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恭则问道:“哎,你们说陛下为什么给唐伯鹤家就那摩多赏赐,而给李崖的不过是世袭的前程和五十两黄金?按说他俩的功劳差不多啊。”

    王进说道:“那还不明白?李崖是常家的人,陛下岂能舒服?并且他还是宫里的文华殿的人;而唐伯鹤家是平民百姓。”

    王进话虽然说的不是太清楚,但是王恭也不傻,也明白了王步的话,随即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转而谈些好玩的话题。

    不一会儿,四人吃完了饭,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他们才接手整个文华殿,还是很忙的。他们一直忙到允熥回来。

    ===========================================================

    注1:此时还未设立黔贵布政使司,黔贵地区由云滇布政使司管辖。

第69章 春和殿纪事() 
允熥回来的时候,王恭正在文华殿文渊阁正厅指使小宦官在重新布置;虽然吕妃之前布置的整个文渊阁的装饰是很好看的,但是允熥肯定不愿意继续使用吕妃的之前的布置,所以让王进他们几个商量一个新的布置,由王恭总负责。

    见到允熥进来,王恭行礼问好。允熥也不愿意衣服脱脱换换的,对王恭问道:“王步回来了吗?在干嘛?”

    王恭回道:“王步正在后院帮着王喜斟酌整个文华殿的太监宫女的去留问题。哦,只有太监,没有宫女。”所有的宫女都被老朱派到了李侧妃等妃嫔的新寝宫,没有一个留在文华殿。

    允熥说道:“既然王步他们都忙着呢,那你就派人进去把陈兴他们今天送过来的宫外的小玩意儿拿出来,带上两个小宦官跟我去春和殿。对了,陈兴是否有说买到了安庆的特产?”

    王恭一边让小宦官进去取东西,一边回道:“殿下,陈兴特意说了有几个安庆府样式的小玩意儿,说是他跑了好多地方才买到的。”

    允熥在正厅坐下,一边等着一边和王恭闲聊。也没有多长时间,进去取东西的小宦官出来,允熥带着他们向现在李侧妃和文英所住的春和殿走去。

    允熥之所以要去亲自见李侧妃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允熥确实很感激李侧妃的提醒,严格说来,之前的李崖、王步转述唐伯鹤夫妻的提醒都差点儿起了反作用,只有李侧妃的提醒真正有用,所以允熥对她很感激。

    第二,是为了向老朱表示他对于亲人的爱护和关心。

    第三,文英今年已经十四岁(实岁)了,只比允熥小几个月而已,这在古代已经是可以出嫁的年龄了。明代的皇女大概是十七岁(虚岁)左右出嫁。后世的允熥没注意过文英到底是多大出嫁的,不过他之前听说朱标在还活着的时候就曾经和李侧妃讨论过这个问题,只是后来朱标过世才中断。但是老朱随时有可能提出这件事情,而李侧妃在老朱面前是说不上话的,不过允熥可以,所以他要提前和李侧妃沟通一下,以免耽误了文英。

    从文华殿到李侧妃和文英现在住的春和殿也挺远的,允熥又走了不短的时间,才到春和殿。

    这次他刚进殿门,李侧妃就迎了出来,向允熥行礼。允熥也忙还礼。然后李侧妃带着允熥向正厅走去,半道上文英也出来了,兄妹二人又是一番行礼拜见,这才到了正厅。

    到了正厅,宾主落座,李侧妃笑着问道:“不知殿下今日来我春和殿干什么?是来看英儿的吗?你们兄妹还真是兄妹情深。”

    允熥笑着回道:“今天的事情,确实是有和文英有关的地方,不过第一件事情,是”他说着,已经站起身来,并已经变成了很郑重的表情,“感谢娘娘对于允熥的救命之恩。”说着躬身行礼。

    李侧妃马上指使自己身边的太监去搀扶允熥,站起身来并说道:“殿下真是折煞我了,那是我应该做的,岂能受殿下之谢。”

    允熥也知道她一定会让人来拦,所以挣扎了几下发现确实是挣扎不动,直起身来又连声道谢,李侧妃当然推辞。二人互相推脱一会儿才罢。

    然后允熥让王恭把东西拿出来给李侧妃,并说道:“今日我从宫外买来了一些小玩意儿给娘娘和妹妹,东西不值什么,你们就不要推辞了。”

