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抬起头,正要说什么,可忽然听李行孝说道:“我想起来了,你不是那个,那个几年前在上海市舶司,曾在我家与萧叔合伙开的绸缎铺里当过护卫的人么!”

    ‘原来是他!’李行孝这么一说,李泰元也想起来了。他当年与萧卓合伙在上海市舶司开店,第二年听从上海回来的李行孝说起店铺里来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人,当过海盗,原本所在船队的大当家与萧卓是旧识,就送到他们店铺。因是萧卓那边的人,李泰元不好说什么,同意留下做护卫。他当年年底去上海的时候确实见过一面。但他每天见过的人太多了,这人虽然长得特殊,也不值得他记住,就忘了。后来听说这人走了。他怎么忽然变成了朝廷的大官?

    他心里转过这么多念头,可嘴上丝毫没有停下。“行孝,怎能对指挥使大人这样无礼!”他马上呵斥了李行孝一句,又对那人行礼道:“犬子无礼,请大人恕罪!”

    这人当然就是本是日本人身份还很高贵,现在担任百夷卫指挥使,被允熥赐名为朱恒实,曾经长期被叫做我来也的人。他建业七年跟随秦王朱尚炳在打赢伊吾之战后西征撒马尔罕城,打下来后其部许多人留在当地,比如小林喜二等;但他自己带领剩余兵马东返,并于去年秋天返回京城。允熥当然继续让他做百夷卫指挥使,招募世界各地的人当兵。

    “不用多礼。”朱恒实说道:“我确实与你李家没多大交情,但是我不愿意对仆人透露身份,就说是你家的旧识。”

    “我今日前来也没有别的事情,听说你们家前一阵子落了难,就来拜访一番,若是以后有需要我帮忙的,可以到京城来找我。不过只有一次,我只会帮一次忙。”他语气很平淡的说道。

    李泰元很不解的看着他。你就为了这个来我家一趟?不可能!李泰元当然不会相信。李行孝同样如此。

    不过面上,他们十分客气的说道:“多谢指挥使大人。”

    朱恒实答应一声,就对萧卓说道:“我要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我去外面等你。”随即就要离开前厅。

    “大人留步!屋内暖和,外面还冷些,不如留在屋里。”李泰元忙说道。

    “这点儿寒风没什么。而且我留在屋里,萧卓也不好说事情。”留下这句话,朱恒实就走出了屋子。

    “萧兄,他今日前来,到底是为了什么?”等朱恒实离开这间屋子,李泰元马上问道。

    “他说的话,就是他真实的意思。”萧卓说道:“他原是扶桑人,说话直来直去。因为当年你答应收留他的缘故,他觉得欠你情,就要帮你一次忙,还回来。”

    “还有这样的事情?”李泰元十分惊讶,而且觉得哭笑不得。

    “你可不要小看了他的许诺。他为人重信诺,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肯定会做到。而且他很受陛下宠信,自己也很有本事,从安南到伊吾履立功劳,如果不是因为身份特殊早就封爵了。我知道你们家这次渡过危难求得是谁,但那位与你们家的关系并不紧密,你们家将来或许还用得到朱恒实的许诺。”萧卓提醒道。

    “多谢萧兄。”一听这话,李泰元忙将朱恒实记在心里。

    “你也不必谢我,我不过是随口说几句话而已。”萧卓又笑道。

    他们二人寒暄几句,萧卓表达了对李家渡过危难的恭贺,李泰元恭敬的接受了。之后他又问道:“萧兄,有话小弟就直说了。您特意从京城赶到苏州,应当不是来与小弟说这几句闲话的。敢为萧兄,有什么事来找小弟?”

    “我也不是特意从京城赶到苏州。陛下派安王殿下巡抚南洋,命我随行,又命朱恒实带兵护卫。正好今日路过苏州,就来拜访一番。”萧卓道。

    李泰元心道原来是路过苏州,大约因为知道我家这次渡过难关的缘故,又有旧交,就来恭贺一番。他心里松了口气,忙道:“萧兄今晚可要歇在小弟家中?据说安王殿下途径各地都不下船只略微停留。船上岂能有家里舒适。”

    “不忙。”萧卓却又说道:“我虽然是路过苏州,但也确实有事要对你说。而且,这事也很重要。”

    

第1418章 萧卓说() 
    “爹,萧世伯走了?”李咏琳与李行孝一起凑上来问道。

    “嗯。”李泰元满脸心事的答应一声,顿了顿,对李行孝说道:“你先回去,我有事要与你妹妹说。”

    “爹!”李行孝惊讶的叫了一声。刚才李泰元与萧卓谈到一半忽然把他赶了出来,他本来就很不解。这也罢了,或许是萧卓有些事情不能让他知道。可他不能知道的事情,凭什么他妹妹就能知道?

