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就算让他们全副武装,平民还是平民,只能成为敌军猎杀的目标。

    想要让一群老百姓变成士兵,首先得让这群平民至少从外形上看起来像个士兵。丘吉尔准备从这方面先下功夫,他为这支武装力量起了个听上去不错的名字,随后给他们配发了统一的军服。笔挺的羊毛制服是现在英国国内唯一能够敞开供应的军需品了,毕竟是世界老牌纺织大国,从来就不缺布料。

    随后就是按照编制设计了各种华丽的团徽,让这些散沙般的平民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有团队这种东西存在。最后就是丘吉尔心理战术的精华,他给那些团队配发了精致美观的佩饰与徽章,完全由他亲自设计,非常迎合英国老百姓古板地审美口味。

    这些徽章和佩饰虽然价格低廉,但却准确的击中了英国人心理中的痒处,让他们原本就有些旺盛的古老荣誉感在这种实物形态的引发下燃烧了起来,并且以更旺盛的状态持续燃烧下去。获得只属于自己团队的特制徽章。这让每一个国民自卫军成员都喜不自禁,这在以往可是只有最精锐的英军部队才能获得的荣誉。

    一时间,一种骄傲的感觉充斥了他们的全身,将这份荣誉发扬光大并延续下去成了大部分自卫军成员的目标。杀死德国佬成了这些半个月前还是普通百姓的准战士们嘴里最流行的口号。在对荣誉充满憧憬的自卫军士兵眼里,德国人的入侵似乎不再令人恐惧,德**队似乎也不再那么强大,他们不再担心德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登陆,甚至心里还开始有些期盼起来。

    丘吉尔成功的把国民自卫军的士气鼓舞了起来。但他同样也清楚一点,士气并不能代表战斗力。

    虽然一支武装部队的士气在战斗中会对战斗力起到增长作用,但这种增长是非常有限的,且根本不具有持续性。

    无数的战例证明了一旦战斗处于下风甚至只是进入僵持,士兵们的士气就会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下降直至崩溃。

    狭路相逢勇者胜之类的口号只有在双方部队的质量与数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才有所作用。如果部队在质量或者数量上处于劣势,这句口号就会成为屠杀己方士兵的加速剂。

    世界战争史上记录了无数次惨烈的遭遇战,其中不乏在狭路上相遇的战例,而最终胜利者只会是准备充分训练有素且数量更多的那一方,而不是口号最响士气最旺的那一方。

    话又说回来,狭路相逢应该是所有指挥官都应该避免的情况吧。让自己的部队与对方狭路相逢就已经够蠢了,如果这个指挥官还迷信勇者胜之类的精神力量,那就只能用混蛋来称呼他了。

    丘吉尔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并不妨碍他拥有实际的眼光,他可不相信光靠旺盛的士气就能抵挡住德国人的装甲洪流。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选择当一个混蛋。

    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精神力量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在使用某些以往会被士兵指着脊梁咒骂的战术上。

    在陆地战场上,最令丘吉尔畏惧的就是德国陆军那几乎无穷无尽的装甲大军,而英国现在极度缺乏能够阻止德国装甲洪流前进的力量。特别是硬件方面。英国远征军带走了陆军库存里九成九的反坦克武器,而且把它们全都扔在了法国,包括它们的操作者们。

    现在留存在英国本土的反坦克武器成了最稀有的宝物,就连最重要的多佛尔海岸的防守部队也只有三门反坦克炮。而且极度缺乏弹药,以至于士兵日常训练都只能采取模拟发射的方式。

    英军武器序列里另一种有效武器就是反坦克枪榴弹,但射程只有一百米,穿透力也有限的很,而且操作的士兵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否则命中率会令指挥官吐血。

    英军还有一些反坦克枪。可惜经过法国战场检验,这些反坦克枪根本无法穿透德军主力坦克的装甲,只能对付一些轻装甲或无防护车辆。

    有几种能够对抗德军坦克的普通火炮,不过数量同样少得可怜,连配属给那三个步兵师的炮兵单位都不够,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反坦克炮弹,军工厂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完成爆破弹的指标,根本无暇去生产那种复杂又昂贵的反坦克弹药。

