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心有不满的人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和影响力拉出队伍造反的,其实不多,这天下处处似乎都能揭竿而起,但遍数其人,那带头的多少都有来历,放在江左这里,就更明显了,这些举起反旗的,背后都有支持之人,将他们镇压,只不过是第一步!”

    他看着面前的众人,淡淡吩咐起来:“然后顺藤摸瓜,找到指使之人,将相关人等尽数拿下,然后给予定刑,所以这几处反叛之人,其实并非坏事。”

    众人听着,心里已经明白过来。

    这就是过去在幽州、在冀州,在北地施行过的方法,但凡有不服从之人,他们自己跳出来,这无疑是最好的,就可以用玄甲军彻底根除隐患,顺势再靠着正大光明的定罪,直接就将世家打压下去。

    陈止对世家的态度,如今已经十分明确了,借其影响力,招揽其人才,限制其权力,最后再想方设法的动摇其根基。

    换一个人这么做,恐怕早就被天下的世家、士人代表弄死了,偏偏陈止如今冠绝天下,掌握兵马制度,又有诸多先进利器,还有北地民心归附,兵锋所指,所向无敌。

    那些世家鼓起勇气反抗一二,还没有闹出什么波澜,就已经鲜卑镇压下去了,哪里还有胆子再挑战?

    所以当玄甲军全线出击,扫荡江左反叛,一一拔出钉子,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相应的世家,再和北地一样如法炮制,将这些世家削弱、打压,乃至直接肢解,这旁人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只不过,几次之后,连和陈止有些关联的家族,也免不了遭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就是陆家了。

    这陆家子弟,先后投奔陈止,那陆映更是陈止起于微末时的至交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当陆家的几个分支家族,也被牵扯其中,以至于被直接、镇压,令整个陆氏元气大伤之际,早就在陈止的都督府中担任要职,这次更是为了能说通江左士族,亲自跟随过来的陆映,终于按耐不住,在家中老人,以及自己心中念头的驱使下,他来到了陈止的面前。

    “坐。”

    陈止难得的空出时间,没有去做任何公务,而是在前庭的廊道上,见了陆映。

    两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套茶具。

    “你我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坐在一起,随意的聊聊天了。”

    陈止为陆映沏茶,淡笑着说着。

    陆映的表情却有些僵硬,他的脸色并不自然,闻言只是道:“主公此言差矣,你我……”

    “现在就不用拿那一套纵横家的说法出来的了,”陈止直接打断,他放下茶壶,“你此番过来,虽然是为了陆家求情,但肯定不是为了说这些。”

    陆映沉默了一会,终于说道:“陈君,你到底是何想法,真要行逆?此举着实不妥,而且你现在处处树敌,更是打压世家,其实不利于血脉传承,需知世事或有变化,但世家传承却不会断绝,纵然一时失势,但终归还有复起之时,而且……”

    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陈君你这次得罪的,可不只是一家,就算一两家大族真因为拆分、打压,彻底一蹶不振,但其他家族难免发展壮大,到了那个时候,与陈氏的敌意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说到这里,陆映停了下来,看着陈止,等待回应。

    “我知你意。”陈止点点头,“其实我如今所为,就算在玄甲军内部,也有诸多非议,尤其是都督府中,很多出身世家的,其实皆有其怨,只是本着诸多念想,才会生生忍下来,不过……”

    他忽然指了指两人面前的茶盘。

    “世家固然不会灭,但组成世家的人,是会变的,如今这些世家、士族的根基,说到底,还是知识、是权柄、是家风、是教育,是一个一个不断能做官,能巩固权柄,能划分职权,能掌管任免,能惩恶扬善,所以一切都来得及……”

    他忽然将那茶盘拿起来,扔到了走廊之外。

    “只要我活下去,就有时间慢慢改变,也许三百年后,一切又会归零,也许我这一次就会真正永眠,也许会以另外的形式,看着世间,也许这一切也不过就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看起来改变了,但最后还是会归于源流的,但是……”