    李侧妃让身边的宫女去接过来,并说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允熥又说道:“这之中有几样东西卖的人说是安庆的样式,我也不知真假,娘娘看看我可是被骗了。”

    李侧妃闻言仔细看了一下这些东西,并惊喜地从中拿出几样说道:“殿下真是费心了。”

    然后她像小孩子似的摆弄几下,说道:“这个的样式就是我们桐城县的,那个是潜山的样式,这里和我们桐城的有细微的差别,外地人根本看不出来……”

    她又说了几句话,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住口说道:“对不住殿下,我睹物思人,一不小心失态了,还请殿下见谅。”

    允熥回道:“不妨事。”允熥之前了解过李侧妃的家庭情况,她家原本很穷,在她当上太子侧妃之后得了些赏,家境也一天天在变好;但是她一个哥哥借着她的名头在外面张扬,被老朱知道后处死,李侧妃也受到责罚,之后她的家里人就不和她联系了。她生的又是个女儿,生怕影响了孩子的以后,从不派太监出宫,所以她已经有十年未见到过家乡的事物了,有所失态也正常。

    不过李侧妃自己还是感觉比较尴尬,忙转移话题:“殿下之前说的和英儿有干系的事情是什么?”

    允熥也转移到正事:“是这样的,文英今年年纪也不小了,我听说之前父王还在世的时候就和娘娘商讨过文英的婚事,可有此事?”

    李侧妃听到他说道这个,已经知道允熥要说什么了,忙回道:“是有此事。”文英忙掩面出门。

    允熥知道文英感到尴尬,也不追问,说道:“文英也大了,就算是为了父王守孝,但是不妨碍先定下人来。我是来问问娘娘的意思,是想要什么样的人家?皇爷爷和我说起来我也好答复,不至于让文英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家过一辈子。”

    李侧妃很高兴,因为允熥来征询她的意见,而不是和老朱商量了就直接定下来,说明她是真的和文英感情好。她斟酌半晌,才回道:“如果可以,请不要把文英赐婚给勋贵世家,找一家本分的文官家里最好;要不开平王府也可。”

    允熥理解她的顾虑,老朱杀得大将太多了,指不定在允熥继位、老朱去世之前还要再杀一波,她可不想女儿变成寡妇。

    但是允熥作为一个准皇帝,想得多些,并且能更加把握老朱的心思:老朱一向是把公主嫁给手下大将,这不是允熥能改变的;特别是明知允熥有可能实行分封的情况下,更不可能了。

    所以允熥说道:“娘娘,这皇爷爷的想法,我是没法改变的,只能是能大概说几句;并且,这时候皇爷爷定下的郡马人选,一定是甚和皇爷爷心思,不会有事的人。”他隐约记得看过的《明史》里边朱标的长女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所以有此一说。

    李侧妃也是激动过头了,清醒过来,知道除非老朱在几个月内去世,否则文英的夫君人选一定是老朱来定,允熥只能是提提意见。并且允熥说的也有道理:这时赐婚的人家一定是给允熥笼络人来的,不会有事。

    然后允熥又说道:“娘娘何不问问文英的意见,是喜欢什么样的?这将来过日子是她的事情,总还是自己喜欢的好。我和文英是亲兄妹,也不用避讳什么。”他毕竟是有现代思维,觉得婚姻大事,应该问问本人的意见。

    李侧妃也觉得是正理,忙回道:“那我回头问问文英的意思,改天再告知殿下。”

    李侧妃应该是关心则乱,这可是送客的话,她这就说出来了。不过允熥也不计较,并且他确实是该走了,于是起身说道:“那娘娘忙,我先走了。”

    李侧妃这时也发现自己说错话了。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送客了。起身又谦让几句,把允熥送到春和殿门口。

第70章 宝钞战争——应天府误事() 
允熥回到文华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接近亥时了,这时因为没有什么夜生活,大家睡的都早,相应的早上起的也早。允熥今天折腾一圈,年龄又小,也挺累的,回来收拾一下就睡了。

