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9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现下所有海外的藩王都在京城,要庆贺文垣婚礼,文圻与文琳的婚礼也在其后不久,他们也会庆贺,婚礼都会十分热闹。若是将文坤的婚礼推迟到年底,他们定然不会再敢来庆贺,虽然贺礼不差,但看起来就不如与文圻等人的婚礼。文坤向来好面子,看着自己的婚礼不如哥哥姐姐的,心里恐怕不会高兴。所以还是将文坤的婚礼也安排在这几个月更好些。”

    “那就将文坤的婚礼安排在文琳之后。”允听她说的有理,就答应了。

    文垣的婚礼与敏儿一样万人瞩目,文圻、文琳与文坤的婚礼就差了些,毕竟文垣是太子。不过从海外赶回来的藩王都是一场不落的参加婚礼,本就在中原的勋贵王爷更不会缺席,从场面上来说倒是不差什么。

    等文坤的婚礼举行完毕,海外的藩王就要离京返回封地,昀芷也要返回印度与丈夫团聚。但允却把亲妹妹昀芷与亲兄长允留下了。允对他们说道:“二哥,四妹妹,自从二哥封到汉洲,咱们兄弟已有十多年未曾见过面了,弟弟有些话想和兄长聊一聊。四妹妹,自从建业十五年你与无忌去了印度,也已经五年多没见过了,为兄也有话想要与你说。而之前这几个月弟弟十分忙碌,没有许多时间与你们说话,就留你们在中原再陪弟弟一两个月。”

    “而且,”允看着允与昀芷又道:“二哥四妹,你们也已经十多年没见过面了,难道就没什么话想说?”

    “这个,”允和昀芷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因允成了皇太孙,允一是避嫌二也是不擅长与女孩子打交道,所以一直是允对四个妹妹履行长兄的职责,昀芷又是四个妹妹中年纪最小的和允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确实没有话好说。

    不过昀芷很快笑着说道:“妹妹早就猜到三哥会留二哥与妹妹在京留几日,自然要等着三哥出言挽留妹妹后,才顺势答应。”

    “哈哈,你呀,永远这么机灵。”允笑着说了一句。他又看向允:“二哥难道不想留在中原与弟弟聊一聊?”

    “我也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下次回乡或许又是十年之后,也想多在京城待几日,与亲眷叙旧,自然也想与官家说话。”允也已经想好了言辞,出言道。

    “好,既然如此,过几日你们就与我一道北巡。”允道。

    “北巡?”允和昀芷同时惊讶的说道。

    “就是北巡。”允道:“从建业六年冬至今,我也已经十三年多没去过除凤阳府之外的地方,早就想出巡一番。正巧去岁新设立天津市舶司,这个市舶司又是我推进北方繁荣十分要紧的一步,所以决定亲自去瞧瞧。”

    “线路则是从京城北上沿着江淮之间的运河来到徐州,从徐州走兖州府、济南府、河间府至天津;回程则是天津来到北平,从北平南下保定、真定、顺德等一路南下至襄阳,从襄阳乘船回京。”

    “这一路走下来,至少也要四个月,我在中原滞留的时间也太长了些。”允道。他是趁着北半球夏季的北赤道暖流返回的中原,若想回去,最合适的时间仍然是夏季,顺着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返回。可若是他陪着允北巡,等四个月后都是九月底了,根本没有合适的洋流能够返回。虽然冬季逆着洋流回去也不是不行,但毕竟危险,他可不愿冒险。

    而且他也不想离开封地太久。他长子就是嫡子,与敏儿同岁,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二十三岁当然是可以治国理政的年纪了,允离开封地前也将权力交给长子。可如同大多数人到中年的君王一般,他也担心被储君篡夺了权力,所以虽然将权力交给长子,也留了一手。但他对于自己留的这一手也不是很放心,生怕自己离开封地的时间太长权力被长子完全拿走。

    “这好办。”允笑道:“让船队前往直沽港等着,你从天津上船返回汉洲。最晚七月份也能赶到天津,不至于耽误了行程。”

    “既然如此,我愿意与官家一并去北巡。”允答应。

    得到他的答应,允又看向昀芷。“妹妹在印度的总督府还有无忌看着呢,也不必着急,怎会不答应?”昀芷笑道。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过几日,咱们一同去北巡。”允最后笑着说道。

