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允熥转念一想还是暂且不动他。‘为了安稳起见,等明年,不,等后年再调动他吧,不论允熞还是他,至少有一人要在藩内镇守才好。’

    将此事思量完毕,允熥又顺嘴夸赞了徐景昌几句,顺便鼓舞一下大家努力为国效劳:“徐景昌这次在安南征战,立下大功,朕一向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因其太过年轻,所以加封徐景昌之父徐增寿为伯。”

    “臣等定当效仿徐指挥,为国用命万死不辞。”众位武将马上齐声说道。

    “诸位爱卿平身。”允熥让他们站起来,又说了几句话,俨然是将徐景昌当做了大明诸位武将的楷模。

    过不多时下了朝,允熥返回乾清宫批答了一日的折子,瞧着时候也不早了,思量片刻,起身前往钟粹宫。

    他来到钟粹宫的时候,正好徐景昌与几人正要离开,见到他慌忙行礼,允熥还礼,与徐景昌说了几句话,走进宫内。

    但允熥与徐景昌错身而过的时候,他注意到徐景昌的衣服似乎有些脏,即使已经擦过了,也能看出来,顿时心想:‘景昌这是在来的路上跌了一跤?怎么衣服这样不干净?’同时顺嘴问了出来:“景昌,你这衣服是怎么回事?”

    “在来的路上不小心骑马撞到了一辆马车,蹭到了。”徐景昌答道。

    “你这也太不小心了,京城人多,往来的车辆也多,尤其有些道路十分狭窄,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横过来的道路上有无牛马行走,可得小心一些。你在安南刚刚被人下了毒,怎么还这样不小心?”允熥训斥道。

    徐景昌不大服气:‘这两件事也不是同一件事,如何能够类比?’但他也不敢反驳,只能喏喏的听着。允熥又说了他几句,才走进钟粹宫。

    允熥走进妙锦的寝殿,就见到她脸上挂着泪痕,听到宫女通报赶忙起来行礼。允熥拦住她,从跟随的宦官手上接过手巾,轻轻的给她擦脸,并且问道:‘这是怎么了?见到景昌回京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哭了起来?’

    “臣妾这是喜极而泣。”妙锦笑着说道:“妾还记得小时候景昌特别淘气,经常被四哥抓到就是一顿好打,一边打一边还是骂着,说他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大哥也总为他和徐钦都不听话而犯愁。可现在景昌却挣出了一个世袭爵位,更有意思的是封给了四哥,也不知道四哥受封的时候会怎么想。”

    允熥想像徐增寿得知景昌给自己挣了一个世爵时的表情,也笑了起来。他和徐增寿也比较熟悉,毕竟徐家当年是大明最顶级的勋贵,徐家几个子弟年轻时候都入宫给皇子当过伴读。“这还能如何想?定然是十分高兴。”但他还是如此说道。

    妙锦也知他这是在调侃四哥,用小拳头轻轻捶了他几下,说道:“夫君,臣妾的四哥回京后都没脸见自己的儿子了,你还调侃他。”

    他们调笑几句,妙锦又道:“其实臣妾哭起来也不仅是因为喜极而泣,也是为了他能够平安回来。”

    “这次去安南,妾自然挂念夫君,后来得知夫君也曾十分危险也一阵后怕。臣妾的母亲信佛,供奉观世音菩萨,虽然她在臣妾长大前就过世了,但臣妾也因此对佛家亲近,后来得知夫君也曾如此危险后也打赏了京城附近的寺庙好几千两白银。”

    “可妾第二挂念的就是景昌。所谓刀枪无眼,小时候听大哥讲,战场又很混乱,根本注意不到冷箭,一不小心就会战死。妾从小在府里,大哥和四哥就时常被派出去打仗,虽然每一次都全须全尾的回来,但亲随也不知换过多少个了。现在也已经娶妻生子,有一大家子人,若是他不小心战死了,他们孤儿寡母的如何生活?就是有兄弟照顾,到底不如自己的父亲。夫君也知晓臣妾同景昌的感情十分要好,所以臣妾很为他担心。好在他平安的回来了。”

    妙锦还不仅仅是因为和景昌感情好才为他担心,也是因为徐景昌现在是徐家第三代的顶梁柱,他若是倒了,徐家第三代就无人了。

    她虽然平日里表现的和熙怡差不多,但内里可完全不同。熙怡心思单纯,又有亲姐姐操办一切,所以万事不挂心;而她则是自知不可能被立为皇后,身份地位又在这里摆着,很多事情不必操心,所以平日里表现的也很简单,但其实心里什么都琢磨着呢。

    妙锦从小和几个兄长的关系就很好,所以也一直记挂着徐家的未来。而现在徐家和常家一样,第三代都只有一人有出息,就是徐景昌,为了徐家能继续兴旺发达,她如何不记挂着他?