    第二天,十月初一。这一天允熥早早的起床出门,到户部门口接上巴蜀司郎中李仁和一名主事,一行人骑马驾车向城北的兑换地点而去。现在李仁把巴蜀司的工作暂时都甩给了员外郎赵毅,自己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件事情上。

    ‘看来李仁也不是无欲无求,只不过是采用好好干活的方式来让我留下好印象。要不然一个郎中怎么可能整天窝在兑换地点。’从来都是从利益角度考虑除亲属关系以外关系的允熥如此想着。

    大清早的,在大街上走动的人也不多,车、马跑得都挺快的,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地方。那里门口已经堆了一些百姓在等着,但是人倒是不多,也不知道是锦衣卫的留言散布有效果了,还是大多数百姓都在观望不想白跑一趟。

    允熥见到是这种情况,并且应天府的衙役还没到,也不好从大门进去。于是一行人把车马放到了武德卫的地方,从武德卫的校场走进了兑换的地方。

    里面几个从户部和仓库抽调来的吏员正等着呢。他们昨晚上就住在了这里没回家,因为觉得允熥今天第一天会过来看看,所以大清早就开始干活,到允熥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现场布置的都差不多了,正指使抽调来的库丁搬运粮食。

    允熥看一下摆在一旁的漏刻,见已经是快到辰时了,说道:“应天府的衙役还没到?”说着指着自己的一个侍卫,“你去应天府叫一下人。也不只是沟通过一次了。”

    那被点到的侍卫立刻出去骑马往应天府衙奔去。不大一会儿就到了预定换粮食的时间,但是现在应天府的衙役没到,众人怕粮食被百姓哄抢,也不敢开门。

    又过了一会儿,他们见到一个穿着四品官服的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带着一帮一些衙役服色的人跑过来。他们到了门口,早已经准备好的吏员们待他们整理了一下队伍,忙打开大门。衙役们站好队伍,开始维持秩序。

    那名官员则气喘吁吁地走到允熥面前,行礼说道:“臣应天府丞张玉强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马上注意到的是一个府丞竟然亲自带着衙役过来,这马屁拍的也太明显了吧!不过这个不好问,所以他只是说道:“张府丞免礼。”

    然后等到他起来了,允熥立刻问道:“户部之前已经和应天府多次交代这件事情了,务必要求今天早上辰时之前到,今天怎么现在才到?”语气颇为不善。他倒不是在乎这一小段时间,而是在乎应天府竟然不在乎他亲自交办过的事情;他可是刚被册封为皇太孙,应天府的王府尹就敢轻慢他,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这并不是仅仅有关什么面子问题。允熥是下任皇帝,他亲自交待的事情,下边人都敢不在意,等他将来即位了,岂不是要和明代后期的皇帝一样没有办法对付手下的大臣?更完全无法左右国家的大局?所以允熥下定决心,不管王兴福的想法是什么,回去一定要让老朱罢掉他的官位。

    张玉强一听,就知道是允熥生气了,心中暗爽。因为他当这个应天府丞已经快五年了,本来一年多以前前任府尹被抓起来的时候他的资历就已经够了坐地升迁的要求,但是结果王兴福从西安知府调过来当府尹断了他的升迁之路。

    不过他也不敢捏造事实。所以他说道:“回殿下的话,王府尹并未忽视殿下的吩咐,王府尹是先后两次吩咐班头要在今天申时之前来到这里的。只是班头是上元县的老油子了,王府尹又做事呆板,是以班头并未在意迟到一些时候;一直到今天殿下的侍卫亲自去叫人,他们才知道是殿下亲自抓的事情,这才马不停蹄地赶过来。因为班头的身份过低,不配和殿下说话,所以让臣赶过来解释这件事情。”

    允熥听完他的解释明白王兴福是没有太多责任的,虽然他没有对班头强调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也干活了,并未轻慢,不过允熥还是觉得王兴福不适合干衙门的主官。

    而班头则是有问题的。比自己高不知道多少个级别的人吩咐的事情都不在意,说明他平时肯定是把自己当做大爷的,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在官府里!

    官员允熥不好自己直接处理,但是现在只是一个衙役而已,允熥岂会放过!允熥马上对张玉强说道:“你现在就下令,让这个班头滚蛋!不,”说着,他叫来陈兴,对他说道“你去锦衣卫镇抚司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