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7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唐赛儿年纪小,对这些还不了解;现在年纪大了几岁,也知道自家平日里如何消费了,而且因为关系好的几家都这么花钱,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刚才闲聊的时候就说了出来。敏儿虽然非常淘气,但同时也非常聪明,马上意识到了不正常的地方。

    “或许他们家人就是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性子呢。”允熥说道。唐家和另外几个疑似白莲教徒的人家花钱大手大脚当然逃不脱锦衣卫的注意,锦衣卫对此也很疑惑。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们是白莲教徒的证据。

    “或许吧。”敏儿说了一句,忽然想起什么来,对允熥说道:“爹,女儿忽然想起来,五年前女儿有一次跟你一起去汝南王府,见到唐赛儿,请求爹爹将她送到女儿身旁为伴读,爹爹你说待五年后,若是女儿仍然想要唐赛儿到女儿身旁为伴读,就将她召入皇宫。现在五年已过,爹爹你也该履行诺言了。”

    “这个,”允熥迟疑起来。

    “爹,女儿今年已经十七,在宫里待不了几年了,仅仅想要一个伴读而已,爹爹难道都不愿满足女儿么?”敏儿忽然可怜兮兮的说道。

    见到她这幅表情,而且她说的也像是真情流露,允熥顿时心软了。‘有爋年初前往南洋路过苏州时,并未发现唐景羽等人与苏州的丹家联络,这八年来也未发现他们是白莲教徒的任何证据,可以认为当初朕怀疑错了。’允熥这样想着,点头答应敏儿的请求:“等年后,朕就将唐赛儿召入宫,做你的伴读。”

    “多谢爹爹。”敏儿马上高兴的感谢一句,但又道:“爹,还要等到年后啊。”

    “当然要等到年后。人家难道不想和家人一起过年?尤其唐景羽年初就跟随有爋离开京城,大约在腊月二十七才能返回,唐赛儿难道不想与父亲多聚几日?你也考虑人家的感受。唐赛儿就算愿意做你的伴读,这几日也不会愿意入宫。”

    “而且,将来等你出宫了,尽可宣她到你家来见你,也不急在这几日。”允熥最后说道。

    “女儿知道了。”敏儿听父亲说的有理,只能答应。

    “时候也不早了。咱们该回宫了。”允熥说完此事,见时间已经快到午时,这样说道。敏儿也知道不能太晚回去,和父亲一起找到正在闲逛的文圻等人,坐上马车返回宫里。

    “爹,你见到那几个色目人,说了什么说那么久?女儿都从店铺出来了好一会儿还不见爹爹你回来。”马车上,敏儿想起这事,又问道。

    听到敏儿的话,正好坐在她身旁的文圻拉了拉她的衣袖。他并不清楚前因后果,但本能觉得父亲找见色目人可能有关朝政,他们最好不要多问。敏儿经他提醒,也明白过来——她虽然聪慧,但毕竟是女子,政治敏感性比文圻要低——知道自己不该问,但既然问出口也不能收回,只是打定主意:若父亲说起与朝政有关之事,就敷衍几句过去。

    “只是谈了谈他们在大明生活了这些年,对大明的感官如何,觉得京城与拂菻的大城市相比,哪个更好。”允熥说道。

    “他们如何认为的?”文圻觉得这句话应该不涉及朝政,问道。

    “他们都认为京城比拂菻的大城市要好得多,大明百姓也比拂菻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大明也比拂菻国家更加繁荣。”允熥笑道。

    “算他们说的是实话,没有美化自己的家乡。”敏儿道。

    “在朕面前,他们岂会美化自己的家乡?而且虽然拂菻是他们的家乡,但克拉维约以后定然会久居大明,伯鲁涅夫斯基与多纳泰罗多半也会如此,京城会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自然就不会美化原本的故乡了。”允熥笑道。

    “爹爹,您不是已经下令在大明境内不许任何人按照原本的叫法称呼拂菻等地,但怎么还有人称呼拂菻为欧洲,而且也不见爹爹您处罚?”敏儿又道。

    “这些仍然称呼拂菻为欧洲之人都是从拂菻而来的色目人,他们私下里互相交谈时,或面见父亲一时疏忽说出欧洲这两个字,父亲认为可以宽容些。当然,这仅仅是对于从拂菻而来的色目人。”允熥解释道。他们说欧洲已经说习惯了,私下里交谈也都用欧洲这个词,在自己面前情绪激动时说出欧洲这个词也比较正常,比如适才的多纳泰罗和伯鲁涅夫斯基,不宜苛责。当然,慢慢还是要所有从西方而来的色目人都接受大明的标准称呼。