    

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 
“这么说,连上天都在保佑大明的诸位藩王了?”允说道。

    “确实如此,若不是上天保佑,怎会忽然发生一场瘟疫?可见必定是上天保佑。由此可见,汉洲土人所信奉之神确为中原上古信奉之神的变化,汉洲土人也确实是殷商败亡时东迁之人的后代,不然当他们要对再次来到汉洲大陆的汉人不利时,为何神明会降罪于他们?”允说道。

    允说的是这些年北汉洲大陆局势紧张,但被神奇的化解之事。来到汉洲大陆的人,不论是自愿跟随几位藩王前来的将士,还是后来被流放过来的人,基本上是没有好人的;又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离开汉洲大陆,所以所有来到汉洲大陆的汉人或和人或越人或其他民族,都穷凶极恶地要钱,金山附近还好些,其他地方如果不是几位藩王严密管束,来到汉洲大陆的东方人早就和当地土人发生剧烈冲突了。

    但即使有藩王严格管束,东方人与当地土人的关系仍然越来越紧张。官员们肆意征发臣服的部族的土人出劳役,采挖金银矿,修筑城池。征发劳役也就罢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官员们完全不吝惜土人的性命,对征发来的土人照死了使唤,死亡率极高,但又没有多少抚恤。再加上平日里征粮很重,东方商人对土人坑蒙拐骗,土人对藩王的政权越来越不满。所谓汉洲大陆土人是‘殷商败亡时东迁之人的后代’的宣传也没人信了。

    渐渐的,武装冲突越来越多,还有许多被强征来的土人矿工与部族其他人里应外合攻陷矿场,残忍杀死东方人监工,夺走监工的武器的重大事件!

    听闻有矿场被夺取后,允、朱桢与朱柏详加调查,发现了官员们的种种做法,马上开始整顿,至少有一成官员被下了大狱以后要做最苦最累的活儿,三成官员被贬,还有许多官员受到严厉训斥。他们又派人出使土人部族,向他们解释缘故。

    有些部族接受了解释,但许多部族已经不相信他们了,坚决不再臣服于三位藩王,甚至要联合起来将他们赶走。

    三位藩王非常紧张。这些年随着东方人与土人的不断接触,土人已经进步了许多,尤其是在军事上,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弓弩,学会了打造铁器,也不再见到马匹就害怕,军队的组织也更强了。战斗力虽仍比不上正牌军队,但差距也缩小了。汉洲大陆,即使北汉州大陆也有数以千万计的土人,东方人只有二三十万,他们用人海都能将三藩淹没,三藩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朱桢与允虽然阻止抵抗,但也做好了跑路的准备;朱柏的统治核心还安定,但也打算放弃南部一些土地。

    但就在战争爆发的当口,从玛雅潘城到墨西哥谷地,再到金戈城附近,许多土人大部族几乎同时爆发了天花,来势之凶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这种在大明本土很少威胁成年的人疫病,居然可以让整个城邦八成以上的土人感染!而且感染后死亡率极高,也达到了八成以上!也就是说,一个部族只要出现天花,就是六成五以上的人会死去。这简直是屠杀,不,比屠杀更厉害。

    更可怕的是,天花疫病很快在所有土人部族中流传开来,一个又一个部族驻地化为人间地狱。据后来探查的士兵说,地上满满都是死人,根本无处下脚,他们也不敢进去,只能一把火将整片营帐与尸首全部焚烧。

    各个部族的祭司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血祭,向各路神灵祷告,也不知献上了多少吨的鲜血、杀死了多少无辜之人,但依旧无法阻止疫病传播,无法阻止部族的末日,也无法阻止他们自己染上这种可怕的恶疾。

    但东方人却几乎没有人染上天花。这时人痘都已经在中原被发明几百年了,早在宋代就已经诞生,来到汉洲大陆的所有人都接种了人痘,不会再染上天花。不过,在大明本土人痘接种率不算高。这个时代的人痘接种还比较原始,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接种者有感染重度天花死亡的可能,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种;但来到汉洲大陆的都是流放犯,接不接种自己说了不算,都被官府强制接种了。既然已经接种过人痘,当然不会再得。

