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有着这么一层关系,吴广书才会十分确信,自己对草原消息的掌握,以及对当城安危的控制,都十分的简单而又严密。

    “陈止的意思我很清楚,”见刀笔吏似乎还有不解,难以安定下心,吴广书微微一笑,又安抚起来,毕竟是自己的心腹,也是真正做事的人,以后还需要仰仗,不能让人心存疑虑,“用巡查的手法,打着政治官吏的旗号,介入县内事务,拉拢分化,最后架空我等,取而代之,从而掌握实权,现在第一步就被我打住,他就要用其他的借口,再来影响当城,这些都是权谋手段,不会涉及当城安危,还是那句话,真要有事,以我和汪荃将军的关系,他必然有所通报……”

    话音未落,外面忽然又人过来通报:“令上,有信自北方来,为加急书信,是那位汪将军让人送来的。”

    “汪将军让人送的加急书信?”

    得到消息,吴广书和对面的刀笔吏都愣住了,随后表情怪异,心底生出不好的念头。

    “该不会是真的吧。”

    联想到刚才的事端,他这心里难免就有些惴惴不安,但还是强打精神,勉强做出镇定的样子,接过书信,还没有打开,那外面又是“登登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而后就有三四人一拥而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着焦急和慌乱。

    “怎么了?何故如此慌张?”吴广书一见几人,这心里也是“咯噔”一声,但兀自维持着威严,沉声问道。

    为首的一人,正是县尉,他满头大汗、脸色苍白,眼睛里还残留着惊魂未定的气息,他哆哆嗦嗦的说着话:“派出去巡视夏种的几个吏胥,他们……他们都被杀了!首级被送了回来,您必须去看一看,那场面……!”说着,他猛然间捂住了嘴,似乎在努力不让自己吐出来。

    “这……”吴广书却因为这些话,而彻底愣住了,他看着面前惊魂未定的几人,又看了看手上的书信,脑子里一时空白,似乎忘记了话语。

    如果不是旁边一名刀笔吏在提醒他,不知道这位县令要在这里愣到什么时候,但等他回过神来,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回应县尉的提议,而是撕开了手中信封,打开了那封信,然后迅速的浏览起来。

    只是看了几眼,吴广书的脸色就一片苍白,面无血色。

    他的这幅模样,落在其他人的眼中,顿时让气氛凝重起来。

    刀笔吏小心翼翼的询问起来:“令上,这信里面写了什么?是否真有……真有鲜卑人?”

    吴广书抬起头来,看着身边的几人,露出一丝苦笑,缓缓说道:“鲜卑人……和匈奴人!”

    当听到前面三个字的时候,众人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可等“匈奴人”三个字落下来,他们的神色就更加凄苦了。

    对于这里的人而言,鲜卑人固然是胡人,时常入寇,更是做了不少的恶,但在大面上,鲜卑是顺从和归顺的,普通的民众面对他们的时候,更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当然了,这种优越感,更多的是在士人,以及中原腹地的百姓身上,至于边疆百姓,见到了骑马的胡人,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有多远,就逃多远。

    如果说鲜卑人只是让他们头疼,那匈奴人就足以让众人恐惧了,尤其是这边疆的官吏!

    要知道,同样属于边疆州郡的并州,如今已经沦陷,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匈奴人的手中,那些郡县的官吏、家族,不是归顺,就是被屠戮,即便是名望大、匈奴也不敢轻易动的,处境也十分不妙。

    想到深处,众人不寒而栗。

    就有人嘀咕着:“难道代县那位所言都是真的?”

    这个话,一下子让吴广书惊醒过来,他立刻吩咐道:“带路,我去看看那几人到底是怎么了?”

    伴随着这道命令发出去,县尉等人领着吴广书,就到了外面的空地处,这地上铺着几个草垛子,上面躺着,身上满是鲜血,有粗布盖在他们身上。

    还未走近几步,刺鼻的血腥味就扑面而来,让吴广书几欲呕吐,却还是生生忍住了,他倒也有些胆量,上前几步,蹲下身子,掀开了盖人的麻布,但只是看了一眼,便感到腹内翻滚,两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上,于是赶紧把布重新盖住,然后剧烈喘息着。

    边上眼力劲活络的差役,赶紧上前搀扶。

    吴广书喘了好一会,这才恢复过来。

    他站定身子,问起究竟。

    “这几人是早上被人发现的,死在……死在城外的一处农田里,我们赶到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回答问题的,是发现了死亡现场的两名差役,他们的脸色十分苍白,显得给外憔悴。

    边上就有人议论:“把人摧残至此的,肯定是胡人啊!”

