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

    孙敏见状一愣,跟在他后面的魏欧等人,这时候也走了过来,看到了寺中的这一幕,神色各异,但很快都被经文中的那股肃穆之意感染。

    “这佛家之法,果然玄妙,诸位法师席地而坐,对墙诵经,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隐隐隐藏着某种道理,让我有所感悟。”魏欧感慨着,朝身边的明法僧看了过去,情不自禁的双手合十,“大师,佛法之妙,一至于斯!现在想来,这寺门不关,也是暗藏玄机,有空门之意,诸位觉得如何?”

    明法僧本来看着院中景象,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可听着魏欧的言语,还是露出了淡淡笑意,做拈花状,言道:“性空之宗,最得真实!”

    边上,荀折立刻就露出拜服之色,说道:“果然是一言一行,皆有妙意,受教也。”

    明法僧一听,就笑道:“施主,慧根深啊。”

    边上的曹庆等人,也是微微点头,看着众僧对墙而坐,听着肃穆经文,又品味着明法僧的话语,一时之间,只觉得心头酝酿了某种感悟。

    唯独孙敏眉头一皱,心里生出一点疑惑。

    正好前面有一个扫地的小沙弥,见了众人推门,于是走了过来:“诸位施主,请问从何而来,来我不真空寺有何贵干?”

    他一来,正好被孙敏抓着,指着众僧问道:“这些法师是在做早课么?从来听闻,早课当坐于大堂,为何贵寺居于院中,皆对白墙?”

    “啊,施主不要误会,我等并非不敬佛祖,而是之前有一位陈施主,他与主持论佛,留下几个字在墙上,主持觉得这几个字大有玄妙,于是坐而参悟,心有感悟,诸多师兄于是效仿之。”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很自然的就传入了门前众人的耳中,让这些正沉浸于佛法精妙的士人随之惊醒。

    “什么?陈姓?莫非?”

    顿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在斜口镇听到了一些传闻。

    陈止可是在他们之前就抵达了此地,而且先他们而去,中间偏偏就拜访了这座寺庙。

    明法僧本来淡淡笑着,此时表情不便,可笑容却僵硬了几分,多了几丝尴尬,但兀自撑着。

    孙敏却来了兴趣,他凝神观看,果然在众僧所对的墙壁上,看到了几个字,但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他也不先看字,转而继续问道:“那你们这寺庙,之前关门不关门呢?”

    小沙弥一听,却是露出了惊慌之色,赶紧低声道:“施主且万莫声张,这是昨夜小僧品味陈施主所留之言,太过深入,忘记关门了。”

    这话一说,魏欧的笑容也僵在脸上。战袍染血说感谢“顾林夕”的打赏!先发后改!

第二百零四章 忆陈施主之言,明白墙上之语() 
小沙弥的话音一落,众人的神色皆有变化,但到底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很快就恢复过来,只是脸色都有些尴尬。

    魏欧则心生担忧,猜着是否是陈止留下了什么,引得寺院众僧这样举动,那他之前说的话,就有些难以下台了。

    明法僧则上前一步,走到众人前面,要询问小沙弥两句。

    那小沙弥这才注意到明法僧,盖因众人一路走来,衣衫多有破损,明法僧混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但他一走出来,模样、气度顿时鲜明起来,小沙弥就赶紧上来合十行礼。

    “这位**师,是从何而来,是来见我家主持的?”

    明法僧笑着点头,说道:“贫僧自江水寺而来,法号明法。”

    “江水寺?”小沙弥面露疑惑,然后猛然一惊,追问道:“可是广陵郡边江水寺的明法法师?”

