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应点点头,说道:“不错,我正要立威,没有什么比将过去做不了的事,如今轻而易举做到,更能让人敬畏的了,你可是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来。”

    王布就道:“现在有三事,可以为之。”

    “哪三事,你且说来。”

    王布伸出一根手指,说道:“其一,半年之前,江左周家侵张家土,又诬告张家子弟为祸乡里,那位陪都留守,本就亲近周家,于是许之,是以恩主的两位侄子,现在还被关押,周家时常以此事自得,小辈常在街巷宣扬,不若解之?”

    “王生,你这是要试探我啊,我岂能只有这点胸襟位格?”张应听过之后,却哈哈大笑,末了又摇头说道:“此乃家事,岂能用公器平之?若是为之,旁人不会敬我畏我,反而要笑我公器私用,滥用权柄,还只是为小辈争权,若要打压周家,无需这等手段,如今蜀地新乱,李贼复叛,有周家将驻守汉中,调动即可,哪里需要多少麻烦。”

    王布立刻做出一副认错的态度:“恩主英明,家族子弟争执,不过小事,打压周姓方为大事,是属下目光短浅,找错了方向。”

    张应摇摇头,随后就道:“不用拿这些话来多言,说说第二件事吧。”

    王布点点头,伸出第二根手指,又道:“朝廷与匈奴商定,双方和而不战,随后拉拢了匈奴之中的几部,又联络铁弗匈奴,又与那拓跋鲜卑许诺,以此来分化和打压匈奴,但那刘聪着实有能,加上有刘曜相助,半年而已,那之前势力最大的两王,一个被逼的造反,被刘曜击破,仓皇而逃,另外一个则被削弱了许多,眼看就无威胁了,此二王去,则匈奴稳固也,若是恩主为政,何不统辖边疆所属,以资败王?”

    张应闻言也皱起眉头:“先前朝廷之策虽好,但却因各家纷争,使得难以贯彻,这才让匈奴有了统合之机,加上蜀地和南方不稳,不得不分心他顾,现在却是有些难了。”

    王布听着自家主上之语,不由侧目,因为他很清楚,所谓各家纷争,其实就是利益划分不均,而张家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因为马政之故,其实对匈奴反而是一股助力。

    若是从后世眼光、以及旁观角度来看,新汉在大败之后畏战不复攻,随后约定了挑拨分化之计却未能施行,最后反而让匈奴重新巩固了国势,这一来一回,简直是故意让敌国壮大,是十足的资敌、脑残行为。

    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对于边疆一隅小国,居然会有这般应对之法,换了个人来执政,都能比这做的强。

    但问题是,在历史上这般例子却比比皆是,好像明之于后金,乃至还有将敌国灭亡,却反而被其复国所灭的,如那吴越的相爱相杀。

    甚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这一段的时间中,一个偌大王朝轰然倒塌,随后诸国之间,却反复上演这般局面,赵与燕、秦与晋等等。

    归根结底,是因为那国虽大,却不是一个人。

    若只是一人,则意志贯彻,说打你就打你,说认怂就认怂,但既然是一个国,那就是无数人,无数人组成无数家族,几个家族构成一个势力,每个势力有着不同的追求,相互之间的目标可能南辕北辙,于是相互抵消,让好大一个帝国原地踏步。

    我不能成事,却可以坏事。

    于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更不要说,在这个帝国周围,还有各种各样敲边鼓的,今天这边有事,明天那边入寇,隔山差五的,这帝国内部还有人揭竿而起。

    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势力也不安稳,此消彼长,也许今天这家得势,明天那家就取而代之,否则张应又如何坐上尚书令之位。

    因此,前面的政策发出去了,来不及实施,情况就变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张应固然担心北疆安慰,但他所求的却不是这个。

    “立威当选可行之事,匈奴或为大患,未必能成,若不成,反而折损威望,吾不取也。”

    听到主上这般说法,王布立刻明白过来,知道主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威严了,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伸出第三根手指,笑道:“听闻,今日那百家茶肆中,有人谈及百年前的黄思之事……”

