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宋有些诧异道:“听你这话的意思,是料定以后要和那个大将军撕破脸?太守不过就是为政,也不见得会得罪他,我看这次就挺好,太守立功,王将军嘉奖,再往朝廷这么一报,皆大欢喜,哪有什么矛盾?”

    陈梓没有说话,苏辽倒是回答道:“有的时候,你若是不归顺,就是得罪人了,但王将军所为,你也知道干系,主上岂能轻易投靠?这便是难以解开的结,就看到什么时候才会爆发,开始的时候,那边肯定还是试图拉拢太守的,这就有一段时间的和睦时期,主上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时间中,立足稳固。”

    杨宋听得直皱眉头,最后摇头道:“这关系、那关系的,真是复杂,我也不去想了,还是想我的兵家事吧,昨日了解代县兵事,等会就要给太守汇报。”

    另一边,陈止正给吴阶道谢,这个谢其实不是对吴阶,而是给他身后的王浚,让他转而代谢。

    “太守不必这般客气,我这次太过冒失,其实有负将军所托,甚是惭愧,不过将军在信中也说了,只要太守不责怪,那他也就不会怪我。”吴阶还是一副羞惭的样子。

    陈止笑道:“吴司马言重了,现在正事完毕,我在城中酒馆设下酒宴,待午时请你,万望赏脸。”说着,他话锋一转,“身在公堂,说这些有些不合适,还是等午时你我再聊,到时还有鲜卑那边的拓跋兄弟一同。”

    这话一说,根本不给吴阶拒绝的机会。

    吴阶本来闹了次乌龙,别看表面上神色如常,其实站在堂中颇不自在,心中尴尬,结果却被陈止说的难以拒绝,只能顺势说道:“那正合我意,正想要见见鲜卑勇士!”

    但他心头却越发难受,越是想要低调,越是被推上前台,事与愿违,莫过于此,看着陈止笑脸,心里却暗道:“这陈止这般安排,有些不懂逢迎,一看就是清贵惯了,八成是不懂得如何为政,权谋手段再高,治理郡县的时候也用不上,且看你如何施政!此事当禀明将军,万一代郡政乱,也好迅速插手,将陈止变做傀儡。”

    “相信他们也很乐意见吴司马的。”陈止点点头,跟着让人安排吴阶等人去休息,随后目光一转,在堂上众人的脸上扫过。

    郡长史刘宝等人赶紧上前,汇报这两天的情况。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刚经历了匈奴之惊,各司衙还在恢复阶段,正常的工作都没能展开,哪有什么要汇报的?

    再说陈止新上任,还是熟悉的时候,这些所属司衙,也就是把各自衙门的事简单说说,让陈止知晓他们的大概职能,多少也算是露个脸。

    除了刘宝等人之外,其他司衙的官员也纷纷出面,大概介绍了自己衙门的情况,并且希望陈止给出指示。

    陈止自然也没什么可以交代的,只是勉励两句,将这些官员的名字一一记下。

    太守作为一郡之长,需要管的地方深入方方面面,手下的官吏为数不少,但大体上还是偏向于政务,对兵事涉猎的不多,而在政务方面,又尤重劝农和进学,这两者,一个是地方安定的根本,另一个则事关名教大事,为士林所看重,所以这两个部分的官吏就显得尤为多,他们所说的也很多,复杂而琐碎。

    只是不管他们说什么,陈止都神色如常的倾听,有的时候还能问出一两个且重要好的问题,或者干脆给出一二有用的评语,那些汇报的官员表面上不说,心里却啧啧称奇。

    不过,对陈止而言,他从这些官吏的口中,并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信息,因为这群人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但他也很清楚,这算是自己第一次涉及到政务,不好做的太咄咄逼人,给人一种要插手各方的印象,否则的话,难免让人心生抵抗之心,等真正要插手的时候,平白增加了难度,又或者促使官场各方合起来抵抗。

