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路。”

    杨怀仁凝视着她的眼睛,轻轻抬起双手,拍拍兰若心的紧绷的双臂,让她缓缓松开了抓着他的双手。

    “如果我告诉你,我上辈子就见过你,你信吗?”

    兰若心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等理清了思绪,又重重地摇了摇头。

    “呃……要是换成了别人对我说这句话,我也不会相信。”

    杨怀仁继续安慰她道,“这不能怪你。毒杀梁乙檀这件事,我也不怪你,反而我应该谢谢你提前告诉我这一切,我好早做准备。”

    “准备?做什么准备?西夏国相梁乙逋现在可能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愤怒之下,他可能不顾一切要调动西夏大军来环州捉你,不出三天,通远县一定会大兵压境。”

    “没那么快吧?”

    杨怀仁摸了摸下巴,“调动大军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就算他是西夏国相,真要和大宋开战,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毕竟西夏朝廷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在他一个汉人手中,那些党项权力贵族,和他之间也不可能没有一番争论。

    就算西夏发了兵,难道我大宋百万边军就是吃素的吗?环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是那么好被他们攻破的。

    大宋朝廷就更不用担心了,朝廷上的争执肯定不能一时三刻之间就能争论出个结论来,等他们下了决心要拿我,那也要半个月以后了……”

    “你真傻还是假傻?”

    兰若心恨不得一拳捶在杨怀仁的脑袋上,真搞不懂他是哪里来的这种盲目的自信。

    “西夏真的打过来,不用朝廷下旨,姓童的老阉人就能把你绑了送到梁乙逋那里去!这件事对他来说,只有功劳没有过错,你这都想不明白吗?”

    杨怀仁苦笑,这种情况他不是没考虑过,不过从眼下童贯的种种表现来看,并没有对他做出任何防备,也没有要拿了他意思。

    或许是他内卫的身份在这时候帮了他的大忙,童贯明面上位高权重,可在内卫里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

    杨怀仁这个菊花内卫副总管的名头虽然没多么大实权,可对于童贯来说,是足够让他忌惮的了。

    他若是拿了杨怀仁,不论在高太后眼里还是在其他内卫眼里,他都是出卖了组织的,他的将来也一定没有好下场,最起码他的前程是彻底完了。

    所以杨怀仁在赌,赌童贯的想法,也是要借这件事赌一赌。

    十多年来边军被西夏人欺辱了太多次了,每个边军心中都渴望能和西夏的战斗中获得一次胜利,以洗刷过往的种种屈辱。

    如果这一次环州的边军能在防守战中获胜,不但将极大的鼓舞边军的士气,而且能鼓舞整个大宋军队和武人的士气。

    更好的结果,是不但朝廷不会怪罪他,还会因为他这一战之功,从此平步青云。

    杨怀仁相信自己对童贯的判断,也相信像杨世虎一样的边军将领们,想法也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宁可选择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豪赌一次,也不愿意逃跑做缩头乌龟。

    兰若心不知道这里边的原委,直当童贯是个普通的监军的太监,之所以那么想,也是正常。

    “你就当我傻吧,童贯不敢说是个好人,但这一次,他一定会站在我这一边。”

    杨怀仁对环州边军很有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记忆里,这时的西夏军队并不多么可怕,大宋边军以往诸多避让,也是由于掌权的文人军事长官故步自封,畏首畏尾不敢应敌罢了。

    赵煦掌权之后的绍圣初年大宋和西夏之间的小规模争斗,大宋边军并没有吃亏,到元符年间大宋西征西夏,也是连战连捷,如果不是大辽出面干预,宋军都有灭亡西夏的可能。

    由此可见,西夏的内政情况也不见得就多么清明,多民族国家的内部,一定不会是一片平静的,而多民族构成的军队,就更谈不上团结合作,战斗力强劲了。

    当然这一切不能跟兰若心说的那么清楚,杨怀仁只好装作自信满满,只是简简单单言称西夏军队不足为虑罢了。

    兰若心不知怎的,既然话已至此,已经表明了她对杨怀仁的倾情之意,他若不肯走,那么她也只好留下来陪他。

    她双眼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水雾,“如果你要留下来,那么我也留下来……陪你。”