    “回去。”李泰元沉声说道。

    “是。”见父亲这样说,李行孝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父亲的意思,只能转身离开。

    “咏琳,丹家是白莲教徒?”待他走了,李泰元马上问道。

    “陛下竟然将这件事告诉了萧卓?”李咏琳一脸震惊。这么重要的事情,应当只有皇家和负责调查丹家的人知道才对,陛下为何要将此事告诉萧卓?

    “萧卓并不知晓。他带来了一封信,也不知是不是陛下写的。但即使不是陛下亲笔所书,也是陛下允许。上面只有几句话,大意是丹家是白莲教徒,锦衣卫调查此事需要咱们家配合。这么说,丹家确实是白莲教徒了?”李泰元道。

    “丹家确实是白莲教徒,此事是前年我不小心知晓的,就连丹青生也大约不知晓。因事关重大,一直没敢告诉任何人。这次为了求咱们家能脱罪,就将此事告诉了公主殿下。”李咏琳道。

    “你做得对。”李泰元马上说道。丝毫没有因为女儿没将此事告诉自己而不满。这么重大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何况他也能理解女儿的私心。

    “此事你切不可告诉别人。任何人也不能告诉。”李泰元嘱咐道。虽然以李咏琳之前的谨慎,告诉其他人的可能很小,但他还是忍不住嘱咐了一句。

    “之后协助锦衣卫调查丹家之事,也都是由你,不,你要去京城,就由我来亲自安排。你大哥也不能让他知道。”他又道。

    “是,女儿知道了。”李咏琳答应一句。

    说到这里,忽然起了一阵西北风,李咏琳忙拿起一件大衣披在李泰元身上说道:“爹,起风了,还是多穿一点儿。而且既然客人已经走了,就先回去,等到了暖和的屋里再说。”

    “也好。”李泰元答应一声,父女二人在下人的簇拥下向后院走去。过不多时他们走到了自家住的院落,李泰元扫了一眼见他儿子屋里的灯还亮着,嘱咐下人:“你去与行孝说,让他马上安歇。”随即略一思索,为了不打扰他妻子休息,去了李咏琳的屋子。

    “咏琳,有关丹家是白莲教徒之事,只有这么多,旁的也没什么好说的,锦衣卫要求咱们家协助的时候听人家的话协助就罢了。可他说的另外一件事,让你爹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什么事?”李咏琳一边问,心中想着:‘生意上的事情,为什么先与我说?’

    “萧卓说,让咱们家与他萧家配合,探查西方。”李泰元道。

    “咱们李家与萧家配合,探查西方?”听了这话,李咏琳一愣,随即道:“爹,咱们家从未派人去海外生意做过生意,都是由大明或番国的商人拿咱们家的货卖出去。萧家才是多年在海上做买卖,咱们家能配合萧家什么?”

    “需要咱们家做的事情也不多,就是将卖给大明内的绸缎与卖给大明外的绸缎花色做出区分,能分辨出来。”

    “他的意思是,让上好的绸缎都留在大明内,卖到番国的都是此等的?”李咏琳这样理解。

    “不,萧卓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让卖在大明内的绸缎与卖给大明外的绸缎花色有不同,而不是在等次上有所区别,从前咱们卖的是什么等次的,以后还是什么等次的。他还说,若是哪一年哪一批出产的也能做出区分,就更好了。”

    “这,倒是能够做到。只是这有何用处?这和探查西方又有什么关系?”李咏琳不能理解。

    “爹也不明白,不过既然是萧卓说的,多半是皇上或者公主的意思,既然这能做到,我想着也不会太费事,也就不细究到底有何用处,就答应了。”李泰元道。

    “好奇怪。”李咏琳又想了一会儿,还是想不明白,嘀咕一句。

    “既然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爹和你说下一件事。”李泰元说道:“这件事倒不是萧卓提的,而是与他说话时爹想到的。”

