奏报给陛下和张温,同时晓瑜仍旧没有投降的安南文武百官此事以招降他们,不降的干掉就完了呗,有什么好商议的?

    朱赞仪见他们的表情懵懂,很不满意,刚要说话,忽然见有一人好像是在使眼色,于是对他们说道:“是孤糊涂了,诸位将士退下吧。”

    在场众人更加糊涂,总觉得他刚才话里有话。但既然朱赞仪这样说了,他们也不能打听到底怎么回事,躬身退下。

    可有一人的动作却十分缓慢,落在了最后。并且这人等其他人都出去后竟然停住了脚步,转过头对朱赞仪说道:“殿下。”

    “陈爱卿刚才可明白了孤的话?”朱赞仪问道。

    “启禀殿下,臣听明白了。”被称为陈爱卿的人说道。

    这人名叫陈洽,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洪武年间,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曾奉命阅军,人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定会被他斥退。朱元璋嘉奖他的才能,赐予金织衣。后为父守丧。建业二年因茹瑺推荐,被召回担任文选司郎中。

    允熥对于历史上大明丢掉安南的经过不是很熟悉,但好像其中一个理由是派到安南的官员都差不多是流放过去的,要么贪污腐败要么拉人屎不干人事,使得当地的百姓非常不满从而造反。

    所以他对派到安南的官员非常重视,尤其是右相,身为文官之首更要慎之又慎。经过反复筛选,他觉得陈洽这个人很有操守,又懂得变通,现在品级又不高不会觉得自己被贬镝了,于是派他来安南担任右相。

    此时朱赞仪听他说道:“臣以为,殿下应当马上下令,在整个安南搜寻陈朝后人,并且告知安南百姓,我大明此来就是为伸张正义、为陈朝复仇,现在胡季犛父子已被生擒,即将遣往大明由陛下处置,正当扶立陈朝后人为王。”

    朱赞仪刚才那番话的意思其实是:现在仗马上就要打完了,孤该如何顺理成章的当这个国君。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听明白,只有陈洽听懂了,留下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虽然陈朝末帝近支已经被胡季犛屠戮一空,但臣料必有仍存于世的陈朝远支。他们听闻大明不负从前的话语,定然会有人会从隐匿之地走出,想要当这个安南国君。”

    “至于之后,就看殿下是急是缓了。若是愿意缓慢行事,殿下当挑选一愚钝之人为国君,将其余诸人软禁在南定,其中聪慧或孔武有力的人应当立刻处死。”

    “同时请陛下下旨:为扶保陈朝江山,让殿下留在安南辅佐陈朝君王。殿下之后就效仿魏武(曹操)扶保汉献帝的旧事,掌控朝堂。”

    “在这过程中必然有之前怀疑大明用意隐匿未出的陈朝后裔跳出来反对殿下,殿下当以陈朝的名义讨伐他们,待平定叛乱后,再寻找理由顺理成章的废除陈朝的王位,即位为王。”

    “若是要急切行事,那就妥善招待从隐匿之地出来的陈朝宗室,待差不多大多数尚存于世的陈朝宗室都前来后,将他们软禁,逼他们自称见到殿下后身觉自己比不得殿下,愿意让贤以殿下为君。”

    说到这里,陈洽又忙解释道:“臣并未以为殿下比不得陈朝宗室,只是陈朝宗室定然不会心甘情愿承认这一点,所以说逼迫他们。”

    “但殿下切不可马上答应,应当立刻推绝。但应当将王妃娘娘接来安南,举行大婚,并在安南广而告之,让安南士绅百姓知晓王妃乃是陈朝郡主。”

    “之后定然会有安南当地的士绅百姓上书请求殿下为君,殿下仍要拒绝,但却要做为君的事情,任命提拔官吏,对从中原前来的官员与安南本地的官员平等以待。”

    “待当地的士绅百姓三请之后,殿下却不过他们的请求,才决意接受。挑选一黄道吉日,正式为君王。”

    “依照常理来讲,急切行事应当比缓慢行事要简单,只是难度较大而已;额孤怎么听着,你这个急切的做法比缓慢行事还要复杂?”朱赞仪听罢,问道。

    “殿下,在说道效仿魏武扶保陈朝君王的时候,臣并未细说,可这个过程其实十分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够带过的。整本《三国志》或《资治通鉴》中三国这一段,大半的内容都是魏武‘奉天子以令不臣’。”陈洽答道。

    朱赞仪顿了顿,又问:“陈爱卿,你以为,应当急切行事还是缓慢行事?”

    “殿下,急切有急切的好处,缓行有缓行的好处,臣不敢代替殿下做出决断。”陈洽毫不迟疑,马上说道。

    朱赞仪听了这话也不再说话,在这间阁子内走来走去,时而低下头去看着脚下,时而抬起头来看向窗外,走了很长时间。

    陈洽站直身子侍立在一旁,目不斜视紧盯着窗框,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赞仪停下脚步,说道:“孤已经有决断了。”

第881章 一件藏头露尾的事情() 
“殿下其意如何?”听到朱赞仪的话,陈洽马上接道。

    “孤以为,此事宜急不宜缓,所以决定急切行事,三五个月内将此事办妥。”朱赞仪道。

    “谨遵殿下命令。臣这就下去操办此事。”陈洽马上说道。

    “爱卿就不好奇为何孤会想着要急切行事?”朱赞仪忽然问道。

    “此乃殿下的决断,臣岂敢置喙?”陈洽答应一句,见朱赞仪没有再说什么,又与他商议了几句细节,躬身退下。

    陈洽没有接他的话茬,让朱赞仪感觉有些无趣,他转过身看向窗外,盯着北面说道:“不过升龙城的几位将军,应当会猜,也能够猜到孤的用意。”

