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杨结、陈永是直接色变,其他人更是愕然。

    因为这话,实在是诛心之语了,就差指着陈止的鼻子,说他图谋不轨了,玩去和刚才几位大臣暗自打太极、下套的路数不同,等于是撕开脸了。

    但众人却也奇怪,这张应虽说之前与陈家不和,和陈止有些小矛盾,甚至于太仆陈永有利益之争,但都是小问题,不至于在这个关头,冒着得罪两位九卿、违逆两名郡王的意思,把陈止往死里弄啊,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

    “照张卿的说法,这事朕还不能插手了?”刘岱也听出了话中之意,表情有些不悦,他一方面是偏向陈止,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张应的话里,其实解开了朝廷的伤疤——对幽州的掌控,已经衰落到了一定程度。

    张应也知犯了忌讳,于是低头道:“臣此番话,都是发自真心!”意思就是,我不说漂亮话,直说真话。

    这对皇帝和上位者而言,着实是个不错的品质,还有几分孤臣的味道,因此刘岱神色稍霁,却是越发难以抉择了。

    这时,那甘陵王忽然道:“张尚书的为国之心,本王亦有所感,这话也说的在理,不弱便先了解一番,暂不行动,后续必然还有消息传来,更需要进一步的盯准战况。”

    这话再次让众人侧目。

    因为这表现出甘陵王,有心要改变最初的立场,朝张应倾斜!

    但原因倒也明晰,无非是要拉拢张应这个尚书令,毕竟比起九卿,还是尚书更值得拉拢,同时更是对广汉王的打击。

    更不要说,这两边最近本就眉来眼去的,明显是有过什么默契,先前的超会上,其实就有一点端倪。

    果然,广汉王一听这话,脸色就不好了,马上出言道:“此言差矣,王浚什么心思,诸位莫非不知,那征北将军乃是皇上亲近之人,被派往北地,本就是要盯住边疆,如今才多长时间,幽州刺史一不给朝廷上书,而不以上下之统问责,直接兴兵攻伐,岂是正道?”

    就算里面掺和了江都王的私心,而江都王算是自己的潜在盟友,但政敌支持的,那就一定要反对,广汉王在这一刻的觉悟,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一同大义凛然的话下来,马上就和甘陵王有了明显的区分。

    马上,这屋子里的众臣,就开始眼观鼻鼻观口了,都知道这好好的一次军情会议,又要演变成小规模站队仪式了。

    实际上,两位郡王的争锋,就是靠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小规模的站队,慢慢变得势均力敌的,而类似的局面更是时常发生,每一次虽不能带来明显的强弱改变,却还是让其他大臣不由头疼,同时影响着两方势力。

    果然,此言落下,广汉王就朝着九卿看去,等待着回应。

    而很快,杨结与陈永对视一眼,便上前说道:“臣等觉得广汉王之言在理!”

    见此情景,广汉王马上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次事,算是有了收获。

    而甘陵王则看了张应一眼,意思很明显,自己为其摇旗呐喊,此时还不表态。

    张应无奈,也只能道:“还望皇上能以大局为重,多想想大司马过去的功绩。”

    甘陵王也在旁出声:“王大司马手下雄兵众多,乃是国之柱石,定北天之根,若是动摇,怕是冀州先要倾覆,皇上,此事涉及江山社稷,不可因私废公啊!”

    顿时,这御书房里多了凝重的火药味,两边等于是摆开车马,针锋相对了,不出意外的话,又是一次此消彼长的权力争夺站位,只是这次有了尚书令张应的应援,甘陵王似乎收获更大!

    但正当两边都是气势正浓,已然是剑拔弩张之际,又有一道军情从来了。

    这一次,那军情书信上,标注了最为紧急的标志,据说是接连跑死了几匹骏马,第一时间送来的军情!

    十万火急,万分重要!

第九百一十六章 汉殇(中二)京起阴云藏杀机() 
    过来传信的侍卫,是没有拆过军情奏章的,只不过奉呈在皇帝面前的奏折、奏章、奏疏,当然要先筛选一遍。

    甚至正常途径的时候,在场的这些个大臣,尤其是如今如今的御史台、尚书台,更是可以先阅览一遍,再给皇帝送去,这送的时候,奏折如何分类,哪一份放在前面,哪一份放在地下,都是有讲究的,可以直接造成政治影响。

    但眼下他们的人都在御书房里,下面的人虽然经手,却还是直接送来,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此事,确确实实事关兵家军事,乃是要命的消息!