    广陵郡就在长江、也就是大江边上,江水寺在徐州地界颇有名气,一般人知道并不奇怪,可这个小沙弥的反应,显然超出了这个范畴。

    惊讶过后,他的态度恭谨了许多:“明法大师请稍等,我这就去通知主持。”

    明法僧摆摆手道:“不忙,不忙,不能扰了诵经,我等在这等一下,也是无妨的。”

    魏欧等人赶紧点头,表示愿意等待。

    不过,小沙弥不敢让他在寺院门口等着,就让众人进来,要请去厢房休息,但明法僧走了几步却停了下来,朝那面墙壁看了过去。这个距离已经能看清墙上的字了,但最先引起他们注意的,不是这话中的含义,而是那字本身——

    写在墙上的字乃是正楷,端正而古朴,平实而深沉,让人一看就挪不开眼睛,心神都为之沉入。

    随后,魏欧等人深吸了一口气,已然明了,这字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出自陈止之手了,放眼整个徐州,能写出这样一手书法的,除了陈止,恐怕没有其他人了。【零↑九△小↓說△網】

    明白了这一点,众人的心思都复杂起来,尤其是那魏欧,更是面色连变。

    孙敏倒没有多少顾忌,欣赏完书法之后还称赞了两句,紧接着就关注起那句话的含义。

    “圣智无知而无所不知,无为而无所不为?”

    将这一句话念出来之后,他陷入了沉思。

    周围的人也转而注意起来,想着这话代表着什么,到底有何玄虚,若非有诸多僧人对壁诵经,他们都要以为是故弄玄虚之言了。

    “只是一句话?”魏欧松了一口气,他本以为陈止写了篇宏论,或者写了首什么佛家诗,若是如此,只凭众僧面壁诵经之事,就具备传扬出去的基础了,结果只是这么一句话,倒是让他放松许多。

    不仅如此,魏欧还想起来,南方友人传来的一些话——

    “《师说》传入广陵的时候,就让佛门吃了一亏,这位明法僧大师首当其冲,因此他一来到彭城,就先见陈止。陈止对佛家并无研究,他的文章,在广陵都被人拿去攻击佛门主张,必然是跟佛门有冲突的,怎么他留下来的一句话,能让这寺院的僧人们面壁诵经?”

    正是因为广陵传闻,这一路上,魏欧才会有意的附和和奉承明法僧,进门之前,更是一番议论,按着他的看法,墙上的一句话,只看“无为”两字,该是道家的主张才对,哪能让佛门这般推崇?其中必定还有缘故。

    倒是明法僧一见此言,陡然间严肃起来,眉头皱了起来,如临大敌。

    对佛家有些研究的荀折也皱起眉头,问起那小沙弥:“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道家之言吧,何故引得贵寺僧众如此作态,莫非还有什么缘故不成?”

    小沙弥不疑有他,听得人问,就老老实实的答道:“是这样的,那位陈施主上门之后,称赞了咱们庙宇,但没有拜佛,正好主持经过,见了就想提点一两句,没想到那位施主却说起了名教有无之别,总之就是不想拜佛。【零↑九△小↓說△網】”

    荀折一听,眉毛越皱越紧,而曹庆更是露出了不快之色。

    孙敏倒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来,隐隐还在点头。

    魏欧则道:“遇佛而不敬,哪里还能强词夺理?不知道贵寺的主持,可曾指出他的错误?”

    名教有无之争,如今正如火如荼的在天下间展开,是学问圈的一个大事,但一听陈止将有无的说法放到了佛家、拜神上面,顿时就让人觉得有些不靠谱了。

    小沙弥点点头,说着:“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就觉得佛祖在上,是实实在在的,咱们中原人都该拜敬,那位施主既然来寺庙,就得拜祭,我等皆为凡人,当表示恭谦,因此见了那一幕,就留心起来,我家主持在出家前也是有学问的人,和那位陈姓施主讨论有无,说到般若智慧,谈及佛缘无所不在。”

    荀折点头说道:“对,般若智慧无所不在,是开悟之道路,可以开启人心光明,让人觉悟。”

    小沙弥就朝着荀折合十行礼,说道:“这位施主好明的佛性。”

    荀折笑了笑,没有自傲,只是问:“你口中的那个陈施主,是怎么回答的?”

