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李立一听很是意外,“那如此一来,岂不是就跟不上所需了?”

    这话过后,他就觉得自己冒犯了陈止,连连赔罪,但最后却还是忍不住道:“太守,您日理万机,可能是不知道当下的情况,虽说咱们代郡这些天一直打仗,但因城中安稳,所以滞留的商贾不少,更有许多人,趁着两次攻城的间隙,直接过来,点名就是要咱们的白纸,需求很大,一口开就是几千张!”

    李威也在旁边补充道:“这群都是大买家,单张出的价格很高,还说有多少他们都吞多少,这时候多卖给他们一些,岂不是好事,为何还不扩产?”

    陈止闻言,摇头笑道:“你们想一想,这纸是卖给谁的?寻常人家最多用个麻纸,而稍微白一些的,便得是世家、富贵家庭才能消受,如今我们这代郡纸,却是因为洛阳扬名,因通典而贵,又被名家发现便于书法作画,因而众人趋之若鹜……”

    听着这些,李立一脸迷惑,而李威却若有所思。

    陈止看着两兄弟不同的表情,继续说道:“那些商贾冒着生命危险过来,胃口极大,这会为何?还不是他们一转手,就能以更大的价格卖出去,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中原除了这代郡,没有第二家可以得到这种纸,而且数目稀少,因而旁人愿意多花钱来求取,正因如此,才不能产出太多!”

    “原来如此!”李威眼中一亮,“如此一来,那中原腹地始终不得满足,那代郡纸就要一直昂贵,被人追捧、追求!”

第六百四十章 先断其爪!() 
李立也明白过来,只是这心里却也有些别扭。

    李威看出了自家兄长的困惑,嘿嘿一笑,说道:“兄长,我知你的念头,不过这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人逼迫,况且这东西是卖给那些世家君子的,中间还要经过商贾之手,那些个商贾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么?”

    陈止这时又道:“不扩产纸坊,还有一个原因,不过这还要等唐家那边的回应才能决定,除此之外,这外来的商贾就算是过来,也不能通过他们走纸,这方面我会吩咐人过去与你们说明,并且建立一套审查关系,未来的纸张,会由这代郡的几大世家运输转卖,如何贩售,咱们陈家就不用过问了,只管收钱就行了。”

    “这怎么可以!”

    李立一听,就有些急了。

    但情不自禁的一句话出口之后,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有冒犯陈止的嫌疑,赶紧压低了声音,小声的解释起来:“太守明鉴,此事还需还需斟酌,但凡世家商贾,皆奸诈无比,但凡有可侵吞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若是放任,那不知道有多少财货要被他们侵吞!还是得找个咱们的人,跟上去,与各方监督才行。”

    陈止却摇头道:“此事皆是由人来执行,触碰的则是暴利,面对金钱的诱惑,就算是再忠诚的人,都有可能动心,或许其人忠心不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财……”

    说到这里,他见那李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笑着问道:“小威,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李威顿时来了精神,说道:“我觉得太守说得对,就算派人过去,以那些商贾的作风,肯定也是想办法拉拢,就好像小时候,我见到叔叔伯伯有时粗手毛脚,没把东西做好,为了保密,就给我一些白面馒头,让我多吃,然后让我不要说出去,想来那些商贾对这些法子肯定更熟悉,还不如就不管不问呢。”

    “说的很有道理。”陈止点点头,看了李立一眼,后者顿时会意,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还不光李威所说的那样,正像陈止用代郡纸的利益捆绑世家,让他们“同舟共济”一样,那些世家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捆绑陈止派过去监管的人,都上了他们的贼船。

    前世这样的事也有不少,很多贪污之臣,其本身一样忠诚,只不过上下其手,多了些业余爱好和副业。

    等李家兄弟离开,没过多久,陈梓也过来了,向他禀报城中的情况,以及兵马修养得如何了。

    大战过后,正是期待大治的时候,也是能放开手脚,重新划分实力版图的机会,千头万绪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事要忙,陈止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而才会有这么多部属一个接着一个的上门。

