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家同样得到了诸葛宴的邀请,而陈迟第一时间就派人到陈庄,和陈止通了气。

    “我知道了,告诉大伯,当日我必定会去。”陈止点点头,那报信的人这才离开。

    等人一走,陈止则沉思起来,想着诸葛言的事。

    “诸葛言一来,就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彭城上下都为之瞩目,他先前提过我的名字,或许还会有单独的邀请,但考虑到影响方面,大概要世家宴席之后,除非他真的掌握了更为确切的消息。”

    陈止按照情况推算,有了几个想法,而没过多久,门房就过来通报,说有个自称诸葛仆从的家丁,送来了诸葛言的请帖。

    “这么快?如此看来,诸葛言估计是掌握了朱守那边的情报了,否则的话,就算是《师说》一文,也不值得他如此作态。”

    念头一转,陈止同时吩咐下去,让人过来。

    很快就有名清瘦男子施施然而来,这人虽是家丁打扮,但自有一番气度,见了陈止恭敬有礼,不卑不亢,送上诸葛言的请帖后,又简单的介绍了一番:“我家少爷请陈先生于两日之后,在卧冰楼相见,想要向您请教学问。”

    “三天后设宴,却前一天请我,这消息一旦传出去,不知道其他各家会怎么想。”陈止听过之后,就意识到背后意义,但也不怵,点头应下,笑道:“请教之说不敢当,诸葛家的大名,我在彭城也是如雷贯耳,能与诸葛一会,实乃幸事,回去后,替我向诸葛先生问好。”

    那家丁连连应下,然后告辞离开。

    看着其人消失在院外的背影,陈止不由感慨了一句:“武原王家也好,诸葛家的家仆也罢,他们的家仆之中,都有出色人物,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体现了家中底蕴,陈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正好在这时候,门外闪过了书童陈物的身影,其人正拿着一本书在看。

    这名小书童,原本在陈家地位不显,因为跟随了陈止,如今也是扶摇直上,不光自己在陈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他的父亲、亲人的待遇也都提升了。

    如今,他在陈止府上,不光不用做杂活,反而有时间为学了,这也是因为陈物身为陈止的书童,若才学不行,等于给主人丢脸,因此不管是他本人,还是陈家方面,都在推动着此事的发展。

    “发展,也是需要时间的。”

    带着这样的念头,陈止看了一眼手上的请帖。

    这请帖不是宴会的邀请,而是交谈、对谈的邀请,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名士之间进行交流、接触的一个环节。

    “参加筛选之前,第一次听闻贵人到来,知道是这个诸葛言后,就听不少人说这人对法家之说情有独钟,同行的还有诸多青年、少年,都是谈法高手,那这张请帖要面对的,恐怕就不只是诸葛言一人。”

    想着想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赵兴的身影。

    “除此之外,大概还有不少故人之后,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个什么样子,创业之时的情况,和现在截然不同啊。”

    想着想着,他又追忆起过往的许多画面,很多埋藏已久的记忆,一点一点的浮现出来,在他心头萦绕,久久不能释怀。

    时间流逝,两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在这两天里,彭城县城可谓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城中百姓忍受着官府和诸多帮闲的搜查,那些人都是为了寻找贼首王弥的身影,另一方面,因为诸葛言的到来,城中的世家、士族、官吏们,又不停的过去拜访,准备着厚礼。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搜查的进行,众多流言在城中出现,因为王弥过去的凶名,官府这次搜查所用的名号,并不是寻找王弥,以防民众恐慌,而是用了其他借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传闻还是出现了,有真有假,恐慌之情逐步蔓延。

    但这样的局面,只在民间扩散,丝毫没有干扰到上层的士族们,他们关注的话题,并不是王弥的踪迹,而是围绕着诸葛言的种种事迹。

    因为诸葛言的到来,连陈止的风头和消息,都逐步消停下来,就算还有,也都是和诸葛言有关的,比方说,诸葛言提前一天,邀请陈止前往卧冰楼谈玄论道的事,就不知道被哪个好事者给捅了出去,引起了众人讨论。

    当然了,这种事本来就瞒不住,只是作为过去一段时间风云人物的陈止,和当前名满彭城、风头正劲的诸葛言扯在了一起,立刻就成了不少人的谈资,他们纷纷猜测着这次会面背后的含义。

    好在陈止的《师说》一篇,不光为自己正了名,也成了彭城父老的骄傲,所以士族也好,布衣也罢,听闻诸葛言邀请他的消息后,都没什么不满和妒忌,反而多了一丝骄傲之意,在他们看来,自己家乡的年轻名士能被诸葛言青睐、邀请,那本身就是一种荣幸,是值得骄傲的事!

