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当时大部分欧洲空军都是一样,尽可能的把空军单位分散开来安置,既减轻了机场基础设施与后勤系统的负担,同时也保证了部队的正常生活与训练。

    飞行队的转场可是一项很考验行政与后勤系统军官能力的工作,这可不光是安排一条安全便捷的航线那样简单的工作,地勤与行政人员将带着各大队的零件备品与技术装备提前出发,前往目的地机场做好入驻准备,同时各大队还需要联系安排中途停留休整的机场,安排好飞行员在当地的食宿。除此之外还有导航、通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提前安排妥当,比如申请转场飞行时的专用频率,安排沿线各导航台的引导工作,确认各空中管制区指挥交割地点以及挑选出一堆途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选择的备降机场。

    光是需要提交的报告申请和填写的表格,就足以让联队的行政军官们两眼发黑脑仁发胀了。但是一旦飞行队开始转场,整个行动就无法停止下来,所以必须在发生问题之前,提早做好万全的准备。

    由于大部分地勤装备和补给物资无法空运,第五十四联队的大部队占用了整整两列货车,从温暖的法国海岸到寒冷的奥地利,几乎穿越了大半个欧洲,到达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后,又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调动了陆军两个汽车团,才把所有的物资和人员运到了城外的机场,整个行程超过一千两百公里,前前后后在路上耗费了差不多两周时间。

    为了容纳54的一百二十六架各型飞机,空军的基地建设工兵团在这里已经忙碌了大半个月,总算赶在联队到达之前,在原本机场的周围,修筑起了三条崭新的野战跑道以及整排高大的机库,因为优先建造的是军用设施,所以直到战争爆发时,供联队人员居住的营区还没彻底完工,以至于此时有相当数量的后勤人员暂时只能居住在搭建在跑道边的帐篷里。

    这还仅仅只是54这一个联队,在统帅部的作战计划里,调动了差不多半个航空队,可想而知第三帝国在这项工作中要耗费掉多少人力和物力。

    奥地利的航空力量本身很薄弱,基本全都依仗德国方面的技术支援,所以在基础配套设施上没有多少差异,德国空军不需要特意再去改造,总算是节省了不少力气。

    这一次德军在奥地利部署了四个战斗机联队,番号是3、26、53与54,全都是参加过英伦空战的主力联队,产生的王牌飞行员数量加起来能凑出一个大队来。

    这些部队普遍装备的是梅赛施密特109战斗机,而且大部分已经升级到了最新的11型,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编号,从某种角度看很像是历史上型的初级版。

    据空军的内部消息,传说109的下一个版本将会换用新型的发动机,与大家看惯了的埃米莉型相比,弗雷德里克型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崭新的机型。

    因为产量还很有限,目前德国空军只有2里希特霍芬联队装备了两个大队的190,第二联队此时留在西线,他们将从法国基地起飞向意大利西部沿海地区发起攻击,罗马首都圈就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德国空军参谋部估计波河平原区域制空权的争夺,只依靠四个联队就足够了,事后证明他们的判断大致上还算正确,只是有些高估了意大利空军战斗力的嫌疑。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陆军航空兵部队第一次正式登上了舞台,陆军终于有了能够方便调度的近距离对地支援火力。这些飞行员依旧穿着空军式样的制服,但是肩膀上却已经换上了陆军式样的军衔。

    这些航空兵已经被调入陆军编制,开始按照陆军官兵的身份领取每月的薪水,陆军方面对这个新建的兵种很重视,所以在福利上尽可能与空军等同,部分人员的工资甚至还有所提高。

    不过目前这支部队只能在空军占据制空权的区域内活动,他们缺乏独立作战能力,每次出动都需要空军战斗机部队提供掩护,鉴于之前已经从空军的嘴里抢了那么大块肥肉,陆军目前只能对这个有些尴尬的情况捏着鼻子接受。