    ……

    ……

    “靖江王殿下这样决断,定然是着眼于外而并非安南之内。”张温手里拿着从南定城发过来、陈洽手书朱赞仪亲自用印的绝密文书,对孙恪、李坚、李景隆等人说道:“大军不可久待于安南,我以为,陛下多半会下令留下十五到二十万将士,其余之兵尽皆遣返回去。就是这不到二十万将士,其中至少一半顶多也就在安南待一二年,早晚也要撤回。”

    “兵一少,对于安南人的震慑也就会少,想要平定叛乱也困难一些;靖江王殿下要快刀斩乱麻,趁着大军还在安南就将事情定下来,以防节外生枝。”

    “况且,”张温忽然一笑:“殿下恐怕也有自知之明,知晓若是在朝堂上耍心计,恐怕比不得这许多的安南士绅群策群力,即使对他们分化拉拢,也得许出不少东西,还是将名分直接定下来更加简单。”

    众人点头。他们虽然不像张温想的这样全面,但其实也想到了许多,所以倒也没有人恍然大悟。

    “依我看,陛下定然会准许此事。一者,此策并无疏漏;二者,陛下对安南之事也十分急切,这个方略很合陛下的胃口。”

    “哎,陛下从前行事一贯沉稳,谋定而后动,也不知为何对征伐安南如此着急。行军打仗不能迟疑不决,可朝堂上的事情还是谨慎为好。”张温点评允熥在这件事上的行事。

    不过他也就是点到即止,马上将话头转过来:“既然殿下已经决断,那就依照殿下的决断来做吧。”

    “李坚,你派人将胡季犛父子均已被生擒之事在安南北部广而告之,劝降尚未投降的胡朝将士。”

    “孙恪,你注意着,若是四方仍旧有不降的胡朝将士,带兵剿灭了他。”

    “李景隆,水中胡季犛命人打下的木桩可要快些清理了,不可放它们继续待在水中。尤其是红河两侧的木桩,一定要尽快清理干净。”

    “是,侯爷。”他们三人均躬身答应。

    张温点点头,还要再说,忽然咳嗽起来,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着,让下人端痰盂过来吐了一口痰,只见痰内有血丝。

    “张侯爷,自从大军入了安南已来您可是太操劳了,不仅用兵打仗需要您来掌总,就是打下的城池的大事小情也都过问,恐怕身子承受不住,还是都休息休息。”李景隆马上说道。

    “不妨事。”张温擦了擦嘴角,说道:“这算不得什么,当年我和先帝参赞军务,一连三四日都不怎么睡觉,也没什么。”

    ‘可侯爷您现在的年纪和当年可不一样了。’李景隆心想,最后这句话还是烂在了嘴里。说话可一不可二,即使是好意,话说得多了可就讨人嫌了。

    张温继续吩咐:“现在沐晟带兵镇守太原(安南太原)、宣光等地,蓝珍带兵在西都城,也向他们传殿下的意思,告知当地人胡季犛父子已被生擒之事,若是有不降的一律消灭。”

    “何荣带兵镇守乂安、演州、清化等地,清化离着西都城很近,命令他带兵返回乂安,将清化交给蓝珍镇守;并且命他南下攻取河静、广平、广治等地。”

    “既然仗马上就要打完了,还需定下各地的官员。李坚,我要前往南定城与殿下商议此事,升龙城这里的庶务就交给你处置了。”

    张温又林林总总的吩咐许多,将他想到的事情都吩咐完毕后,对他们说道:“行了,我这里没什么可吩咐得了,孙恪,李景隆,你们二人退下吧;李坚你留下,我还几句话要叮嘱你。”

    李景隆和孙恪马上行礼退下,留李坚在内。

    李坚本以为张温是有关于升龙城内庶务如何处置的吩咐,可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令自己大吃一惊。

    “有件事要交给你来办。”即使屋内只有他们二人,张温仍旧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李坚听到他之后说的话,不啻于耳边响起了一片炸雷一般,呆坐在原地。好半晌,才说道:“为何要这样做?”

    张温不答。实际上他心里也纳闷,不知道为何允熥要做这样的事情。

    李坚见张温没有答话,反应过来他也应该不知道为何,正要问其他,忽然想到一事,问道:“张侯爷,为何将此事交给我来做?”

    “李坚,陛下和我通过信了,觉得你为人沉稳能征善战,所以决定由你来做靖江王殿下的左相。”张温道。

    “这,”李坚瞠目结舌。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留在安南为官。

    “侯爷,在下才疏学浅,可不敢当这个左相。”李坚马上推绝道。

    他当然是不乐意的。安南这么偏远的地方,来这里为官就是不降品级也形同贬官。他现在已经是正一品的都督,藩国王相的品级则是从二品,来这里更是形同流放。

    何况京城多好,安南多差?谁愿意留在这里。

    “此事陛下已经做出决断。”张温先说了这么一句,又道:“李坚,你这次随军出征,本来依功可以封伯,只是因为之前招纳随军商人之事,直至现在朝堂上还有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