    就连陈罗,在听到了消息后,也是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手舞足蹈,一副荣幸之至的模样。

    只有陈止一脸如常,莫说是诸葛言,就是他那个名声在外的祖先,当年也是时时能见。

    就在这特殊的氛围中,陈止再次抵达了卧冰楼,这次和琅琊王氏无关,等待着他的,是琅琊诸葛的后人。

    牛车停下,陈止走了下来,书小书童陈物立刻跟上,一主一仆来到卧冰楼的门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曾有一面之缘的赵兴,这人正一脸笑意的迎过来。

    在赵兴身边,陈止还看到了一个略有故人轮廓的身影,却是个体格魁梧的汉子,正眯着眼睛审视着自己。

    等赵兴来到跟前,立刻就指了指那魁梧男子,笑道:“我来为你介绍,这位是我的好友,关先关文简。”战袍染血说感谢“李小仙仙”“曲尽源”“点绛唇以紫血”“至尊鴻蒙”“lid沉醉不知归路”的打赏!推荐一本朋友的书《功夫状元》:一位国术爱好者穿越了,他发誓要成为人上人,用一双铁拳告诉世人,什么叫五魁首。

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乡侯北上镇匈奴() 
关先的面孔带有一层枣红,加上眉眼相貌,来历不问可知。除此之外,陈止还在他的身上,捕捉到了倨傲气息,以及若有若无的蔑视之意。

    “性子还真有点相似。”

    与赵兴见礼后,陈止又和关先招呼,结果后者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回礼的意思,登时就让陈止的眉头皱了起来,心生不快。

    他今日过来,不是因为诸葛家的权势,纯粹是抱着追忆之情而来,毕竟时代变迁,熟悉的人和事都已不在,若能找回一点过去痕迹,也是某种心理慰藉。

    但这并不意味着,陈止就能容忍故人之后,在自己面前拿捏架子,若真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他不介意替故人管教一下后人。

    赵兴在旁边看着,暗暗摇头,知道好友的老毛病又犯了,上前圆场道:“陈先生,我等正在大堂论道,正好你也来了,就先说上两句,诸葛兄因为一点事,要晚点时间才能见你,让我跟你说一声抱歉。”

    说完这些,他担心陈止误会,又补充道:“实在是消息突然,你也知道的,诸葛兄身份特殊,他虽在外游学,但诸葛家的很多事,都要由他这个继承人来处理,有的时候难免就出现问题,现在朝廷让武乡侯出镇北方,镇压匈奴叛乱,所以最近诸葛兄家中事多,时常忙碌。”

    “武乡侯要出镇北方?”

    听到这个消息,陈止脑海中立刻闪过了一个记忆片段,正是与刘纲结识时,对方说的些话,当时的刘纲就曾提及,说朝廷有心派军北征,解决匈奴刘渊的叛乱,但他并不知道主帅人选,现在结合赵兴的话,整件事的脉络也就清楚了许多。

    与此同时,陈止意识到,所谓大家族的子弟,哪怕是外出游学,也不可能真的丝毫都不接触政务。

    “世家壮大,执掌实权,从某些方面来说,新汉的皇权都不如世家权柄来的方便,所以这位武侯继承人,哪怕是在游学途中,依旧要处理‘政务’。”

    一边想着,陈止一边随同赵兴,走进了卧冰楼,而关先跟在旁边,看也不看陈止,昂首挺胸,大步流星。

    等到了楼中,立刻有众人之声传来。

    陈止放眼看去,见大堂散着二三十人,每个都气度不凡、衣着光鲜,或坐于椅上,或坐于席上,有的对谈,有的读书,也有和卧冰楼的清倌人、舞女调笑的。

    “这些是随诸葛兄游学,一同见识天下广博的同仁,不乏来历不凡者,也有各地的名士,陈先生请这边走,我来为你引荐一番。”赵兴尽职尽责的介绍着。

    看这架势,可真不像是游学的,倒像是在巡视天下。

    陈止微微摇头,楼中的布局,和上次来的时候相同,摆设没多少变化,但堂中气氛却截然不同。他也听人说过,卧冰楼如今不再开放,而是作为诸葛言暂住的场所,在他逗留彭城期间,都会居于此处。

