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父子站在门前说了这一会儿话,时候也不早了,萧卓抬起头看了看天,对萧涌说道:“时候也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了,别让你媳妇等急了。再说,你爹我也想着早日见到孙子呢。”

    萧涌听了正要说话,忽然听见从院外传来一阵阵的声音,不由得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看门的门子马上出去问。不一会儿回报:“老爷,少爷,是吴王殿下要去汉洲大陆就封,陛下亲自送去码头。”

    “陛下对这个兄长倒是仁至义尽了。”萧卓笑道。自古以来这种情况都很不好处理,最后闹得骨肉相残的很多,允熥将允炆送到汉洲大陆在他看来是最好的办法。

    “算了不说这个了,”萧卓也不愿多谈这样的事情,又对萧涌说道:“钱庄总行会的事情你不用管,也不要管,听陛下的话,在家好好读书,等到下一科高中进士就好。”

    “是,爹。”

    

第1323章 风雨,前奏() 
“师父,您要返回武当?”湖广会馆里,宋远桥对张三丰说道。

    “在京城中待了这几个月,也该离开了。”张三丰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说道:“咱们是武当之人,根基也是武当,你又是俗家弟子不用给陛下讲经,也该回去了。”

    “是,师父。”宋远桥马上回答。适才张三丰这番话不仅是说如果武当没有现在的声势,陛下绝不会在意他们,所以与其留在京城交好各方,不如将武当经营好;至于其二,就是他本人作为武当派掌管庶务的俗家弟子,长期远离武当山,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师父,徒儿这就跟随师父回山。”心中感念师父顾念自己,宋远桥不由得又说道。

    “我就不与你们一起返回武当山了。”可张三丰却如此说道。

    “师父,您不回武当?可是您适才说”宋远桥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三丰打断道:“我闲云野鹤惯了,回武当山也待不住,不如在外面。”

    他见宋远桥还要再说什么,又道:“现在我还在,能看顾着武当派,让你与你师兄掌管武当,若是有什么错处,我还能指证;若是等我过世之后,就没法这样做了。所以不会回武当。”

    “师父,”虽然早就有所猜测,但亲耳听到张三丰的话,宋远桥还是十分激动的喊道。

    可等他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却不知说什么好,脸憋得通红。张三丰见他如此,笑着说道:“你的心思师父也明白,不必多说了。”

    “能做的,师父都已经做了,只愿你们能将武当派维持下去。”

    “二哥。”此时在码头上,允熥握着允炆的手说道。

    “三弟。”允炆红了眼眶。这些年允熥对他一直不错,在京里对他的儿子也用心教导。虽然让他的长子入京有提防之意,但这也是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次他去往汉洲大陆就封,这辈子或许不能再见了,临别之际自然有些舍不得。

    “二哥,”允熥也哽咽着说话。虽然他算计过允炆,但毕竟兄弟一场相处了几年时间,允炆又从来没有坏心思,也有了些感情。

    不过这个允熥毕竟不是从小与允炆一起长大的那个允熥,何况洪武二十七年允炆就成婚出宫居住,感情不如与几个妹妹深厚,所以允熥很快收敛起了感情,嘱咐允炆道:“二哥,此去汉洲,一定要多保重。汉洲大陆之民与上古野人无异,在十二叔带领将士到达之前竟然连织布都不会,极为落后,衣食享受,都远远比不得大明,大明哪怕最穷困的县城也比汉洲大陆好些。”

    “虽然这些年六叔与十二叔用心经营,可在蛮荒之地哪里那么好经营?才这几年,也难有多大改变。二哥你到了汉洲大陆一定要多保重。”

    允炆听了这话,笑道:“三弟这话说的就不对了,不说你特意为我准备了许多日常所用之物,即使没有这些,难道二哥就过不得日子?六叔与十二叔在汉洲大陆不仅能坚持下来,还能开疆扩土,莫非我就不成?”

