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8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台上上演的那一幕幕小剧场,帝国元首当时是看不到的,不过事后会有专人向他做详细的报告,而且还附带高清的动静影像供他欣赏,广场四周围那一圈摄像机可不是白装的。

    作为整场阅兵的核心,在阅兵结束之前,元首是不能离开那座检阅台的,冬季站在那么高的台子上吹冷风,还要时刻保持一副气宇轩昂睥睨天下的模样,老实讲这份活可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

    其实在阅兵开始十五分钟之后,帝国元首心里就有些后悔了,暗责自己为什么会同意这套方案,大冬天的没事装什么波伊啊,要不是今天的阳光足够灿烂,岂不是要活活给冻出鼻涕。

    元首的生化身体只是各项素质比较高,着凉了一样会伤风感冒打喷嚏,挨上一枪也会疼的满地乱滚。

    徐峻其实对自己的这具身躯也很好奇,但时空管理局当时也没想起给他留一本说明书什么的,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售后三包之类的服务了。

    自己拿到的不会是一个三无产品吧,元首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没地方让他去咨询投诉了。

    对于那些自称时空管理局的家伙,徐峻现在也没有多少抱怨了,至少对方给了自己另一次生命,而且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让他感到满意。

    从留学生到帝国领袖,这何止是一步登天的奇迹,虽说其中也有他个人努力的因素,但别忘了如果没有杰克打下的深厚基础,加上突破天际的运气,他根本不可能击败希特勒,更别提带领德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徐峻其实已经很知足了。

    今天元首的服饰很传统,和以往仪式相比甚至还有些朴素。他穿着一件裁剪合体的蓝灰色陆军将领制服,带着金质纽扣与陆军元帅的红色领章,胸前佩戴着两排功勋略表,衣领间挂着那枚骑士橡叶铁十字勋章。

    在这种大型活动场合,元首没有佩戴纳粹的万字袖标,这实在有些不寻常,不过也没有人对此有所意见,只因为对方是纳粹党的领袖,第三帝国的元首。

    除了元帅军衔肩章之外,制服左臂上还缝着一枚元首大本营的黑鹰臂章,袖口上也缝着对应的袖标。帝国元首没有扎武装带,只在裤腰左侧佩挂了一柄陆军礼仪短剑。

    徐峻知道如何做更容易拉近自己与普通官兵之间的距离,战士们想要看到的是一名铁血的军事统帅,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名贵花瓶。

    这其实就是他在欧洲前线指挥作战时的装扮,参加阅兵的德军官兵中有不少人,曾经亲眼目睹帝国元首穿着这样一套制服,视察本部队的阵地与防线。

    “敬礼!”随着指挥士官嘹亮的发令,炮兵们端坐在半履带火炮牵引车的座椅上,神情庄严的向帝国元首致以军礼。

    fz…9半履带牵引车是德军重炮部队的主力装备,在目前欧洲军用装备的序列里,暂时还找不到能够替代它的车型。

    英国和法国也有性能比较接近的重型牵引车,但是无论是越野性能和承载能力,还没有一款能够超越这种德式半履带牵引车。

    徐峻清楚世界炮兵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自行火炮型号层出不穷的二十一世纪,牵引火炮依然是各国陆军的绝对主力。

    自行火炮是为了配合装甲与摩托化部队高速机动才开发出来的武器,为了获得上级需求的机动能力,往往要牺牲一些实战方面的性能。

    而牵引火炮只要不是重到挪不动地方,那是想多大口径就多大口径,想多大倍径就多大倍径,想怎样嗑药就怎样嗑药,什么后坐力膛压装弹速度都不是问题,只要能把足够重的弹头扔向敌军就成。

    二战自行火炮的极限记录是德国创造的,卡尔臼炮确实让苏军吃足了苦头,但也证明了把这种东西放在机动平台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德军费尽心思只是为了把两吨重的穿甲弹头,扔向四公里开外的要塞目标,而同样的工作换成英国人来干的话,他们只需要随便拖几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出来改造一下,然后在弹仓里挂上五吨半的“高脚柜”或者十吨重的“大满贯”,再厚的碉堡都能一发入魂。

