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8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轮摩托在驶出大门后稍稍放慢了速度,等待后续的车辆能够赶上来。

    打头第一辆轿车就是元首的奔驰770k了,为了今天的活动,这辆车打了一层新的车蜡,所有镀铬的零部件都经过了反复擦拭,车体甚至能倒映出街道两旁的景象。

    因为天气寒冷,元首换坐了一辆带硬顶的770k,但是广场上待命的官兵依旧能透过硕大的侧窗,看到在后座上端坐的身影,他们所崇敬的第三帝国元首本人。

    等到元首座车驶过大门,四辆三轮摩托立即跟随上去,从四个角上把奔驰车护卫在了中间,除了随车警卫之外,他们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防止某些意外情况出现。

    欧洲历史上的公开刺杀活动,常常发生在重要人物出行的路途上,特别在斐迪南公爵遇刺之后,欧洲刺客就很喜欢突然冲到车边朝里面开枪,目前所知死在这种刺杀方式下的,已经有两位部长和一个国王。

    奔驰770k侧面装有五十毫米厚的防弹玻璃,徐峻这辆更是加强了装甲防御,车门的钢板可以抵挡住十五米外射来的7。9毫米钢芯弹。

    这辆车当然扛不住铁拳,不过普通的刺客也搞不到这种武器,要是哪天他真的遭到铁拳的攻击,这差不多也就意味着一场政变爆发了,同时也证明他正与希特勒一样,开始失去国防军的信任与控制力。

    徐峻当然不会允许上面这种事情发生,他已经成功的改变了过去,对改变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

    跟随在元首座车后面驶出元首府的是三辆外形一模一样的奔驰770k,车头两边悬挂着不同的旗帜,第一辆挂的是法国三色旗,第二辆挂的是英国米字旗,第三辆则是意大利王国旗。跟随在三辆奔驰车后面的是两辆奔驰警卫车,全都敞开着车棚,车厢里坐满了头戴大檐帽的警卫旗队军官。

    贝当元帅因为身体突然发生不适,没能亲自参加这场活动,这当然是对外宣称的消息。实际上这位元帅大总统还是想要保留一点面子,毕竟这场阅兵对于法国来讲,并不是很光荣的事情。

    虽然德国人宣称这次阅兵是为了庆祝和平,但是无法回避这同样也是在庆祝欧洲战争的胜利,虽然法德两国正在努力的谋求和解,但在战争中法国阵亡了大批的军人。

    甚至因为徐峻的到来,第二次突击中给法军带来的伤亡,结果比历史上更为严重。大批本来在历史上应该投降的法军部队,这次因为反应不及惨遭德军的歼灭。

    幸运的是法**官方面的损失不是很大,德军战俘营里的指挥建制很齐全,理论上只要补充上士兵,这些部队随时都能重建,至于究竟顶不顶用,那就只能说见仁见智了。毕竟法军在战争初期有些部队打得相当不错,对于他们来说战败投降是非战之罪,纯粹是给白痴上司们拖了后腿。

    作为法国总统和三军元老,贝当的确不适合参加这次的盛会,如果是下一次阅兵,他或许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贝当可不敢公开驳德国元首的面子,这样做实在太愚蠢和短视,于是他专门写了一份亲笔信向徐峻解释,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难处。

    为了表示法国对此次阅兵的重视,贝当再一次派出了总理赖伐尔,这位总理是个公开的亲德派,完全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脸皮更是厚的犹如巴黎城墙的拐角,攻城加农炮都只能蹭掉些灰泥。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休息一下吃晚饭,晚饭后准备下一章更新。

第三百十三章 阅兵(三)() 
    赖伐尔是个性格上有些自我矛盾的绥靖主义者,但确实是现今德国的好朋友,在法国政府里暂时还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替代这位总理的作用。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宣扬“德法共荣、欧洲一体”的观点,完全就是一个法国版的汪兆铭。更有趣的是他的这些论点,竟然在法国政府和民间获得了大批的支持者,甚至得到了不少法国普通民众的认同。

