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犬听完了杨怀仁的话,也不知听懂了多少,反正他听明白最后一句是夸他们倭人聪明,夸他母亲这样的倭国女人有智慧有勇气。

    于是小犬纯二郎冲杨怀仁竖了个大拇指,脸上笑容满面的说着“吆西”。

    随园里所有人都听得痴傻了,不管学文的还是弄武的,无不对杨怀仁的博学感到发自肺腑的敬佩之情,忍不住击节称赞。

    当然,击完了节称完了赞,继续捂着嘴巴或者捂着肚子去笑得痛快。

    高公子也笑了,不过是苦笑。

    他怨不了杨怀仁,却恨不得把小犬纯二郎这个蠢货拿扇子敲死,可是他身份官职又不允许,只好狠狠的敲自己的额头,想着或许能把自己敲醒,眼前的一切也许只是幻觉。

    杨怀仁见他敲的脑袋邦邦的响,想人家一个堂堂的鸿胪寺左司仪,虽然品阶不高,好歹也是个朝廷命官,再说他还是皇亲国戚呢,真敲出个生活不能自理来就不好了。

    他抢过高公纶手里的折扇来,凑到他耳朵边笑眯眯的轻声说道:“高公子这下明白了吧?跟个狗女良养的东西,没必要拿我们高尚的礼节去对待。”

    话已至此,再多说都是浪费口水。高公纶不管地位多高,只不过是个腐儒罢了,杨怀仁也不会放在心上。

    小犬纯二郎觉得自己受了夸赞,早忘了来吃酒的事,在高公子的劝说之下乐呵呵的抱着肚皮拧拉拧拉的走了。

    随园里所有人都开了心,随园春又多卖了不少。

    周同等人原以为杨怀仁只不过一个秀才,因为厨艺出众,或许将来能有万贯家财,成为一方富贾。

    方才见了他只是凭借一张利嘴,把一位朝廷官员说得无言以对,把一位倭国使节羞辱得五迷三道,对他将来的看法又不同了。

    或许他方才那一通豪言壮语并不是酒后的醉话说说而已,或许他一张瘦弱白净的面容之下,藏着一头猛虎,一头可以改变大宋命运的猛虎。

    杨怀仁心里想的却是九百多年后民族所受的屈辱,几千万中华同胞惨遭异族屠戮,对于那个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处处给天朝四处添堵的国家,或许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让它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

    他那个“存在即有理”的想法更坚定了,胸中一团火焰熊熊燃烧了起来。

第六十章:三个女人一台戏() 
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杨府里这出戏唱的就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本来是庆祝李黑牛通过武举初试,李妈妈该是主角的,可是郡主身份特殊,杨母觉得能邀请到郡主这样的贵人到府上吃饭,自然心花怒放,抢走了李妈妈的戏份。

    李妈妈光顾着乐了,从校场到回家也只顾着笑,好似年轻了十几岁,也不在乎别人抢走了她的主角身份。

    女人们的宴席,不像男人们喝酒吃肉喧哗热闹,而是另一种精彩。

    一桌十几个各色小菜,虽然不是杨怀仁的亲自做的,却也是他的几个徒弟和随园厨子们精心准备,但是加上二丫一共六个女人,吃了半天还跟新上的似的。

    李母光顾着乐,杨母则只顾着拉着郡主攀谈,反正把自己的儿子夸得是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一条混天绫缠在腰间,整个一哪吒转世,就怕把只穿个红肚兜都讲出来了。

    郡主小娘子一看就是礼义传家的大家闺秀,菩萨一般坐定了不动,脸上永远陪着笑,时不时发出黄莺儿般的笑声附和着杨母的话语。

    何之韵和莲儿见主人和客人只顾着谈笑风生,她们作为陪客也不好自己动筷,也只好扮出小家碧玉的可人样儿聆听杨母口灿莲花。

    守着一桌子菜却不能吃,可是苦了饥肠辘辘的二丫头,不敢轻举妄动在外人面前丢了自家的礼数,只好眼巴巴看着各色佳肴一口一口的咽口水。

    等杨母说的口干舌燥了,才觉天色已二更了,可她那个被夸出花来的儿子却只顾着和一帮习武的粗汉们吃酒还不回来,让她觉得真是失礼于人。

    何之韵虽说是杨怀仁订了娃娃亲还没过门的媳妇,可她心里知道自己的身份是怎么来的,见未来婆婆对郡主这么喜欢,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可再不舒服也不好表现出来,况且赵霏儿跟她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今日第一次见面,两人之间就有种不能言表的亲切感,所以她对赵霏儿的态度,是有些矛盾的。

    赵霏儿虽然才十三四岁,却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表现出对杨怀仁的兴趣,何之韵怎么会察觉不到?