    德军的炮兵在二战里表现的相当平庸,除了炮兵战术使用上的失误,还在于炮兵武器总体性能上的落后。这里主要说的是师团级别的重型火炮,大都还是世纪初的设计,先别说和开挂般的法国火炮相比了,有些指标甚至连意大利炮都无法匹敌。

    徐峻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因为一款重炮的改进不是拍一下脑袋或者画一张图纸就能搞出来的,大口径火炮铸造技术的改进只能循序渐进,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出一颗卫星。

    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在技术储备方面依然有些不足,毕竟德国军工曾经荒废了十多年。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在获得法国与英国的军工最新科技成果之余,德国还雇佣了一批两国的相关专家,开始展开新型支援火炮技术的开发。

    但是留给德国的时间还是不够,徐峻目前只能调用法国和英国的现成火炮,来对德国陆军的炮兵力量进行补充。

    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是在平白增添后勤补给系统的压力,而德国的后勤系统在此之前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总算是初期炮兵的主要任务是固定筑垒地带的火力压制,可以在一线大量储存弹药,这才分担掉了部分战时后勤系统的压力。

    克虏伯生产的kanone18型一百七十三毫米加农炮,是一种先进的师级支援火炮,历史上四一年开始装备德军,用以取代性能落后运输困难的毛瑟18型二十一厘米加农炮,这种火炮可以把六十八公斤的高爆榴弹射向二十九公里之外的目标,被后人评为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远程压制武器。而台下那队半履带牵引车牵引着的,就是这种火炮的全尺寸木制模型。

    真正的kanone18还在克虏伯工厂里进行一系列改进,在元首的“新想法”以及一堆专家的努力下,相信这种新型火炮诞生后,将会发挥出比历史原版更强悍的性能,元首亲口做过保证,所以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德国的炮兵方阵拖出了小两里地去,因为型号实在太繁杂了,徐峻看着这堆五花八门的各型火炮,耳边似乎能够听到后勤军官的绝望哀嚎。

    不过观众却看得兴致勃勃,包括后面那些外国来宾们,他们都被这壮观的队形所震撼,这排列整齐的粗管子,在他们眼里就是强大国力的证明。

    “斯巴拉西,卡嘎!(太棒了,阁下!)”小松大佐兴奋的叫着,同时不断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

    “看看这只愚蠢的黄猴子。”此时一个声音突然在后排响起,紧接着就是一阵肆无忌惮的哄笑。

    ps:作者还在恢复中,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百二十四章 阅兵(匈牙利人)()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认为接下去就是日本人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继而完成反扑不成被踩脸的基本套路。

    这里作者要遗憾的告诉这些朋友,他们可能会失望了,如果你了解那段历史,会发现昭和男儿并不只会热血上头,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比妓寨里的茶壶还要怂。

    在这里作者再科普一下,虽然前文里已经提及很多次了,在这里需要再次重申,“黄猴子”这个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词语,在二战前后那段时间的欧洲地区,是专属于大和民族的贬义名词。

    当年急于想要脱亚入欧的日本帝国,摒弃自己古老的传统文化,只知道一味模仿欧洲列强,于是朝野间无论从服饰礼仪到生活方式,完全是不加筛选的全盘复制。

    当时日本向欧洲派遣了大批的留学生,这些日本人穿着不伦不类的西方服饰,使用着不熟练的西方礼仪,嘴里操着口音浓重的蹩脚外语,努力的想要融入西方社会,似乎这样他们就也成为了“文明人”。

    问题是那可是欧洲民族自信心无限爆棚的二十世纪初,社会上可没有后世那么多的白左圣母,于是这些拙劣模仿着西方所谓“文明生活方式”的日本人,在他们所崇拜的西方大爷眼中,却只能与模仿人类行为的灵长类动物相提并论。

    同时日本帝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世界第二大的山寨国家(当时第一大的山寨国家是民主灯塔),在日本人的概念里根本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只要拿到欧洲的最新工业产品,他们很快就能拿出质量低劣但价格便宜的仿制品,于是“猴子民族”这顶帽子,历史上日本人足足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最后依靠美国爸爸的威严才摘掉。