    这次他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代表,得到了德国方面最高级别的招待,即便贝当到来也无非如此了,让赖伐尔着实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德国方面对他个人的尊重,很是满足了这位法国人的虚荣心,这几天赖伐尔对德国的好感与日俱增,如果说原本他是出于政治目的选择倾向德国,那么现在他对德国的亲密完全是发自于内心。

    和贝当装病不一样,张伯伦首相是真的身体不行,虽然抗菌素让他摆脱了术后并发症的折磨,但是毕竟是七十岁的人了,几个月前的胃癌切除手术严重损伤了他的元气,一星期前突然再次病倒,他的身体已经经受不住长途旅行的颠簸了。

    徐峻还需要这位首相在岗位上坚持个一两年,所以主动要求这位首相安心养病,这次不用亲自前来,只需要派个全权特使代替,反正意思差不多到了就行。

    张伯伦是个英国老牌政客,他知道该怎么去投桃报李,于是派出了新任的英国外务大臣爱德华。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作为他个人以及大英帝国内阁的代表,参加这次在柏林举行的新年大阅兵。

    要说这位伍德先生大家可能不怎么熟悉,似乎他的头衔更加出名,哈利法克斯子爵,著名的英国绥靖派人士,战前被人称为张伯伦绥靖小船上的大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

    这位的人生经历确实也堪称传奇这两个字,爱德华。林德利。伍德是第二代哈利法克斯子爵查尔斯。李德利。伍德的四子。查尔斯。伍德是英国教会联盟的领袖,小伍德的外祖父是第十一代德文郡伯爵,曾祖父是担任过英国首相的查尔斯。格雷伯爵,在英国贵族圈子里也算是比较显赫的一个分支。

    可是小爱德华的童年并不怎么快乐,或许是胚胎发育时出现的问题,他天生就没有左手,只有一段萎缩的左臂。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在爱德华。伍德四岁至九岁这短短五年时间里,他的三个哥哥竟然相继去世,最终家族里只剩下他一个男孩来继承查尔斯。伍德的爵位以及英国上议院席位。

    于是这位九岁的男孩开始被作为一名真正的贵族继承人接受培养,虽然没有左臂,他依然努力学会了骑马和狩猎开枪。

    十三岁那年他就像其他贵族子嗣一样被送进了伊顿公学就读,随后又去了牛津大学学习,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学霸,甚至还成为了牛津万灵学院的研究员,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学术成就。

    一战爆发后他在著名的皇后直属约克郡龙骑兵团里担任一名指挥官,在西线战场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战后他担任过一段时间丘吉尔的殖民地问题秘书,这是他首次和丘胖子打交道,结果他差点被后者的粗鲁行径给气疯。

    伍德先生一直是一名顽固的保守党议员,于是当保守党重新当权之后,混足资历的爱德华。伍德议员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并被乔治五世封为欧文勋爵。

    也就是在他的总督任期内,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勋爵被迫与甘地签订了著名的“甘地…欧文公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随之终止。

    事实上签约后第二个月这位总督就任期结束回国了,下一位印度总督阁下没准备继续履行公约,于是那份公约很快就变成了废纸,甘地先生再次被捕入狱,继续啃他的咖喱饭去了。

    回到英国后爱德华。伍德当过一届牛津大学的校长,还干过一阵子的国务卿,等到他父亲老哈利法克斯子爵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子爵爵位以及英国上议院席位,成为了一名荣耀的上议院议员。

    他依旧是一名顽固的保守党,坚信英国没有做好参加一场战争的准备,同时却又反对任何重整军备武装的提议。

    随后他成为了张伯伦内阁的外交部长,并且全力支持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似乎在印度的那段经历,对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丘吉尔上台后哈利法克斯子爵依然担任了几个月的外交大臣,那段时间他和丘胖子相处的并不好,他一直在为张伯伦的政策开拓,搞到双方都觉得对方挺面目可憎的。正巧四零十二月英国驻美国大使突然死亡,给了丘吉尔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一脚把这位子爵踢出了英伦三岛,发配到美国担任大使去了。