    刚才杨怀仁对于他和兰若心两人单独交谈还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可刚刚兰若心表露了真心,眼下一双黑亮如黑玛瑙般的美目莹莹动人,杨怀仁也感到有点不对劲了。

    面对这个曾经让他痴狂,又让他尝尽了苦楚的女人,他竟一时语塞,不知该用什么话语来应答她这一番真情的告白。

第446章:升帐点兵() 
梁乙檀被杀的真相忽然就变的不那么重要了,装着他尸首的棺椁运出通远县城后的第二天,环州最北边的青岗峡哨站就传来消息,西夏静塞军司近两万西夏军开拔,直奔环县外围而来。

    通远军司紧急集合了军司所辖五营的营官和校尉商议如何应对,环州本地的地方文职官员也一同被唤来旁听。

    意外的是,杨怀仁也被请来了,当他走入军司议事厅正堂的时候,竟然发现童贯把堂中主位留了出来,自己坐在了下首的位置上。

    杨怀仁难免有些心虚,他虽然身为侯爷,实际上在他意识里这名头就是虚的,无论在京城还是地方上,他都没有任何实质的权力。

    其实他不知道的一点是,他这个环县侯,在环州地界上,就是名誉上的最高领导。

    从另一个角度讲,童贯既然决心在杨怀仁这位内卫副总管身上下了注,那就要坚定的支持他,把主位留出来,同时也把这份责任让给了杨怀仁,他还是老老实实做他的军监。

    从这一点来看,童贯就是个人精了,如果他赌对了,将来的功劳肯定少不了他那一份,而且假设杨怀仁从此飞黄腾达了,也代表他的前程将一片坦途。

    而万一押错了,也不要紧,大不了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杨怀仁头上,虽然他做了几年军监,可是他并没有任何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不如就躲在一边,就算将来要追究责任,似乎他的责任也微乎其微。

    杨怀仁同样觉得不论行军打仗也好,守城御敌也罢,他都是个门外汉,做到主将的位置上,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他是真心实意的跟童贯和杨世虎谦让了半天,可所有人都坚持让他坐上去,无奈之下,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蹭着半个屁股坐了下去。

    杨怀仁不清楚这种军司里边的紧急会议,跟升帐点兵有什么区别,气氛倒是蛮严肃的。

    坐是坐下了,可杨怀仁并不知道坐在这个位置上,应该说什么话,又该办什么事,看着两列患者整齐戎装的将军和校尉们挺直了身子看着他,他是尴尬的不能再尴尬了。

    童贯见状,站出来说道,“今日聚集诸位将校,是来商议如何应对西夏静赛军司两万大军陈兵宋夏边界一事,诸位尽可以畅所欲言,提供应对之策。”

    杨怀仁虽然坐在主位上,却跟个围观吃瓜群众一般,听了童贯的发言,觉得他主持的不错,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

    众将校却期待地看着杨怀仁,等着“主将”先发话。杨怀仁愣了一下,他不知道这种聚将商议对策的会议的性质,跟不知道这时该说什么话,见大家都跟着他发愣,只好拍着巴掌喊了一声“好”。

    众将校面面相觑,面露失望之色。他们心里,想的铁定是朝廷派来的观察使是个太监就够不靠谱的了,现在这个太监又谦让了一位贬谪到环州的侯爷坐上了主位,就更不靠谱了。

    这位杨侯爷一看就是个书生样子,肯定是个军事方面的外行,开个会就露了怯,要真打起仗来,指望他指挥边军决胜千里,那怎么可能?这种纨绔贵族,到时候不吓尿了裤子就不错了。

    跟着他来的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站在他身后两侧,黑牛哥哥是武举,这种事还是懂一些的,见杨怀仁丢了丑,忙伏身在他耳边轻声提醒道,“仁哥儿,你现在坐的是主将的位置,既然战事无法避免,你只需要先鼓舞下士气,具体该怎么办,可以让杨世虎将军安排。”

    李黑牛顿了一顿,最后又小声说了一句,“记得要表现出威严来。”

    装威严?这个我会。杨怀仁心道,不过鼓舞士气这种事,要说什么好呢?毕竟是跟这些通远军司的基层将校第一次见面,连人家名字都叫不上来,更谈不上了解他们的脾性了,又怎么知道跟他们讲什么,他们能士气高涨呢?

