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说起来,也是意外造成的,”赵远叹了一口气,“蜀地的混乱,促使皇上前往西都,现在掌控洛阳局面的,乃是那江都王!”

    苏辽则道:“这位江都王,我在下邳听过他的名声,也是个尊重名士之人,他来主持,不见得是坏事。”

    江都王的封地,其实就紧挨着广陵君,其实是广陵君的一部分被特别分出来,和周围几个郡的县城,沟通组成了一个江都郡。

    这位江都王的来历,也不简单,初代的江都王,乃是那位一统中原的宣武皇帝的同胞兄弟,是宣武帝的三弟。

    宣武皇帝统一中原之后,为了加强控制,将封号在北地的几位亲王、郡王迁了地方,将他们的封地放回北方,但同样也重视南边。

    毕竟这江左之地,乃是新汉的基本盘,也是赋税重地之一,迁都洛阳之后,对南边的控制难免衰弱,于是就将自己的两个弟弟,刘政和刘攸都分封在了江左门户,大江之滨。

    那刘政为广陵王,最终绝嗣。

    而刘攸为江都王,谥号为定,是为江都定王,其子刘会承袭王爵,是为第二代的江都王,也就是眼下主持洛阳政事的那位。

    当今皇帝的父亲,汉孝僖帝刘衷若是活着,还得关这位江都王刘会,叫一声皇叔,而到了当今皇帝刘岱这一代,那江都王便是他们爷爷一辈了,算是三代以内较为亲近的皇亲国戚。

    不过,别看刘会的辈分高,但他今年不过四十有七,精力还很旺盛。

    正是这种种缘由,才会让广汉王刘出请来,让他坐镇京城,毕竟是隔着一辈了,在刘出看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人选。

    “……广汉王走之前,有不少人提议,让淮南王、甘陵王、长沙王过来坐镇,这些都是先皇的兄弟,是皇叔,但广汉王并没有同意,可能也是担心,重演东海王的局面吧,毕竟那东海王,也是皇叔。”

    赵远倒是毫不忌讳,把皇家的一些个情况说了一遍,这话题又回到了江都王的身上:“之前东海王,就倾向于佛家,但他请佛入洛阳,多有制衡之意,是为了平衡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我和东海王还见过几次面,和他谈过佛家之法,发觉其人虽然对佛经有了解,但算不上喜爱,和一些地方传言的他笃信佛法,并不属实,但江都王就不一样了。”

    “江左之地,历来就是赋税重地,经过大汉几十年的经营,尤其是统一南北之后,南人日尊,南方更是多有优待,所以人文鼎盛,那佛寺也是众多,江都王距离那江水寺就很近,是以喜好佛法,所以他来到洛阳之后,便立刻着手振佛……”

    说到了这里,赵远忽然眯起眼睛,笑道:“而且此举,也有表明心意的意思,就是要让广汉王放心,表达他江都王只喜欢念佛,心里挂着的是出世之志,就好像当年的王翦自污,所以他只会做的越发过分。”

    苏辽总算明白意思了,就问:“如此说来,这位江都王会格外力挺佛家的佛评?”

    赵远深吸了一口气,才到:“恐怕不惜破坏陈兄留下来的根基,毁坏诸评的局面,他也要让佛评得以圆满,这种情形,任何可能影响到佛评权威的,都会被压下去,陈兄对诸评的影响太大了,他现在在北疆,江都王不会放在心上,如果突然影响到佛评,那就不一样了,再加上那明法僧的私心,怕是对陈兄的名声不利,所谓贩纸,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苏辽沉吟了一下,才道:“当下的情况,是当政的江都王,为了要确保佛评的进行,不允许任何人对这件事置喙,更不能容忍他人指手画脚,我家主上若是不跳出来也就罢了,还能靠着诸评创始的身份,享有尊崇,但若是这个个时候出面了,坏了那位王爷的打算,就有可能被打压,名声若是落下了,这北疆纸也就毫无优势了,哪怕其质再好,也得不到应有之利。”

    赵远点头道:“苏先生果然是聪明人,明白了其中利弊,陈兄想要你做的事,还是等一阵子吧,现在佛家锋芒正盛,等过去这两三个月,相信佛评的影响就散去了,那时候陈兄的事,也不会跳动江都王的心弦了。”

    等上两三个月?

