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能得其认可,再起的机会是很大的,实在不行亦可在冀州发展,至于石勒……”

    唐典顿了顿,才道:“他毕竟没有摆明车马与代郡为敌,而且派人过去也有说法,前面的鲜卑两部,与府君交情不错,而江都王乃是朝廷大义所在,这石勒却是可以用探究敌人虚实的借口,府君真追问起来,大可以透露一些消息,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

    众人听罢,对视一眼,尽数点头,都觉得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

    至于石勒的说法,固然经不起推敲,但只要能拿出真凭实据的情报,哪双方就有默契,会心照不宣的不再过问。

    “行了,这又跑题了,这次把你们喊过来,可不是探讨怎么找后路的,而是商量着将军府的九个职位!”唐太公见众人意见统一了,这才再次开口,“那九个位置,代郡世家能得其一就算不错了,而我唐家想占此名也不容易,需要与其他各家交涉,权衡之后,让出一些利益,让他们退让,或者出手相助,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将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唐太公这才不慌不忙的道:“咱们自家也好,旁人相助也罢,若是将力往一处使,上下打点、疏通,再多与府君交涉,这成事的可能才会更大,老夫的意思,是意在那户曹参军,尔等一下如何啊?”

    众人一听,仔细一想,顿时都是眼中一亮。

    这可是肥差!更有不小的权柄!

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 
户曹参军,主管的自然就是户。

    便是郡守衙门里面,一样也有户曹一类的司职,管理的就是民户,户籍、赋税皆由此职司掌,乃至那钱粮也要过手,与下面的民户本就紧密。

    而户曹参军虽然多了参军两个字,其实取的,就是“参军事”之意,将民管的范围,交给军中,施行军管。

    比照当下这代郡的局面和情况,实际上就是在郡府衙门的上面,再加一层。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唐太公抚须而笑,“当下大将军治下只有一个代郡,所以户曹参军能管辖的也就是代郡一地,看起来与郡守衙门重合了,其实未来陈太守麾下的郡县多了,就能显出厉害了。”

    这位老人的言语之中,对陈止也是颇有信心,认为其人定然能够扩张。

    唐典笑道:“便是现在,其实也不止一郡了,不说新近筑建的两座新城,就说那代北之外,草原之上,七品鲜卑依附过来,这光是骑兵、战兵就有不下一万人马,再加上从属于兵马的诸多鲜卑牧民,少说也有一两万人,这些人可都没有算到一万二的武丁之中,一旦走马上任,担任户曹参军,那么这部分鲜卑人,必然也纳入管辖,其实就已经比郡县衙门署理的范围多了。”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其他人一听,一个个顿时都点起头来,心中对那户曹参军越发渴望起来。

    这边还在想着,门外忽有人来敲门,让屋子里的声音顿时一轻,他们这次是在家族内堂商讨,屋子里连仆从都没有留一个,轻易不会有人过来打扰,既然来了人的,就不会是小事。

    等唐太公让人进来,众人立刻就认出来,此人乃是太公的心腹家仆,此人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郡守衙门送来了帖子,说是要请唐君明日晚间前往府中一叙。”

    “哦?”唐太公眯起眼睛,面带笑意,老神在在问道:“不知这帖,是以何人名义、何等名头送来的?”

    那名仆人到底是机灵,马上就道:“是府君老爷派了差役过来,用的是征北将军头衔。”

    唐太公一听,便笑着点头道:“诸位,看来这世家的一个名号,果然是要落到咱们唐家的手上了,此事当真……”

    不等这位太公把话说完,那仆从就有些尴尬的再次出声道:“这个……听说城中几大家族都接到了这帖,连郑家也不例外。”

    这话一说,唐太公接下来的话,马上就好像是卡在了嗓子眼,怎么都说不出来了,过了好一会,才会叹息一声道:“这位府君,果然不喜欢被人算计,恐怕咱们的这些个念头,早就在他的筹谋之中了。”

