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公子,之前几次拜访,你说可能有匈奴人在周围徘徊,让我等协助,防止他们破坏杏坛之事,接了将军书信后,转而南下,怎么会和陈先生起矛盾?他可不是匈奴人!”

    邓老爷先是说着交情,然后表明态度:“缯县那些普通宗族,或许不知道陈止的大名,但我又岂能不知?您一句话,就想让我招惹陈先生,这是要将我邓家架在火上烤啊!我邓家不过地方小族,这种事如何敢做?我是将朱公子你当成朋友的,但这事我不能做,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朱景满脸不快,问道:“若是如此,那我只能去见罗兄了,今后我那叔父,说不定更为看重罗兄。”

    “悉听尊便!”邓老爷反而笑了起来,“罗补愿意出头,那是最好不过。”

    “很好!我记着了!”这话一落,朱景留下一个充满威胁之意的眼神,拂袖而去。

    看着其人背影,邓老爷摇了摇头:“看在中郎将的面上,我与他称兄道弟,如今竟想靠着空口白话,让我得罪一北上名士,师道文驱,我可还等着文会扬名呢,得罪了陈止,说不定要落个庾亮的下场,这朱景没吃过亏啊,太年轻,没吃过亏,不是好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 
等人一走,邓老爷就起身回房,但他身边的一个管事,却忍不住说道:“老爷,这朱景毕竟是朱将军的子侄辈,他那父亲更是为了救朱将军而死,死前托孤,所以朱景被朱将军当成儿子一样亲近,您对他说这些话,万一记恨我等,可如何是好?”

    “过去给他面子,是看在朱将军的份上,但现在他因为一点小事怄气,就要招惹陈止,平时也就罢了,如今是什么时候?杏坛论道啊!你说这个时候是得罪朱景严重,还是得罪陈止严重?”

    那管事的点点头,跟着又有些担心的问道:“但万一朱景找到了罗家,那罗家愿意出头呢?”

    “那就任凭罗家去干,只要他自认为不怕名士之言,那就行。”邓老爷说着,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所以我说这个朱景不会做人,你说这种时候,各家各户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得罪朱守,他最多找些麻烦,让我家中受损,可若是得罪了名士,那就很可能动摇根基啊!陈止他们一进城,我就得了消息,你当他只有一人么?还跟着几人呢,每一个背后的关系网,都非同一般!”

    说到这里,他忽然压低声音,说道:“最要紧的,是听闻这个陈止和琅琊王家有关系啊,让人摸不清深浅,自然得小心应对。”

    那管事还待再言,却被邓老爷摆摆手止住了。

    果不其然,很快就传来消息,说朱景在离开了邓加之后,径直去了罗家,但半个时辰之后,这位朱家公子就满脸不快的从罗家出来,然后也不停留,直接出城,继续北上。

    不要问,在罗家朱景也碰壁了。

    另一边,陈止等人则到了客栈,然后聚在一起,谈论着刚才的见闻,尤其是刘纲,对那文会还有些意犹未尽。

    “刘兄莫急,文会绝非一天,而且这县中不止包家一个宗族,其他家族必然也有动作,少不了的,只是我等不能在这里待太长时间,最多三天。”左清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注意到刘纲露出遗憾之色,就笑着继续说:“不过,你也不用担心,缯县有文会,其他县城一样有文会,而且咱们要去临沂,中间要经过开阳'注1',那里可是郡守府,还有琅琊王府,更为热闹。”

    刘纲这才放心下来,然后又继续问道:“刚才在包园中,因为被人打断,所以左兄你没有说清楚,这文会三段的后面两段,‘论道’和‘品评’,又有什么不同?”

    左清见陈止也看了过去,就清了清嗓子,说道:“这文会的论道,其实和平时论道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限于论道。”

    刘纲奇道:“既然是论道,又怎么不限于论道?”