    苏辽在心里默默摇头,真要是等了,恐怕草原乱战已经爆发了,那说什么都晚了。

    他是知道的,陈止这次的吩咐,关系到整个北方战略,也是信任自己的表现,岂能退缩?

    想着自己带着的两册书,苏辽顿时有了主意。

    对面,赵远还在说着:“其实这一切,都是那竺法潜太过出色所致,我虽与他有嫌隙,却不也不得不承认,其人确实几十年少有的英才,而立之年就有了宗师之格,还将诸多佛经领悟通透了,这次佛评,或许他能拿出什么著作出来,否则的话,王览不至于说出那般话来,嗯?苏先生,你这个表情,莫非还有什么话没说?”

第四百七十五章 书则百家惊,何人重白纸?() 
苏辽闻言笑道:“赵君何不先看看,代郡工坊中出的这种纸,到底质地如何?”

    他的笑容,让赵远感到了一股信心,不由心中一动,但听清了苏辽的话后,赵远又不由摇了摇头:“苏先生,我知道你想要成人之事的决心,但洛阳现在的事,可不是单纯靠着东西好,就能说服别人的,尤其是纸这种东西,唉,如今说话管用的人,只要一句话,就能将好的说成坏的,因为这东西并不能真个传世。”

    “那若是传世之物呢?”苏辽露出了一抹笑容,想着那纸上承载之物,却不得不佩服自家主上了,也不知道是否是有先见之明,还是误打误撞。

    但归根结底,若是没有相应的底蕴,就算是想要误打误撞,都是做不到的。

    不过,他的这番话,却将赵远说糊涂了,不由眉头一皱,问道:“此话何意?这纸就算再好,终究不可久存,如何能够传世?这一点上,纸还是不如简牍布帛的。”

    这番话,猛然间让苏辽想到了自己之前,与陈止闲聊的时候,听陈止说过,或许未来的纸,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不断升华,配合着特殊的保存方法,最后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的,最终彻底替代简牍,成为文字的载体。

    显然,赵远和陈止对于纸张未来的看法,是有一些分歧的,但现在不是探讨这个的时候,所以他也不啰嗦,直接道:“我这次已经将样物带来了,请赵君稍待,我让人取来。”

    “你把东西带来了?”赵远点了点头,“也好,我也就顺便见识一下陈兄最新的杰作吧,他这次不弄诸评,改而造纸,其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在赵远想来,既然是陈止出手,那肯定是非同小可的,但其实还是有些不以为意,实在是因为先入为主,认为纸张再好,也就是那般了,况且以陈止的能耐,多做文章,比弄这些商贾事,要更有意义。

    况且,他更不认为,纸张的好,能改变当下的局面,实际上,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堵着一口气罢了,在被王览警告了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是难逆大势了,这心里的气,是无法舒展了。

    但苏辽可不管这些,他招来了一个随从,吩咐了两句,那人便快步离开。

    陈止交给他的两本书,用新纸装订,又写着那样的内容,苏辽可不敢等闲视之,也担心有所污损,因而没有戴在身上,而是郑重的放在车子里。

    那随从很快就去而复返,拿着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捧着走了进来。

    这番动作,也让赵远留神起来,他却也不着紧,浑不在意的笑道:“看着厚度,带来的纸还不少,不知道能不能送给我几张。”

    苏辽接过布包,回头笑道:“怕是要让赵君失望了,咱们带来的这样物,还真不好拆开来送。”

    “哦?这是何故?”赵远被说的也好奇起来,随后就看着苏辽一下一下的将布包拆开,露出了里面的阵容,居然是两本封装好了的书。

    “已经装订成册了?是把白纸放在里面,让人在上面书写么?这写书的话,还是得写完了再装订才好,不然墨迹沾染,难免渗透到下面。”

    说着说着,他忽然瞪大了眼睛。

    “咦?封面上有字,这字写得好,肯定是陈兄的手笔,不过‘通典’两字是何意?难道陈兄又有新文章了?”