    “淮南公主殿下不是说每年如果想要新首饰了,就让咱们家的银匠打首饰?爹想让你把咱们家所有打首饰的工匠都带到京城,开一家大点儿的银楼。这样一来,等公主吩咐的时候,咱们家所有的工匠都能马上为公主打首饰,备公主挑选。至于古董铺子,就不必开了。东西都送回来。”

    “那咱们家的人想要首饰了,”李咏琳话没有说完,就听李泰元接话道:“那就派人去京城告诉你,你再让工匠打。咱们家的人迟一日早一日用上首饰也没什么关系,一定要让公主满意。”

    “是,爹。”

    说过此事,李泰元又道:“他还说了第三件事,让我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他说过几日,会从京城来咱们苏州几个官员,要去咱们家的田间地头看看,还要取一些蚕种、最好的生丝、最差的生丝、桑叶带回去,还要看如何缫丝。他们在从京城赶来苏州前,会与你和你弟弟先接洽,你到那时问问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什么目的。”

    李泰元对这几个要派来苏州的官员很好奇。身为官员,就算家里也是经营生丝的,也不至于亲自来取经。

    “他们大概是格致监的官员吧。这个当今陛下设立的衙门里的人总是研究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李咏琳倒不是很在意。她在京城住了这些日子,对格致监已经耳熟能详了。文官们在不同场合诋毁这个衙门靡费财帛,应当撤销,宗室、勋贵和武将倒不会诋毁,但也不认为有什么用处。她想的与他们也差不多,觉得格致监研究的都是无用之事。但陛下很在意这个衙门,这次应当又是这个衙门的人要研究什么,就来他们家看看。

    “不管他们要做什么,咱们家的秘密不能让人家看走,其他他们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李泰元道。

    这件事说完,已经很晚了。李咏琳打了个哈欠,说道:“爹,可还有旁的事情?女儿有些困了。爹你今日也忙碌了一整天,也该歇息了。”

    “还有最后一件事,罢了,这件事等你回去以后,由公主亲自与你说吧。”李泰元话说到一半,忽然止住了,只这样说道。

    “爹,什么事情?与女儿有关?”李咏琳问道。

    “你回去后,听公主殿下吩咐吧。”李泰元只是又道。同时在心里说道:‘公主殿下愿意给你安排夫婿,真是极好的事情。不过我还是不多说了,等咏琳亲耳从公主口中听得此事,面露惊喜,公主殿下应当会更高兴。’

    

第1419章 加封与解释() 
    “,加封皇长女为广陵公主。”

    “,加封皇次女为淄川公主。”

    “,加封皇三女为琅琊公主。”

    “谢陛下圣恩。”几个女子的声音响起。

    官员将圣旨分别递给几位公主,公主年纪太小的就递给照顾她的女官。又进行了几个仪式,结束了这次册封公主的礼仪。

    “爹,为什么把女儿封为广陵公主?”册封仪式一结束,敏儿就站起来,走到一直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礼仪的允熥身前,用略有些抱怨的声音说道。

    “怎么,广陵不好听么?父亲可是翻遍了先秦与汉代的诸侯国和封国,觉得广陵这个词最好听,而且从西汉初年一直传到了东汉末年,历时悠久,所以加封给你的。”允熥笑道。

    “可女儿觉得琅琊好听。”

    “琅琊有什么好听的。”

    “琅琊是诸葛亮的故乡,不论是戏曲还是评书,一说起来,不都是说琅琊诸葛亮?若是把我加封为琅琊公主,以后我也可以说诸葛亮的家乡是我的封地了。”敏儿说道。

    “你又不会就封,只是个名号而已;况且广陵也不差,也就是现在的扬州,也出过不少名人,只是你知道而已。而且淮南国曾经国都就是广陵,你与你四姑的封号其实指的是同一地方,寓意多好。”允熥道。

    “原来与四姑的封号含义是一样的,那就挺好,挺好。”敏儿马上改口。

    “你这孩子,这么调皮。”熙瑶笑道。

    今日正是允熥加封几个女儿的日子。他一直说要加封她们,但总是忘了,一直到前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