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8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先生就在里面等您。”侍应说完,抬手用一种特别的节奏敲了敲包厢的房门。

    房门随即就被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穿着黑色西服的中国壮汉,身高绝对超过了一米八,比韦尔贝都高了差不多半个头。

    壮汉先看了韦尔贝一眼,随后对着侍应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的点了点头。

    “您迟到了,斯皮尔先生。”壮汉后退一步让出了门口。

    韦尔贝没有回答,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这位浑身散发着彪悍气息的亚洲人,他认定这只是一名打手或者保镖,虚张声势的小角色而已。

    包厢的面积不大,也有十几二十平方米左右,正中间放着一张圆桌,桌上铺着白色的亚麻桌布。房间四周靠着墙摆了几张太师椅和放着彩瓷花瓶的木架,贴着淡蓝色墙纸的板壁上挂着几幅中国的山水画,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白瓷吊灯,在房间里洒下了一片橙黄色的光芒。

    除了那名发育异常的保镖之外,房间里还有三名中国男人。

    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是第二位保镖,穿着一件黑色的带盘扣的中式外套,衣襟敞开着露出了月白色的衬衣,同时露出了腰间一根足有成人手掌宽的黑色皮带。这位年轻人双手背在身后,如同一根标枪般挺立在房间的角落。

    另外两个人坐在圆桌旁,年纪都在三四十岁左右,韦尔贝只能从对方的穿着上分辨出两人的身份地位。

    右手边那个应该是下属,瘦削的脸上带着一副圆框眼镜,梳了分头的头发上打满了发蜡,身上穿着一套蓝灰色的长衫马褂,也即是华人口中的唐装。

    左手边这个男人看上去显然要气派许多,外貌在韦尔贝看来并不算得上出众,还长着一张平凡的圆脸,但从那双并不很大的眼睛里,所透露出的那股精明与强悍,会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威严。

    同样是梳着时髦的分头,不过没有打发蜡,身上穿着三件套的灰色西服,式样虽然有些过时,但看料子和手工绝对不是什么普通货色,前襟敞开着,西服马甲袋口的金色表链,在橙黄色的灯光映照下异常的显眼。

    看得出在韦尔贝到来之前,房间里的人正在喝茶聊天,桌上放着两把四方形的中国茶壶和彩瓷茶杯。

    见到韦尔贝走向圆桌,两个男人也顺势站起身来。

    “抱歉来晚了,路上遇到堵车,我是斯皮尔,不知你们哪位是张先生。”斯皮尔把公文包放在桌边,摘下礼帽问到,脸上还带着和煦的微笑。

    “没关系,幸会,我就是张维新。”西服男子爽朗的笑着,向着韦尔贝伸出了右手。

    “幸会,张先生。”韦尔贝握住对方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这位是我的秘书,陈东来。”

    “幸会,斯皮尔先生。”陈东来一手从桌上拿起一把折扇,另一只手伸向了韦尔贝。

    “幸会,陈先生。”韦尔贝也笑着与对方握手。

    “请坐,斯皮尔先生。”张维新示意韦尔贝坐到他的身边。

    “您是喜欢茶还是咖啡?”张维新问到。

    “咖啡吧,谢谢。”韦尔贝把礼帽放在了桌边。

    “叫他们送一壶咖啡上来,再叫他们准备一些点心。”张维新用中文吩咐门口的壮汉。

    “好的,大佬。”壮汉答应一声,转身打开了房门。

    “旧金山是个好地方,人人都想到这里来发财,人多了车也就跟着多了。”张维新打开镶着象牙的银质烟盒递向韦尔贝。

    “谢谢,我是第一次到旧金山来,本以为只有纽约那边才会堵成那样,实在是没想到。。。”韦尔贝从烟盒里取出一根烟来,随后凑在张维新的打火机上点燃了烟卷。

    “有些事情习惯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张维新点燃了嘴上的烟卷,随后动作花哨的合上了打火机的扣盖。

    “你说的有道理,张先生。”