    这么一想,赵远那随意的态度早已烟消云散,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苏辽顺势就将那第一卷《通典总纲》递了过去。

    “通典……总纲?”赵远看着封面上的字,轻轻念出,不由心中一凛,“难道这是陈兄的一部书?他用这新的纸,写了一本书出来?不过这封面的手感,和一般纸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啊。”

    嘴里说着,赵远接过来翻开,顿时就顾不上这纸的手感如何了,被总纲上一列一列的文字把心神全部吸引过去了,手腕转动,迅速翻了几页,神色越发显得震惊。

    “法论、经论、史论、集论、墨论、兵论、道论、农论、纵横论、方技论、阴阳论、论、佛论、五斗米论……这……这是何意?是何意啊?”

    短短时间内,赵远从浑不在意,到了现在,已经显得有些失魂落魄了。

    “赵君,何必这般?”苏辽很是意外,他在看到这总纲上一列列的文字,以及旁边标注的些许文字,又翻看了几页之后,同样也是心惊肉跳,却没有像这赵远一般,有着这般反应。

    “苏先生莫怪,我是有些失态了。”赵远被一提醒,也是回过神来,露出了歉意的笑容,“实在是看这几个标准,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我翻看了几页,见了对几卷的描述,寥寥数字,却引经据典,皆切中要害,可见这写书的人,确确实实是将诸多文献、典籍,都给读透了,才能从里面摘出真正的主旨之言啊!”

    看着赵远那惊叹莫名的面孔,苏辽终于意识到,为何他会这般惊叹了,很显然,他苏辽只是惊讶于陈止所写的范围,觉得有些不切实际,而赵远却因为博览群书,看过不少文献典籍,所以翻看之间,见到了总纲里面的一些语句,两相对比,意识到并非是随意摘抄,才会惊讶。

    赵远似乎是看出了苏辽的困惑,干脆就解释道:“这本总纲,乃是一部书的提纲,将后面诸卷要涉猎的范围都提前规划出来,但在每一个类别的下面,都有着几句话的简单的描述,但这些描述,不是凭空写的,是自几本书中摘录而成,都足以称得上是点睛之笔!”

    说着说着,他又陷入到了困惑之中。

    “虽说翻看几本书,也能找到主旨,但这总纲上列出的一条条,涉猎太广了,而且摘录的语句,每一个纲目虽然不同,但却隐隐有着同样的倾向,明显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不是多人编撰,但一个人能将这么多类别的典籍,都看得过来,还能随手查阅?”

    疑惑之中,他猛然看向赵远,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这些真的是出自陈兄之手?”

    苏辽点点头:“不错,正是我家主上所书。”

    “真是陈兄所做?我想起来了,他在秘书省的时候,就号称要编撰一部大典,归类和整理东西两苑的藏书,以振纲目,只是后来这北上为太守的事,让人不自觉的忽略了此事,后来也没有听说大典的动静,原来是要在北地完成,”赵远眉头紧锁,转而问道,“那陈兄这次北上,带了多少车的书?他要在北地完成这一部书?恐怕要查阅不少书册,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这……”苏辽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如实说道:“主上并未带多少书册,虽然也装了两箱,但大部分是他自己的手稿。”

    “是他自己的手稿?没有其他的书?”赵远顿时瞪大了眼睛,“难道都是记载他心里的,我是听说他有过目不忘之能,但这也未免太过离奇了,若是按着这通典所述,难不成他将那东西两苑的书,都看了个遍?”

    说着,他又翻起了第二本。

    这第二部乃是《通典法论》。

    “厉害!厉害!这短短几句话,居然就把个整个法家的历史缘由给牵引出来了,当真是令人惊叹,尤其是这一段对商君的评述,以及随后那有秦一代的些许变迁,当真是入味三分,虽然都是摘录的语句,可这几册不同的法家书结合在一起,等于是十几名法家宗师在做注释啊,这样的事,这样的书,哪里去找!?”

    越是翻看,苏辽的神色越是惊讶,到了最后赵远浑身颤抖,跟着忽然就愣住了,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册,猛然回过神来,居然露出了兴奋之色。

    “苏先生,你能确定,这些都是陈兄所作?”

    “这个自然,只不过……”苏辽说着却犹豫起来。

    “只不过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