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梁山泊附近的渔村里,看来也没有打鱼致富,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吃不饱饭拿着几根烂棒子出来打劫的孩子们了。

    少年休息了片刻,恢复了气息,这才站起来抱拳说道:“三位好汉,多谢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我虽然也不是什么好汉,但是我懂得愿赌服输,说话算数的道理,既然我输了,我便遵守约定,告辞了。”

    说罢转身就走。杨怀仁也很无奈,别看这少年年纪小,也是知情知义之人,就是这倔驴脾气实在让人头疼。

    杨怀呢留不住他,只好问道:“好汉留步,不知这位好汉尊姓大名?”

    少年头也不回,朗声说了一句,“在下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齐州人士柯小川!”

    “柯小川?齐州人士?弄半天还是哥们的老乡。”

    杨怀仁念叨着,“咋我认识的姓柯的都这么犟呢,江南七怪的老大柯镇恶就是这么个三鞭子也打不回头的犟橛子。”

    “柯镇恶是谁?”陈天霸好奇的问道。

    杨怀仁只好一路讲着柯大侠的倔强往事一路领着这些打劫他的孩子们回了营地。

    孩子们看来是真的饿坏了,见了饭食,一个个的都狼吞虎咽似的吃起来,还不停的夸赞食物好吃。

    待他们吃饱了之后,杨怀仁才从他们嘴里问出事情的前因后果来。

    果然不出杨怀仁的猜测,这些孩子都是附近穷渔村里的孩子,梁山泊虽然物产丰富,各种鱼类资源不少,但是由于大野坡地处偏僻,他们打了鱼要走好远的路程去集市和镇子上贩卖换钱。

    梁山泊周围的县镇里,鱼的价格并不高,那点卖鱼的钱,也换不了多少粮食,这些梁山泊周边的渔民也大都挣扎于温饱线上。

    后来有些渔民在梁山泊里打鱼,便遭到一伙不知道哪里来的水上强盗驱赶,并禁止他们在水泊里打鱼。

    一开始渔民们也不怎么在意,梁山泊大了,有几个成群结伙的水匪也正常不过,于是照样该怎么打鱼就怎么打鱼。

    可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在驱赶没有起到效果之后,这些水匪们真的开始对渔民们下了狠手,凿船杀人这种事便发生了。

    多个渔村里都死了人之后,大家便都不敢再去水泊里打鱼了,只好在村子附近的水域打捞小鱼小虾勉强度日,日子也就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维系。

    村民们报了官,可官府却说梁山泊大了,派了捕快好几回去捉拿歹人,却连个人影也没抓着,时候长了,便也慢慢不放在心上了。

    村民无奈,只有让还有些劳动力的去周边的州县做些苦力的差事赚些饭钱,只留下老弱病残留在家里。

    这些孩子来自前边不远的一个叫做朱家村的小村子,村里就剩下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他们这帮半大小子。

    后来他们遇到了去投梁山却被人家赶出来的柯小川,柯小川也只有十五岁的上下的年纪,懂一些武艺,听了他们的事情,这才知道梁山上现在是住着一伙杀人不眨眼的水匪。

    既然水上没法讨生活,柯小川便领着村里还大一些的男孩子们出来在大野坡的路边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也只是为了抢些贪近路走大野坡走的行商的钱财,好买些粮食充饥。

第237章:少儿不宜() 
杨怀仁很好奇眼下的水泊梁山上落草的是哪帮子人马,可这些孩子们也只是听家里大人们说起过,却不曾见过。

    如果梁山上住着的是一帮锄强扶弱替天行道的好汉,杨怀仁倒是很有兴趣和他们结交一下,可从他们的行事手段来看,这是一帮道地的土匪。

    杨怀仁本想从何之韵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可何之韵原先是在中原地区活动的,河东诸地的大伙的帮派和山寨她倒是有所耳闻,但梁山上这伙人,她还真没听说过。

    不过他们既然敢杀平民,就一定不是什么好鸟。杨怀仁自知他现在的处境不适合出这个风头,但是他还是吩咐连子庚派了几个内卫的探子去郓城县和梁山周边查探一番。

    孩子们饱餐之后,杨怀仁又给他们每人一大袋粮食和一贯钱,派人把他们送了回去。

    这时已是十月下旬,没有风的时候,白日里也还算暖和,杨怀仁甚至还穿着普通的儒衫,里边只穿了两层内衬而已。

    可这天夜里忽然刮起大风来,气温骤降。第二天杨怀仁醒来,何之韵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棉衣棉靴,还有一件皮毛的大氅。