    “何况十二叔自从建业五年抵达汉洲大陆,至今已三年有余,也兴建了城池,从汉洲大陆返回的船队传出来的消息也说六叔与十二叔经营的不错,辖地内也并非那般落后。我也吃不了多少苦。”

    “不过妻儿还只能暂且留在大明。马氏是个女子,即使二位叔叔经营得再好也不比京城,她恐怕受不得,几个孩子年纪还小,就更不成了。等过几年,我再将他们接去。”

    “嫂子与侄子、侄女弟弟定当照看。侄子、侄女弟弟就当做儿女照看,嫂子弟弟也绝不会慢待。”允熥答道。

    允炆笑了笑没有多说。允熥自然会将他的妻儿照顾好,而且他们是亲兄弟,这样的照顾理所应当,若是说谢谢就生分了。他顿了顿正要再说别的,就听允熥又道:“对了,适才二哥你说从汉洲大陆返回的船队传出的消息,六叔与十二叔经营的不错?”

    “怎么,六叔与十二叔没给你上折子不成?”允炆惊讶的问道。

    “他们自然有奏折送上,只是这些日子弟弟太忙,还没空看。”允熥说道。他这些日子忙金融业的事情,又有几个地方遭了灾需要赈济,还得派出官员去巡查地方,安排允炆去汉洲,接见各教派的掌事人,忙的不可开交,哪有时间看朱桢与朱柏送回来的奏折?反正奏折上所写的事情早就过去至少半年了,早看几天晚看几天区别也不大。

    “听传出来的消息,六叔在十二叔修建的城池以南控制了一块地方,也修了一座城,招募了当地不少的百姓,又安排从国内去往汉洲大陆之民耕种、做工,经营的很不错。”

    “这就好。”允熥笑道:“如此这般弟弟就放心了。”

    允熥还要再与他说几句话,卢义忽然上前小声说道:“陛下,时候也不早了。”

    “时候确实不早了,陛下,臣也该启程了。”允炆一边说着,一边按照国礼对允熥行礼起来。

    “臣吴王朱允炆,拜别陛下!”

    “好,”允熥眼眶又有些湿润,但此时乐声已经响起,陪同他一起来送行的大臣都已经走了过来,他也不能失礼,只能按照礼仪继续说话。

    不多时礼仪完毕,允炆最后一次拜别允熥,登上了船只。乐声再起,为这支即将离开大明远赴汉洲大陆的船队送行。

    看着渐渐远去的船只,允熥默默念了几句,转身离开了码头。

    回到宫里,允熥的心情不怎么好,也没心思处理朝政,今日又是十五日,内宫嫔妃见亲人的日子,他也没法去后宫与熙瑶或其他妃子说话,他又不喜欢借酒消愁,正不知做什么,卢义忽然手里拿着一本奏折走过来,行礼道:“陛下,这是从汉洲大陆归来的船队送来的二位殿下的奏折,请陛下批示。”

    听了这话,允熥正要发火,忽然一楞。他想起之前在码头上的时候允炆说起的话,知道这个折子写的内容应当不是还是,又不需要自己费脑子批答,用来打发时间也不错。

    他随即从卢义手中接过奏折,看了起来。他却不知,此时汉洲大陆即将发生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自己的府邸里,萧卓看了看天,喃喃说道:“应该就是今日了。”

    

第1324章 南洋风雨——开始() 
六月十五日,乾安城(巨港)港口。

    此时港口之上热闹非凡。数十艘大船停泊在码头上,无数身穿浅红号褂的人正排着整齐的长队从船上下来,另有几艘船上无数大箱子正被码头的苦力在手里提着刀、身上的号褂写着斗大的“苏”字的人的看守下向岸上搬运。

    岸上,许多身穿大明六七八九品文官服饰之人正扒拉着算盘,每当一个箱子被搬下来后就打开箱子瞧上一眼,随即拨动一下算盘珠,苦力将箱子重新装好送到指定的地方。

    “二侄儿,我这次可是把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家底都带来了,若是战果没有你说的那么多,我可就亏大发了。”此时就在码头附近一间房屋内,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站在窗边,一边看着码头上正排队走下来的人,一边说道。这间房屋看样子是一间酒馆,若是往日,必定充斥着下船歇息的水手那高炕的叫喊与无所不在的酒气和汗臭;但此时酒气虽然还能若有若无的闻到,但屋内只有六七人,看衣饰绝非在海上出生入死的水手可比,汗臭味更是一丝一毫也没有。

    其中为首一个下巴蓄着胡须的男子听到窗边那人的话,笑道:“二十一叔但请放心,满者伯夷国十分富庶,即使五家共分,二十一叔那一份也少不了,必定足以弥补这次出兵的开销。”

