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克将军郑重的提醒我。今晚的作战成果将直接影响到统帅部对后续作战的计划,我在这里,也要全营所有人都必须牢记这一点。我们站在这里,肩上承担着整个登陆集团军的期望,士兵们在看着我们。将军们在看着我们,统帅部在看着我们,元首也在看着我们,德国人民在看着我们。

    我们必须奋战到底,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哪怕在这场战斗中光荣战死,也绝对不能有丝毫退缩。你们都是老兵了,很多人从部队组建时起就已经在营里服役,我相信各位的能力,也相信各位的勇气和毅力。我们曾经一起在波兰战斗。一起在比利时战斗,一起在法国战斗,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获得了胜利。现在,我们在英国战斗,我相信最终的胜利依然属于我们光荣的德**队。

    最后,我期望我们营所有官兵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具体的任务分配你们已经拿到手了,如果有什么问题请现在就提出来。”阿奇博尔德低下头,重新带上了钢盔。他环视着四周严肃沉默的部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没有吗?很好,现在全营进入一级战备,各级军官立即回到各自的岗位。先生们,一切为了祖国。”上尉说完挺胸立正,向他的部下抬手敬礼。

    “为了祖国!嗨,莱因哈特!”军官和士官们庄严的立正敬礼,高呼口号向他们的元首致意。

    阿奇博尔德上尉的防空营是目前唯一登陆英国的空军重型高炮营,这个经过特别加强的防空营拥有24门崭新的88毫米高射炮。把这些牵引式高炮弄上岸可费了后勤工兵不少的力气。

    同时上岸的还有配属给登陆区防空部队的一个防空雷达营,装备了四台维尔兹堡防空火控雷达,这种最新型号的火控雷达在加莱防空战中已经显示出了其优良的性能。两台雷达相互配合可以获得极其精确的飞行目标参数,正负误差不到三米,对于88毫米高炮这种重型火炮的杀伤范围来说,这种误差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每台雷达可以同时指挥两个高炮连进行联动射击,同时还安装了最新的敌我识别天线。这种新设备会向进入雷达探索范围内的飞行目标发射询问信号,德军飞机上安装的无线电应答器会自动回复一个识别信号,并在雷达显示屏上标示出来,这样地面就能很方便的识别出敌我目标,不会再发生自相残杀的悲剧。

    这项技术其实最早是由英国空军首先发明并采用的,原本是为了给一些特定的飞机定位,将他们从其他飞机的反射波中辨别出来,结果最终用在了所有的军用飞机上。

    现在在那位元首阁下的领导下,德国空军也很快拥有了这种设备,并获得了全军上下一致的好评。

    为了保护迪尔登陆区,统帅部再次对英国人进行了情报欺诈。德军依靠掌握的英军指挥所和缴获的密码,向伦敦传递出了虚假的登陆点情报。目的就是诱导英军向错误的地点进攻,拖延真正登陆点暴露的时间。

    德军统帅部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必须保证登陆区能够安全度过首夜,因为等到天亮之后,德国空军将会全面接管登陆区方圆一百公里内的制空权,德国战斗机部队的绝对防空圈将会推进至距离伦敦市中心十公里的郊县边界,那时候登陆区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

    德国空军的建设工兵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前进野战机场的跑道铺设工作,两条六百米长的钢板跑道可以同时起降六架战斗机,弹药与油料补给设备也全都安置完毕,空军机务和后勤人员也全都已经入场待命。

    德国海军工程部队已经在海峡底部铺设好了四条通讯电缆和两根燃料管道,正在源源不断的从比利时的泵站向登陆点的临时燃油储备站灌输汽油和柴油。

    德国陆军工兵携带上岸的还有数百个储量五吨的橡胶储油囊,这是一种内层涂有橡胶的帆布油囊,工兵使用挖掘机械在地面上挖掘出一个与这种油囊面积相等的四米乘两米的深坑,把油囊放入坑内,开始灌入燃料,等灌满后再将泥土填入坑中,把油囊埋入地下,这样一个安全可靠的临时储油库就完成了,全部过程仅需要半小时,只要组织得当,可以同时进行数十个油罐的灌注施工。