    “这是一开始父亲与他们说的话。后来就谈到了日心说对于拂菻的十字教的冲击,父亲见8目光闪烁,认为他的言辞有不实之处,将克拉维约与多纳泰罗都遣走后询问他,得知原来已经有十字教的传教士假做卡斯蒂利亚王国使者团队一员来到大明。”

    “父亲应当立刻这个传教士驱逐出去;这个卡斯蒂利亚也应当予以惩罚,今次将他们的使者驱逐,而且警告若是再允许使者团队中混有传教士前来,就不许他们入境大明。”文圻马上说道。虽然这件事涉及朝政,但允熥对待十字教的态度一直很坚决,文圻和他的兄弟们也都被普及过一神教对政权的危害,所以文圻马上这样说道。不仅是他,文坤等人也纷纷出言,支持文圻的话。

    “将这个传教士驱逐出大明自然容易,惩戒卡斯蒂利亚国也能轻松办到,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允熥说道。商路已经被打通,以后海上的商路也会被打通,只要商路还通着,十字教的传教士随时能够悄悄来到大明,毕竟传教士也不会在自己额头上贴字表明身份。虽然有哨卡禁止非使者的色目人进入哈密以东,在东南沿海禁止他们离开市舶司,但正如玄奘法师能够非法通过唐帝国的边境去印度取经一般,只要有心,总有办法绕过哨卡来到东部地区。

    允熥并不担心在中原腹地传播,色目人很显眼,而且也极容易掐灭;但他担心在西南传播。西南地区山高林密,对于许多部族,官府除了征粮要兵也管不到其他,这些传教士只要能得到部族头人的许可就能传教,官府也发现不了。传教士又确实是一些无私的人,给当地人带来较为先进的医学,带来有用的知识,带来更好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传播开来。历史上十字教就是这样在西南扎下根来的。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有,就是断绝交通,让传教士过不来,正如之前一千多年的时候一样,十字教无从传播;可允熥又不可能断绝交通。

    “爹,既然这样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那该如何做?”文圻又问道。

    “这个,爹爹也没想好。”允熥面对自己的孩子们也很坦诚。

    “竟然还有爹爹想不出来的事情?”敏儿惊讶的说道。

    “嗯,你觉得爹爹什么都能想出办法?”允熥问道。

    “嗯,爹爹你处置朝政,无论多么棘手之事都能想出解决办法,女儿一直认为爹爹是无所不能的。”敏儿说道。

    允熥看向其他几个孩子,发觉他们的表情与敏儿差不多。‘在他们心中,我竟然是无所不能,无论多么棘手之事都能想出办法?’允熥哭笑不得的想着。

    被孩子这样认为似乎是好事,但允熥现在感觉到了压力。“文圻,敏儿,父亲可不是无所不能,也有父亲解决不了的事情,比如十字教传播。”

    “那此事要如何处置?”文圻又问道。

    “这,待父亲再想一想,或许亲眼见过那个传教士,与他交谈一番后能想到办法。”允熥说道。

    “而且,父亲没准还能从与传教士的交谈中,获得对大明有好处的收获。”

    。。

    

第1491章 苏州惊变——开始() 
“这,待父亲再想一想,或许亲眼见过那个传教士,与他交谈一番后能想到办法。”允熥也只能这样说道。

    “爹,您还要亲自见一见那个十字教传教士?”文圻说道:“不过一个西洋小教的传教士,何必父亲您亲自召见?”他们虽然被普及了一神教的危害,但也只是知晓危害,对于十字教和天方依旧很轻视。在他们看来,就算是十字教的教宗也仅仅是够格面见父亲,一个小小的传教士,着一九品巡检打发了就成,根本不必父亲亲自接见。

    “父亲有些好奇,想见一见。”允熥还没见过传教士,有些好奇,想要瞧瞧。而且,“见一见他,或许也有用处。”

