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岳可不愿意客气,他既然出面,就抱着撕破脸的劲头来的,于是冷笑道:“什么本末倒置?难道这中原诸多士人大家,对古之贤者的追求、憧憬本末倒置了?”

    陈止摇摇头道:“中原士人憧憬的,难道是上古三代的时期?是井田制的井田?是圣王之治的圣王?”

    他一个上古问题三连,不光让靳准和刘岳疑惑,连在场的其他人,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嘀咕——

    难道不是么?

    “当然不是!”陈止却好像听到了众人的心声,口中话语斩钉截铁!

    那靳准和刘岳却不由大喜!

    你话说得这么满,简直是自寻死路,天下之人都憧憬的事,你给否决了,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而陈梓、苏辽等人则是面色大变,周傲甚至忍不住站起身来,想要阻止陈止之言。

    在场的宾客也是纷纷哗然,旋即沉默下来。

    连院中角落,小书童陈物也满脸担忧,旋即看了一眼在旁边巡查的冉瞻,忍不住道:“这可如何是好,我家老爷却是说错话了。”

    没想到冉瞻却嗤之以鼻:“你这小子,瞎担心,听哥的没事。”

    与此同时,这满院子里各种人心、情绪,更是在玄妙的层面上,直接构成了一种名望的变迁,引得那李不匿、张玄等人如有所感。

    “哦?”陈止也察觉到心中将要满的五行刻度格,猛然缩下去一截,却不像是消失,反而像是在蓄力。

    “这就看后面的话了,若是成了,便是一鼓作气,成就上上签,若是不成,就是崩盘之时了。”

    虽然明白如此,但他却没有半点担忧的意思,轻轻一笑,再次开口……

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 
“吾辈之所以推崇、向往那个时代,并不是因为时代本身,而是因为那个时代民用富足、国泰民安!正因富足安康、仓禀实,因而便知道荣辱,这样才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景,无数人的这般作为,最终塑造出一个盛世!”

    陈止的话说出来,现场登时陷入了短暂的安静。【。m】

    众人都在品味着这话中之意,不知不觉中,就有不少人在点头低语。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可不是么?咱们士人行事,可不是注重表面的,不是都要看内涵么?回想起来,咱们推崇上古之治,不就是因为这安康宁静么?”

    “原来如此,我就说么,府君这等人物,岂能诋毁上古圣王、先贤!”

    ……

    这一道道话语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传入那靳准的耳朵里,立刻就让他警惕起来,他立刻意识到,若是不控制住局面,保持道德上的制高点,等会迎接他们等人的,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要在舆论上一败涂地啊!

    这忙乎了半点,等于帮他陈止预热场子,平白送出名望,岂有这般道理?

    于是念头一转,靳准哈哈一笑,点头称是:“府君的一席话,真是让人茅塞顿开,过去确实是我等一叶障目,不见其真面了……”

    此话居然要吹捧和称赞陈止,和刚才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众人听着都知道是话里有话,后面绝对还有后招跟着。

    “这个人很阴险。”罗央咽下两块夺来的点心,摸了摸肚子,感到已经有了六七成饱了,便也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事上来,“府君的话,分明已经点明了关键,这人还要胡搅蛮缠,后面恐怕就是要拿他匈奴的井田制来做文章了,无非就是指责咱们大汉的事,说不定还得挤兑府君,对代郡当下的情况议论云云。”

    他的这番话让周围的人都很是惊异,连陆建都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怎么了?”罗央一脸意外,“你们干嘛这样看我?”

    “没什么,”王快一边护住自己的糕点,一边直言不讳,“只是没想到,你居然能看得这么深。”

    罗央顿时得意起来:“这很自然,我父驻守的时候,那地方上的文官,也是用的这个套路,不对啊,我怎么感觉,这话不太像是夸我?”说完之后,他终于品味到一丝不对劲来了。

    只是不等他深究,那边靳准就已经转进如风——

    “不过府君说的再好,也不能掩盖,汉廷不尊古礼,而我匈奴却要遵循圣道的事实!不说旁的,就连写出了《师说》道统论的陈府君您,不也不敢在代郡施行井田制么?我想,以您如今在郡中的威望,若要推行这古之贤举,怕是没有人敢阻止吧?”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挤兑了,完全没有任何技巧性。

    不少人听得都皱起眉来,尤其是这代郡的诸多世家,更是心中一突,看向这个匈奴人的目光,登时就不善了。

    如果陈止碍于今日各方压力,有所表态,哪怕只是权宜之计,但土地政策如果有所变迁,受到最直接冲击的,永远是他们这些当地的地主们!