    只是比起其他人,陈梓现在更像是陈止的大管家,统筹各方,替陈止查漏补缺。

    所以在说完城中情况之后,陈止又主动说起对工坊的安排。

    这工坊其实在名头上是属于陈家的产业,而现在拿出来捆绑代郡世家,又涉及到政务和治理,所以陈梓的身份正好是个桥梁,能沟通两边,是最适合商量的人选。

    “太守这般布置,倒是颇为稳妥,”陈梓点点头,并没有提出异议,“不过,相关的监管就算不加强,但在账目上还是得严格把关的,因为这也涉及到未来,咱们养兵的投入,我想太守您大概没打算,在这大战之后,就立刻解散武丁营吧?”

    这武丁营经过两次招募,总人数便是八千以上了,经过几次战斗有所减员,却也得到了其他家族零零散散的家丁补充,现在的武丁分散在两个城池,但总人数却逼近了一万!

    “一万人的兵马,光是兵粮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再加上太守计划中的骑兵队伍,这粮草更是大头,想要驯养出一支过硬的骑兵,可是处处都要用钱,那一名骑兵看起来是人,其实都是钱货堆积起来的,能多收一些钱财,总归是好的,所以这世家商贾的身边,不派遣监督之人,总归要定期派人查账。”

    陈梓的话中没有劝慰的意思,只是提出建议。

    “不错,还是你想的周到,”陈止笑了起来,随后却露出狡黠之色,“不过,纵然定期查账,下面人但凡有点念想,还是可以做手脚的,所以这件事不用太过放在心上,因为这也是个养肥猪的方法。”

    陈梓一怔,但马上就明白过来,满脸诧异的看着陈止,说道:“难道您的意思是?”

    “不错,”陈止点点头,“既然无法杜绝,不如就利用起来,让他们先发展下去,然后定期查处,拿着足够的证据,对涉世的家族进行处罚,这个处罚不是局限在犯错的人,而是针对一个家族,这样一来,他们不光要将侵吞尽数拿出来,还要付出几倍的惩戒财货。”

    “这……”

    陈梓一听,这心里就满是冷汗,看着这位太守,只觉得这位不去做奸诈商贾,实在是浪费人才了。

    陈止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笑道:“这种法子单纯为商贾可是无法做大的,必须得有权柄与之配合。”

    陈梓一听,才醒悟过来,赶紧点头,然后记了下来。

    陈止又道:“这些事先放一边,关于财货的事确实不好再拖,毕竟我还欠着杨家不少钱财,总该要尽快清了这债务。”

    “杨家之前愿意借出银两,是看在您岳丈的面子上,不过现在他们反而不希望太守尽快归还了,”陈梓却轻笑一声,“太守这次连败几路大军,前后逼近十万,便是王浚再想动手,恐怕也要掂量掂量,而且他这次没在战场上拿下咱们,损兵折将,就算不考了影响,也得恢复一阵子,必然要暂时停歇,随后就要动用其他手段了,换句话来说……”

    他看着陈止,收敛笑容,郑重道:“您在北地彻底扎根,而且在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和王浚分庭抗衡!”

    “听起来挺不错,”陈止摇摇头,随后说道:“以一郡之地,与雄霸两州的大将军分庭抗衡,怎么想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太守能做得此处,想必这其他人都会觉得,您很有发展前景,是个值得下注的人选,杨家必然也是这么看的,那么些许银两,能换来您的亲近,那都是赚的,”说到这里,陈梓又忍不住笑道,“就好像您在纸坊上,和这些世家所做的一样。”

    “说起来简单,但这个前景,终究要自己拼出来,”陈止嘴里的意思,是在说这事不简单,可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半点困难的意思,“要把前景变成真实,其实就看着几个月的时间了!”

