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本的历史上,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拓跋郁律是会继承拓跋单于的位子,而且为后世拓跋鲜卑的崛起打下根基,后世北魏的几个皇帝,都与这拓跋郁律有血缘关系,或者干脆就是他的子孙,这样的一个人物,如果以他为蓝本,写一本历史小说,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便是考虑到其人没有真正成为皇帝,那也得是前传主角,用道门的话来说,就可以称之为气运深厚,怎么也当得一个鸿运当头的评价,莫非……”

    这么想着,他的目光又落到了慕容翰的头上。

    “原版的历史上,这位猛将算是个悲情人物,其兄弟继承单于之位后,此人被逼出走,最后差点领兵灭了自家部族,结果反复之下,还是回归,却不得善终,这恐怕就是他的鸿运难以持续,而且末端飘忽,乃至显露黑气的缘由了。”

    想到这里,陈止基本上已经肯定,自己看到的这些头上气柱,代表着的,恐怕就是这些人的气运、命运。

    “一枚铜板、一根上上签,结合在一起,给了我这双眼睛观气的能力不成?只是这气也不是凭空看的,要消耗名望金液……”

第七百三十六章 红有主,青攀阶,聚众成金() 
“若我眼中的气柱,真的就是他们的气运的话……”

    这么想着,陈止目光游动,扫过了院中众人。

    他这一看,和刚才的感觉可就截然不同,就见那一个个人的头顶上气腾腾、模糊糊的,气柱各异,但还是按照不同群体,能看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代郡的各大世家,那多为白色的气柱,看起来颇为粗壮,但有风吹来,就飘荡变化,给人一种根基还不扎实的感觉,其中有几个人,在白色之中还带有阵阵青色。

    相比之下,这从南边大世家过来的世家子,就截然不同了,这些人头上的气柱,却都是青色为主,而且气柱周围还隐隐有氤氲雾气,乍一看好似是云雾缭绕一般。

    霎时间,陈止的心里就蹦出了一个“平步青云”的词来。

    “这么看来,这些个青气,代表的就是在朝廷的体制之内,开创一番局面,凭借着依附朝廷这个组织,来步步高升,所以位于边疆的代郡世家,是比不过出身来历皆有源头的大世家子弟了。”

    这么想着,陈止不由又朝着自己身边的陈梓、苏辽等人看了过去,因为在他想来,他的这些部属,应该也都属于朝廷体制之内,或许能看出一点未来的发展。

    但这一看,却让他微微一愣。

    只见身边的陈梓、苏辽、张亢、周傲,乃至冉瞻、鲍敬言等人,头上的气柱都显得复杂的很,如客卿一般的鲍敬言等人,多数都是青白交杂,而陈梓、苏辽、冉瞻这样明确的下属,居然是红青交杂!

    “居然有红色?说起来,这两位鲜卑之人,也是红色为主,他们可都是境外部族的头领,未来能成为一方霸主、统帅,即便部族名义上臣属于新汉朝廷,实质却是独立的,那么红色代表的东西,可就有些意思了……”

    被陈止这么盯着看了几眼,那慕容翰和拓跋郁律却觉得有些不自在,虽说陈止目光停留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也颇为隐蔽,却让两人有一种被人看透到心底的感觉,所以这两个鲜卑悍将,很快便找了理由退去,说是要去挑选书册。

    “嗯,两位可先去观看一番。”

    陈止顺着话,让两人离去,随后目光一转,视线落到了那些个僧人、道士的人群里,却见这些人头上并无气柱,反而多了些云吞,那云团多为白色,但泛着金光,就像是在云团表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一般。

    而云雾聚散之间,隐隐和其他人产生联系。

    “这又是不同了,看来搞宗教的人,气运与常人大不相同啊。”

    到了现在,陈止已经默认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乃是气运的具象化景象了,也唯独是这个解释,才能将前后解释通顺,把诸多不同都归纳起来。

