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自接见两个商人疑惑不解。

    “多半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吧。之前皇上在上沪外海召见我的时候,就是吩咐我随军商人之事。”

    “莫非又要打仗,征召随军商人?”这人兴奋起来。打仗的时候做生意可都是暴利。

    “不会,有了上次的例子,只要朝廷并未宣称不要随军商人,一定会有许多商人愿意跟随大军去做买卖的。皇上也不必再来一次。”

    “那这是为什么?”皮肤黝黑的人说完这句话,正要再嘀咕几句,忽然听到从门口传来通传的声音,马上站直了身子与另外那人并排站立,待一个被人群簇拥着的男子走进来后马上跪下说道:“草民萧卓/番外之民郑派,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熥站在原地,等他们依照礼仪三跪九叩之后才坐下来,由王喜吩咐道:“平身。”

    萧卓马上与郑派站了起来,继续惴惴不安的站在允熥面前。

    允熥侧头问王喜:“你那日见到的人可是这二人?”

    “陛下,萧卓此人确凿无疑,确实是奴才那日见到的人;但这个叫做郑派的,奴才不敢保准。”王喜答道。

    “萧卓。”允熥转过头对他说道。

    “草民在。”

    “那日你售卖奴仆,可是与这人?”

    萧卓听了这话,心里一颤,顿了顿才说道:“草民那日售卖奴仆,并非是与此人,而是另外一人,那人三日前已经离开京城去了上沪,现在多半已经出海了。”

    他随即马上跪下道:“草民擅自售卖来自外番的奴仆,违背《大明律》,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郑派此时也反应过来,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也跪下说道:“陛下,当时与萧卓一起售卖奴仆的人就是外番之民,若是陛下要处死萧卓,外番之民也愿一同赴死。”

    萧卓听了郑派的话心里顿时觉得不妙。面对皇上说罪该万死只不过是惯常用语,并不一定是得了死罪。可郑派这话一说,皇上没准就真的赐死他们两个了。

    他心里着急,但此时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砰砰砰”的以头跄地,自认有罪。

    却不料,允熥忽然笑出了声,说道:“萧卓,郑派,你们二人平身。”待他们两个站起来后,又说道:“朕何曾说过要因为你们售卖外番奴仆的事情处置你们。”

    “谢陛下开恩。”萧卓马上又道。同时心里思索:‘竟然对此并无处罚?那皇上要吩咐我们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能连《大明律》都不顾了?’

    之后萧卓就静静的站在允熥三丈外的地方,等着允熥最后对他的吩咐。

    可允熥说出了让他大吃一惊的话:“从明日起,你们不仅要售卖外番奴仆,还要大肆售卖,让京城的权贵人家都知道了,将奴仆卖到这样的人家去。”

    原来允熥回京后放了王喜十多天的假回家陪伴母亲家人。这一日他与几个兄弟聊天,就听他大哥说道:“老五,这京城奴仆的价钱也太贵了,一个长相周正的丫鬟都要几十贯钱,即使是小丫鬟也要十贯钱,成年的男子也要五六贯。咱们老家那里,长得再漂亮的姑娘也不过是几贯钱而已。”

    “京城富庶,何况在天子脚下官府管的也严,所以这么贵。”王喜说道。

    他们二人又说了几句,忽然王喜的四哥说道:“说起来,这两日在人市,倒有人很便宜的卖奴仆,一个大汉不过二三贯。”

    “哪有这么便宜的奴仆?”他大哥马上问了起来。

    “就是城东的人市。这人是个生面孔,不过有熟面孔作保。”他四哥说道:“不过这人卖的奴仆都不太一样,不怎么会说官话,一口谁也听不懂的话,那人说是从福建山区买来的,但我怎么听怎么像是番国的人。”

    王喜听了这话顿时注意起来。《大明律》中,规定不许私自售卖外番之人,这人怎么这么大胆敢到京城来卖?并且价钱还这么便宜?