    陈止站了起来。

    “这不是我不做的理由,而这一切,我也都做了。”

    随后,他在陆映迷惑而又担忧的目光中,转身走了回去。

    五日之后,迁都事宜正式展开,大大小小的事情,无数繁杂的琐事,都要被一一过问。

    长安本有宫室,但皆有破损,修缮之后,才堪使用,而江左这边同行的,除了朝廷的诸多衙门,更有许多人员,还要加上一些世家的族长,他们会被先行带过去,至于余下的族人,也会在之后的日子里,被一点一点的迁徙过去。

    这一迁,就像是一辆早就破损不堪的马车,被几匹瘦马强行拉扯着,朝着一个地方奔驰而去,稍有不慎,就是车倒马翻的结局。

    熙熙攘攘之间,一切慢慢定格在长安。8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礼成,朝立() 
天嘉元年,年末,朝廷迁关中。

    落户此地之后,倒是引起了不少风波,因为这突然之间来了一个朝廷,可是不同于两王当初搭建的小朝廷。

    江左朝廷,严格算起来也是一个割据政权,但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规模上还是犹有过之的,尤其是等关中衰落,两王立佛借胡,局面为之一变,很多原本跟随过去的家族,也就纷纷弃之而去,或者归于江南,后者北上玄甲。

    不过,陈止的态度始终明确,到了他的地盘,世家的权柄就要受到削减和压制,所以大部分的世家,只是基于狡兔三窟的想法,分出一两支脉,过去占个位置,关键的重点,还是要经营江左。

    按照后世史书,以及教科书上的说法,那就是这些世家,当时还心存侥幸,认为统治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的南方朝廷,因为占着正统之名,所以将主要的精力还放在南边,并且妄想着这种局面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但是中原人民期盼统一的心情,是无法改变了,经过了新汉末年的战乱,三十多年前,天下三分时的苦难记忆,又重新浮现人心,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重新统一前的北方政权更加的拥护。”

    “北方的玄甲军政权,倡导技术,拥有更为先进的政治体制,更拥有着先进的战术思想,在两者的武装下,训练处了冠绝天下的军队,这成为了以北统南的基础,并且最终获得了实现。”

    “当然,玄甲政权依旧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为了安抚北方的基本盘和根底,不至于因为定都关中,影响到军队的根基,于是以‘燕’为国号,并且依照旧例,提拔了一部分旧部,塑造了新一批的勋贵集团。”

    ……

    无论后世对此是如何评价的,但至少朝廷再次落于关中,还是难免激起当地一些势力的反应。

    无论是当地的世家,还是胡人部族,乃至是宗教势力、流民团体,一时之间都难免会有抵制心情。

    只不过,陈止在推动迁都之前,早就在关中留下了一批玄甲军,让他们厘清了当地势力,镇压了各方念头,再加上连蜀地都被一并平定,南北就有了呼应,还绝了关中一些人南下的心思,于是朝廷再来的时候,风波就少了许多。

    不过,随着各方世家被强行迁徙过来,还是难免再起波澜,不说这些世家的不情愿,以及在各地闹出的大小事端,就说他们这么多人聚集过来,令长安周边的京畿之地,人口陡然之间暴涨,令各方面的问题都凸现出来。

    发展到了后来,甚至连正常的生活起居都受到了影响,造成了一连串的矛盾。

    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科举出身的官僚,在经验上还有许多欠缺——这次迁都,为了毕其功于一役,防止又有诸多弊端,陈止将这些办事的人员,都换成了北地出身的官员。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这几年中通过科举出身的,对玄甲政权有一定的忠诚,在办事上自成体系,但多数还是年轻人,骤然担负众人,终究难免疏漏。

    但好在有陈止给他们撑腰,又有玄甲军保驾护航,所以在经过一番折腾之中,终究还是让迁都事宜走上了正轨。

    前前后后,几乎用来三个月的时间。

    到了天嘉二年的春季,这迁都的诸多事项,才算是完全平息,长安内外恢复运转,看起来也是一片平静。

    只是在这平静之中,自有那些世家官员的不满被积压起来,却也无处发泄,最终只能这般忍着,就想着日后能否有机会舒展这心中之念。

    至于那内外的百姓,乃至被强行归于一处的胡人部族,却是心态复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念头,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各有其念。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时间缓缓流逝。