    左清就解释起来:“正常的论道,是双方本着各自的学问、看法,以某家为根基,或者自家注释,以此来驳倒旁人,阐述看法,但杏坛论道乃是当年至圣先师讲学之时传下来的规矩,自然不同。”

    听到这里,陈止不由暗暗摇头,他可是很清楚的,自己前世的时候,那杏坛虽然有名,但所谓论道根本没有踪影,又怎么会传承至今,想来是中间有谁打折复古旗号,召开了这等文会。

    “文会的论道,就是仿照着杏坛之事,所以这个论道除了普通的论战之外,还有以所写文章为根本,进行驳斥,除此之外,更有手谈论道之法,就是黑白子,阐述学问,但这种手谈论道,往往更为不易,因为要通过棋盘展现学识,单纯下棋还不行,必须要有一番道理说出来,取得是博古通今为纵、白家之说为横,交错棋盘之上,乃明他人之心。”

    “手谈论道?”

    听着介绍,陈止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祖纳交给自己的那几篇棋谱。

    刘纲则追问起来:“那具体的论道,是什么样的?”

    左清就说:“这个每次都有不同,我左家文会,如果有手谈论道,往往是摘取典籍之中的些许文章,然后摆下棋局,而王家文会多数都与时局有关,有的时候还和战局有关,所以我想,这次的论道,或许和武乡侯领军北上有关联。”

    赵兴笑着补充道:“王家文会其实之前也有几次,我久直到有一次,那文会就探讨着,若是天下再次三分,要如何应对,当时以棋局摆开,诸多名士参与,令人印象深刻。”

    居然还是联动时事的?还有沙盘推演?

    陈止听到这里,有些意外,随即问道:“这种事,不是一般都被朝廷忌讳么?”

    左清笑道:“若是其他时候,那肯定是忌讳的,不过王家毕竟和杏坛关系密切,很多时候杏坛不好说的话,都可以让王家转达,宣武朝的时候,就有几位老臣,用这文会的机会,给宣武皇帝进谏,若是杏坛论道之时,有的时候还有更为惊人的棋局推演,或者是百家之说争斗。”

    刘纲不由惊奇起来:“竟然还有这等典故”

    “文会典故多着呢,”赵兴则笑了起来,“而且真正能出传闻的,还不是出题和论道,而是最后的一步品评,因为这个品评啊,说不定会跟随你的一生。”

    刘纲摇摇头道:“若有品评,那也是你们几位,我么只是跟着去看个热闹,根本不敢奢望,不过这个品评,是何人品评?”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赵兴咧嘴一笑,故作神秘,“王家文会还好说,说不定就是请来一位品评大家,给在场众人品评,有的时候连中正官都能请到,不过中正多半要避嫌,所以并不常见,至于那杏坛论道么?也有品评大家,但偶尔也会有意外,我也只是听闻家中长辈言及,不敢言明。”

    “哦?”刘纲却越发好奇了,但看出无论是赵兴,还是左清,似乎对那杏坛品评的了解都不完善,而且不愿多谈,也就不再追问,转而说起这县城的文会。

    当日晚上,陈止等人赴宴包老爷,第二日又见了邓老爷和罗老爷,第三天就再次上路。

    半个月后,他们的这支车队,抵达了琅琊郡的郡府,开阳县。

    这还没进入县城,只是在周边的郡县,陈止等人就感受到了明显的不同,来来往往人流不绝,有几个村镇,比之先前经过的部分县城还要繁华几分。

    更不要说,这些人中的不少,都是身着华服的士人,他们在诸多村镇的酒楼、茶肆中交谈、笑语,更有不少当场论道的、吟诗作对的,引得不少人围观。

    这样的景象,对陈止他们而言,也是颇为新奇的。

    等入了城,这城中景象更为繁华,能听到不少传闻,都是哪家哪家的文会上,哪位名士如何如何,又或者是哪家名士来了,经过些许茶馆、巷口,更能听到佛士诵经或者道士念咒。

    等再走几步,就能看到几个气冲冲赶来的老文人,对着和尚道士一通斥责,但往往又有些许文士过来阻止,然后一场遭遇战就此展开,沿街论道。

    “还真是一处热闹之地!”