    “不错!”陈梓的表情反而凝重起来,“王浚这一次北上,联络的四方联军可以说是功亏一篑,损兵折将不说,声望上的损失更合难以估计,随着慕容部脱困而出,草原上经历新一轮的势力变迁,肯定要有很多部族归附慕容部,零散的部族则倾向于托庇于拓跋部,反而是段部和宇文部,这次大败亏输,哪怕人手没有损失多少,名望却跌落了,加上他们依附于王浚,这就使得王浚的势力有所萎缩。”

    陈止点头道:“下面一段时间,本该是他王浚窝起来养伤的时候,却还不甘心,派了兵马来代郡攻伐,现在等于是被我斩断了手脚,声望更要大跌,恐怕连刚刚平定的平州都会不稳,我听说那边很多地方,还是胡汉杂居,而且是胡人部族占据主导,另外还有几位太守,对王浚也有微词。”

    陈梓不由道:“如此一来,倒是要消停一段时间了。”

    陈止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王浚要消停,那是要休养生息,等他积累了足够的力量,肯定要拿我立威,而且会很迫切,因而不可掉以轻心,所以我们同样也要积蓄力量,而且因为地盘小,人口少,必须要用其他方式才可以!”

    陈梓闻言若有所思,却问道:“但如此一来,正在王浚那边出使的鲍先生反而安全下来,那王浚不管心里再怎么痛恨,至少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好的。”

    “也难保对方不会太过恼怒,”陈止这时候反而笑不出来了,“在派鲍先生前去的时候,我也实在没想到,王浚会干脆派出本部兵马过来,现在大败亏输,真要是一时气愤,那可就是我害了鲍先生,为此我才将吴阶留下来,而且若是能将阮豹擒拿,就可以多一个筹码,将鲍先生换回来。”

    “可惜,有关阮豹的消息到现在也不见一个。”陈梓面露遗憾。

    陈止跟着话锋一转:“不过,无论是要彻底斩断王浚的爪牙,还是在多一点底牌,当下都还有一个更好的方向,就等着杨元他们的消息吧。”

    陈梓一听,马上就明白过来。

    “您是指……?”

    与此同时,在那北地屯兵之处,正有一排兵马依次排开,看着前方的兵屯,杨元的脸上露出冷笑。

    在他的身后,几台车行砲被缓缓的推动过来。

第六百四十一章 袭屯先投毬() 
“这王浚真是好大的野心!宣武一统之后,废除了民屯,原本的屯民要编户齐民,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但那是在内地,在中原腹地,可不是边疆之地!”

    看着前方阡陌线路的屯田之地,尤其是看着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的军镇,杨元却忍不住冷笑起来。

    在他的身边,其兄杨宋却反而有如副官一样,有些不解的道:“我在南边,乃至江南那边,也曾见过有屯田之处,好像和这边疆并无多少不同吧?”

    杨元不由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兄长,这些事当初叔祖讲学的时候都提过,你不会忘得这么快吧。”

    杨宋登时面露尴尬。

    杨元接下去说道:“除了淮水周围的几处官屯之外,你在江南所见的其他屯田,大部分都是州郡公田,此法当年我大汉昭烈之时,便已推行,为武吏佃种,所纳为课米,按所属用途不同,又有菜田、采田、脂泽田、禄田之分,和这屯田不同。”

    “原来是这样。”杨宋点点头,化解了尴尬之后,又看向远处,忍不住道:“那和这王浚的田地听起来,似乎也没有多大不同。”

    “这王浚的屯田,本意该是为兵备,是以地方太守也难以插手,但朝廷却有其令,”杨元指着远方那一片片田地道,“但你看看这情形,此镇将起,人数众多,有商贾更有农人,往来之间热闹非凡,若非没有城墙围起来,那就是一出城镇了!他王浚掌握几万兵马,还有几万屯兵,屯兵又有屯民,若是都如这般景象,则是几个被他掌控的城池!这里面的分别,兄长莫非还不明白?”

    “他这是要划地治民啊!”杨宋眯起眼睛,“屯兵之所以被单独划分出来,就是为了防止边疆将领的影响力,直接渗入郡县,哪怕他王浚是领军的大将军,是治民的刺史,但除了他之外,下面的官吏依旧是分开的,而且泾渭分明,典农领屯兵,太守治郡县,两者互不相干,这样朝廷未来政治起来,也有助力,使其相互制衡。”

    “不错,”杨元点了点头,“看来兄长还没把叔祖教的东西全部忘得一干二净。”

    接着,他不理杨宋的尴尬,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