    唐典则道:“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派人和其他各家联系,否则等到了府君的宴席之上,被府君拿出了什么甜头,那就要被分化击破了!”他是看出来了,陈止此举或许真有拿出一个职位拉拢各家的意思,但问题是,一口气把几大家族都叫过去了,这就变成了一个竞争的局面,万一再有个什么提议,让各家都难以割舍,那马上就要相互制约、拖后腿,乃至为此结仇,让陈止未来有了异论相搅的空间。

    “这可是阳谋!”唐资也明白过来,“就算我等知道,一样难以预防,即便此刻和各家通气,许诺了好处,但等事到临头,不知府君有何后手,便再次落入被动。”

    唐太公脸上的从容和笑容都消失了,他眉头紧锁,沉声道:“无论如何,这个职位我唐家是势在必得!”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你们可知道,咱们唐家只是这半年与府君运那代窑、白纸,就是多大的利润?哪怕是代郡陈家要分润一半,余下的一半才让咱们代郡世家分割,但靠着这代窑,咱们唐家的财力,也近乎膨胀了一倍!一倍啊!唐家崛起到现在,多少个年头了,积累的家财,居然与这大半年相当,就算去掉田产、祖宅和诸多商队,这也是不得了的份额了,要有多少人眼红,如若不能得权柄保护,那转眼就要被周围饿狼侵吞!所以,这次不要吝惜钱财,能拿出来多少,就拿出来多少,务必要得到其他几家的承诺!”

    这话一说,屋子里的人面面相觑,感受到了自家老祖话中的决心,却也有一种前后反差太大的落差心理。

    毕竟,前面还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对局势侃侃而谈,转眼之间这气氛就急转直下,有了一种背水一战的味道,而原因不过就是陈止发出了请帖!

    几人正想着,忽然唐太公又说道:“关于联络慕容、拓跋、石勒和江都王的事,先放一放,你们也都先把念头收一收,私底下也不要派人联络,同时看好自己的人,切不可一时疏忽,让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是先不要做让府君反感的事了,不要因小失大,真有什么想法,还是等这件事情过后,在行动也不迟!”

    听着这话,众人再次面面相觑,但旋即迎上了唐太公略显严厉的眼神,便都纷纷称诺,不敢再言其他。

    随后,唐太公便颇有疲惫的说道:“这次就先说到这里,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在前去赴约之前,老夫还有话要嘱托……”话是这么说,但他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到了唐典、唐资的身上,若是不出意外,明日晚间赴宴的,必然就是此二人了。

    这两人辞别了唐公之后,却是一同离去,只是走着走着,唐典忽然叹息一声,说道:“到底还是府君棋高一着,我等这边商量着种种,他那边一句话过来,局面立刻就不一样了,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改变局势,当真巧妙,掌握权柄的人多了,能这般精确抓到关键,以至于四两拨千斤的,恐怕却是寥寥无几!”

    唐资也是心有戚戚,然后又道:“太公言说,这分派家族子弟的事要推后,但我却担心,府君今日此举只是一个开始,不,或许也只是其计划中的一环,从打压世家、清点佃农、分润利润,一直到现在,一步一步,都在将代郡世家捆绑起来,如今看似推后,但将来还有没有机会施行,就很难说了!”

    唐典听闻,也是感叹摇头,随即又道:“其他各家的心思,也不好猜,想要联络,获得承诺,绝非易事!”

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让!() 
几个时辰之后,陈止的邀请、唐家的联系,就陆陆续续的与各家联系在一起。

    “太公,那唐家派来的人,已经走了。”

    王家,王老太公端坐与太师椅上,这椅子也是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经过代郡的工匠设计、改造出来的,听说最初的设想,便是那位陈府君。

    坐在椅子上,老太公舒服的伸了个懒腰,随后这老太公眯着眼睛,笑问:“怎么,唐家给出了什么承诺,是愿意把他们家那纸张的贩卖权尽数转给我王家了,还是愿意让咱们家插手代窑,也分一杯羹了?”