    吴广书眉头一皱,太守止住了议论,然后说道:“将这几人先葬了吧,此事先不要张扬,不可让百姓知晓太多。”

    “这……”那名县尉迟疑了一下,还是道:“发现这几人的,本就不是官府的人,现在怕是已经传开了!”

    吴广书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随后说道:“我不管有多少人知道,但不想听到有人说,这是胡人动手,明白吗?”

    “是,是!”那县尉唯唯诺诺。

    吴广书跟着转身就回,同时召集了几名心腹。

    等回到厅堂,他身子踉跄了一下,才叹息说道:“事情不妙,汪将军在信中说道,有鲜卑人和匈奴人的斥候,出现在代郡周围,很有可能要联手入侵,让我做好准备,纠集人马,与他配合,同时监察当城周边,发现有任何意动,都第一时间通报于他,如若不好应对,就要赶紧向他求救。”

    就有人说道:“那令上还等什么?还不去找救兵?”

    吴广书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道:“那就派人去北上,让汪将军派军来救!”

    跟着又有人建议:“现在只是死了人,还没有确定凶手,再说了,是不是胡人的大队人马也不好说,就贸然求救,说不定……”

    吴广书立刻打断道:“现在不去找援军,等到时候就晚了,我为当城县令,那就要先想当城安危!”

    跟着还有人建议起来:“是不是也向代县通报一下,听说那位太守也遍练了新军。”

    吴广书摇摇头道:“陈止的人马,不过就是乌合之众,为家丁汇聚,能和汪将军比?再说了,他才来多久,自己都没站稳呢,那什么来救援?”遂否决。

    是夜,鲜卑围城。

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 
当城被鲜卑围困的消息,就好像燎原之火,迅速传遍了整个代郡,顿时人心惶惶,从北到南,整个代郡都好像成了惊弓之鸟。。。

    原本在代郡穿行的商贾车队,也迅速减少起来。

    不过,代郡的这个消息,放到整个幽州,乃至整个新汉,却几乎没有多少人在意,除了与陈止相熟、‘交’好的家人、友人之外,不见多少人探讨。

    因为,有一个更大的消息,传入了众人耳中——

    汉平兴元年,八月末,辽东鲜卑‘乱’,宇文、段、高句丽,三国同起兵,十万大军围困慕容鲜卑的大棘城!

    九月初,幽州、平州刺史、大司马、博陵公王浚领军出兵,领兵五万,以慕容‘乱’纲常、毁广宁为名,加入大战,同围棘城!

    一时时间,慕容鲜卑的地盘土崩瓦解,国都被围,难有兵马外出。

    “十五万大军围城,为之奈何?慕容亡矣!”

    雪‘花’般的奏折蜂拥而来,直达朝堂,又被送入关中,给皇帝过目。

    当然,实际上是给那位广汉王过目。

    广汉王刘出是得到消息后,临时从汉中赶回关中的,看了奏折之后,便召集麾下幕僚、佐官,询问他们的意见,当即就有一官做出了这个判断。

    “哦?那慕容若是亡了,东北好大一片土地又要陷入‘混’‘乱’,说不定王浚又要开辟一州,莫非他还要兼领三州之地了?如此一来,朝廷之上,他可真是风光无双了。”

    刘出的话一说出来,下面的人揣摩其意,都明白了这位事实上的摄政王是什么心思,显然是对王浚起了忌惮和警惕。

    不过,当前的局面,却有不同。

    随入关中的五兵尚书赵杞上前道:“王上,大司马出兵,师出有名,乃是为朝廷计,总不好打压,况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若就顺水推舟,让他围困,不过他之前曾经保举段部鲜卑的头领,得那辽东公之爵,因故未能如愿,不如这次趁着战功,就一并封赏了,以彰那宇文鲜卑的忠心。”