    “爹,能有何用处?”敏儿问道。

    “印度靠近天方,分封到印度的藩国需直面天方教,凭借中原的佛教,即使一时将天方教驱逐出去,将来未必能够阻止天方教重新传播。”佛教的战斗力,也就和婆罗门教差不多,婆罗门教挡不住天方教,佛教也挡不住,更不必提中原佛教因为政权镇压过比原产的佛教还要弱,更不是对手。

    “若想阻止天方教,必须对其十分了解;十字教与天方教同为一神教,了解十字教也对阻止天方教有用处。”虽然他已经在撒马尔罕城抓来了许多天方教的专业人士,但从十字教的角度再了解一下一神教也好。

    “父亲,您是要让传播到印度的佛教再进行变革,仿效天方教?”文坤忽然问道。按照允熥模糊不清的话,他可是有可能被加封到印度的,当然会在意。

    允熥点点头。“正是。若不进行变革,难以阻止天方教。不仅是印度,西北的秦藩等藩国也只是凭借当初占据河中时屠戮天方教徒一时挡住了天方教,但日子久了,对天方教徒的震慑必定逐渐降低,天方教之传教士又会冒着危险前往西域传教。若不对佛教进行变革,恐怕将来天方教死灰复燃。自然,父亲不会让佛教变得完全如同一神教一般。”

    “可是,父亲,就算佛教,难道不会危害国君治国不成?”文圻问道。佛教势力过大,也会危害政权,不然也不会有三武灭佛了。

    “就算佛教同样有所危害,也顾不得了。”允熥说道。佛教的危害再大也没有一神教的危害大,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自然,再行变革的佛教会独立一宗,父亲与预备派往印度的佛教高僧商议过后再为这一宗起名。”允熥又道。

    “父亲,这一宗主事之人十分要紧。”文圻又道。作为战斗力最强的佛教宗派,一定要选一个信得过的主事人。

    “父亲也知晓。暂且也无合适之人选为这一宗的主事。”允熥说完这话,正要再说什么,就听马车外的侍卫轻声说了一句“官家,诸位郎君、公主,已经到了奉天门外。”

    “已经回来了。罢了,待年后再烦恼此事吧。”允熥笑道。随即下了马车,带着孩子们返回宫里。

    “娘,怎么这样着急地带着女儿返回家中?”在返回汝南王府的路上,唐赛儿忍不住问母亲道。

    “莫非是爹爹今日要回来了?”她又想起一种可能,喜动颜色。

    “你爹要明日或后日才能回来。”何苗道。

    听到这句话,唐赛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总归父亲明日就能回来,心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又问道:“娘,那为何这么着急带女儿回来?”

    “你也不与娘把话说清楚,若不是娘自己瞧出那几个侍卫不同凡响低声问你,你还不会说那是位公主殿下。就算你与公主熟识,可你与她相处也不能太过随意了,母亲又不好当面提醒你,只能以回家为名叫你回来。”何苗道。

    “原来是这个缘故。”唐赛儿听了母亲的话,失笑道:“娘,不用这样担心。广陵公主很和善的,也不拘于礼节,不会因为女儿有些随意而责怪女儿。而且,女儿觉得,因在宫里下人对广陵公主十分恭敬,公主反而更愿意在宫外结识之人熟不拘礼些。”

    “或许你说得对。但与皇室的人结交,还是谨慎些好,对公主恭敬些总不是错的。”何苗道。

    “女儿知晓了,以后会对公主恭敬些。”唐赛儿也不与母亲顶撞,答应道。

    “你自己会拿捏分寸便好。”何苗又道。

    之后母女二人说起了别的,议论起刚买的首饰。“娘,这个镯子女儿不太喜欢,女儿已经有了一对上好的金镯子,现在也不想换。”唐赛儿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点不解和埋怨。她刚才挑首饰的时候已经与母亲说了不想买镯子,可母亲仍然为她买了一对玉镯。

    “这个,用来给你以后换着带。”何苗表情有些僵硬,解释道。

    “等女儿想要更换了,再买就是了,何必现在就预备?”唐赛儿又问道。

    “明日或后日你爹就要回来了,他不喜欢你带着金手镯,觉得像是乡下土财主似的,你换一双玉镯子更好些。”何苗又道。

    这个理由倒还成立,虽然唐赛儿仍觉得有些牵强,但也不再问了,又道:“希望明日爹爹就能回京,赛儿想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