    “满者伯夷国听说确实挺富,但实力也不弱,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攻打都没打下来,当今陛下继位后虽然出兵和满者伯夷交过手,但也并未登陆爪哇岛,而是截断了满者伯夷兵的退路,又借助三佛齐当地百姓的支持而败之。咱们主动去攻打他的老巢,未必一定能胜吧。”站在窗边那人又道。

    “二十一叔放心,侄儿这些年在封地,紧邻满者伯夷,这一国的实力虽然不弱,但侄儿有必胜的把握,必定不会让叔叔有所损失。”蓄须男子拍着胸脯说道。

    这二人,蓄须男子就是封在原三佛齐国的王爷,封号定为苏王的朱高煦,另外那人就是封到梭罗州西南部的新洛(坤甸)的洛王朱模。

    朱高煦自从封到三佛齐之后,先是软硬兼施让当地势力庞大的家族与寺庙俯首帖耳,随即发动对外战争扩大自己手上的土地与人口。经过几年的征战,苏门答腊岛上除了苏门答腊与须文那达两个大民的藩属国不好动以外,其它所有国家都已经别灭掉,占据了大半个苏门答腊岛。

    剩下的苏门答腊与须文那达两国因此对苏藩大为惊疑,结成同盟对付苏藩。虽然不敢打过来,但边境上的小冲突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两国本来就是苏门答腊岛上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朱高煦以一敌二也没没有胜算,只能暂时歇了灭亡这两国的打算,一边在认真治理现有领土,一边琢磨别的能攻打的地方。

    但是苏门答腊岛本身就位于南洋的最西端,西边和南边都没有岛屿,北面的马来半岛封给了蒲王朱贤烶不能动,东北面的梭罗州封给了洛王朱模,东面的满者伯夷虽然没有封给任何一个宗亲,但这个国家也不好惹,单凭自己的实力是万万对付不了的。

    而且多年征战,朱高煦已经将钱财全部花光,朝廷每年给的钱只够发官员和军队的饷银,别的是万万不够的,他也只能歇了攻打别国的心思,一心一意经营起封地来。

    可今年满者伯夷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看到了打败这一国,至少是收获点儿战利品的希望;而且他虽然官库里没钱,但却借到了经费,于是与朱棣商量得到他的支持后决定出兵攻打满者伯夷。

    可朱高煦虽然敢打敢拼,却又是一个十分精细之人,虽然满者伯夷内发生了对他极为有利的事情,但还是担心自己手上的兵力不足,更何况他也不敢将军队都派去攻打满者伯夷,所以派人联络南洋周边的所有藩王要一同出兵攻打。反正满者伯夷素来富庶,也不怕被他们分去战利品。

    南洋周围的藩王接到朱高煦的书信,思量后觉得可以试一试,于是或亲自领兵出战,或派出手下大将带兵前来,要与朱高煦一起攻打满者伯夷。

    朱模与朱高煦说了一会儿话,见自己带来的兵与箱子都已经下了船,对朱高煦说道:“对了,十九兄,贤烶侄儿与赞仪不也答应派兵助战?怎么没来接我?”他随即露出不快的神色:“十九兄也就罢了,毕竟是兄长,应当我去拜见他;贤烶与赞仪也不来迎接?”

    “赞仪自己没来,让一名将领带兵前来的。你也知道他的封地是安南,安南这个地方自从唐末独立至成为赞仪的封地已经将近五百年,不好治,更何况他的兄弟也虎视眈眈的,不敢来。”

    “怎么,赞俨还敢夺了他的王位?”朱模道。

    “赞俨等人当然不敢夺他的王位,那是陛下封的,他们也夺不过来,但赞仪的儿子年纪还小,若是被他们趁着自己不在夺了一些权柄回去了也不好处置,所以不敢来。”朱高煦说道。

    说起赞仪,朱高煦也联想起了自己。若非他的苏王之位也是允熥亲自封的不是来自继承,朱高燧也被他打发到船上出海去了,他也不敢上时间远离乾安城。

    “十九叔前两日才到乾安,许是晕船了,即使下了船也大吐特吐了一番,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没法来迎接;至于贤烶,他还没到。”朱高煦继续说道。

    “贤烶还没到?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