    德军坦克所引发的危机导致陆军开始疯狂的寻求生产简便的替代武器,于是各种奇思怪想的拍脑袋发明应运而生,其中最简单同时被认为最有效的一款武器就是粘性炸弹。

    所谓的粘性炸弹,就是一个装着1。25磅凝胶状硝酸甘油炸药的球形玻璃瓶,带着个木柄,延发时间5秒的摩擦引信,玻璃球外面还裹着一个涂满粘性胶水的布罩,外面再套上一层马口铁外壳。

    这种武器的作战原理是这样的,首先这东西是人力投掷的,份量又比较实在,所以想要命中目标,士兵必须接近到坦克足够近的距离内。

    如果在接近德国坦克时没有被坦克机枪打成筛子。那么这个幸运的家伙就可以卸掉炸弹外的铁壳,拉动发火绳点燃引信,随后抡圆了手臂把这颗大型手榴弹砸到坦克装甲板上。

    必须得卯足了劲头扔,否则一旦炸弹的玻璃球没有碎裂。这位幸运儿还得在五秒引信烧完前爬上坦克,随后用手也罢用工具也行,反正必须得砸碎那颗冥顽不灵的玻璃球,否则炸弹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同时投掷时还必须注意手法,因为这东西外面涂的可是粘性大到让鸟鸟都绝望的粘鸟胶。一旦粘到自己的衣服上,除非在五秒内能把自己扒光,否则就只能眼看着那东西把自己炸成碎片。

    如果玻璃球成功的砸碎在坦克的装甲板上,玻璃球内的黏性硝酸甘油炸药就会像一滩鼻涕一般黏在坦克上,五秒钟之后引信发火,爆炸威力足可以炸穿二十五毫米厚的装甲板。

    炸弹的威力令人满意,但带来了一个小问题,那位幸运儿必须在五秒钟内完成上述复杂工作并且在手榴弹爆炸前蹿出十米以上,否则铁定会和坦克一起完蛋。不过,似乎英国官方对这个小问题选择性的无视了。

    于是。这种几乎和自杀炸弹差不了多少的反坦克武器被配发到了国民自卫军与陆军的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英**方的窘迫已经到了何种地步,要知道在徐峻原来的世界,这东西可是被英军上下全面抵制的危险武器,二战都没结束就全部掩埋销毁了。

    除了粘性炸弹,国民自卫军还装备了英国版本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炸弹,一种白磷燃烧瓶,除了成份不同之外其余与芬兰产品完全相同,包括使用手册。

    使用“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方法很简单,点着了扔向坦克发动机罩就行了,燃烧会引燃发动机泄漏的燃油。烧坏发动机电路,消耗氧气让发动机熄火,反正就是能让坦克停下来。一旦坦克中了招,英勇的自卫军士兵就可以对失去动力的德国坦克为所欲为了。如果对方没有帮手在一旁看热闹的话。

    还有一种“威力强大”的国民自卫军特属反坦克武器就是诺斯欧瓦发射器,一种滑膛炸药抛射器。它的主体是一根滑膛炮管,也就是普通的铁管,后面带着一个简易的炮闩,大约六点六英寸粗细,带着一个简易的杆状准星。一个上面凿了一串小洞的简易照门,最远射程达到一百八十米左右,炮弹可以是手榴弹也可以是英版“莫洛托夫鸡尾酒”,使用一个装着黑火药的纸药筒发射,引火则使用老式火枪用铜制火帽,实际上这就是一支放大了的老式燧发枪。从玩意儿里打出去的东西基本上都会漫天打滚,所以根本不能指望它的准确度,不过那些国民自卫军士兵却好像很喜欢这种发射器,常常拖着它到处演习,毕竟这是他们拥有的唯一重型火力了。

    国民自卫军还配发了一种最简易同时最强悍可以令所有德军都会闻之色变的终极反坦克大杀器,金属撬棍。

    使用方法是这样的,一名英勇的自卫军士兵手持撬棍埋伏在道旁,当洋洋得意的德军坦克开过身边时,英勇的自卫军战士手持撬棍飞身跳出,把撬棍塞进飞驰的坦克履带与负重轮之间,如果能塞进主动轮轮圈中间更佳。