    妙锦的这番心思,允熥也猜到了一些,他还听出了她刚才嘀咕这一番话的言外之意:求夫君以后不要派景昌打太过危险的仗。

    “这次他立功,夫君不仅加封了增寿世袭的爵位,也将他的官位提拔为了指挥使。指挥使和千户可不同,一般的仗,指挥使都是站在后面指挥的,不会亲自带兵冲在前边。”允熥解释道。

    听了这话,妙锦果然高兴了些,搂着他的胳膊说道:“臣妾也知晓景昌身为大明将士,既然受了朝廷的俸禄就要为朝廷效命,只是景昌毕竟是臣妾的侄儿,不由得不为他担心。”

    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命人将文堃抱来,逗弄了一会儿,允熥传令御膳房摆膳。

    很快他们吃完了饭,允熥正打算消消食就返回寝殿与妙锦一起歇息,忽然有小宦官走进来,轻声对黄路说了什么;黄路也赶忙凑到允熥身边,说道:“官家,有从西北传来的急报。”

    依照允熥自己顶下的规矩,凡是有关撒马尔罕国的奏报,除非他已经睡着了,不然都要第一时间通报他处理,所以他此时和妙锦分说几句,赶忙返回乾清宫去了。

    刚走进乾清宫正殿,他就看到一个浑身上下衣服很脏的人站在当中,见到他走进来,马上跪下行礼道:“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西北到底发生了什么?”允熥急切的问道。

    “启禀陛下,从秦藩传来消息,撒马尔罕国国主帖木儿出兵进攻白帐汗国,其国国主一时不察,被他偷袭,一击而溃。现在白帐汗国国主生死不知,帖木儿自己带兵攻打蓝帐汗国去了。”这人说道。

    ‘帖木儿这是要在东征大明前清除周围不安分的势力啊。白帐汗国经此一役,损失必定惨重,即使有心支援大明,也不得了。’

    ‘只能看帖木儿出兵征伐蓝帐汗国会如何了。若是蓝帐汗国也被一击而跨,帖木儿明年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东进大明了。’

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 
    允熥思考过帖木儿很突然但在预料之中的军事行动后,一瞥眼看见王喜,就坐下和他随意说几句话,却没想到王喜十分严肃认真地和他奏报起事情来。他甚至使用了‘陛下’这个词,而不是现在宫内的下人惯常使用的‘官家’二字。

    “陛下,今日一早奴才和兄长出门,去集市上买些东西回来,就恰巧遇到了来宫里见宸妃娘娘的徐景昌徐指挥使。他大约是清早去军营里有事,所以向宫里过来的时候十分匆忙,没走大路带着几个随从从骑着马从小路向宫里赶去。”

    “恰巧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从侧面一辆牛车跑过来,徐指挥使看见这辆牛车的时候大约已经来不及让马停下了,就直接撞了上去。”

    “大约也是巧合,马头直接撞在了驾牛车这人的身上,这人眼见就身上冒血,性命垂危。可徐指挥使大约是着急,留下两个随从处置后续事情,自己驾着马走了。若是这人最后活过来了还好说,但郎中没能救过来,死了。”

    “随后的事情奴才也不太清楚,大约是这家人要的钱太多,反正那人的家人就闹起来了,要去江宁县衙门告状;这两个徐家的仆人态度也嚣张了些,其中一人就说道:‘不论去哪儿告,我们少爷刚刚为大明立下大功,你也告不赢!’”

    “在场的百姓顿时气愤起来,簇拥着这家人一起去江宁县衙门去了,即使今日并非放告日也非要告状。”

    “江宁县主管刑狱的典史与县令周元商议一番,只能接了状子,派人去魏国公府发传票。魏国公府的门子倒没敢轻举妄动,只是推说现在家里的主子都不在,让他们明日再来送传票。县衙的警察也不敢得罪魏国公府,只得带着传票回去了。”

    “徐景昌!你就不能让朕省点心!”听完王喜对此事的复述,允熥有些生气的喊了一声。

    他今天上朝的时候刚刚夸赞了一番徐景昌,让众位大臣向他学习,结果他就来这么一出,这不是让他没脸嘛!