    “你可以叫我文森,这是我的英文名。”张维新笑着说到。

    “好的文森,相对的你也可以叫我托尼。”韦尔贝向对方展示着标准的商业化笑容。

    “我很喜欢你,托尼,我们现在就是朋友了。”张维新拍了拍韦尔贝的手臂。

    “当然,我们已经是朋友了。”韦尔贝满脸开心的回答到。

    两人相对而笑了许久,张维新突然把笑容收起,一脸严肃的问到:“好吧,朋友,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上海楼(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文森。难道中间人之前没有跟你讲清楚吗?”韦尔贝当即也沉下了脸,神情很有些不悦。

    张维新又笑了起来,他猛吸了一口香烟,随后对着吊灯吐了一个烟团。

    “查理王确实是我的老朋友,我信任他就像信任自己的亲兄弟。但问题是,我凭什么要信任你呢,我的朋友托尼。”张维新仰起下巴,用眼角瞥视着身边的白种人。

    “如果你同意这笔交易的话,相信你很快就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韦尔贝神情一松,脸上再次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我们?这么说你并不是后台老板?”张维新坐正了身体,手指敲了敲桌面。

    “当然不是,我想你其实早就看出来了,文森。”韦尔贝把桌上的白瓷烟灰缸拉到自己面前,随后姿态优雅的掸了掸烟灰:“我只是一个代表,所以不用再继续这种可笑的、浪费时间的试探游戏了,亲爱的文森,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开诚布公的说明白。”

    “那么这些交易你有权力做主吗?”张维新微微皱着眉头。

    “完全没问题,我有上面全权授权。”韦尔贝摊开手掌回答到。

    张维新转过头瞥了一眼坐在另一侧的陈东来,回转头时脸上已经挂满了热情的笑容:“我明白了,托尼。”

    张维新做了个手势,陈东来从桌子底下抽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放在了桌上。

    “这笔交易我兴义堂干了,只不过。。。”张维新用手指压住信封,双眼紧盯着韦尔贝的眼睛:“我们所提出的条件。。。。”

    “答应过你的要求一定作数,而且如果双方初期合作的好,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大交易的额度。”韦尔贝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烟头,随后打开随身带来的公文包,从里面抽出了一叠文件。

    “这是第一批二十个人的身份文件,只要最后一步手续完成,天使岛那边就马上放人。”韦尔贝手按着文件说到。

    “哈哈哈,我真的开始喜欢你了,托尼。”张维新咧嘴一笑,随后把牛皮纸信封推到了韦尔贝的面前。

    “这里面就是你想要的人,完全符合你提出的要求,如果没问题的话,今晚我就把他送到你那里,兴义堂办事你完全可以放心。”张维新拍着胸脯说到。

    “我要先看一下。”韦尔贝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抽出了一份登记表格,表格下方还盖着旧金山市政府与警察局的公章,就像是从政府内部搞出来的一样。

    “奥卡基马罗库落(冈岛六郎)?”韦尔贝抬眼看了看张维新。

    “英文名字叫洛克。奥卡基马,你可以称呼他为洛克。”张维新指着文件说到。

    “他的真名呢?”韦尔贝把文件放在了桌上。

    “他本名叫张兴,今年二十二岁,番禺人,和东来是同乡。”张维新翘起大拇指指向身边的白纸扇。

    “他出生在洛杉矶,六岁时父母死于一场交通事故,随后他被住在他们家隔壁的一户日本移民收养了。”陈东来介绍到。

    “日本人姓大山,在市区开了一间制鞋作坊,专为那里的有钱人定做皮鞋。”张维新插话到。

    “那个大山对张兴并不好,他只是想要一个免费的佣人,张兴平时除了服侍福田全家之外,白天还要去作坊里干活。”

    陈东来轻摇着纸扇,从桌上端起了茶杯:“被大山收养五年后,也就是张兴十一岁时,因为忍受不了大山的虐待,他从那户人家里逃了出来。他担心被抓回去,于是偷偷爬上了一辆开往旧金山的火车,然后一路辗转到了中国城。”。

    “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记住很多事情了,他父亲曾经无意中对他说过,有一个亲戚在旧金山中国城开药铺,结果他全都记在了心里。”张维新补充到。