    至于中国人,当时欧洲的通用蔑称是“中国佬”,因为国府几乎被欧洲半殖民,民间利益的牵扯很深,同时相互间也有相当的了解,所以相对于全面排华的美利坚,中国人在欧洲更受欢迎,至少在欧洲帝国主义分子的眼里,温顺忍耐服从的中国人,怎么看都比胆敢挑战欧洲权威的日本鬼子顺眼几分。

    日本人其实比中国人更擅长忍耐,这一点不服不行,就看日本历代政府压榨国民的嘴脸,放在中国早就一群“王侯将相可有种乎”跳出来了。(陈胜: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吴广:死国矣。陈胜:塔诺西。。。❤。吴广:八嘎。。。)

    大岛浩是个半西化的日本人,思想虽然偏向于激进,但并不代表脑子会比别人缺一根筋。这里是什么场合,周围又是怎样的环境,在这节骨眼上和外国使节发生冲突,是不是感觉日子过得不够刺激,非要在肚子上拉上一刀才会甘心。

    于是大岛浩决定熟视无睹,就当后面那头畜生在公共场合放屁,但是不要以为他不会记下这一笔,只要给他找到机会,一定会让那头匈牙利狗熊知道什么才是日本男儿的根性。

    大岛浩一把按住了小松大佐的肩膀,别瞅着这位现在的职务是技术军官,但当年也是在作战部队里带过兵的。

    这是日本陆军的特色,不管日后担任何种职务,军校生毕业后都必须在基层单位锻炼一段时间,即便没有参加实战的机会,但至少都知道带兵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情。

    小松的德语水平相当不错,否则当年也不会被军部派到德国研修了两年,所以虽然后排那位说的德语口音很重,但是他还是能够清楚的辨别出来。这根本是直接往日本人的软肋上捅了一刀,怎么不让昭和男儿痛入心扉。

    “但是,阁下!”小松还想犟着脖子跟大岛浩分辨一二,但是当他看到大岛浩那一副严肃的神情,沸腾的怒火也随之冷静了下来。

    “忍耐,小松君,那个混蛋是在故意激怒我们,别让愤怒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们代表的可是大日本帝国,在这种地方绝对不能失礼。”

    不愧为外交经验丰富的大岛阁下,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的思维,小松大佐顿时感到肃然起敬。

    “哈,瓦噶哒,卡嘎。”小松平复了一下烦躁的心情,郑重的对着大岛浩欠身致意。

    “看这两只黄猴子,真是好玩。”后排的声音还在继续。但大岛浩和小松两人却端坐在座位上相视而笑,俨然已经把这些话语当成了噪音。

    “可以了,乔巴,够了,你要学会适可而止。”梅萨罗斯。巴克上校抬起手,拦住了想要继续叫嚣的好友。

    “但是。。。好吧,听你的。”莫尔纳。乔巴中校有些意欲未尽,但是看在上司兼好友的面子上,他只能中断了这个让他感到有趣的游戏。

    有一点必须交代清楚,乔巴中校压根没有觉得刚才是一种无礼挑衅,他可是一个高贵的匈牙利贵族,血统纯正的马扎尔人。

    匈牙利并不是后世某些拍屁股砖家们所言的那样,是由东方匈奴后裔建立起的国家。

    实际上马扎尔人身上带了一些突厥的血统,因为在入侵欧洲之前,这个种族在中亚地区游荡了好几百年,和突厥人整天你抢我我抢你的,于是混合进了突厥血脉。

    马扎尔人出自于芬兰…乌戈尔族群,最早在俄罗斯南部过着游牧劫掠的生活,语言文化上和芬兰人相当接近。而且和芬兰人一样,马扎尔人在蒙古西征之前就离开了俄国本土,所以没有像那些留在本地的斯拉夫与游牧部落那样突厥化了。

    马扎尔人起初在欧洲依然靠劫掠为生,就像一群骑着马的人形蝗虫,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公元955年,在奥格斯堡一役中王国骑兵主力被萨克森重骑兵一举歼灭,面对举世皆敌的局面,马扎尔人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在此刻展现了出来,他们毫不犹豫的举族皈依了基督教,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上帝奴仆,随后近接波兰和波西米亚,远交教皇国和神圣罗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