    就这样,陈止问询,众官回答,一问一答持续了有一个多时辰,才算是一一问了过来,接下来他就让众官吏退下,各自回返司衙,处理政务,不用都聚在这里。

    “本官新来,对各方还不甚熟悉,之后难免有疏漏,还需诸位多多协助。”

    “哪里哪里,太守学究天人,才华传世,我等深悉,向您请教还来不及呢,当尽心辅佐。”众官行礼之后,说了半是客套,半是真心的话来,刚才陈止的几个问题和评论,让他们窥见了冰山一角,这才想起这位新太守,在洛阳城和塞外部族中,都有好大的名声,不然不是浪得虚名。

    待见礼之后,众人便都退下了,不过走的时候,有的人的心里就冒出了一个疑问来——

    都尉郑实去了哪里?

    今日的公堂,陈止受赏,随后面见诸官,乃是执政之始,但从始至终,都尉郑实都没有露面,虽说代郡另有中军和屯兵,但都尉手下的兵马也不容忽视,算是郡内的头几号人物,缺席这般场合,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对。

    更奇怪的,就是陈止对此不闻不问。

    那些对局势敏感的人,就隐隐意识到,郑实的缺席,或许和陈止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原因,知道的就不多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则守口如瓶,各有谋划。

    刘宝等人更是隐晦的使了眼色,明显要找个机会商讨一下郑家的问题,统一一下意见。

    就在这种略显诡异的气氛中,众官散去。

    杨宋、陈梓、苏辽,连同束交、张亢、鲍敬言等人则留了下来,陈止冲着几人点点头,随后离开了正堂,来到了后堂之中,分主次坐下。

    “情况你们都看到了,说说看法吧。”陈止扫视着众人,在今日的堂会前,他们就有了共识,在大致了解情况后,就讨论一下代郡的情况,正好有吴阶出面,能借着和王浚暂时的良好关系,迅速的稳固局势,说不定还能从刺史府要到些许好处,正是群策群力拿出策略的时候。

    “太守,我觉得您刚才太克制了,”杨宋倒不客气,第一个表达看法,“那群官吏的话,有很多不尽实的地方,语焉不详,明显有猫腻,何不趁机插手,顺势将各衙门的权柄收来,这样一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将代郡上下的权都抓在手里,经营成铁桶一块。”

    说着,他就兴奋起来,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片土地,将会是他们这群人施展拳脚的地方!

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为官,那就与虎谋皮() 
“哪有这么简单?”不等陈止开口,陈梓就给杨宋泼了盆冷水,“太守是有才能,但《师说》中有句话,你莫忘了。”

    杨宋眉头一皱,面露一点不快,问道:“忘了什么话?”他知道,陈梓提到陈止所著《师说》,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陈梓微微一笑,吐出五个字来:“术业有专攻!”

    杨宋一怔。

    陈梓则继续说道:“这代郡上上下下,各有门别,诸多司衙,哪能都占了?再说了,哪里来的人手?”

    “这不是现成的人手!”杨宋指了指自己,又指着众人,“咱们不就是辅佐太守么?若是不够,再让陈家、杨家派人来就是。”

    陈梓摇摇头,笑道:“先不说咱们人手不够,也不说下面的职位不是说撤就能撤的,就说让几家派人过来,就不现实,你我两家的重心还在中枢,我等北上是要打下基础,还未见成效,家中总不能放着关键的地方不管,给咱们输送财货人员,也显得我等太过无用,而且这么一来,代郡上下更要警惕和排斥我等。”

    他见杨宋还要说什么,就又补充道:“况且地方上的事务,多繁琐小事,将人手集中在这些事上,要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平白损失了部分人手,反之,如果合理利用官府的吏胥,哪怕他们没有归顺之心,也能为我所用,这一增一减,其中分寸,相信你也能明白吧。”

    杨宋听到这里,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苏辽也点头,说道:“这地方事务,很多看的还不光是能力,还要看关系和人脉,因为是直接和最下面的家族、宗族,乃至布衣、农户接触的,若换成其他人,同样的事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功夫,重新经营关系人脉,又要耗费许久时间,说不定还要被人抵制,得不偿失。”