    他后来与他四哥一起去人市上看,马上认出售卖外番奴仆的其中一人为他见过一面萧卓,顿时明白他为什么会卖得这么便宜了。

    这次出征安南,前前后后有超过三十万安南人被杀,有超过三十万安南人被贩卖为奴,由于是大明的官兵批量供应给人贩子,所以价钱很便宜;安南又靠海所以运输成本也低,萧卓就打起了将他们贩卖到大明的主意。

    大明的几个主要城池非常繁荣,奴仆的价钱在南洋各国之上,卖出一个赚的利润就比在南洋卖出两个赚的还多,其中京城又是最贵的地方。若是平时他未必愿意冒这个风险,但这次因为向整个东方市场供应的奴仆太多一时半会儿在南洋诸地难以出手,即使愿意都买下的出的钱也太低,萧卓为了尽快赚到钱也顾不得危险了,与郑派两个亲自来到京城售卖安南奴仆。

    虽说此事违反了《大明律》,但王喜知道允熥似乎对于这样事情的看法与《大明律》不同,所以没有让两个哥哥将此事告诉应天府,而是回宫后自己告诉了允熥。

    允熥听了这话,当时可是大喜过望。他早就想真正废除汉人奴仆制了。为了做表率,宫里的宦官早就都是从小阉割的夷民了,宫女只要没有被他看上大多数人二十岁也能够出宫。

    但允熥也知道,自己的威信也比不上朱元璋,朱元璋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自己想要做成很困难。大户人家不可能不要奴仆,更不可能所有的下人都是雇佣来的,一部分贴身服侍的仆人必须要将他们的身契握在手里,要不然不放心;也不可能让他们全都使用夷民:一般情况下,抓一个夷民来到中原成本高的吓人,价钱当然也会远在当地的奴仆之上,没有人会买的。

    可这次萧卓售卖的奴仆价钱比大明国内的人还低,就给了允熥做成这件事的办法:让萧卓联系所有从大明官兵手里买了便宜的奴仆的人贩子,将安南的奴仆全部送到大明来卖。

    同时他利用《大明律》中‘只是规定不许贩卖外番之民为奴,但安南现在成了朱赞仪的封地不是外番了,安南的百姓理论上也不是外番之民了,可以在大明出售’的漏洞,让朝臣无话可说。

    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是价钱便宜又合法的安南奴仆,另一方面是价钱贵又容易触犯《大明律》的本国汉人奴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购买安南奴仆的。

    至于以后,允熥打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废除这条规定,允许外番之民在大明为奴,从而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他绝不会允许长相与汉人差别太大、或者信奉天方教的人被贩卖到大明为奴的,更加不可能允许黑人被贩卖过来。不过大明距离黑人的原产地这么远,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第937章 其它() 
    允熥的想法萧卓与郑派二人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们也用不着知道。萧卓虽觉奇怪,但他是个生意人又不是官员,不需要思考为何如此,只知道自己能安心赚钱这份钱了,顿时好像生怕允熥反悔一般,又跪下说道:“草民谢陛下隆恩。”郑派也依照他的样子来做。

    允熥此时却没空搭理他们。他让王喜拿来一副笔墨纸砚,在纸上写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之民俱为朕之子民,朕何忍以其为奴仆?……,今允许安南之民在大明贩卖为奴。”

    写完了这些,允熥又拿出一张小纸条贴在上面,又用铅笔写到:“明日让金善润色。”将纸交给小宦官让他送到平日里批答奏折的桌子上。

    随后允熥吩咐他们招呼自己认识的所有手上有许多奴仆的人贩子来大明贩卖,其中身为大明百姓的人贩子可以带着奴仆来到内地贩卖,不是大明百姓的人贩子只能在市舶司贩卖。

    同时,允熥特意对他们强调绝不能将信封天方教的人与印度等地长相与大明差别很大的人贩卖进来。其中允熥更重视不能将信奉天方教的人贩卖进来。毕竟长相与大明百姓差别太大的人很容易被发现,即使有被卖进来的也一定是少数,而南洋长相与大明百姓差不多的天方教徒可不少。

    ‘只能对皮肤的颜色进行限制了。中南半岛这样的人不多,基本上都在东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的土著还是比汉人要黑的。’允熥想着。

    说过此事,王喜以为允熥没什么事情要吩咐他们了,低头问道:“官家,今晚如何安置他们?”