    于是,张应也好,其他一些重臣也罢,都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落到了那过来传讯的侍卫身上,希望能从其人脸上看出些许端倪。

    但这自然是奢望,连侍卫都不清楚具体内容。

    只是考虑到当前的时间点,以及刚刚这里争论的事情,众人心里多少都有猜测。

    肯定是北地幽州,又有了什么动静。

    该不会是陈止的兵马,已经被击溃了吧?

    这样的猜测,出现在现场大臣们的心里,就等着最前排的几位来公布了——

    御书房中的站位,自然也有说法,最里面的、最前排的,当然是皇帝和他的亲信莫安节,跟着就是两位郡王,随后则是地位堪比三公的,如杨结、陈永这样的九卿,其实已经站的颇为靠后了,和尚书台里的几人并排。

    此时,杨结与陈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忧虑。

    具体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陈止在幽州做着准备,但到底还是个大概,这细节如何?只是看先前的情报,以及剧情和江都王的奏章,说的是王浚起三路大军攻伐,这可不是小兵力,要攻匈奴国都勉强足够了,用来威逼一郡,如何能让人不担心?

    “这”

    但紧接着就见到前面的皇帝与郡王,在看了内容之后,一个个都是满脸惊讶,而后楞在当场,好一会都没有其他动作。

    “到底是怎么回事?里面是什么内容?莫非是王浚已经大胜?可看着表情不像啊!”

    众人心里的疑惑越发浓烈,但却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催促。

    只是紧跟着,他们就注意到,皇帝的脸色忽然露出了喜色,而广汉王则是迅速平静下来,唯独甘陵王神色依旧,甚至显得很是难看,有阴沉之态。

    莫非

    看着这些表情上的细微变化,张应心中一突,有了不好的预感。

    没想到,接下来两位郡王对视了一眼之后,并没有立刻公布奏章内容,而是转而面对皇帝。

    广汉王道:“皇上,如今局面复杂,难辨真假,不宜立刻决断,还是先等这军情被验证之后,再言其他吧。”他的声音平静,带着一缕从容之意。

    甘陵王则道:“不错,这事太过蹊跷,实在有悖常理,而且离着冀州最近的江都王,并无相应话语传来,或许其中还有缘故,不可轻信。”

    刘岱则满脸懵逼,这心里是震惊混杂着欣喜,疑惑杂糅着兴奋,脑子里也是一团乱麻,也是暂时难以决断了,闻言便顺势点头,散去了这次御前会议。

    本来急匆匆的召集,甚至不惜中断朝会,期间更有诸多争吵,引出了两王敌对,结果到了最后,却是虎头蛇尾,不发一语就驱散了众臣。

    这么剧烈的转折,哪个会不好奇、不忧虑?

    于是这御前会议散去之后,回到了各自住处的众臣,一个也没有闲着,马上就派人出去打探。

    他们在宫中多多少少都有关系,彼此之间也有交情,一个套了情报出来,马上就传得沸沸扬扬的,进而整个洛阳为之失声。

    “王浚大败,连人都被活捉了?”就连陈止的亲叔祖陈永,听到了这个消息,都觉得不可思议,“莫非是王浚的攻心之言?”

    老陈左思右想,无法确认,但心里还是期盼为真,只是等不及朝廷的认证,自己派人过去求证了。

    另一边,杨府的杨结也是如此,他本来还担心女儿的安危,结果现在被陈止大胜的消息震的头晕脑胀,不知真假,闹到最后,竟然不是信息,而是惶恐,生怕是王浚故布疑阵,以虚假消息来蒙蔽朝廷,拖延时间。

    “我那女婿、女儿,都是出身高门大族,乃至那女婿本身还是高品之人,这样的人王浚要么就不下手,一旦下手,就肯定不死不休,千万别是他已经把人抓了,又派朝廷追究,所以干脆来了这么一说,给了个假消息啊!”

    这么一想,这杨结是坐不住了,赶紧派了人往北边赶,希望弄清楚情况。

    与之相比,尚书令张应在一番探查后,得到的消息可就比较多,已经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了,心里的焦急,难以诉说!