    当需要抽取燃料时,只需要打开燃料阀门,覆盖泥土的压力会自动把燃料压出油囊,当燃料全部排空后,后勤单位可以按照当时的情况选择回收或者直接填埋废弃,当然也可以选择重新挖开覆土,再次灌注燃料重复使用。不过依照统帅部的意见,这种储油囊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设备,并不建议把它当成常规设施使用。

    同时德军还携带了几百个预制成桶装的200升装的橡胶油囊,中间带有轮轴和拖臂,看上去就像个小型压路机的碾子,外层覆有两层橡胶轮圈,刻有防滑纹,可以挂在机动车辆后面拖带前进。

    这种打着法本化工商标的储油设备和前面相同品牌的软式油囊一样,可以使用一个由宝马R75摩托车引擎带动的便携式燃料泵进行加油工作。这种新配置的加油泵也是元首阁下的发明,全套设备总重不到四十公斤,被分发到每一个机动连队的后勤排里,只要配合相应的管道和阀门,可以同时向八个不同的单位输送燃油。

    这些原本出现在二战末期的装备发明者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但是元首阁下直接拿出了他们十年后的设计,甚至还加入了他在穿越前记忆里留存的类似记录,搞出了这样一套放到越战时期都不会落伍的野战油料储存套装。

    除了这些,德国元首还给后勤单位配备了一套便携式的气动工具,同样由一台摩托引擎作为动力,引擎带动气泵给储气罐压入空气,高压空气通过导管带动装有气动马达的工具工作。

    现有的基本配备是一些简单的修理器械,比如气动扳手和气动起子,一个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依靠这些工具完成以往必须由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他可以在三分钟内卸掉一辆卡车的所有轮胎,并且在同样的时间内重新换上新的,这在以往需要耗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后勤修理单位对此完全是爱不释手,特别是坦克装甲部队,很多车长表示是不是可以每辆坦克都配备一套,这将大大加快他们在战斗间隙在野外修理工作,甚至可以直接在战斗中进行应急修理,比如替换坦克的裙甲与更换履带。以往都只能望着一堆螺帽发呆,现在只要几下功夫,就能干净利落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更换负重轮和悬挂系统,往日里靠那把板子真不知道要拧到什么时候去,现在只要一开阀门,嘟嘟嘟嘟几分钟就能搞定。

    德国陆军和空军已经对元首这种天马行空的套路麻木了,只能在胸口划十字赞美上帝,暗爽这家伙是自己这边的。(。)

第一百十四章 最漫长的一夜(六)() 
统帅部估计伦敦再怎么迟钝,现在应该已经发觉了德军已经登陆的事实,德国装甲部队报告已经在外围遭遇了至少四五伙英**队,先后活捉的俘虏都已经快凑足一个师了。如果躲在伦敦地洞里的那群家伙依然还蒙在鼓里,那么德国人也只能咬咬牙认栽,遇到神经如此粗大的敌人,统帅部就该开始反省当年为啥不给每个士兵发一个浴缸和两把汤勺划过对岸去,说不定早就占领白金汉烧掉大本钟了。

    德国统帅部现在处于全负荷运转之中,海陆空三军的元帅和将军们和徐峻一起钻在指挥室里24小时没挪窝了,一堆老烟枪除了上厕所,吃喝睡都在这个指挥室里,戈培尔咬牙坚持了两个小时就不得不转进到了外面的花园里,故作深沉的陪着一群基地文职和外交部的党棍们吹牛打屁,得亏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去了前线,否则一定会阵亡在这间指挥室里,光门缝里漏出的烟雾已经活活呛晕三四个卫兵了。

    这群野心勃勃的战犯们认定这次必定能够引出一直龟缩在英国本土北部基地的英军轰炸机部队,这些飞机是丘吉尔最后的底牌,虽然在德国战斗机面前这些都只是美味餐点,但是蚂蚁多了依然能够咬死大象,统帅部一直很担心英国人会孤注一掷发动大规模轰炸,组成百机甚至几百机的大集群,不惜一切代价突击德军的滩头阵地。

    凯塞林虽然拍着胸口叫嚣德国战斗机可以一个打十个,但是就连戈培尔都不相信他的鬼话。德国战斗机现在还需要从法国基地起飞,飞行员负担非常沉重,前期的高强度作战已经使得部分一线中队飞行员出现了战场疲劳应激症,总算是德国后备飞行员数量庞大,有足够人员进行替换。那些出问题的飞行员经过药物强制睡眠和强行停飞休假,才让那些宝贵的尖子挺过了最危险的阶段。