    其他人初听之时,还有些疑‘惑’,怎么好端端的扯上了辽东公的封赏了?最后怎么却又落到了那宇文的头上,但随即再一想,就纷纷明白过来,不由点头,知道乃是一挑拨分化之计。

    说白了,这辽东公的称号,是最初的时候,王浚为了掌控东北做出的提议,但未被允许,现在又拿出来,却给了那宇文部。

    宇文部位于段部鲜卑以东,本身论实力是不如段部的,但若是得了这个名头,又或者在这次灭慕容一战中,有个什么变数,最后就要产生矛盾了。

    更何况,本来是段部鲜卑看重的名头,莫名落到了宇文头上,哪怕知道是朝廷的算计,但这般阳谋,亦是无从防御了,产生龃龉几乎是必须的。

    刘出当然明白其中道理,点了点头,却没有表态。

    那吏部尚书刘恤又出面说道:“当下辽东起风云,并非小事,还望皇上与王爷可以还都东都,坐镇中原,以压服各方。”

    此言一出,刘出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随即沉‘吟’起来,最后说道:“蜀中叛‘乱’并未平定,这汉中也有羌氐隐患,还未完全平息,此时便回去,难免前功尽弃。”

    众人听着,心里也有计较,知道这位广汉王之所以不惜亲征,乃至亲王汉中,甚至冒着丢失皇帝控制力的危险,将刘岱留在关中,关键愿意就是这次蜀中叛‘乱’,把他最喜欢的那个儿子搭进去了——

    广汉王的世子,本来驻守成都,但如今成都被再度复叛的李雄攻占,那位王世子也不幸成了刀下鬼。

    正因如此,暴怒之下的广汉王才会从东都洛阳,直接移驾此处,实际上这种行为,是破坏了他坐镇中央,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局面的。

    好在后面的情况还算顺利,除了蜀地叛‘乱’没有平息,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之外,朝政还没有完全脱轨,这主要是他提拔的几人确实有些能耐,尤其是那尚书令张应,更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没想到,现在蜀地还没平息,东北又有了动静,一时之间有些进退维谷了,不过刘出也很清楚,真正制约自己离开蜀地的,其实还是个人情感——

    实际已经证明,就算他这位摄政王和皇帝亲临,也没有办法改变战局,再留下去帮助也未必有多大。

    下面也有人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广汉王需要一个台阶下,于是就有一人道:“蜀地的局面,非一日可决,但国朝之事却不可缺,广汉王您当以大汉为重,坐镇东都,北可决东北之事,西可闻蜀地之‘乱’,才是中枢所在。”

    这个说话的人,乃是御史庾亮,最近颇受刘出重视。

    他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进言,都说的是国政不可少广汉王,绝口不提那位倒霉世子。

    在这样的一阵声‘浪’中,刘出顺势便做出了决定,回归洛阳,并且让人去通报皇帝刘岱。

    刘岱此时,却正在与一名西域商贾‘交’谈。

    “照你这么说,在西域之外,还有广阔之地,那什么贵霜、萨珊都和我大汉一样国土广袤么?”这位人皇此时满脸的好奇之‘色’,一边问,一边在面前的一张图画上反复巡视。

    在他的对面,站着一名衣着奇异的男子,他的皮肤略显黝黑,有着鹰钩鼻和浓密的胡须,身子被近似于披风的衣衫包裹着,闻言右手抚‘胸’,微微欠身道:“回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贵霜在大汉眼中也只是小国,而且一分为三,但那萨珊王朝则强大无比,纵比不上光辉大汉的伟大,恐怕也不逞多让。”他的腔调中,带有一股异域风情。

    “有意思,有意思。”刘岱闻言,笑了起来,指着身前的图纸,“你的这幅地图上,可没有标注什么萨珊。”

    那人便恭敬的回答道:“这地图是在西域的疏勒人所绘,并不完善,我的陛下,您如果想要更‘精’细的地图,我会为您带来,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无需如此,”人皇陛下摇了摇头,跟着笑道:“你只管去那北地的代郡就好,就说是朕让你去的,然后把你跟朕说的这些个见闻,去和陈卿再好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