    小沙弥露出苦恼之色,摇摇头道:“小僧学问浅薄、智慧不足,听了那个施主的话,是隐隐有一点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大清明’之类的,好像说的又不是有无了,总之非常复杂,连主持听了都沉默起来,可能也是在思考。”

    “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孙敏却笑了起来,“这是《荀子》上的语句,说的是虚心、静心,跳出心灵的约束看待事物,然后天下间的事、规律,就都能通透而明,没有什么能蒙蔽心灵的了,陈止对荀子之道,了解的很熟悉嘛,也对,他字守一,虚壹而静的道理,肯定是明了的。”

    魏欧眉头一皱,正要说些什么,但荀折却先开口了:“我有些明白了。”

    众人就朝荀折看去,后者洒脱一笑:“我也是略微了解皮毛,还是因为这座寺院的寺名才能想到,空宗有一支认为,这天下万物、宇宙洪荒都是虚妄,只有看破这个虚妄,那么无论是何等形态、何种外表,都可以一眼看破,和荀圣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陈止的回答,就是基于这一点,这是一种觉悟,能看破的就是觉者。”

    “是这样么?”曹庆默默记在心里,原本的不快之色,被好奇之色所取代,对那个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陈止,在感观上有所变化。

    小沙弥也露出恍然之色,跟着就道:“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主持当时就正色起来,和那个陈施主说话的时候客气许多,还问他惑知、圣智、真智之分,而陈施主就回答了什么圣心之类的,我是记不太清楚了,几位等会可以询问主持,当时主持和几位长老听了之后,都大为叹服,也不让那位施主拜佛了,反而让他留下墨宝……”

    “还有这等事?”魏欧听到这,只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你说你陈止,游学路过不知安稳,跑到人家寺庙不拜佛,反而强词夺理,最后说了一番话后,不光没再受到指责,反而被央求留下墨宝,真是太古怪了,“陈止就答应了?”

    “陈施主一开始是拒绝的,”小沙弥露出回忆之色,表情有些古怪,“他说自己先前只是随性之言,不成体系,根本没有留字的价值,不能我们让他留字,他就留字,而且一边说还一边走,等出了正殿,架不住主持的坚持,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但不愿在殿中留字,说零散之语,不登殿堂,就让人取了笔墨,在那墙上写下了那一句话。”

    “还有这样的波折在里面,这么看来,这句话中莫非隐藏了某种智慧?”曹庆的目光,又不由自主的朝那面白墙看了过去,视线再次扫过那一行字,感觉已经截然不同了。

    那这句话,到底代表了什么?

    疑问再次在众人心底升起,但这一次,他们就不再觉得是故弄玄虚了,因为这话,是陈止和寺庙主持赞若对话后,生生改变了后者的态度,被央求着留下来的墨宝,那赞若在来的路上,被明法僧夸赞,被其他人推崇,这样一个人却央求陈止留下墨宝,带着众僧对壁参悟,那这墙上的话还能简单了?

    可惜,以众人的知识储备,尚不足以领悟其中奥秘,没看连赞若都带着僧众在研究么?

    想着想着,众人的目光就都落到了明法僧身上,想着这位高僧是不是看出了什么。

    这位大师顿时就有些进退两难了。

    就私心而言,他不愿意推崇陈止,但那墙上的话,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意识到,对于般若一道来说,其实有着重要的意义,若是能加以延伸,说不定能实现自己这一系法统、几代以来的目标,将般若智慧总结起来!

    但也有风险,就是让纯粹的佛念,慢慢迁就于中土之言。

    偏偏,这话是陈止说的,假借了道家之言,这对于有心推广佛教的明法僧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抉择的情况。

    幸好,不等明法僧开口,就有个声音从旁传来——

    “明法师,好久不见……”

    却是一名衣着简单的青年和尚,带众僧起身,来到几人边上,主动问候了。

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 
这个青年僧人正是寺院主持、住持,法号赞若。

    刚才,他在前面带着僧众面壁诵经,还不觉得如何,这时候一走过来,众人都忍不住惊叹起来。

    这个主持,还真年轻。

    看起来,赞若约莫三十岁出头、四十岁不到的样子,这样的年龄就为院主,可以称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就算这座庙宇不大,地处偏僻,可院中众僧、沙弥少说也有二三十人,能脱颖而出,说明主持在佛学上是有过人之处,能维持这么多人的生活、以及寺院的运转,在管理上也该有独到之处。再加上此僧背景,自是让人高看一眼。

    明法僧听得问候,双手合十的回礼,说着:“是有些时间没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