    同样的,这时候也是表忠心的好时机。

    一时之间,那世家落座之处,一个个年轻人接连站起,指着靳准、刘岳等人就毫不留情的斥责起来——

    “你这匈奴人,真是好没道理,都说了古之圣王的目的,乃是让人安居乐业,怎的还不依不饶?”

    “便是,今日本事欢喜日子,齐聚一堂与府君同欢,结果府君这话都没说完,就让你等打断了,也太没有规矩了。”

    “不错,还不速速退去!”

    ……

    起身的,都是跟随那些世家话事人同来的年轻人,这些人本来就是来见世面的,论地位、位格,和在场的人都不能比,现在最适合出头,很多话,其他人说起来不方便,让他们代劳自是最为理想的了。

    刘岳一听,就恼怒起来,眯起眼睛,整个人流露出阴冷之意,目光有如毒蛇,从那一个个出言的人身上扫过去,被他看到的人,都是心中一紧。

    靳准却没有这么剧烈的反应,反倒是面带笑容,对陈止道:“府君,莫非这就是待客之道?今日晚宴,在下也知其意,邀请了诸多学问家、僧道大家,不就是为了要探讨一番么?那在下提出的这事,也算是在餐点之前的助兴吧。”

    “说的真是大言不惭。”人群中,薛不疑轻轻摇头,满脸不满的道:“不过,为何要将僧放在道前?”

    而那刘车则跃跃欲试,觉得一会就有机会,顺着这个靳准的话,逼迫陈止出兵了。

    另一边,陈止抬起手来,示意其他人先不要说话,然后对靳准道:“我这次设宴,是为了什么,你心知肚明,在这个场合提出这话,是什么居心,不言自明,不过毕竟你是匈奴人,原来求问,我就教你一点道理,等你回去,告知族中,也好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

    他说话的时候,带着笑容,声音淡淡的,但这话中的含义,却让众人惊讶,靳准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僵硬了,刘岳更是勃然大怒,就要上前,但冷不防的,冉瞻的身影出现在漆面,冷冷的注视着这边,让刘岳瞬间感到一股寒意,这身子不敢随意动弹了。

    “上古之治,乃成社稷,你说大汉不知古贤之道,其实大谬,古之大道为何?圣王之治何在?皆在社稷之中!”陈止不管其他,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着,“‘社稷’二字,就是华夏道统传承的标志,而不是你口中的井田,你先不要着急反驳。”

    他见那靳准又要开口,轻轻摇头:“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稷,为百谷之长,是为谷神,社稷是什么,就是土神与谷神!是土地与粮食,是国家与百姓,井田也好,屯田也罢,都是国家引领,百姓扎根,这才是集成道统!”

    这话铿锵有力,一下子就让靳准的气势弱了下去,同时此人眉头紧锁,回味陈止话语,隐隐不安,而其他人同样也在品味,一个个都觉得这话中另有妙用。

    陈止微微一顿,感到那压缩的名望金液,伴随着“社稷”二字的发音,沸腾起来!

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了!() 
“这”面对不妙的局面,靳准当然不想坐以待毙,所以他马上就说道,“就算如此,但这社稷与井田的关系,也并非多大,那井田”

    “所以我说,你们只是明其皮,而不知其血肉骨髓,”陈止摇了摇头,压下对签筒的探查,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你们还是要学习一个,这社与稷是土地与粮食,对应在古时的圣王之治,其实就是分封与井田,分封是册封土地,而井田,则是锻造粮食。”

    “还有这个说法?”刘岳本来冷笑连连,觉得陈止是强词夺理,但经过“社稷”的一番解释,也不由疑惑、动摇,用探究的目光,看向靳准,却见后者也是一脸迷惑的表情。

    他也不知道?