    汉洲大陆的土人很快发现东方人不染天花。他们马上想出了许多解释,都与神灵有关,有土人说天花是大明的神灵制造出来的,是在惩罚他们。这个说法很快在各地流传传开。不用说,又引起一场又一场的血祭。祭司们发了疯一样的杀人放血,乞求本地的神灵打败外来的神灵,但毫无用处,疫病还是继续流行,继续吞噬着他们的生命。

    这时一个新的解释出现了。这个解释的内容为:其实汉洲大陆的土人祖上确实来自中原,是殷商败亡时东迁之人的后代;他们所信奉的神灵也是中原上古信奉之神的变化,这不是汉人在忽悠他们。而之所以天花流行。就是因为他们不认祖宗,即使新来的汉人举出种种例子也不认,所以神明降罪他们。

    这个解释一出,顿时被所有土人所相信。他们哭着喊着前来觐见三位藩王,承认自己是殷商汉人后裔,请求神灵宽恕他们。

    允对他们的请求莫名其妙。天花疫病的发生与他们是否承认自己是殷商汉人后裔有什么关系?但他麾下专管宗教的官员却发现这是一个让他们承认自己是殷商后裔,彻底教化土人的好机会,向允进谏一番。允虽然觉得这是在欺骗土人,但毕竟对自己统治有好处,就答应了。这些官员马上行动起来,装作神棍假模假样的表示神灵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只要他们将‘神药’沾一点放进鼻孔,而且七七四十九日内不接触患有天花之人,以后就不会再染上天花疫病。

    土人沾了神药后走了。其中大多数人之后果然没有得天花。他们从此坚信他们的神灵就是中原神灵的变化,他们就是殷商汉人的后裔,而且对三位藩王十分忠心。允、朱桢与朱柏又严格限制官员征发土人徭役,惩处坑蒙拐骗的商人,缓和与土人的矛盾,终于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允对于汉洲大陆大规模爆发天花并不惊讶。汉洲大陆太‘干净’了,身上根本没有许多疫病的抵抗力,只要有一个前往汉洲大陆的人身上携带有天花病毒,汉洲大陆就会爆发天花。

    但他仍然对天花爆发的时机这样巧合感到惊讶。他不禁想到:‘莫非真的是有上天护佑大明?或者说,护佑每一个第一个控制汉洲大陆的国家,不论是前世的卡斯蒂利亚,还是这一世的大明?’

    “经此一事,你们三人彻底稳固了在封地的统治,以后也不必再担心统治不稳了。”允笑道:“既然如此,有一事我可以让你们做了。”

    “何事?”允问道。

    “从汉洲大陆,运送当地土人来到中原。”允道。

    “将汉洲大陆的土人运到中原?”允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有何用处?”

    “当然是为了稳固中原附近各藩国的统治了。”允笑道:“中原的汉人本就不多,这些年又流放了许多,所有的罪犯都流放到了海外,已经难以再向藩国运送汉人了;但藩国又需汉人来稳固统治。”

    “既然不能给他们足够的真汉人,就给他们一些假汉人。汉洲土人既然已经相信自己是殷商汉人后裔,就能够当做汉人送到中原附近各藩国,帮助他们稳固统治。你放心,我也会嘱咐南洋与西北诸藩王,让他们给予汉洲土人汉人待遇,不至因待遇不同而再次怀疑自己的祖宗是不是殷商汉人。”

    “这。”允没有马上答应。他还想留着他们在汉洲给自己当兵当差呢。他封地内有几百万土人,在他看来一点也不多。

    “你每运送一百个汉洲土人来中原,我就给你一个工匠。”允道。

    “既然如此,我就答应了。六叔与十二叔也还会答应的。”允马上说道。现在汉洲可太缺乏工匠了,毕竟工匠一般不会犯事,即使犯事了允也未必将他流放到海外。他曾多次拿出高昂的薪酬引诱工匠去汉洲,但没几个人上钩。他又不敢强抢,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简单的得到工匠的法子,他与朱桢、朱柏怎会不答应?

    而且来到南洋或西域,对汉洲土人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在汉洲老家他们就是最普通的一名百姓,但在南洋或西域就能获得高于当地人的地位,衣食住行的享受也远在汉洲老家之上。允觉得将汉洲土人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