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君,听你这话的口气,莫非……”董绪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莫非,你已经想好后面要如何了?”他将声音压低了几分,“监正一走,后面的秘书省长官是谁,还不好说,咱们也等于失去了靠山,在这个衙门里,怕是不好立足了,毕竟你我来这里的时间尚短,根基还没有打好啊,可回太乐署也不方便了,因为你我的职位也被人占了,况且品阶岂能轻易降,这一下子,就进退维谷了。”话语中,满是遗憾之意。

    周傲反倒有些诧异,反问道:“难道董君你打算留下来?”

    “当然是留下来?难道……”董绪低落的情绪猛然一变,也露出诧异之色,“莫非周兄,你打算跟随监正,去往北疆?”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周傲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你我本已沉寂,幸赖监正提拔,他还将咱们调动过来,这可是心腹待遇,如今他去地方,又有准备,你我不跟随过去,留在秘书省,不正想你说的这样,不知前路,也不好回返,进退维谷么?”

    “这……”董绪倏的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同僚,“这怕是不好吧,就算监正早有准备,可那毕竟是外放地方为官,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能和京城相比?你我前途怕是就此暗淡,再者说来,监正去往地方,这中枢不留一二放心的人联络,也是不妥,而且北疆战乱颇多,很是不靖,此一去,监正有杨家、陈家为根,我等却是前途未卜了。”

    周傲眉头皱起,语气略显不快的道:“董君,听你的意思,是不打算跟随监正了,你莫非忘了,若非监正的话,你如今还在闲散衙门中无所事事,哪里有今日的风光?现在监正稍见波折,你就打了退堂鼓,这怕是说不过去吧?”

    董绪摇摇头道:“周君,你这是误会我了,监正的提拔之恩,董某怎敢忘记?只不过,此事牵扯太多,我自问能耐有限,就是跟过去对监正又能有什么帮助?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倒不如留在洛阳,以为联络,监正需要的时候,也还能派上用场。”

    “监正有太仆、大司农为长辈,若要与京城联络,哪里需要你出手?”周傲的话中,已经有一丝冷硬的味道了,“不过就是无意相随,找个借口罢了。”

    “这或许是借口,但太仆、大司农那等层次的人物,董某自认是比不了的,但位卑亦有位卑的用处,有些事,那些大人物还真不好出手,”董绪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况且,我与你也不同,你怎么也是周氏出身,家中有着照料,但我那家中全靠我这一人,如今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更有诸多兄弟,实在是……唉!”

    周傲神色微变,想要再说什么,但不等他开口,先就有一差役过来,见了二人,当即行礼,然后说道:“两位,监正正在寻你们过去。”

    “知道了,我等这就去。”董绪点点头,跟着朝周傲看去。

    “不用说这些了,先去见监正吧,”周傲冷冷的说着,“这个时候找我们过去,肯定是涉及到秘书省的交接了,你的这些理由,还是说给监正听吧。”言罢,当先迈步而去。

    看着周傲逐渐远去的背影,董绪不由摇了摇头。

    “唉,如今的情况,谁能看出前路?不得不谨慎一点啊。再者说来,监正远去,京城岂能不留一二人手,要知道那些地方上的郡守、县令,每年送资财入京,上下联络,为的就是能找个能联络内外的人,上品大官,有上品大官的帮法,这下卑小官,也有小官的便利,既然要帮监正,又何必舍近求远?”

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将行,谁相从() 
“看你们的样子,该是知道让你过来是干什么了。”

    看着两名得力属下过来,陈止就笑了起来,他从两人的脸上,看出些许端倪,见周傲要开口,陈止先摆摆手。

    “不用着急,听我把话说清楚,”陈止止住了周傲,又看了眼神略有闪烁的董绪,心里已经有数了,“我要外放为一地的郡守,这个消息,你们肯定知道了,甚至比我知道的还早,我也是从董君的口中得知,要去的是那代郡,而非广宁,这段时间以来,很多事也都多亏了董君在旁提醒,否则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

