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芥蒂?”

    “并且如果咱们老实放弃手中的权利,你会甘心?反正我是不愿意的。”

    王进一直静静地听着王步的话,这时他说道:“那你有办法吗?”

    王步局沮丧地说道:“现在还没有。”

    “那你把我叫到这里来想干什么?就算要我支持你,你也得拿出办法来。”

    在王进看来,王步的话就是在挑唆自己和太孙妃斗起来,以收渔翁之利。

    王步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王进识破,他也不多说了,但是临走前仍说道:“就算你认为我不怀好意,就算太孙妃第一个对付我,第二个就得对付你。”

    在没有灯光的屋子里看不清王进的表情,只知道王进独站了一会儿,叹了一声,转身走了。

    第二天上午允熥起床后就奔李侧妃和文英居住的春和殿而去。

    到了春和殿见到李侧妃和文英,允熥寒暄几句,说道:“皇爷爷给我选定了太孙妃。”

    李侧妃起身说道:“恭喜殿下。不知是哪家的人这么有福气能被选为太孙妃?”

    文英也起身说道:“不知是谁能三生有幸当我的三嫂子?”

    允熥说道:“是金吾后卫指挥使薛宁的女儿。”

    李侧妃的惊讶表情一闪而过,然后马上恢复笑脸“恭喜”起来。

    允熥也回礼。

    等到恭喜之后,允熥打算告知李侧妃文英的‘郡马’的时候,李侧妃抢先说道:“殿下接下来是要说文英的夫婿的事情了吧。”

    允熥说道:“什么都瞒不过娘娘。”又对红着脸低下头打算出去的文英说道:“我是你的亲哥哥,都是一家人,也不必有什么避讳的。”

    然后说道:“陛下选了景川侯曹震的次子曹彻为文英的‘郡马’;并且正式赐予文英封号:江都郡主。”

    对于封号什么的他们都不在意,就算不好,等到允熥继位封她为公主的时候再求允熥改就是了;但是‘郡马’人选可不能改。

    李侧妃完全无法忍住自己的露出沮丧的表情;文英一直低着头,允熥到看不见她的表情。

    允熥见到李侧妃的表情,马上说道:“之前娘娘确实是对我说过不想文英和封爵的家里结亲;但是这是皇爷爷的意思,我不可能改变皇爷爷的意思的。”

    “并且爷爷必定不会让曹震不得善终的,娘娘请放心。”

    李侧妃也不敢埋怨允熥,只能说道:“既如此,我就放心了。”又好言好语的把允熥送出了春和殿;又把文英送回了自己的寝殿。

    但是回来以后李侧妃就自己坐在屋子里生叹气。她也知道这时嫁文英就是在替允熥笼络人,不会像李善长那样被处死;但是嫁了武将就意味着会上战场打仗啊!

    打仗就意味着会死人,说不定哪天在战场上文英的夫婿就会死在战场上、她自己守了两年多的寡,可不想再让自己的女儿守寡了。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李侧妃只能强装笑脸去和文英说话。

    允熥从春和殿出来,回到自己的文华殿打理折子;这些日子老朱把一部分不太重要的事情交给允熥来批答,自己再把关。

    允熥花了一个多时辰把自己的折子批答完,让人送到谨身殿。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了。允熥吃过了饭,带着王喜骑马去讲武堂看看。

    一刻钟之后允熥到了讲武堂。此时讲武堂的课大部分都讲完了,只有没有固定讲课东西的战例课仍未结课,所以听不到允熥已经习惯了的讲课声。

    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放松了。他们还有一个毕业考试,允熥让所有上课的先生出题,每门课满分十分,并且有总排名,水路两科分排名。

    大家都知道排名靠前的必然会更有更好地展,所以大家都认真学习;而对于那些没什么志向的人来说,总不能考的太差,那太丢脸了,并且有风声,成绩太差的会剥夺继承世袭的权利,所以也都在‘临阵磨枪’。

    允熥一路走来看到的都在努力学习,就好像现代大学里面期末考试以前人满为患的自习室一样,操场上也有不少在练武或者弓马的人。

    这时允熥遇到了蓝玉的次子蓝琏。蓝琏一见到允熥,先是行礼,然后马上说道:“恭喜殿下。”

    旁边的人闻言问道:“殿下有何喜事?”