    “那时候他连那个叔叔姓甚名谁都说不清楚,于是就一家一家去找,其实他的那个亲戚几年前就回国了,生药铺也早就顶给了别人,他在中国城怎么可能找得到。”白纸扇陈东来摇着头感慨到。

    “就在他流落街头时,正巧遇到了我们的前任堂主,老头子心肠好,觉得这孩子和他有缘,于是就把他收留进了兴义堂。”张维新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烟头。

    “那时候中国城到处都是乞儿,能够有一口饱饭吃就不错了,老堂主竟然还自己出钱送他去读书识字,实在是。。。。”陈东来语气里充满了怀念:“总算他也是争气,竟然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

    “后来老堂主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于是把堂主的位置传给了我,自己带着家人回佛山老家了。本来他还想要带张兴一起走的,但又担心耽误了孩子的前程,临了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张维新补充到。

    “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美国五金公司里当推销员,因为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还很熟悉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常在日本社区那边推销,那些日本侨民都以为他也是日本人。”陈东来说到。

    “他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风险吗?我们需要的可不是什么熟练的推销员。”韦尔贝掏出烟盒,递向张维新。

    “他心里很清楚,应该是吧。。。”张维新拿起一根烟卷,转过脸看了看白纸扇。

    “我需要的是。。。”韦尔贝用打火机点燃了嘴里的卷烟:“你们中国人所说的那种“死士”。

    “相信我,他就是你所要的“死士”。”张维新用手指点着文件:“去年传来消息,老堂主去世了,是日本人杀的。”

    “日本人硬说老堂主在为国府当探子,结果全家老老小小一个都没放过。。。连供奉祖先的祠堂都一把火给烧了。”张东来用纸扇用力戳着桌面,脸上满是愤慨。

    “所以这个年轻人,想要替那位老堂主报仇?”

    韦尔贝吐着烟雾说到:“光是有仇恨可不够,我需要亲自和这个年轻人谈一谈。”

    “没问题,那就约在今天晚上,是去你住的宾馆,还是我这边定一个地方。”张维新问到。

    “就在中国城里选个地方吧,就定在晚上七点。”韦尔贝把面前的那一叠身份文件往张维新面前一推。

    “现在收好这些文件,你后天就可以去领人了。”韦尔贝微笑着说到。

    此时房门被推开了,刚才出去的那位壮汉保镖,带着一个端着托盘的侍应走了进来。

    “这是您要的咖啡,先生。”侍应把托盘放在桌沿,随后把盘子里的咖啡壶与杯子以及装炼乳与砂糖的小罐,一一放在了韦尔贝的面前。

    “大佬,您要的甜点马上就送来。”侍应把空托盘夹在腋下,恭敬的向张维新汇报到。

    “嗯,出去吧。”张维新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这只是我们交易的第一步,我说过,你会看到我们的诚意的。”韦尔贝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用小勺舀起了一勺砂糖。

    “兴义堂也一样,绝对不会辜负真正的好朋友。”张维新把那叠文件转手递给了张东来。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韦尔贝端起了咖啡杯。

    PS:抱歉,晚了一天。

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题() 
    入冬后北海的气候逐渐开始恶化,一月份之后连续形成了两场冬季风暴,由此引发的风暴潮冲击了荷兰与丹麦的部分沿海地带。因为西线战争结束的太快,海岸堤防和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没有因此而中断,加上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了救援,所以沿海村落的损失不算十分严重,灾害被成功控制在民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甚至荷兰和丹麦境内的部分德国武装部队,也参与了沿海地区的救援行动,除了驻防军事设施的德国陆军与少量党卫队之外,大部分是德国空军和海军的后勤工程部队。

    目前欧洲各国正沿着大西洋海岸,建立起一连串的永备机场和大型雷达站,也就是欧洲本土防空网络的西壁防线。几国初步商定将“北大西洋空防指挥中心”设立在卢森堡境内,这个国家站位比较讨巧,各大列强都比较满意。

    冬季北海的气候对工程会有一定的影响,加上从去年十一月起,不断有工程机械与技术人员被紧急调往东线,如今荷兰和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