    董绪面露惭色,正要说什么,也被陈止摆手止住了。

    “先听我把话说完,”陈止说话的时候,笑容渐渐收敛,“本还想着将太乐署的几位同僚,都一一调动过来,结果我自己都要走了,自是来不及了,不过此去北疆,不是旁人口中的被发配,倒也能有一番作为,摆脱了洛阳的诸多掣肘,更有施展的空间,这人手也是不够的,这一年以来,你们二人辅佐于我,从太乐署到这秘书省,劳苦功高,我与两位更是相处融洽,若你们愿意的话,可以随我同去……”

    他看着两人的表情,顿了顿,道:“客套话我不多说,更不瞒你们,此去也有不少风险,但更有机遇,你们愿意相随,陈某绝不会亏待两位,若是不愿,我也不强求,况且京城洛阳,也要安排一二人手的,留下来也有留下来的益处,一样可以帮我,最起码可以把我明年的诸评风向。”

    他话说完,对面的两人都沉默起来,似在心中衡量、沉思,很快,周傲就打破了沉默,清楚的表明态度:“属下唯监正马首是瞻!”

    “好!”陈止点点头,笑道:“不过,还要让吴屈等候些许时日,先得待我上书,为你谋一职,我亦要一个月后方可上任,到时你我同往!”

    吴屈是周傲的字,陈止之前在公开场合,都是称呼下属的职位,私下里则是姓后面加一个“君”的尊称,现在直接叫字,就是表现亲近的意思了。

    “好!”周傲做出了决定,整个人也平静下来,不复担忧、踌躇,“全凭监正吩咐!”至此,他与陈止的利益,是彻底绑定在一起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是真正的铁杆心腹了。

    谨记着,这位心腹又转头朝董绪看了过去,后者正一脸为难的样子,注意到周傲的目光,便要硬着头皮开口。

    陈止却摇头道:“董君,你经验丰富,正好坐镇京师,以为联络,日后我等地方上有什么需要,还要你居中出力,而且诸评新立,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也需要你们这些、能够理解我心思的人留下来主持,明后两天,我会列个章程给你,以后诸评有事,你可以依章而行,也省得走上歪路,有你在这里帮我盯着,才能让人放心。”

    董绪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是陈止看出自己的心思,主动给一个台阶让自己下,所以他迟疑了一下,便双手抱起,长揖一礼,也不说话,想着陈止言语,心中怅然若失。

    等董绪退出去,周傲忍不住道:“监正,董绪能有今日,都是靠着你的提拔,结果他却无视恩情,只顾自己,您又何必给他留颜面?”

    陈止摇头道:“人各有志,际遇各有不同,我能做到的,就是让跟随我的人,能有受益。”

    周傲点点头,忽然心中一动,又道:“对了,有些事要禀报监正,就是先前监正想将太乐署的一二人等调动过来,所以派我过去联络,如今高疆、马选等人怕是不会过来了,但有一个人,昨晚派人过来与我联系,不知是何用意。”

    “哦?是什么人和你联系了?”陈止对原本下属的选择,并不感到意外,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他犯不着为此责备他人,但如此一来,双方的情分也就淡了,日后有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是明堂令的人,特地来询问了有关监正的事,打探外放代郡的消息是否为真,”周傲说的时候,脸上有一丝疑惑,“我不知道明堂令的心意,所以并未明确答复,其人也不追问,就回去了。”

    “嵇法的人么?”陈止眯起眼睛,沉吟了起来。

    明堂令是太常府的从属官,品阶、位格与太乐令一样,之前陈止还和明堂令嵇法有过合作,两人一同负责和大鸿胪那边联系。

    在这期间,名义上两人是合作,其实更多的是陈止主导,嵇法只是在旁协助,或者干脆就是看着,顺势学个一点一星的行事手法。

    开始的时候,嵇法对陈止还有些成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敬佩和推崇,等一场大典下来,更是对陈止尊敬有加,言必称先生。

    这样一个人,派人来打探陈止的事,是本着何种目的,却也不好猜测,因为……

    “嵇法是嵇家之后,那嵇康何等人物,他的后世子孙多为清贵,嵇法的伯父嵇绍将任御史中丞,嵇法未来的前途可谓光明,他来询问我的事,又有何目的?”