    骂了徐景昌本人几句,允熥又斥责道:“他留下的这两个仆人也是,既然是留下来善后的,就不要这么嚣张,这不是给魏国公府抹黑嘛!魏国公府在京城百姓中的名声一向还不错,这次就要被他们两个给葬送了。”

    “还有,现在徐家掌管家事的人是谁?徐晖祖的夫人?还是徐增寿的夫人?治家如此松懈!”

    将徐家大多数人骂了个遍以后,允熥坐下来,想此事如何了解。

    现在还是开国初年,要说勋贵世家没有劣迹那当然不是事实,但公然害死普通百姓的事情,在京城还没有发生过。即使几年前蓝珍的儿子蓝明轩抢夺古董死了个人,也是那人想不开自杀,不是他杀了人。

    虽然这次死了人是意外,但朝堂上的文官很可能拿这大做文章。自从他继位这几年,因为战事不断,武将的地位与文官仿佛,但朱元璋当初定下的武将官衔虚高,至少比同等的文官高出一级来,使得文官比武将矮了一头,文官们当然不满意,随时寻找合适的机会对付武将,建业三年初的弹劾风潮就是因此引起。难保这次不会有文官借机生事。

    想到这些,允熥就十分头疼。平息文官们的不满没那么容易,他现在也没有足够重要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允熥不由得又暗骂了徐景昌几句,随后对王喜说道:“你马上派人传信给蹇义、黄淮,……,让他们明日早朝的时候挑出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当堂奏报。”现在天色已晚,宫门落锁,虽然他可以宣他们入宫商议,但半夜宣官员入宫,明天早上指不定被传成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连太子已经薨了的流言都有可能出现,他还是决定不这样做,在早朝的时候将此事拖延过去,等下了朝再与大臣们商议。

    “还有,传信给徐景昌,告诉他此事绝对不能轻忽,一定要妥善处置,朕不管他怎么做,一定要让那家人撤了状子。”

    若是平常的勋贵,他才不会这么关心此事,会让有司该怎么做怎么做;但徐景昌是他刚刚称赞过的人,让景昌在文官们的弹劾中不得不丢官去职有损他的威名;况且还有宫里妙锦的面子在。

    王喜答应着,转身下去吩咐几个值守的侍卫传皇上的口谕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返回。

    允熥自己又将此事思量了一会儿,拟定了几个应付过去的办法记在纸上。

    他又抬起头吩咐了王喜几句话,王喜一一答应。

    说过此事,允熥正要回去歇息,忽然想起了他一开始说的话,问道:“你说有两件事要奏报给朕,还有一件是何事?不会是另外一家勋贵的子弟的劣迹吧。”

    “官家,并非是这样的事情。而是另外一件事。”王喜随即说起了这件事。

    允熥听罢,笑道:“原来是这样的事情,确实有意思。”他忽然想到自己早就想做的一项改革,只是一直因为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而没有施行。但有了此事,他想要做的改革就可以施行了。

    “王喜,你记下来,在朕处置过徐景昌之事后,提醒朕处置此事。”允熥吩咐道。

    “是,官家。”

    ……

    ……

    第二日果然有人弹劾徐景昌。京城虽大,但也不过是一座城池,发生的事情又是人人愤恨的权贵欺压百姓,是以第二天上午就差不多传遍全城,许多文官得知此事后纷纷上折子弹劾徐景昌。还有一些文官如同两年前一样,弹劾了许多勋贵世家子弟,揭露了他们的许多劣迹,请求允熥惩处。

    允熥自然不能一点惩处都没有。他下旨让徐景昌赔了那家人许多钱财,又十分大公无私的命都察院拟定对徐景昌的处置,待处置办法拟定后,以徐景昌是大明的有功之臣为由减轻了他的处罚;对于其他被揭发的权贵子弟,他也大多照此处理。

    随后他正打算用自己已经拟定好办法来让这次的弹劾风潮散去,忽然发觉,这次与上一次,却并不相同。

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 
    “官家。”王喜手里拿着一份奏折,垂手站在允熥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