    王喜还未说话,蓝琏有意卖弄,说道:“今日上午,陛下派人宣旨:以金吾后卫指挥使薛大人的长女为太孙妃,次女为太孙侧妃,殿下明年就要大婚了。”他中午见到了自己家的仆人,所以听说了。

    其他的学生马上也都过来说道:“恭喜殿下。”所有人脸上都堆了笑容。

    不过也有京里或者直隶的学生听说过或见过薛家姐妹花的,偷偷地痛心两朵鲜花……

    允熥一一回礼。随着恭喜的人越来越多,允熥有些后悔这几天来讲武堂了,应该把去各衙门的事情在这几天先办了;衙门的官员再怎么也不敢和讲武堂的学生一样。

    允熥好不容易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礼完毕,才得了空儿到司务长练子宁的公房。

    练子宁显然是听到了外边的声音,同样对允熥说道:“恭喜殿下。”

    允熥回道:“你还和我讲什么虚礼,等真的大婚了再恭喜不迟。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练子宁恢复正经的神情,。uukasu. 说道:“地理等五门课程的考题已经让先生们出好了,答案也让他们出好了;弓马课和武艺课也已经商量好怎么考试了。只是战策、指挥和战例课到底如何考试殿下还未明示。”

    允熥说道:“我已经想清楚了,这三门课合并到一起考试。我打算让陛下出一道题,描述战场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处理办法;如果自己写字不好的,可以让司务替写;最终的考卷由我和陛下亲自处理。”

    练子宁说道:“殿下的这个方法好。比这再能知道他们的本事的考试也就只有拉到战场上打一仗了。”

    允熥笑道:“你这话可别让他们听去。”又道:“你等我走了把这件事告知他们,让他们有个准备。并且考试时间已经定下来了,从下月初五开始,先是弓马,然后是地理等课,最后是武艺课,一对一对的进行比试;这门课的分数怎么给我还没想好,再说吧。”

    然后允熥又聊了几句,走了。

    等允熥走了,练子宁马上写下考试顺序的安排和考试形式,并让司务张贴到‘公示栏’上。

第一百六十七章 国力() 
当日允熥宿在抱琴寝殿中。最新章节第二天允熥从抱琴的寝殿出来,到东暖阁的时候,东宫的属官已经都到了。虽然除夕那天都已经互相拜过早年了,但是今日又拜了年。

    然后允熥又开始打理朝政了。这些年老朱的身体时常不太好,不少的折子都交给允熥来处理,然后再由他最后把关,所以允熥是很忙的。

    允熥把一把折子递给陈性善,说道:“陈卿,这是昨日我批改的折子,你看看是否有误?如果无误,送到陛下那里。”陈性善应诺。

    一人笑道:“殿下还是这般小心,连错别字都不想有。”

    允熥抬头一看,果然是左赞善卓敬。这二年时间东宫的属官又有变化,齐泰被提拔为户部左侍郎,练子宁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郭镇进了五军都督府为都督佥事,老谋深算的郭英以身体不好为由辞了差事,所以郭镇能进五军都督府。

    旧人去了就得有新人来。陈性善升为左庶子。本来老朱想把陈性善调到礼部为侍郎的,但是允熥觉得他设想的有一个职位特别适合陈性善,老朱提调他的时候又已经是洪武三十年底了,允熥就委婉地拒绝了。

    张数升为右庶子,秦松升为右谕德。六年以前出场过的原户部给事中卓敬被任命为左谕德。虽然当时出了一点儿岔子,但是卓敬还是很有能力的,并且还很果断,允熥把他调到詹事府为左赞善。

    而左谕德是杨任。杨任曾经当过江宁知县,允熥还看过他审案,为人极为清正。历史上他本来是要当袁州知府的,这个时空不知道怎么的被老朱发现了,塞到东宫来了。

    与只在京里待过,充满理想主义的陈性善不同,杨任虽然清正,但是毕竟久任地方,手段也很老练,比练子宁还强,这也是老朱把他塞到东宫的原因。

    允熥对卓敬说道:“处理国家大事,怎能不小心?说不定哪个错别字就让下边儿误会了意思呢。”