    这般想着,再看其他人,却见众人表情各异,有的惊讶,有的沉思,还有的是在交谈。

    “该不会是这陈止现编的吧?”

    这个念头在刘岳的脑海中蹦出来,一下子就让他兴奋起来了,如果陈止现编,那肯定是漏洞百出,就是他可以发挥的时候了。

    没想到这边念头刚落,陈止便继续说道——

    “此话可不是没有根据的,周立之时,划分封国,其根据就是粮食的运输能力,所以五百里反划分一服,依次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由近至远,井田制就是与之配合,这才诞生出来,将田分为九块,每块方田一百亩,井田中间为水沟,阡陌纵横,中间为公田,为八户共耕,其余八块则分属各家”

    他说到这里,看着靳准,笑道:“这已经十分清楚了,划分土地以耕种,参考纳粮以封土,两者相辅相成,各有其要义所在,但你可曾注意到其中的特点?一个玩去哪不同于当今时代的地方?”

    “什么地方?”靳准的思路,已经被彻底打乱,面对询问,不由自主的就问了出来,等话一说完,才意识到不对。

    “人口!”

    陈止吐出了两个字来。

    “还记得我最初问你的问题么?能够成型,人口就是关键!今天你来了,我就教给你和这个关键,你们匈奴要效仿井田,可以,但必须要牢记这一点,若是可成,也算是立下功绩,可若是不成,昔年王莽乱局,怕是要在并州上演,到时苦了州郡百姓,说不得陈某就得领兵评判,解民倒悬!”

    一提到“王莽”这个名字,这院中的众人,一时之间神色尽数变化,回忆刚才的情景,不少精明的人眼睛里,居然爆发出精芒,似乎已经想通了其中关键。

    那王莽篡汉之后,有许多复古之举,其中不乏收买人心的意思,但因上下不服、抵制,最终功亏一篑,但里面悖逆时代潮流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最终天下大乱,连他们的名字都近乎成为禁忌。

    “划分诸多井田,百亩一家,若是放在现在,你觉得一个并州都拿出来,足够并州的百姓划分么?”陈止似笑非笑的看着靳准,“自古而今,香火繁衍,不说世事境迁,就说这土地上的人,都要和过去不同,我华夏自古,地大物博,足以丰养百姓,但而今边疆之地,有诸多他族之人迁入,这人人相加,数倍于三代之时,一人百亩,一户最少五百亩,我这代郡都有千户,哪里来的良田划分,莫说良田,就是荒田,也不见多少!”

    这话就是刻意为之了,以陈止的了解,当然明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这农耕之法、经验,连同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单位面积的粮食产出不断增多,加上意料、交通、安全环境的提升,在非乱世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能将郭都扣在异族南下,定居中原上。

    但话说回来,经历了三国乱世,尤其是眼前的这个时间线上,北方百姓十室九空,为了缓解情况,其他部族的人,是有很多被引领南下,在中原定居的,这部分人口对于耕种,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三十年的和平时期,依旧带来了巨大的人口膨胀。

    现在,被他一下子点明,其他人顿时也都想通了一样,就听下面窃窃私语,很多都是指着匈奴人在默默嘲笑。

    刘岳哪能受得了这个?马上就反唇相讥:“府君说的好听,但归根到底,不还是推脱之言,至少我匈奴在试着改变民生,你敢否认?反观你代郡,除了打赢了几场张之外,还有什么?这般穷兵黩武,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真不要脸啊!”罗央听到这里,忍不住鄙夷起来,“几场大仗可不是府君、代郡想打的,分明是被人强加郡中,不得不抵挡,到了他这里就成了穷兵黩武了?还有,他匈奴也有脸说这个?其族如今,有几人种地?还不都靠着劫掠、奴役?现在居然说出这般话来,真个颠倒黑白,脸皮太厚了!”

    不只是洛阳,其他人也是纷纷唾骂,表达鄙夷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