    此楼为琅琊王家的产业,布置考究,论典雅之处冠绝彭城,才会拿来招待贵宾名士,但如果诸葛言觉得住着不舒服,只要提出来,一样可以更换,无论是独院还是楼阁,彭城官府和各大世家,都会为他准备的妥妥帖帖。

    “这就是顶尖世家门第的力量,皇家出巡也不过如此了。”

    陈止感慨着,又被赵兴带着,和屋中众人见面。

    从他走进大堂,就已引起众人注意,很多人早就看过来了。

    ………………

    “陈止已经来了?”

    另一边,在楼上雅阁中,宽衣大袖的诸葛言听着仆从汇报,微微点头,说道:“那就麻烦他稍微等一等吧,等我处理了手上的事再说。”

    那仆从得了命令,立刻退去。

    诸葛言跟着回过头来,看着身前一人,询问起来:“三叔,按照你的说法,朝廷已经有了正式的决定,让我父亲领兵北上?”

    在诸葛言面前,坐着一名双目有神、体格健硕的男子,他虽然做文士打扮,但遮盖不住身上的悍勇气息,听得询问,这人就点头道:“朝廷说侯爷在南边平乱有功,乃是知兵之人,而且家学渊源,是最合适的北征人选。”

    诸葛言就叹息道:“南方平乱有功,但平叛到了一半,眼见大势已定,他们就把家父调回来,担心功高震主,现在又派去北上,真当我等看不出其中猫腻?”

    悍勇大汉也叹息起来:“朝廷上的诸公,都有心支开侯爷。”

    “还不是新晋的北方世家,想进一步巩固势力,”诸葛言摇摇头,露出遗憾之色,“圣上为平衡势力,削弱我诸葛家的权柄,不会拒绝这个提议,这本就是顺水推舟的事,加上匈奴刘渊也不是易于之辈,当初他在国都求学就有很大名气,等老单于病故,就立刻潜逃回去,夺权后先是恭敬,和几位王爷交往甚密,等南方叛乱爆发,蜀地李贼作乱,加上天灾*,给了匈奴人可乘之机,这刘渊当机立断,就自立为王,着实是个人物。”

    悍勇大汉点头道:“对,但匈奴根本不足为患,我觉得侯爷此去,说不定能借机扩大在军中的影响力,不见得就是坏事。”

    “朝堂之上,南北之争、新旧之争越来越激烈,家父一走,难免给人可乘之机,就算能扩大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因小失大。”

    “那该怎么办?难道抗旨不尊?”悍勇大汉说着,沉思了片刻,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以侯爷的威望,就算不遵,也不见得有什么事,最多被人非议非议。”他说起抗命,尤其是抗皇帝之命,竟没半点敬畏和担心,根本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以至于这平凡的语气中,带上了一股凶悍气息。

    “让家父北上,不是庭议的结论,而是要下圣旨的,怎能不遵?”诸葛言摇了摇头,“对方是用的阳谋,圣旨代表皇家威严,代表天下权柄的源头,更代表五百年汉家天下,自昭烈帝复兴汉室,天命归刘的说法甚嚣尘上,过去的张家也好、陆家也罢,乃至我诸葛家的先辈,哪怕权倾朝野,也没人踏出那一步,就是源自于此,否则哪还有宣武北伐?”

    悍勇大汉不解的道:“过去抗旨的也有不少,张家、周家、陆家都有先例,现在不也好好的。”

    “我诸葛家岂能和那些家族一样?而且,他们真的完好?当年张家何等嚣张,逼反了山越,反而成了平叛功臣,如今则不过一顶尖世家,这就是变化,”诸葛言说着话锋一转,“这事还是让父亲去头疼吧,三叔你回去之后,先稳住家中,等我在彭城的事情一了,就会归家,也差不多是出仕之时了。”

    “何必再等?”悍勇大汉露出些许不满,“彭城这也没什么大事,就算那个王弥,也只是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