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 
“黄思?他眼下如何了?”听到这个名字,张应的眼中闪过了一点不自然,但随即恢复如常,“我多少也为他谋了个差事,足够他养老的了。”

    王布就回道:“听闻黄思自去了那散骑省后,时有抱怨,说张家亏欠于他,是以从属官不敢近之。”

    张应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心里本来就浅薄的一点愧疚,顿时烟消云散,带着怒气的摇头道:“黄思未免太不知进退了,若无我张家,他一寒门子,如何能位列五品中枢?那次让他出面,不过是回馈我张家恩情,结果他事情没有办成,我还费心帮他安排的退路,让他不至于老无所依,但其人尤不知足,私下里居然还在抱怨,真是令人失望。”

    “黄思为五品正官久矣,常受贵人咨问,耳濡目染之下,其心早已不再清晰,是以不知进退,有此言语,并不为怪。”王布笑了笑,跟着又问道:“此人既已如此,将来断然不再为恩主所用,留其位又有何用?是否要将至裁撤?”

    张应毫不犹豫的摇头道:“黄思何人?我既然安排他下来,又何必费心将之裁撤,他毕竟我张家也做过事,年龄也不小了,就留着吧,也好给世人看看,我张应的胸襟。”

    王布微微点头,知道自家之主如今确定能为尚书令,这心态上就有了变化,但念头一转,又笑着问道:“恩主既要展示胸襟,那陈止是否也要留之?毕竟此人的官职,也不过就是个五品,其实今日百家茶肆,之所以议论黄思,正是因为陈止。”

    “陈止?”张应听到这个名字,瞳孔猛然扩张,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问道:“那些个无事生非的士人,又是如何议论陈止的?”言语之中,张应对百家茶肆,似乎并无什么善意。

    这也正常,其实不只是张应,还有其他诸多公卿大臣,一个个对这茶肆都颇为看不过眼。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新汉之地虽不禁止士人议论朝政,但总归不能过分,偏偏这百家茶肆的众多说书人,虽有避讳、隐晦之言,但放在洛阳这样四通章典籍,以供其人编撰,奈何他实际上志不在此啊,那杨结的司农三策、陈永的马政之书,都是出自他的手中,此人若还留在洛阳,我心难安。”

    “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王布点点头,但他说完了这一句后,却是心中一动,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再次开口道:“对了,恩主,这次在哪百家茶肆中,众人谈论之时,却有两人参与,从属下所得的情报来看,这两人的来历,有些非同一般。”

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 
“什么意思?莫非是有哪家公卿之后?”张应见王布说的有些郑重,也不要好奇起来。

    王布却摇头道:“并非如此,据线人回报,那两人虬须满面,行为颇为粗犷,说话的时候有燕赵口音,但言行举止颇有怪异之处,不是一般的外来客,而且在入城之前,二人还曾经不顾辛苦,绕着洛阳城而观,因此才会咱们家的探子留意起来,一路跟踪,见他们进了那百家茶肆。”

    “进入百家茶肆,也不算是什么奇怪事,”张应并不觉得奇怪,“那百家茶肆中的人虽然不知尊卑、进退,但怎么说也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入了这洛阳城,但凡知道一些的世家子弟,都会挑选此处歇脚,顺便了解些情况。”

    说着说着,他忽然眉头皱起:“不过,这茶肆也是有些要求的,若无世家气度或者信物,那茶肆的跑堂都不会放人进去,就算是进去,被里面的士人子弟知道了,多半也会用言语将人驱离,你说这两人能进去,那肯定是有些来历的,但他们绕场而观是什么意思,这可不像是世家子弟会做的事,反倒有些像是探子才会干的。”

    “恩主英明,这正是奇怪的地方,而且这二人入了茶肆之后,先是不言不语,只是在角落里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然后就听着旁人议论,结果最后却因为陈止的事,询问了两句,当时那茶肆中正谈论着有关陈止外派的消息,所以这两个人着重问的,正是陈止是否会被外派地方为郡守的事,隐隐触及北地。”

    “这朝廷的官员任职太守,或者调动,也是那在野的一二小儿能议论的么?”张应当即就显得有些不高兴了,“这群世家子弟,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平时谈论朝廷之事就毫无顾忌,现在连调动用人,都敢置喙了不成?”