    统帅部估计,如果英国轰炸机采取连续波状攻击,鉴于其庞大的基数,德国战斗机群最多能够拦截住其中七成左右的飞机。也就是说,至少有三成轰炸机可以突破拦截到达滩头阵地,足以给德军的人工港造成严重的伤害。

    除非等到德国空军战斗机中队进驻前进基地,作为区域防空预备队。保持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加上法国基地的战斗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滩头阵地的绝对安全。

    最终因为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最危险的白天竟然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糊弄过去了,但是夜晚并不代表了安全。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有着非常充足的夜间轰炸经验,虽然已经打掉了他们的雷达站,但是他们依然保留了一部分无线电导航基站,可以诱导轰炸机在暗夜到达目标上空投弹,虽然误差挺大,但数量可以弥补缺陷。

    在前阶段的空战中,英国轰炸机部队被打得不要不要的,不过由于原本的底子实在太厚,所以英国人至少还保留了六百架以上的各种轰炸机。

    德国空军估计这些轰炸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可以拿出来进行夜间轰炸,其中一部分是老旧的汉普顿轻型轰炸机。这种丑陋的轰炸机外号飞行球拍,航程极远,可以带着一吨半的炸弹飞行一千九百公里,历史上就是这货和惠特利一起连续出击柏林,活活抽肿了戈胖子的脸,就此给他冠上了一个犹太小名。

    但是这种飞机自卫火力相当薄弱,机体结构也非常脆弱,一旦遭遇德国战斗机那就是个随意攻击的靶子,更加上设计年代比较早,机舱空间非常狭小。使得飞机一旦陷入失控状态,机组成员根本无法爬到舱口逃生。

    历史上英国人先是停止使用这种飞机进行昼间轰炸,结果发现她遇到德国夜间战斗机死的更惨,于是索性禁止它参与对陆地的轰炸。全部改成鱼雷机吓唬德国运输船和鱼雷艇去了,最终也没见有什么著名的战绩出现。

    还有一种是英国皇家空军现存轰炸机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赫赫有名的惠灵顿轰炸机,这种双发中型轰炸机飞机非常有特色,她的机体和机翼内部结构完全使用一种乡间篱笆墙式的双重螺旋斜纹网状结构组成,就像中国乡间竹编的箩筐相仿。外面蒙上帆布和铝制蒙皮,所以哪怕被机枪子弹打成筛子,也很难彻底破坏她的主体结构。

    这种轰炸机一度是英国空军远程轰炸的主力,德国空军在欧洲上空整天与她周旋,属于老主顾,德国人对付起来相当有心得,她的油箱和发动机是绝对的死穴,腹部弹仓也毫无防护,加上自卫火力有相当大的死角,所以一旦遭遇,德国飞行员可以有八八六十四种手法把她吊起来殴打。

    接下来是二战史上最丑的两款轰炸机,一款是惠特利,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属于丑到爆炸的双发轰炸机,英国空军厚着脸皮把她称为重型夜间轰炸机,可怜见这货前后八个版本,只有最后一款带有雷达,那还是43年的运输型号,前面的版本全都是日间轰炸配备,竟然就莫名其妙的归为夜间轰炸机了。

    实际情况是英国空军知道派这货白天出去纯粹是送死,从服役后首次出动夜间轰炸德国后,就再也没有让她白天出动过,所有飞行员接受得都是夜间飞行轰炸训练。因为战时宣传需要,结果被英国政府硬是吹嘘成了专业的夜间轰炸机,至于具体性能究竟怎么样,看她干了一年多就被发配去伞兵部队拖曳滑翔机,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还有一种是斯特林轰炸机,以起降品质恶劣而闻名,因为是上单翼飞机,机翼位置又靠近机身中部,结果为了保证肚子不会碰地,只能拼命的延长起落架,于是这架轰炸机成了二战所有飞机中最为昂首挺胸的一款,驾驶舱离地七米高,视野那是好的不得了。

    同样在降落时飞行员也必须保证以那种高仰角的姿态落地,因为这样才能做到三点同时着陆,当然如果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