    如今因为某位上帝使徒乱扇翅膀的关系,哈利法克斯子爵依然还在外交部长的岗位上。

    这位子爵这时真不知道该感到高兴呢还是遗憾,他之前的预言全都变成了现实,德军如同风暴般席卷了大半个欧洲,丘吉尔领导的大英帝国在战争中惨败,结果丘胖子被关进了伦敦塔,张伯伦又回到了首相的岗位上。

    不过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守党仍旧掌握着内阁权柄,之前跳的很欢实的自由党和工党,如今受到了英国和德国双方面的打压,至少几年内决计是翻不了身的了。

    历史上他在美国担任大使时与华盛顿建立起的交情,使得他洗掉了绥靖主义的标记,不够从目前的历史进展来看,这个德国合作者的身份恐怕他一辈子都别想撇清了。

    不过历经沧桑的爱德华。伍德先生,已经不去在意别人会怎么看,他只知道英国现在必须获得德国方面的信任,因为只有与德国进行合作,英国才有能力继续维持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重新恢复因为战争而损伤的元气。

    说白了一句话,英国如果不想被淘汰成三流国家,就只能死死抱住眼前这条大腿。

    这次可不是他一个人前来观礼,外交大臣带着一个庞大的代表团,随行的人员中间甚至还有两名王室成员,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是个人身份,并不属于国家公务,所以暂时需要低调处理,避免英国朝野之间产生多度的解读。

    至于意大利王国这边,巴多格里奥元帅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根本找不到任何不到场的理由,实际上他还挺高兴能带队到德国转一圈的,顺便在国际舞台上刷一下他的存在感。反正意大利国内只要保证橄榄油和小麦的储备充足,局势就会稳定的一塌糊涂。

    ps:第二章送上,感觉血压有些高,有些坚持不住,休息去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三百十四章 阅兵(四)() 
    欧洲诸国都派来了观礼团,不是国王就是政治领袖,徐峻也没准备厚此薄彼,只是早晨他刚与英法意三国代表签订几分军事协定,索性结束之后一起同行。

    除了哈利法克斯子爵比较空闲之外,其他两个都有要事在身,阅兵典礼结束后就立即要踏上归程。赖伐尔要急着赶回去参加法国内阁的新年晚宴,巴多格里奥元帅则要返回罗马在国会做新年讲演。

    其他参加典礼的外国元首与来宾大都入驻在柏林高级酒店或者各自的大使馆里,德国首都现在恐怕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了,柏林警察局耗费几周时间,全面扫荡了整座城市。

    那些平日里隐藏极深的城狐社鼠们全都被挖掘了出来,柏林警察这次下手极为残暴,出动了专为镇暴设置的特别机动队,大批这类危害社会安定的罪犯被就地打爆,活下来的全都送进了城外的达豪苦窑。

    元首发现自己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他根本不该削减德国本土集中营的数量,反而应该再增建一批大型营地才是。东线爆发后必定会获得大批俄国战俘,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历史上那种混乱情况必定会重演。

    不过现在就算想建造些什么,那也得等到春暖花开之后了,北欧已经进入了冰天雪地的极冬季节,放在室外的钢筋都能给冻催了,远在挪威的寒带武器实验基地甚至记录到了一次零下三十五度的恐怖酷寒。

    今天柏林的天气晴朗少云,室外阳光照射下甚至还有些许暖意,那群气象学家总算没有掉链子,其实预测错了也没多大关系,最多就是扫兴了一些,元首也不会把他们挂上肉钩子。

    来宾在九点半左右开始陆续进场,除了欧洲各国领导和政府代表之外,剩下的全都是从德国各省各市各大区赶来的军警高层与纳粹官员,黄褐色行政官员制服与灰绿色军服交杂在一处,各种颜色的勋带、略表、饰绪以及礼服饰品,把观礼台妆点的一片花团锦簇。

    这些地方行政官员是徐峻统治这个帝国的基础,其中至少八成是所谓的政治暴发户,也就是在大清洗之后才获取职位的,于是有江湖传言这些人个个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他们即是莱因哈特。冯。施泰德的铁杆党羽,私下身份不是主教就是教士。

    徐峻的“使徒”组织已经进入了扩张期,但是依然秉承着宁缺毋滥的标准,这半年来只有五个人升入了核心阶层,而且全都被徐峻赋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