    “好吧,好吧。”杨宋听到这,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往后面一退,不再多说。

    苏辽顺势说道:“太守,我观今日众官,对您越发敬畏,这是好事,若是其他时候,要巩固权威,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现在靠着匈奴一事,他们都知道厉害了,也算是因祸得福。”

    陈止摇头道:“他们只是表面服气了,或者说,暂时敬畏,我还什么都没做呢,等我做的事,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态度了。”

    “所以敲山震虎才有意义,郑家既然送上门来了,太守岂能往外面推?”苏辽说着笑了起来。

    陈止点头道:“对,震慑世家是一个方面,等会你可以安排人手,将昨天在城门前发生的事,都传到城中,让其他家族知道。”他也知道消息早就传出去了,现在让人传播,是表明态度,看其他家如何反应。

    苏辽就道:“正该如此,因为太守您的态度不明,知道的几人现在都守口如瓶,等坊间有了传闻,他们大概就知道怎么做了。”

    陈止跟着又道:“不过,光威慑世家是不行的,还得从其他方面着手,否则事事依靠和世家妥协,等于将命脉交到他们手中。”

    苏辽闻言就道:“那是要拉拢一两家?可是那刘家?”

    陈止却摇头道:“拉拢世家、宗族是需要的,也要着手进行,但不用太过热切,我们是和他们合作,而不是为了妥协,或者说,我不想对他们有多少妥协。”

    “这……”苏辽和陈梓对视一眼,觉得陈止逐渐展露出来的倾向,让他们有些摸不透了,苏辽试探性的问道:“可是要尽可能的打压、收服?恕属下直言,这必要的妥协,还是要的。”

    “我明白其中道理,但之所以妥协,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对世家而言,不占优势,否则无需这么伤脑筋,”注意到众人脸上的错愕之色,陈止知道他们的担心,不由笑道,“放心,我清楚和世家联络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风险与得失,不过我入官场,不是来尔虞我诈的,是要做些正事,不把精力都浪费在勾心斗角上,和世家妥协一次,就要妥协两次,以后都是和和气气,相互依托,但这样一来,能施展的空间也小了,能做的事更有限,六年为太守,只为入中枢?我不为也!”

    还记得投身时代浪潮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大势,奠定基础,先前的游学也好、论道也罢,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乃至在洛阳的种种,一样是在做着实验,同时争取一个资格。

    这个资格,现在有了,那就得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了。

    “这个……”陈梓斟酌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不知太守准备如何对待代郡世家?他们扎根于此,有着最大的便利,想在王将军对咱们的亲善期间,就以绝对优势压服他们,恐怕不易做到。”

    这话是在委婉的劝说,前面分析过,王浚和陈止之间,会有段时间的蜜月期,再过之后,难免就要撕破脸,陈止须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尽快扎根下来,而与世家妥协,进而合作,利益相连,是最快、也是最稳妥、最省力的解决之法。

    但按着陈止的说法,却是打算反其道而行,不仅不妥协,还要用压服对方,舒展拳脚,有所作为!

    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在蜜月期,就获得强大实力,但要获得强大实力,没有当地世家的支持,很难达成,更不要说如此一来,等于同时内外树敌,说不定这边世家还没收服,那边和王浚就图穷匕见,到时候两边同时敌对,再加上边疆部族,真个是必死之境。

    况且,今日在场的,还有几人不算完全投靠,有些话更不能说透。

    身为幕僚,又是亲族,陈梓于情于理,都不能放任不管,但没有犯言直谏,而是委婉的表达,他相信以陈止的智慧,不可能听不懂背后的含义。

    陈止点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表面上的事,我还是会做的,准备工作要在暗地里进行,等郡中政务步入正轨再着手准备,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会按照官场那一套行事,以作遮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到这,他见几人还要询问,就摆摆手道:“待我将事情布置好,自会告知你们详细内情,眼下要说,也说不明白,还是先来讨论一下,当前的主要问题,等你们分析了局势,我再告诉你们一个消息。”

    众人见他这般行事,就算疑虑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