    被他问到的这人,名为王铭,乃是王家年轻一辈里面的佼佼者,过去也曾有些偏差,被勒令惩罚,经过接近半年的反省,在陈止一次巡查中被其称赞,立刻就被家族重新调回,虽不能说是立刻委以重任,却也给予了很大的期待,让他接手与其他各家联系的工作,以便于建立人脉。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的历练,王铭与过去相比,又沉稳了许多,闻言就知道自家太公的意思了,便回答道:“这方面唐家并未提及,咱们家中作陪的人里面,三叔、四叔都曾经几次暗示,不过唐家都没有接下来,反而只是在田产和走商上有退让。”

    “田产?”王老太公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王家还缺他唐家的田产?而且当下这情况,家中田多可未必就是好事,谁知道那位府君下一步,又会有什么提及,这自从陈府君坐镇代郡以来,一步一步,看似七零八落,其实皆有脉络,是一步一步的要聚拢人口,划分土地的,他手下那个谁,对,陈梓,这也是他陈家的人,派去新城干了什么事,你们可知道?”

    此时,这屋子里聚集着的,可不只王铭一人,还有其他王家之人,听得这话,却无人接口,知道接下来这位老祖宗是想要自己回答的。

    果然,那王老太公跟着就道:“说是要召集流民,开垦土地,再筑一新城,但却发放土地,表面上是统一耕种,但从不少渠道的消息来看,分发土地是早晚的事,更不要说古来枭雄占据一方,要拉拢人心,没有不分土的,这土地一分,人心就不一样了,昨天是流民,没有根基,可能一场大雨便要迁徙,今日有了土地,那就是自家,哪怕来了强盗,也要咬牙抵抗!”

    这老人说着,眼睛里流露出追忆之色,似乎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好一会回过神来,便自嘲着笑道:“你看,年纪大了,这脑袋就不好使了,说到哪了?”

    顿时,就有曾孙辈的人出言提醒。

    王老太公跟着就继续道:“这位府君平息代郡战乱,如今发展民生,鼓励商贾耕种,又拉拢佛道开设寺院,自身则拓印书册,传播学问,听闻最近还派人去往洛阳,邀请宗师弟子过来,说是要开设私学,这一桩桩、一件件,可不是寻常人物能做的,本来他这么做,也就是个边疆太守,手上有权,能调动兵马,又有背景,也就是一时的,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重:“得了征北将军的头衔,那短时间是走不了了,而更可虑者,却是此人的年纪,这般年轻,若是日后扎根北地,如果一切顺利,那就是几十年的经营!足以看世家兴衰了,你说这样的人,他当下的念头,是不是该注重?他既然要理清佃户,丈量土地,那就说明未来几年之内,这方面的事当有变化,那唐家想得倒好,用些不确定的东西与我王家交涉,谋夺实实在在的权柄利益!”

    屋子里的众人听着听着,也都明白了这老人的意思。

    跟着,就听王老太公定下基调:“明白告诉唐家,除了代窑之事,其他话就免了,他若是愿意将自家在代窑中占得份额,让出三分与我王家,那此事便就应下来了!”

    众皆称是。

    无独有偶,与此同时,在那朱家之中,同样也在谈论这件事。

    “家族要传承,少不了一个利字,当下这代郡纸的生意,是何等暴利!”不同于王家的老太公主持,朱家召集众人商谈的人,乃是新任家主朱宪,“这纸未来还将大有可为,除了罗阳之外,连那江南之地也开始流传起来了,有些士人已经到了无代郡纸不书画的地步了,所以咱们几家赚的本满钵满,但是……”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伴随着白纸的传播,还有通典的流传,咱们代郡代窑之名也逐步流传出去,那白釉瓷之名,已然响彻洛阳,随着纸张一同南传,现在还有许多人猜测,说是这种白釉瓷乃是以代郡白纸为根本烧制而成的,以为咱们几家也从中得利,殊不知真正得利的只有陈家与唐家!”

    说着说着,朱宪压低了声音:“陈家也就罢了,但那唐家不过因为当初先走一步,而今却得了这些许好处,任凭发展下去,这唐家必然财力丰沛,那代郡以后就只有陈唐两家了!而今,唐家又是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