    下午允熥就不用处理折子了。大过年的,虽然老朱三令五申不许私自放假,但是中央还好,毕竟就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地方上反正都住在府衙/县衙里边,待着也很难抓到,并且即使是老百姓也想过年。所以没有多少折子送上来。

    允熥待在自己的书房写东西。边写东西边查资料。

    接下来一直到十七都是这样,早上练武,上午批折子,下午写东西,或者出去转转。

    从十八日开始政务多了起来,

    允熥也更加的忙碌了。但是也不是没有好事。去年秋赋的准确数字出来了,算上夏赋,总计收上来小麦四百七十余万石,米二千四百七十余万石,合计粮食二千九百四十余万石,还有价值超过两千万贯钞,约合五百万贯钱的钱、钞、丝、绢等东西。

    就这些东西,按照明末的白银购买力,至少值一千八百万两白银。允熥现在很好奇:他前世没有研究过明代的经济问题,所以很不明白到底是怎样的演变到了明末竟然国家只能征收上来四百万两白银的?

    就算是商税一文也没有,农税只能收上来六成,也有九百万两白银吧,怎么都到不了才四百万两白银的地步啊?

    不过因为这只是个学术的问题了,允熥想了想没有想出具体的过程,知道是士绅集团弄没了就得了,反正允熥治下的大明不会走到之前的老路上去。

    不过老朱因为收上来的税赋太多了,足够大明不打仗、没有大灾的情况下十年的开支,又因为黄河决口波及河難山枺绞。跃龆獬饬礁鍪〉南乃埃淙恢徊傲苏饬礁鍪〉男〔糠值厍

    允熥死劝,才让老朱改为免除波及到的那些地方的夏税。允熥就怕他们免税免着就习惯了,导致税收不上来。允熥之后的计划可是要花很多钱的。

    不过总体来讲,此时的大明非常富庶,朱元璋的本事也堪比《唐书》上的隋文帝。历史上,在刚刚打了三年内战的情况下,朱棣能派出郑和下西洋,能编纂《永乐大典》,能出兵数十万打安南,能开始疏通京杭大运河,这都是朱元璋的贡献!都是朱元璋的积累!

    正月底,又有倭寇在悊江沿海s扰。允熥看到折子就生气,差点儿下令把所有的船都涂成黑色,然后开到江户或者京都去。

    不过他知道老朱肯定不会同意的,所以只是写下了‘卫所备之’。不过好在很快悊江沿海传回来了捷报,宁海卫指挥使陶铎打败了倭寇,并且遵照允熥的命令全部俘虏发往辽东。

    老朱本来是想等着十一区的使臣来了之后把他们交给十一区的使臣处理的。按照惯例,这些十一区使臣会在接收到这些倭寇以后把他们全部处死在大明境内。不过允熥想着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原则流放了。当然也有一些罪大恶极的在当地被老百姓打死了。

    此时东宫系的官员都用十一区来称呼日本,起因是允熥又一次提到日本的时候用了十一区这个词汇。u看书  当时还在詹事府的练子宁好奇的问为何把日本叫做十一区。允熥哪知道为啥,他只是从动漫里看来的,虽然知道是个编号但是怎么编的号不知道,支支吾吾的啥也没说。但是因为练子宁朋友很多,这个词汇迅速的被其他人知道。

    虽然大多数官员不用这个词,但是他们都知道啥意思;东宫的人顺着允熥的说法习惯了之后就也常用这个词。后来老朱也来问,不过此时允熥已经编好了说辞,说是自己对周围藩国、藩属的编号,并且把一到十都编上了国家或地区:朝鲜、奴儿干都司、北元、瓦剌、亦力把里、乌斯藏、暹罗、安南、吕宋、琉球。

    二月初一下午,允熥来到乾清宫拜见老朱。老朱见到他之后说道:“今日的折子不是送来了吗,怎么现在又来了?”

    允熥说道:“瞧爷爷说的,没有折子孙儿还不能来看看爷爷了?”

    老朱说道:“是又有什么你觉得非常重要的上书吧。你现在的样子和五年以前请求摊丁入亩的时候是一样的。”

    允熥说道:“什么都瞒不过爷爷。”然后把手里的奏折递给老朱。

第一百六十八章 海() 
老朱接过奏折一看,封面上写着:《请开海禁》。

    是的,允熥在洪武最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