    随后就是“咔嚓”一声,德国坦克履带崩断,主动轮卡死,发动机熄火,就地趴窝,英勇的自卫军战士仰天长啸,爬上坦克砸开舱盖大肆破坏。

    真实情况是否会与教材上相同,军方的解释是由于手头上没有德国坦克来试验,所以只能臆测,不过国民自卫军士兵似乎普遍相信了这种战术的实用价值。

    当徐峻获知这条“可怕”的情报之后不禁扼腕长叹,欧洲这个岛上的家伙们疯狗起来,亚洲那个岛上的家伙们还真的不够看。(。)

第四十九章 谈判(四)山下() 
让德国外交部那群亚太问题研究专家们炮制出一份合乎日本人思维逻辑与语言习惯的证言,并不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和日本合作多年的德国有不少日本通。

    更何况那些供述者在九尾猫与卢格手枪的威胁下怀着讨好的心态大力地配合,不但指出了那些伪造供词中的微小漏洞,还自行添加了大量的素材,增加了那份报告的可信度,让这份供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最高境界。

    这些日本人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再踏上日本的土地了,就算德国人大发善心把他们放了,回到日本后等待自己的也绝对不是欢迎的花束和欢呼,更可能的将是宪兵们冰冷的枪口和自己组织里往日同伴们“天诛”的怒吼。

    既然已经背叛了,那么索性干得更彻底一些,这些人不但这样想而且也这样做了。

    这些日本痞子早就被德国刑讯专家们彻底打掉了往日的骄气,什么大和民族的荣誉和烙铁相比,后者更能让他们刻骨铭心。

    说起来也不怪他们,除了那两三个头目,剩下的喽罗们没有一个是正规的军人出身,当然也没有受过那种严格的洗脑教育。

    他们中间最凶悍的家伙撑死也就是个浪人,武士道之类的东西跟他们没啥关系。

    在加入各自的组织之前他们不是街面上游手好闲的闲汉,就是惹事生非好勇斗狠的地痞流氓,甚至还有在歌舞妓町摆摊当小贩的。

    加入那些组织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有莫名其妙被大哥带入行的,有认为看上去似乎很威风而加入的,还有纯粹为了养家糊口的。

    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这些人都有几分小聪明,而且也都有那么一点点语言天赋,否则也不会被派到法国来建立情报站。

    他们都受过一些专业的训练,也曾经抱着一腔热血,但是在柔韧的九尾猫之下,所有的训练和热血全都在鞭影飞舞间灰飞烟灭。

    充分掌握了社会生存经验的他们可不会有什么武士的根性,更别提那啥为了天皇献身的觉悟了。在生存与尽忠之间,他们中所有的人在第一时间都选择了前者。

    没人想被德国人送进监狱医院地下室的那个小小的火葬炉,这让德国行刑手们大为失望了一把。

    这些日本喽罗的叛变都在德国情报专家们的意料之中,但是作为首领而且是军官出身的藤源茂也选择了叛变,则让德国专家们感到了一丝惊讶。

    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地痞小贩,他可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科班毕业的正规军官,担任过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属下下级特务机关机关长的堂堂皇军少尉,是最狂热的日本武士。

    从他的履历上来看,他应该是这群俘虏中最没有可能背叛日本的人。

    可就是这个藤源茂,却恰恰是开始行刑后第一个张口供述的日本俘虏。

    这边德国行刑手才刚刚活动开筋骨,那厮就已经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招供了。

    不过,由于这个家伙是行刺元首的罪魁,当时也没有任何情报官员在场,德国人又全在火头上,也就没人注意到这个细节。

    德国人没管他认罪态度好不好,变着花样实实在在地收拾了他一顿,直到打得死去活来几次后才拖走了事。

    于是,当这次德国人刚说出让他翻供的要求,还没等行刑手挥鞭恐吓,这家伙就开始哭喊着答应与德国合作了。

    非但如此,他还斩钉截铁地表示如果德国方面有需要,他甚至可以为德国服务,而且没有任何的条件。

    这一次,负责此事的德国情报官员的眼睛开始发亮了。

    =====================================================

    被转入德国陆军医院的山下奉文被打得很惨,不是因为他是个日本将军,而是因为这个“名将”实在嘴太硬了。

    山下奉文在这个时候可没有徐峻原来那个世界里那么威名显赫,挂着啥米“马来之虎”的衔头到处搜刮贵重金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