    沃尔夫冈中校这次带领着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任务就是为一支陆军航空兵中队护航,这些斯图卡是去为正在威尼斯附近激战的德军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此时机身和机翼下挂满了各种型号的炸弹。

    这些看上去已经明显超载的斯图卡飞得很慢,这是他们最为脆弱也是最容易遭受攻击的时候,沉重的载荷让它们失去了机动的能力,迟钝的就像一群吃撑了的鸭子,如果此时遭遇到意大利的战斗机部队,数量都不用太多,只需要来个三四架42,就足以把他们全部吃掉。

    “绿精灵,这里是火狐四号,我们正在你们六点方向,让小伙子们把手指从机枪扳机上挪开,我们靠过来了。”沃尔夫冈把无线电调到了预定的频率上,与斯图卡中队的指挥机进行联络。

    “这里是绿精灵,我们早就发现你们了,很高兴能够与你们一起飞行。”斯图卡中队指挥官的声音听上去很开心。

    十六架109排成了两行,从斯图卡中队的一侧高速掠过,随后在前方做了个大幅度的转向,绕回到俯冲轰炸机中队的另一侧,降低了航速与这些斯图卡并排通行。

    飞行员们各自在机舱里与近在咫尺的友军挥手打起了招呼,几个月之前他们还全都隶属于德国空军,不少人说不定还在同一个初级航校里接受训练。

    “这里已经进入了意大利防空区,很可能会遭遇到意大利战斗机,你们能够及时赶到真是太好了。”斯图卡中队的指挥官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现在由我们负责护航,希望能够一切顺利。”沃尔夫冈举手对着对方的机舱敬了个军礼,随后摆动机翼带领着中队向上爬升,到达目标区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109中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第二中队开始按照标准的护航程序,在斯图卡上空跳起了八字舞。

    空军中校此刻并不知道,现在就在他们的前方,意大利空军的一个战斗机大队正在向着他们迎面扑来,两支曾经并肩作战的部队,即将为了各自的尊严与荣耀展开激战。

    网络出了故障,总算是传上来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尊严(中)() 
作者在此祝各位书友中秋节快乐。

    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第三联队,是该国最早建立的战斗机部队之一,也是开战后第一个批入侵法国领空的空军单位,所以在战争中遭到了法国空军的重点打击。

    第三战斗机联队当时是绝对的主力联队,拥有战斗机的数量在所有战斗机联队中位居第二,足足配备了五十架崭新的42战斗机,而且全都保养完善,处于可以随时投入作战的状态。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意大利空军战斗机部队的基本编制情况,每个意大利战斗机联队下属两个大队,每个大队又由三个中队构成,每个中队下属两到三个小队,看上去似乎和大部分欧洲国家没有什么不同。问题是,意大利的小队是以双机为单位的,意味着意大利飞行中队哪怕编制齐全也只有六至九架飞机,数量上整整比其他国家的同级单位缩水了一半。一个齐装满员的意大利主力联队也就是德国空军一个半大队的规模,而且通常情况下意大利空军的装备与人员一直都严重缺编。

    第三战斗机联队的战备情况在意大利空军中是属于第一流的,应该说不愧为意大利空军老牌的战斗部队。

    联队里的不少飞行员都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先后收录了不少前来镀金的官宦子弟,但是总体来说这个联队还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意大利空军拥有一群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特技飞行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低空翻筋斗,这种动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却能在姑娘面前大出风头。

    42是一架在研发时就已经落伍的战斗机,在这个问题上伊塔罗巴尔博空军元帅应该承担全部责任,这位意大利航空先驱与空军的铸造者是个狂热的飞行家,年轻时酷爱特技飞行,对缠斗能力出众的双翼机型情有独钟。

    意大利空军的采购不是按照飞机性能的优劣来分派的,而是参加竞争的各家全都有份利益均摊,这一点似乎和德国有点像,应该说德国就是照搬了意大利政府的政策,其实这就是政府与大军火企业相互勾结与妥协的结果。