    天嘉二年,年中一过,长安城算是彻底归于正轨,整个天下的各处,再次政令畅通,只是这一次,因为玄甲军的原因,加上诸多工匠出力,铁罐马和轨道慢慢铺设开来,取代了一部分直道和官道,将长安与天下间几座主要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

    当然,因为地域和地理的原因,有些城市难以与长安、洛阳连接,毕竟路途太过遥远,所以,就将边疆的主要城市进行了连接。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对后世造成了巨大影响,当时的人并没有多少认知,却也注意到,随着几座城市连接之后,调兵遣将却是越发快捷的了,以至于几个心存侥幸想要浑水摸鱼的鲜卑小族,刚有动作,几日后便被举族屠灭,着实是又一次震慑了天下人心。

    而随着各方消息的传来,长安城内,暗潮涌动,劝进之声再起,三请三辞之事就有人念叨起来。

    终于,在一日朝会之上,以张应、庾亮为首,诸多官员起来,劝陈止晋帝王位,成至尊格。

    让他们意外的是,陈止压根就没有打算谦让,更没有三辞,这边一说,那边就应了下来,让许多人不甚习惯,以至于引起了非议。

    但是,事情的进展,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非议,便发生变化。

    所以两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陈止按着该有的礼仪规矩,在长安接受了禅让。

    龙袍加身,百官跪拜。

    他坐于龙椅之上,感到四面八方的气运澎湃而来,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派繁华、兴盛的景象。

    但他还是注意到了,在这烈火烹油气象之后,那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隐患和灾厄。

    “如此看来,这大燕朝当有六十年兴盛日,若是后辈子孙争气,或许还会有二十年中兴,随后却依旧难逃治乱循环,毕竟这天下间的矛盾、问题,是怎么都解决不了的,能有六十年兴盛,八十年强盛,放在三百年的循环里,已经占了不少事件,算是不错了。”

    这般想着,陈止的眼睛里,却是闪过兴灭变化,与天下气运相合,一道似虚似幻的奇妙光影,在他的身后渐渐成型。

    “只是若想要达成所愿,终究还要靠着一点玄妙,那最后所得的上上签,或许就是为此而生,但想要有所成就,我还要在余生之中,做些事来。”

    这般想着,他一挥手,让朝拜的文武尽数起身。

    礼既成,则朝立。

正文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ww。xxbi quge。c0m新笔趣阁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第一章 季汉末年,天下不宁() 
烈日当空,王侃迎着烈日,流着满头大汗,在院子里打拳,这一拳一脚,颇有气势,偶尔生风,让在旁观看的赵莹啧啧称奇。

    待得王侃一轮拳打罢,赵莹从旁边的椅子上拿起一条毛巾,就走了过去,递给王侃,嘴里说着:“王同学,你那几个狐朋狗友说你会武术,原来不是胡说,而是真的,我刚才看你打拳,速度不快,但好像很有力气。”

    王侃接过毛巾,擦了擦脸,笑道:“我说班长,你还是有眼力的,我刚才那套拳也是有来头的,叫做陈式拳,专练长短劲儿,长劲存脚底,短劲崩下腹,运之于拳,如滔滔江河,劲力不绝,传闻是大燕朝的开国之君所创,流传到现在,少说也得一千七八百年了吧,都是国粹。”

    “说你胖还喘上了,真会扯淡。”赵莹没有半点女孩子的矜持,雪白的脸蛋忽然绷了起来,“行了,说正经事,我今天过来是要问问你,徐方来找过你吗?”

    “怎么,他上次没挨够,还来找我想吃两拳头?”王侃放下毛巾,一听到那个名字,就露出了不快之色。

    赵莹眉头一皱:“瞧你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