    陈止等人忍不住感慨着,然后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由于此处太过繁华,有诸多名士过往,他们的抵达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或着说,有太多与赵兴等人名声相近之人抵达,乃至超过他们名声人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县令迎接,也没有发来请帖。

    另一方面,这座城池中还有琅琊王府,其职能与郡守府相近,但在职权上又有不同,自是没有必要去迎接外来之名士。

    但陈止等人也乐得轻松,准备稍事休息,就外出体会此地的文会。

    “这开阳县这般热闹,不要说哪家的文会,连沿街都有许多论道,阵势让人大开眼界,诸位你们先在客栈待着,我要外出看看。”

    刘纲就耐不住性子,在一处酒楼观看两人论道,最后忍不住插话,加入进去,那两人以儒家论道,刘纲以经学相对,一番话说下来,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没想到彭城之地,还有刘兄这样的人物,真是让人意外,我名周延,这位是鲁靖,我二人都是自江东而来的,鲁兄师从江东名士陆斋先生,更是江东鲁家之后。”

    这周延是个白净书生,但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

    另一个鲁靖则是一身英气,面容棱角分明,听得此言,笑道:“周延,你谦虚了,你乃周氏出身,便是我的老师,也说你聪慧多才……”

    “没想到是陆斋先生、郭展先生的高徒,真是失敬失敬……”刘纲与二人言谈甚欢,虽有分歧,但辩论到后面,发现相近之念更多,自是大起亲近之感,“我这所学,乃是得自贵静先生与徐州陈止陈兄。”

    “想到陈兄你是贵静先生的高徒!”那周延、鲁靖二人也是大感意外,跟着又问道:“不过,兄台所言徐州陈止,莫非就是写下《师说》的彭城陈守一?”

    这下论道刘纲意外了,不由说道:“啊?陈兄的名字,已经传到了江东么?”意外过后就是惊喜,顿时有种与有荣焉之感。

    周延笑道:“《师说》一文,我等老师观之,虽各有评价,但都是推崇的,没想到刘兄竟然认识陈守一,不知他可曾北上?”

    刘纲正要说话,就听外面一阵锣鼓喧腾,不少人呼喊着——

    “一言公子来了!一言公子来了!”

    注1:当时的临沂在现在临沂的北边。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 
“一言公子?这是哪位?”

    听着门外的呼叫声,刘纲满脸的疑惑,转头看向两个新交的朋友。

    “刘兄不知道一言公子?”

    周延和鲁靖也很意外,似乎觉得刘纲不认识一言公子,是一件颇为奇怪的事情,但看他不似作伪。

    忽然鲁靖想明白过来,就说道:“也对,那一言退胡,不过是五天之前,刘兄刚才虽未明说,但听你言谈、见你风尘仆仆,当是刚刚抵达开阳县,那就难怪了,不知道一言公子,总该听说过平襄侯吧。”

    刘纲登时一愣,然后说道:“平襄侯?这位一言公子,莫非与那平襄侯有关?”

    周延笑答道:“一言公子姓姜名义,乃是平襄侯世子,学贯几家,五天之前,有胡族经学大家抵达开阳县,于九安寺论道,其时有名士七人,六人辩驳而不可敌,令胡人嚣张。”话中有淡淡自豪之意。

    刘纲顿时明白过来,就问:“那第七人就是这位平襄侯士子?”

    “正是,”周延点点头,露出了一抹憧憬之色,然后绘声绘色的说道:“这位周延公子当时可谓一言退敌,令胡人败走,是以得了一言公子之名。”

    “还有这等事?”刘纲顿时瞪大了眼睛,感到这件事当真有些传奇色彩了,不由好奇起来,“不知道当时那胡人问的是什么,这位一言公子又是以什么话回应的?”

    “这件事,我等也不甚清楚。”周延颇为遗憾的摇了摇头。

    鲁靖却道:“其实我倒是听了一个说法,说是此事有些夸大,当时胡人问了些问题不假,但一言公子并不是只说了一句话,双方是有一番争辩的,最后那胡人经学大师不敌,退走之后,之前六人感念一言公子之能,有意推动,加上那位一言公子背后的势力,也是有心推崇这位,这才有了一言传闻。”

    “原来是这样。”刘纲也清楚其中门道,知道是一种养望手段,将发生过的事情,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和夸张,营造出更具有戏剧性和传奇性,而那些胡人经学大师,本来就已经败了,即便知道传闻有所夸大,也不好分辨,只能吃个哑巴亏。

    这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