    应该庆幸德国方面总算是保留下了一些竞争模式,各巨头还知道投入资金展开技术研发,就是因为德国航空技术人员的努力,德国的航空技术一直到战败都依然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意大利不同,那群军火巨头们全程都在划水与吃老本,就算再落伍的飞机政府依旧会照常采购,需要什么新技术就向德国人要就是了,反正希特勒为了撑面子会满足墨索里尼所有的要求。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和历史上完全不同了,德国在月初时就全面停止了对意大利的技术援助。目前意大利的军火商们已经开始头疼,因为很多武器型号的升级已经进行到了一半,要是依靠他们自己来开发,想要拿出成果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要是在期限内完不成罗马交下来的任务,让墨索里尼感觉丢了面子,谁知道那个家伙会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

    42战斗机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原本菲亚特准备给它换上德国制造的601发动机,这样可以把这种双翼飞机的时速提高到每小时五百公里。这种双翼战斗机使用的菲亚特7438风冷发动机只有八百四十匹马力,最高飞行速度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左右,已经全面落后于欧洲一流机型,只能勉强和二三十年代研发的战斗机相抗争。

    在法国战场初期,与第三战斗机联队对抗的全都是法国空军的二线部队,因为德军的辉煌胜利,法军整体产生了恐慌情绪,部队的士气普遍低落。但是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法国战斗机飞行员驾驶着同样落伍的510、62之类的二线战斗机,依旧与第三战斗机联队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果。

    随即当从前线调回的法国战斗机主力部队进入战场之后,就轮到法国最新锐的520和200战斗机教意大利空军怎么做人了。说起来这是徐峻和贝当第一次联起手来狠狠的坑了墨索里尼一把,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坑害意大利人方面产生了惊人的默契,这是在开战前没人能够想到的。

    第三联队只坚持了两个月就从一线战场上撤换了下来,因为再不这样做这些飞行员就准备发起兵变了,作战人员损失过于严重,只能依靠军纪勉强维持着基本的秩序,官兵们的心里充满着沮丧与失败的情绪,这支光荣的部队竟然第一次出现了逃兵。

    其实并不单单第三联队这一支部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阿尔卑斯前线已经变得极为普遍,相对于有着独立的补给系统,物资暂时还充足的空军,陆军的处境更加艰难,官兵们的厌战情绪更为严重,罗马方面对此只能强力加以压制,却想不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摆脱这种困境。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与法国停战,但是这是墨索里尼绝对不能接受的,甚至没人敢提出类似的建议来,深怕被那位新时代的凯撒给记恨上。罗马统帅部在这种时候还会批准对希腊的入侵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他们想要用一场辉煌的胜利,重新鼓舞起官兵快要跌到地板的士气,并且掩盖此时意大利军队在法国边境上的尴尬处境。

    第三战斗机联队从前线撤回之后,花了几周时间补充人员和装备,同时安抚幸存下来的官兵们饱受创伤的心灵。在那段时间里,意大利官兵们纵情享乐,用酒精和声色麻醉着自己的神经,忘却在空中搏斗中的疲累以及失去挚爱战友之后的哀愁。

    目前看来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是挺显著的,至少表面上看,第三战斗机联队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补充了一些新飞行员之后,战斗力在纸面上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士气也有所提升,军官们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

    原本在罗马统帅部的计划里第三战斗机联队是准备与第四战斗机联队一起被调往希腊的,现在那里几乎集中了意大利空军所有留在本土的主力,开战时的八个战斗机联队已经调去了三个,剩下的联队中两个在利比亚殖民地另外两个在阿尔卑斯法国边境,留守在意大利中北部的就只剩下这一个联队了,罗马周边和靠地中海沿岸还保留了几支独立大队和中队,但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部队,虽然装备着最新的战斗机,但是飞行员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想要真正发挥出新型战斗机的战斗力,他们还需要接受大量的飞行训练。

    第三战斗机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