    “王浚怎么这么不禁打?直接就溃败了,人都被抓了!”

    听着老爹抱怨,他那儿子张央也在旁附和:“这王浚真是废物,之前架子不小,谁知道是个绣花枕头!”

    啪!

    话未说完,就被张应一巴掌拍在脸上,就听张应训斥道:“你胡扯什么,王浚要真是个废物,朝廷过去能拿他没办法?你岂不是说,我等连废物都不如?”

    张央吓了一跳,赶紧谢罪,跟着小心翼翼的安慰道:“就算这事是真的,他陈止再厉害,也就是在边疆作威作福,咱们安安稳稳的待在洛阳,权掌中枢,难道还用怕他?以后有机会,以朝廷的名义给他几个名头,招来京城,便能拿捏。”

    张应抬头看了儿子一眼,面色少霁:“这还像话,说明你还是有长进的,知道在大汉,世家坐镇中枢,才是真正的青云之路,如那王浚之流,再过强横,不过地方土霸,就算王浚换成陈止,也不过如此,只是当下要担心的,却是陈止在边疆崛起,朝中杨家、陈家便难免得势,今日我因故多言,近乎和两家撕破脸皮,却是有点隐患,得去与甘陵王交谈一番才行,你安排人去送拜帖!”

    张央领命而去。

    但另一边,被张家父子念叨的甘陵王,却是面色铁青,看着手上的一份抄录过来的书信。

    这封的书名,正是那位江都王刘会。

    “没想到,刘会这么快就上书陈词,说之前那封奏章乃是一时糊涂,因私废公,其实此次幽州之战,乃是王浚挑起,而那位大将军也已沦为了阶下囚!”

    看着看着,他一个控制不住,把信捏成一团,扔在地上。

    “江都王可不是愿意吃亏的主,他既然再次来信,弥补之前话语,就证明王浚身败被擒乃是千真万确!这可就麻烦了,今日本想拉拢杨家、陈家,最后转而拉拢张应,还以为能得尚书台之助,结果陈止得胜,那杨家、陈家必然大兴,被刘出抓住机会,岂不是要拿来做文章,压迫于我?说不定要如之前几王一般,黯然离京!”

    这权争之路,本就难有定论,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尤其是这种涉及军政之事,拉拢错了目标,结局可能是致命的,直接葬送大好局势!

    这么想着,他眼中闪过精芒,越发生出阴森之意。

    “岂可如此!岂可如此!”

    焦急之下,他来回踱步,最后似乎下定了决心!

    “也罢,本来我就不占优势,要和他刘出来回拉锯,还渐渐落入下风,那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做个大事!也效仿他刘出当年驱逐东海王的一幕!”

    这么想着,甘陵王眼中满是阴狠之意,却没有急躁,而是招来仆从,让他去将身在洛阳的另外两位宗室请过来,说是有事要商谈。

    那人很快便领着命令离去。

    屋外,天色渐暗,阴云缓起,遍布天空,将整座洛阳城,笼罩在阴影之中,似乎酝酿着什么。

第九百一十七章 汉殇(下)宗乱之始() 
    东海王刘裘乃是宣武皇帝刘敏的第三子。

    宣武皇帝共五子,长子为淮南王刘褒,次子乃是甘陵王刘袤,第三子便是东海王刘裘,四子乃是钱袋皇帝刘衷,最后就是老幺长沙王刘裹。

    所以甘陵王实际上乃是东海王的兄长,他们这两支的关系并不亲近,但比起当今的皇帝一支,还是亲近许多,所以当初东海王掌权、去世,终究还是在甘陵王等人心里留下了嫌隙。

    平时或许没什么,可以到关键时刻,这种情绪就难免浮现出来。

    所以当长沙王刘裹与晋王刘远抵达了之后,在稍微了解了局势之后,长沙王就忍不住念叨起东海王的事了。

    “刘出也太不知道好歹了,毫无长幼之念!”长沙王先是一番抱怨,“先前天下洪涝干旱不绝,内外皆有乱相,若不是东海王兄主持局面,恐怕已经是天下大乱了,结果他刘出一来,不光驱逐王兄,最后更是让王兄死得不明不白的,至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