    “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些气柱、气云是不是可以扭转、改变,还是就固定不变了,如果可以扭转改变,那这个能力最多是让我能辨别一个人的前路,看出潜力,如果不能改变,那就是一条路看到底,等于能预言了,不过据我估计,该是前者,否则也不会有这个新汉王朝的诞生了。”

    想这想着,陈止心头一动,感到那刚刚满了的一格名望金液已然见底,便不再紧绷心弦,同时睁大了眼睛,顿时眼中的种种意向,尽数消失不见了。

    只是感受着签筒的一点变化,他忽然心中一动。

    “说起来,以眼观气,以色辨人,那白色似乎颇为普遍,红色似与霸业、独立性有关,青色代表体制内的升迁,而黑色自是霉运、血光,那金色却多数在僧道之人的头上,我这名望金液也是金色,双方是否会有联系?”

    这个疑问,当然无从解答,想要探讨清楚,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出的,得等陈止慢慢摸索才行。

    “不过,这以后名望金液的用处,却又多了一个方向,既然是抽取上上签,多出来的能力,那就是说,签筒默认此能堪比起死回生或绝地反击,这般看来,这能力恐怕还有许多拓展性有待于挖掘……”

    这边陈止沉思,另一边……

    “嗯?”

    李不匿坐在人群中,翻看着一本道书,不时点头,却忽然心有所感,抬起头朝陈止那个方向看了过去。

    只是不等他凝神细查,就被身边的师弟薛不疑的声音唤了回去。

    “师兄,我觉得这雕版之法也不过如此。”

    听着自家师弟的话,李不匿笑而不语,倒是旁边的孙秀靠近过来,问道:“道长何出此言?我看这雕版之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可以省去人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拓印出大量书册,若是用以贩卖,自可获得大利。”

    这是孙秀的真实想法,他看到这手里的基本样书后,脑子里想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拓展。

    “但是你看,这字迹看起来工整,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有磨损,偶尔几个字更是模糊不清,显是用墨失衡了,同时还有许多的地方,前后页面有沾染的情况。”薛不疑说着,不由摇了摇头,显得有些失望。

    不光是他,其他几个拿到了样本的人,也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失落,尤其是张景生等人,更是连连摇头。

    “这雕版之法,拓印出来的东西,快则快矣,但到底是失之精致,根本不能与手写的媲美啊。”王快尽管嘴里的话失望,但手上翻动的速度并没有减慢,一点一点仔仔细细的看着,因为他手上拿着的这本通典,却是过去未曾公布过的。

    张景生等人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属于一边嫌弃,一边又忍不住仔细看的样子。

    另一边,已经有差役将众人看书时的反馈,汇总到了苏辽那边,这位情报头子,顿时有些担忧,对陈止道:“若是士人皆不喜此法,或许难以流传。”

    陈止却摇头道:“士人不喜此法,并不妨碍,盖因这雕版法本就不是为他们准备的,今日邀请他们前来,无非是借他们的口,宣扬出去,让世人知晓罢了。”

    说着说着,陈止感受着再次积蓄起来的名望金液,对身旁的陈舵道:“去准备一下,将十册上品书取过来吧。”

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银有价,节节攀升() 
伴随着十本上品书册的端出,其中包含着八本通典诸论,与一本《般若经》,还有一本《道德经》,宅院之内传出了诸多惊呼和赞叹,整个晚宴也因此陷入到了一片喜气之中,达到高潮。

    那门里面的声音,连门外隔着老远都能听个大概。

    “里面不知发生了何种事情。”

    这唐宅之外,长街灯火之旁,一道道人影正在抄写、记录着灯笼上的笔墨语句,但也随时关注着宅院里面的动静,不少人的脸上更是看得到羡慕之色。

    “刚才听说里面闹出了行刺的事,还是匈奴人动手,本以为要三场了,结果现在还在继续,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度啊,令人羡慕。”

    “可不是么?如果咱们能在里面就好了。”

    “这都还在其次,我听说里面还有几百本雕版书册发放,凡事与会之人,都可以免费得到一本,你说这种好事,怎么就轮不上咱们呢?那些世家人可不缺典籍书册,真正缺的,其实是咱们,结果需要的人拿不到,不需要的人,多得无处安放。”