    杨怀仁觉得娶了媳妇真好,有个体己的玉人儿时刻关心自己,真是比当了皇帝还舒坦。

    掀开帐篷的门帘,一片铜钱那么大的雪花打在他脸上,立刻便融化了,擦了擦留在脸上的冰凉,再抬头向外望去,整个梁山泊已是白茫茫一片。

    杨怀仁顿生天地苍茫之感,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清凉纯净的空气,整个人都舒爽起来。

    刚想去看看臭蛋和毛球怎么样了,何之韵也穿好了皮毛跟了出来,递个他一个皮毛的帽子。

    杨怀仁微笑着接过来戴在头上,拉起何之韵的双手攥在温热的手心里,看着她白皙透亮又微微发红的面颊,情不自禁念了一句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何之韵听了心里甜蜜,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的情郎,害羞地轻咬朱唇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她可爱里还半含羞涩的表情,像是一朵傲雪开放的寒梅,把杨怀仁整个人都给融化了,让他忍不住凑过脸去想去一嗅芳泽。

    可就在这浪漫的一刻,天霸弟弟和小七从隔壁的帐篷里走了出来,他们倒是非常尽职尽责,只要杨怀仁出门,他们便不离左右。

    何之韵赶忙推开了杨怀仁,嗔怪道:“都怪官人,叫人家看了笑话。”

    杨怀仁转头去,愁眉苦脸地看一高一矮两个傻愣愣的瞪着大眼盯过来的人,心中好不生气,哥施展一回泡妞绝技容易吗?

    连老天都这么配合,整出这么大场面来配合哥,为啥你俩偏偏走出来当电灯泡?

    何之韵红着脸去忙活着给杨怀仁准备早饭,杨怀仁叉着腰对这俩没眼力见儿的货说道:“你俩也真是,就不知道回避回避?知道啥是少儿不宜不?”

    听到“少儿”二字,小七脸又绿了,不服气的辩驳道:“侯爷啊,小底好像记得你比我还小几岁呢。”

    “这又怎么了?”

    杨怀仁蛮不讲理的说道,“我就是看身高判断年龄了,咋地?”

    小七被戳到了痛处,一脸无奈,无言以对。

    天霸弟弟这时傻呵呵的笑了,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我,我个子高……”

    杨怀仁看着他换了一身黑褐色的皮毛大衣之后,跟后世里一部动画片里的熊大的样子差不多,“噗”地一声笑喷了出来。

    “你个子高怎么了?咱们三个里边就你年纪小,你个子再大,也是个大号的儿童!”

    臭蛋和毛球被杨怀仁放了出来,这俩货就跟乐坏了的小孩子似的,跳进雪地里撒起欢来,扑腾了杨怀仁一脸雪。

    昨夜内卫射来的野鸭很多,营地周围三四里地的飞禽被他们祸祸惨了。全部炖了竟也没有吃完,正好今天早上用这些炖鸭子煮鸭片粥,可以暖和身子。

    吃过了早饭,大雪也没有要停下里的意思,眼看着地面上的雪越来越厚。

    杨怀仁本想等雪停了再走,连子庚却建议现在就起程。

    “侯爷,别看现在雪下得大,其实地面还是暖的,路面还没有结冰,若是再等一天,明日即便雪停了,可路面也结冰了,就更不好走。

    再说气温骤降,总在外露营也不是办法,我们这些粗人也就算了,您和夫人身子骨金贵,总住在野外对身体不好,不如进城修整等雪停。”

    老连说得有道理,杨怀仁便下令拔营出发。

    杨怀仁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雪,特别是在野外,白色的世界让他的心境变得平静,心情自然就好了起来。

    他没有乘车,而是牵来一匹马骑上去走在队伍的前边,两只老虎也没有乘车,扑跳打闹着跟在他身边。

    队伍出发不久,走在前边的杨怀仁远远的看到路边聚集了不少百姓,看到了杨怀仁的队伍缓缓走过来,忙迎了上来。

    这些百姓便是朱家村的渔民,昨夜自家的孩子们夜里回家,带回来一大袋粮食和一贯铜钱,把事情的经过跟家里老人一说,村民们都觉得这是遇上救命的活菩萨了,所以一大早便全村出动,等候在路边,想向这位大善人表达一下谢意。