    “这个时候宫门已经快要落锁,他们出宫很是显眼,让他们在侍卫当值的屋子里休息一晚,等明日上午放他们出宫。”允熥说道。

    王喜听了这话就要吩咐侍卫将他们带下去,却不想允熥马上阻拦道:“慢,朕还有事吩咐他们二人。”

    王喜听了允熥的话就要吩咐侍卫将他们带下去,却不想允熥阻拦道:“慢,朕还有事吩咐他们二人。”

    他随即转过头又对萧卓说道:“萧卓,郑派,朕还有事吩咐你们。”

    “请陛下吩咐。”他马上躬身说道。

    “你可曾在印度做买卖?”允熥问道。

    “皇上,草民没有在印度做过买卖,也并未去过印度。”看着允熥正略有失望,萧卓忙说道:“但外番之民郑派曾去过印度做买卖。”

    “你去过印度?”允熥打起精神问道。

    “皇上,外番之民确实在印度有买卖。”因为允熥允许他在大明贩卖奴仆,他现在十分愿意为允熥效劳,十分详尽的说道:“外番之民在印度西边的果阿、柯钦,东边的金奈、维萨卡帕特南等地都有买卖。”说完这句话,郑派想起允熥应该不知道这几个地名,又赶忙说道:“这都是印度在大海边上的城池。”

    “现在印度的局面如何,你可知晓?”允熥问道。他之前几年通过来自那边的番国使者大概了解过印度的情况,但那些番国使者都语焉不详。

    “皇上,外番之民只是在当地做生意,对当地的局势并不知晓。”郑派说完这句话赶忙又道:“不过外番之民每年都派船派人去印度做买卖,可以打听一番。”

    “今年你务必派人去印度做买卖,探听印度各地的情形如何,越详细越好。”允熥说道:“不论是在恒河沿岸的北方国家,还是西边靠近波斯的西方诸地,东面孟加拉等地的东方诸地,亦或是南方诸地,情形都要探听。”

    “从国君的年纪、主政如何、信奉的宗教,到国家土地大小、人口多寡、是否打仗,都要探听清楚。”

    “郑派,这件事你若是做好了,朕以后允许你如同大明本国的商人一般在京城做生意。”

    “多谢皇上隆恩。外番之民一定竭诚报效皇上,为皇上效力。”郑派再次十分高兴的跪下说道。

    从允熥的要求,他当然能够猜出来允熥想要做什么:十有八九是要在以后入侵印度。不过这和他毫无干系,他是暹罗人,又不是印度人。况且即使大明要入侵暹罗,只要愿意给他好处,他也愿意为大明去探听情况。

    萧卓却与他不同,颇有些忧心。中原的官府与南洋各国的不同,作为商人除了交纳‘孝敬’以外还是少打交道为妙。当然,替官府打听一下印度的情形倒没有什么,只是以后万不可随意答应朝廷的事情。‘等过一会儿一定要提醒一下郑派。’他想着。

    允熥自然不知萧卓所思所想。吩咐过此事,他就没有事情要对他们说了,吩咐侍卫把他们两个带下去。

    之后允熥站起来伸伸懒腰,返回坤宁宫。

    坤宁宫里,熙瑶正坐在罗汉床上,点着一支大蜡烛正看着什么,听到宦官的通传声赶忙站起来去迎接。

    她还没有走到门口,允熥已经推开门走了进来,迎面见到熙瑶想要行礼,马上抓住她的手说道:“你我夫妻,这又是在寝殿,不必多礼。”

    听了这话,熙瑶也就没有屈膝,笑着将她迎进来。

    允熥吩咐宫女退下,一边走着一边随口问道:“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

    “看女子学堂的课本呢。”熙瑶笑道:“夫君,你可不知道,敏儿自从到了女子学堂读书以后,每天在课堂上听不懂的回来都问妾。”

    “去年时还好,今年有一位先生教的东西妾也都不明白,回来敏儿问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就拿来课本看一看,在敏儿问的时候能回答上来。”

    “哈哈,敏儿这个孩子,从小就活泼好动,爱问问题,现在还是如此。”允熥也笑着说道。

    他们夫妻聊了几句,允熥忽然想到什么,说道:“过几日又该十五了,煕冉所部在刘家港驻扎几日也可回京了,你和熙怡能见到他了。”

    “这可真好。”熙瑶马上高兴地说道。虽然允熥上月十八日就返回了京城,京卫陆师的将士也都返回了驻地随即放了半个多月的假,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