    ……

    一声声议论在耳边响起,这外面的人,靠着自己的人脉,一样能得到院中的消息,加上陈止有意默许,很多院中的与会者、仆从、差役等等,都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把消息传出去,只是毕竟不是外面的人亲眼所见,这些个消息在流传的时候,就难免有些夸张、偏差,真假难辨。

    听着这些议论,正在低头抄录着灯笼上文字的高并,却好像丝毫也不受到影响,依旧是在一丝不苟的埋头抄写。

    不过,和最初的时候相比,此时这高并手上的一张纸,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蝇头小字,而且不光是一面,反面都快要被他写满了。

    因为正反两面都有字的关系,那字迹相互渗透,整张纸面上,也就不那么工整了,有些地方甚至显得有些污损。

    只是对于高并而言,能少买一张纸,就能节省不少钱,否则他连回高句丽的路费都不够了,毕竟此时随着买纸的人越来越多,卖纸的人却没有加量,而是不断提高价格。

    给高并最深印象的人,是一个名为韩三星的,此人显然是代县城中的卖纸大亨,据说掌握了城中七成的麻纸渠道,是替几个代郡大族进行贩卖的商贾,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叫做韩力士的,和他是亲戚,掌握了大概一成纸张生意,再加上一个叫做陈美光的陈家人,三个人加起来,足足掌控了九成以上的份额,所以在他们的推动下,纸张价格整整翻了将近十倍!

    这个价格,放在平时只能被人嗤之以鼻,可对于当下长街上的人来说,就是真正的刚需了,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基于这般局势,如高并这样的,都只能尽量将字写小些,以期能多谢点字。

    这边正在写着,忽又有人传言道:“听说那些世家之人,对太守用雕版法所拓印的书册额,很是不满,反而追捧十本上品,被丢弃的雕版之书,似乎无人要领!”

    “真的假的,好端端的书,因为是雕版所制,就要了?”

    “他们不要,我们要啊,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得到……”

    ……

    议论声再起,但这一次可就影响到那些人的抄录了,很多人根本沉不下心,反复追问,便是高并也留心起来,只是还是没有停笔。

    只是脑子里却转着念头,如何才能接触到那些雕版拓印出来的书本。

    “既然那些世家士人看不上,大概不会怎么看重,也许托关系联络一下,可以有所收获也说不定,只是我这钱财剩的不多了……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旋即又继续抄录起来。

    此刻,夜色也已经深了。

    院中,随着十本经过精心制作的书册被拿出来,在人群中传阅,翻开纸张,甚至还有清香扑鼻,又有一股淡淡的墨香伴随。

    当看着那可以称之为晶莹剔透的纸张,别说有志于文道的世家之人,就算是无心于此的道士、和尚,都免不了一阵惊呼。

    随后,就是接连的称赞和赞美了。

    过了好一会,张景生才对陈止问道:“府君,这般珍贵之物,而且只有十本,该不会也送出来吧?就算是府君肯送,咱们看着别人拿到,这心里也必然不舒坦,不知要如何处置。”

    “说来也简单,”陈止微微一笑,感觉这张景生果然很会配合,无形之中就给自己搭好了舞台,“这十部书都是明码标价,十两银子一本。”

    十两银子?

    在院子里的诸多仆从闻言,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对于他们来说,这真的是一笔巨款了,很多人的赎身价格最多只有这个价格的几分之一。

    在他们想来,花这个钱买本书,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

    没想到在座的世家之人,尤其是那洛阳、江左过来的士人,却在楞过之后,纷纷欢喜道:“太便宜了!简直出乎意料!”

    随后,那罗央第一个出声道:“我每一本都出二十两银子都卖给我吧!”

    “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马上就又有一人高声喊叫起来,“那本《法论》,我出三十两,我只要这一两,在下师从法家,还望诸位能给个面子,不要与我争抢?”

    “这岂是你一家就可吞下来的?此《法论》我家出三十五两!”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