    翘首期盼的好久,终于隐约望见一个骑马的人影,身后跟着一条长长的车队走了过来。

    杨怀仁今天穿了大氅,胯下骑着高头大马,迎着漫天风雪整个人的气质完全不像是个书生,俨然一个得胜归来的大将军。

    等百姓们迎上去看清楚这位马上之人左右两侧各有一只斑斓猛虎的时候,更是笃信这人是个天上下凡的神仙,忙簇拥着跪倒了一片。

    杨怀仁也猜到了这些人便是朱家村的百姓,忽然见他们跪下去大喊“多谢仙人降福”的时候,他也被吓了一跳,赶忙跳下马来。

    由于一只手不太好保持平衡,加上跳得匆忙,杨怀仁落地的时候站立不稳,一头栽倒在雪地了,啃了一嘴雪。

    神仙也能摔得这么狼狈,百姓们都看傻了。

    杨怀仁赶忙爬起走上前来,吐了吐嘴巴里的雪沫子,“乡亲们快快请起,我哪里是神仙?”

第238章:壕的世界() 
孩子们认出了杨怀仁,给大人们介绍到,“这便是昨日请我们吃饭,又送了我们粮食和钱财的那位大官人。”

    村民们又一片千恩万谢,杨怀仁不太适应,忙扶起了跪在最前边的一位老人,“大家都快起来了吧,这真不算什么。”

    一袋米,一贯钱,对于他来说也许真不算是个事儿,可对于这些贫苦的村民来说,这就是过冬的保障,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村长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把一个钱袋子塞到了杨怀仁手里,“大官人一片善心,将来必得上天庇佑,粮食我们收下了,可这钱财,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要的。”

    杨怀仁又把钱袋推了回去,看着这些百姓这么冷的天还穿着破旧的夹袄,从夹袄的破洞了露出来的,竟是些芦苇絮,心疼的说道:“既然给了你们,你们就收下吧,买些过冬的衣衫也好。”

    村长也肯接,伏身又要跪下去。

    “这可如何使得?”

    面对一个老者要给自己下跪,杨怀仁很是心酸,他不过送给他们一些米粮而已,那一贯钱,在他眼里连九牛一毛都不是,昨夜的时候就是怕多了他们不肯收。

    可是包括村长在内的这些百姓,天性就是淳朴的,接济他们的粮食,他们可以对杨怀仁感恩戴德的收下,但是钱财,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了。

    或许这就是孔孟之乡的百姓,即便穷困潦倒,也是有骨气的。杨怀仁觉得再硬塞回去,便是羞辱了他们,这才把那一袋铜钱收了回来。

    这时村民们又拿出一些平时他们都舍不得吃的晾干的咸鱼,一定要让杨怀仁收下。

    杨怀仁很是感动,没有推辞他们这种礼尚往来的意愿,或许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村民们这才让开道路,指明了最近的城镇的距离和方向,示意不耽误杨怀仁赶路。

    队伍继续前行,杨怀仁这次坐进了车里,从车窗里回望着依旧站在风雪里向他挥手致意的村民,杨怀仁无语凝噎。

    何之韵知道她官人这个人,平时里嘻嘻哈哈什么都不在乎似的,其实最见不得百姓受苦,她温柔地靠在他的肩膀上,才让杨怀仁心情渐渐平静了不少。

    走出去二三里地,何之韵又吩咐人回头去给朱家村的村民送去了一些绢帛,让杨怀仁感喟还是韵儿想的周到。

    杨怀仁回乡的队伍经郓州,过东阿,平阴,长清,若是天气好,道路又畅通,本两三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可这一路走来,雪就一直下个不停,加上白天日头短了,夜里又不好赶路,队伍在风雪里走走停停,用了五六天的工夫才到了齐州。

    齐州是属京东东路的上州,州治在济南郡,下辖历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临邑,禹城五县,户十三万七千余,加上驻扎在这里的兴德军和广济军,治下逾七十余万军民。

    也许是因为天降大雪,城内的道路上并没有多少出门的百姓,杨怀仁这个环县侯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的注意。

    杨母回了老家,心情十分高兴,恨不得立即便回历城县的杨家村去,想起雪没有停,路上又没有人欣赏她想象了很久的衣锦还乡的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