    心里罗列出几个可能,陈止也知道不是深究的时候,对方若是有心,自会亲自登门拜访。

    “也罢,先不想这个,当务之急是将秘书省的事交接、安排好,过个几日朝廷任命下达,我就可以闲上几日了,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

    果然如他所料,这后面的日子里,陈止的生活重新恢复平静,只不过多了一些过来表示遗憾的宗师。

    “朝廷也真是胡闹,”之前来过的宗师郭象,很快得到了消息,他最近正编著新书,正是需要频繁查阅书籍、简牍的时候,两天隔三差五的就来,一来就忍不住议论,“好好的一个人才,正是做学问的种子,留在洛阳好生为学,以后为经学大家也好,为书画大师也罢,风流扬名,才是名士正道,怎么偏要将你派去那边疆之地,那等苦寒之所纵然为官,也是苦官,岂不是浪费人才?简直胡闹!”

    也就是他这等年龄、这种地位的人,可以毫无顾忌的批判朝廷了,更是一口一个胡闹,丝毫也不畏惧那位尚书令的威严——此时,洛阳内外,都知道是何人想让陈止离去了。

    面对这样的宗师,陈止也只能笑脸以对,毕竟人家是为自己打抱不平。

    “守一啊,你是什么心思啊?听说这次的事有张家插手,我们几个老家伙合计了一下,若你不想去,我们豁出老脸,一起给圣上上书,让他改派他人过去,幽州的情况我们也知道,不太平啊,你这样的为学种子,不该去那样的险境。”

    郭象这话一说,让陈止骤然一愣。

    这个提议,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其实不光是郭象,洛阳城其他几位宗师,这几天有的过来,有的让人带话,都在和陈止接触,话中的意思也很明确,都不想陈止去北疆赴任,尤其不想陈止从秘书省卸职。

    这些宗师的想法,陈止当然知道,由他执掌秘书省,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了解文献,乃至归类著作,都是事半功倍,效率提升不是一点半点,让诸多宗师在查阅、总结的时候,能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专注于做学问。

    要知道,但凡宗师,年龄大多都不小了,深感时间有限,能让他们省去繁琐的环节,等于是节省了寿命,在有限的寿元里,完成更多的学术,续命也不过如此了,当然舍不得陈止离去。

    只是陈止没有想到,这些宗师居然愿意为了自己,联名上书挽留。

    即便知道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含有宗师们的功利念头,可陈止还是心中一暖,无法否认对方的爱护之心,但也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若上书成真,对陈止的名声大有提振,却未必能阻止此事,反而要让张应和王浚误会,何况陈止对去往边境并不排斥,甚至还有些热衷,因为那样的地方固然危险,但受到的控制也小,可以做一些在中原腹地做不了的事。

    基于如此考虑,他最终还是婉拒了郭象的提议,表示自己会遵守朝廷的分派的。

    这样的回答,让郭象颇为惋惜,但也不坚持,勉励了一番,就再次投入到了查阅之中,不再提及这事。

    这个世界,离开谁,都是一样的运作。

    接下来的几天,陈止的几位好友接连过来拜访,询问情况,也想要略尽绵薄之力,相助于他,都被陈止一一安抚。

    五天之后,陈止离开了秘书监,随后就被告知,在一个月之后,就将去往北方上任,为代郡太守。

    皇帝刘岱还特地派莫安节过来,对陈止勉励了一番,这位皇帝始终相信,让陈止前往代郡,对王朝和陈止而言都是好事,是以传达的话中,满含着期待。

    随后,就是陈家和杨家的一些故交,看在家族的面子上,纷纷过来慰问一番,但他们似乎并不看好陈止此行,但即便如此,在陈止离开洛阳、启程回乡到时候,还是有大批的人过来送行,上到官吏,下到布衣,中间还有各大书院的学子。

第三百九十张八章 洛阳布局,名望三签() 
“陈君此去,一定要保重身体,来年,你若回洛阳,你我再于寻梅楼中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