    杨怀仁想了一下,这年头的军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跟他们扯些保家卫国的大道理,他们不一定爱听,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出来是大义凛然,可是听到他们耳朵里,估计就是鸭子放屁,连个响都不带响的。

    那么他们想听的,肯定是好处了,打胜仗,杀胡子,为的就是升官发财,妻妾成群。

    杨怀仁本想展现下他的媒婆技巧和经验,说等他们打了胜仗给他们说媳妇,可转念一想这种事事后说比较好,现在说,好像人家找不上媳妇似的,驳了人家面子。

    直接说奖励多少钱?钱他是不缺,可是论功行赏这种事,轮不到他来做,而且他也怕犯忌讳的,高太后因为这事提醒过他一回了,再有第二次,那就是屎壳郎子半夜不睡觉瞎转悠,找屎了。

    那该怎么说?杨怀仁犹豫了好久,才决定从出气的角度,用最简单直接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战斗渴望。

    “嗯嗯,”杨怀仁清了清嗓子,坐直了身子朗声说道,“诸位,小弟腆坐在这个位置上,心中惶恐。小弟虽然是个侯爷,可是并不如诸位有真正的本事。

    不怕诸位哥哥笑话,要说领兵打仗,小弟我半桶水都没有,御敌守城之事,只能仰仗诸位了。”

    说着杨怀仁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给所有人躬身行了一礼。

    众将校虽然心里看不上杨怀仁这种文人的样子,不过人家年纪轻轻,对他们说话也很客气,一口一个小弟自称着,怎么说人家都是个侯爷,也算是做足了礼数,这一点他们还是很受用的。

    杨怀仁见他们面色有所缓和,接着说道,“宋夏之间,多有摩擦,我大宋边地百姓,多年来深受其害。

    数往昔多次宋夏战争,我大宋胜少负多,是我边军弱于西夏军吗?非也。

    小弟看来,西夏军并非虎狼之师。夏军之中,党项、汉以及杂胡混编,难以形成真正的战力,人数虽众,在小弟眼里也不过土鸡瓦狗而已。

    反观我环州边军,人数虽然少,却精诚团结,训练有素,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边军出一口气的机会!”

第447章:野利图里() 
杨怀仁简简单单几句话,里边也没有大道理,却说道这帮将校的心坎里去了。

    在他们心里,没有人觉得自己不如西夏军的将领能打,更不会觉得自己带出来的兵就只能缩在王八壳子里装软蛋。

    虽然宋夏之间十年来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这些人和西夏军队接触的并不少。每年开春环州北边的西夏静塞军司都要集结个三五千军马到青岗峡外的草原上挑衅挑衅,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惯例。

    西夏人胆子之所以那么大,因为他们知道大宋边军军纪严明,甚至严明到迂腐。一个不懂军事的文人当指挥官的军队,在他们眼里跟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没什么好怕的。

    他们也利用这一点,穿上军装就是军队,脱了军装就摇身一变成了马贼,对大宋边地村落进行袭扰打劫。

    久而久之,宋军在他们眼里就更不值一提了,提起宋军来,第一个印象就是软弱,第二个印象还是软弱。

    而宋军这边,当兵的看着人家在自己眼皮底下嚣张,也只能强忍着怒火白白受气,就更不用提这些将校们心中是多么窝火了。

    他们也大都是武举出身的,考武举的时候心里谁不是怀着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单纯梦想来的?可真等他们到了边军这里,才发现梦想很可笑,自己就是一把利刃,老是裹在刀鞘里,也快要生锈了。

    现实就是一堵他们永远也撞不破的墙,他们熬资历,官升了,带的兵多了,可还是没有真正上阵打过大仗,心中憋了多年的怒气,也越攒越多,眼看就要炸开了。

    杨怀仁这个人,他们原本也不怎么关心,只不过一个京城里来的侯爷而已。可后来梁乙檀在环州被人杀了,西夏军队开拔到环州外围了,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出气的机会来了。

    他们也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只想着能有一场真正的仗打,也不枉他们在西北蹉跎了的青春岁月。在内心里,还有点小庆幸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