    他即将正式执掌尚书令,人事任命乃是其中重要的权利表现,但一想到未来自己的种种命令,还要受到这些在他亚种,什么都不懂、乳臭未干的后进者议论,心里就有一阵火气。

    “恩主息怒,那群士人多少还是知道分寸的,只敢谈论边角,不敢多言,而且出了茶肆,就不复谈论。”王布劝了一句,他虽然是张应的幕僚,而且忠心耿耿,但在对待百家茶肆的问题上,自己的君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二人地位、出身的不同所在造成的。

    王布深知此点,因此也不多言,劝了一句就继续话题道:“那二人对陈止去向颇为关注,所以过了一会,再次询问,茶肆之中颇有见识之人,便与之分析,言说陈止或在北地,那二人对视之后,这才安稳下来。”

    “能算出陈止将落北地,也是个有能耐的人,派人过去询问,看愿不愿意为我幕僚,”张应收敛脾气,然后冷笑一声,“至于那两人,其来历我大概猜出来了,不用多问了,就放任他们行事吧,这也不是我等该操心的事情,不过陈止要为太守,居然已经有这许多人知道了?”

    王布适时请示道:“是否要让人去制止传闻?”

    张应沉吟片刻,摇摇头冷笑道:“无妨,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何必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不如就让消息流传,让那几人也都知道,也好让他们知晓,有些事无法阻拦。”

    王布点点头,又问:“那两人是否还要监视?又或者将窥视之人撤回来?”

    “撤就不用撤了,留着吧,”张应冷笑依旧,“不过,我不便与他们相见,就先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了,你可以过去和他们交涉一番,我想着和两人,大概也很乐意结交我等。”

    王布点头称诺,但心里也隐隐猜到了那两人的来历。

    ………………

    与此同时,百家茶肆中的议论已然散去,不少人顺势离开,其中就有之前的两位外来客,这二人本就身材高大,离开的时候龙行虎步,度快极,让不少想过来结交的士人跟不上来,转眼就被甩在后面。

    等离开了茶肆,行走了几步,那个在茶肆中始终沉默的汉子,才开口问道:“吾弟,之前那群中原人,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个陈止,真要去咱们那边为郡守?”他的声音瓮声瓮气,而且不是中土官话。

    另外一人,就是在茶肆中一直开口问询的那个了,他听到兄长询问,摇头低语道:“此处非谈论之处,待回到了客栈,再说详细。”

    他那兄长闻言一愣,跟着就点点头。

    两人顿时加快脚步,一路急行,很快到了一家客栈,那兄长径直步入其中,而年龄稍小的则在门口左右打量了一下,然后才走了进去。

    在客栈小二的问候声中,这两名大汉上楼归屋,一前一后的走进客房,然后将那门紧紧关闭。

    “吾弟,何必这般小心。”那兄长抱怨起来,“这中原人可听不懂我等言语。”

    那年龄稍小的却摇头道:“中原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有能之人不知凡几,说不定这路上来往之人,就有精通鲜卑各部言语的人,咱们慕容部这些年的起色,早就被中原的有识之士知晓……”说话的时候,他伸手在嘴边的胡子上一抹,竟是将大半胡须拿了下来,露出了一张颇为俊秀的面孔。

    这两人居然是塞外慕容鲜卑来客,年长的那个名为慕容翰,被他称为“吾弟”、带着假须的人,则名为慕容皝'h。

    “你还是带着胡子好看些。”慕容翰看着弟弟的动作,嘟囔了一句。

    慕容皝笑道:“再过些年,自是要蓄须的,现在带上假须,主要是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来,我可是五年前才回族中的,之前在洛阳学宫为学,不少人都认得我,这次过来,为了隐藏行藏,是以才有装扮。”

    “我可就不懂了,”慕容翰摇摇头,“你说要是过来探查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