    莲儿性情一向温婉恭顺,自从杨怀仁救了她之后,她就决定舍了自己的一切去报答她的恩人。

    这些日子里,她的爹爹身体好了起来,更让她欣喜的是父亲的精神头更好了,能在随园里帮着打理生意,以前的郁闷一扫而光,每天早起晚归的忙碌,让他更加充实的生活。

    莲儿自知身份低微,不求能有个什么身份,只要杨怀仁和何之韵愿意,让她一辈子留在杨家做个丫鬟她也心甘情愿。

    对郡主这么身份高贵的女人,她只有羡慕,却不妒忌她受到了杨母更多的青睐。

    几个女人各怀心事,各自神游到自己的世界里演绎着精彩的故事,只有可怜的二丫撅着小嘴等着母亲能有一刻停下来。

    醉醺醺的杨怀仁终于回府,先告诉李母周同是她夫君师弟的事,便吩咐几个丫鬟准备香案和金纸蜡烛,让他们去祭拜李会的灵位。

    天色已晚,女眷们的宴席也要结束了,桌子上的东西却没怎么动过,都放凉了。杨怀仁瞅了瞅几个女人的脸色,心里偷偷的发笑。

    送郡主出去的路上,杨怀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看着小姑娘一个劲的笑。

    赵霏儿看着他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难道是他想到了那一日在王府里抽她脚底板的事?

    想到这里,她的脚上就又酥又软,走路都痒痒起来。好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不出她脸上的一抹红晕。

    她轻咬着丹唇,似有话要说,却不知该怎么开口,刚打算开口的时候,杨怀仁突然转过身来,让她又把话咽了回去。

    杨怀仁示意她稍等,然后走进了一间旁屋,不大会儿工夫就又走出来,嘻嘻的笑着往赵霏儿手里塞了个汉堡包。

    “知道你今晚上没吃啥东西,这个汉堡包虽然凉了,你且先将就着填饱肚子,别回去了跟你爹说来我杨怀仁家吃饭还让他宝贝女儿饿着肚子回去。”

    赵霏儿轻轻“嗯”了一声接了过来,把那个汉堡包捧在手心里,思绪有些迷乱。

    我在他眼里是什么人呢?赵霏儿听见自己胸口里扑通扑通的,浑身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眼前的这个男人,摸过了她的小脚丫,他知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呢?

    赵霏儿开始胡思乱想,他真是讨厌,怎么不像戏文里说的那样跟我眉目传情呢?却只是傻傻的笑,好似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到底知道我的心思吗?看到我没有吃东西,他还知道心痛不让我饿着,也许他心里是有我的,只是,他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难道等我一个小女子先开口吗?

    杨怀仁可不知道赵霏儿想了那么多心事,在他这个现代人眼里,她只不过是个中学生而已,只不过眼前的小姑娘换了一身古装罢了。

    直到把她送上了王府的马车,杨怀仁一直表现的跟没事儿人似的,吩咐马夫一路小心,便回头往家里走。

    赵霏儿掀起车厢上窗帘的一角,望着那个离去的背影,再低头看看手里那个汉堡包,眼睛里再一次迷离了。

    回到家门周同他们几个已经拜祭完了李黑牛的父亲,正被黑牛哥哥送出来。

    原来他们都住在林冲的家里,说时辰太晚不便停留。杨怀仁又唤来了府上的两辆马车去送他们,喊家仆装了几坛随园春让他们带回去,约好了改日再叙才依依告别。

    再回到后宅,才发现几个女人这才开始用饭。

    杨怀仁折腾了一晚上,也觉得有些饿,也跟着吃了一碗饭。

    杨母依旧埋怨着他不该只顾着陪那些个武人们喝酒,好像杨家冷落了人家郡主,杨怀仁听了只是呵呵笑笑,也不忘往二丫的饭碗里夹菜。

    只是他想知道王爷那边酒水卖的咋样,那老小子不会把美酒留在自己府上贪墨了吧。

    嘉王府里的赵頵哪有杨怀仁想的那么龌龊,宝贝女儿这么晚了还没回府,他在王府的大堂里快被两个爱妃在耳朵边磨叨出茧子来了。

    “好你个杨怀仁,我把你当知己,你倒把本王宝贝女儿骗到你家去了,明天本王要不找你讨个说法,定要让你好看!”

第六十一章:魏老儿的心思() 
杨怀仁很少喝得那么醉,吃完了饭又上来了一股酒劲,三四个丫鬟侍弄了半天才让他回房睡下。

    这一觉睡得死沉,周公都没来打扰。第二天日上三竿了他才不情愿的爬起床来,如果不是喉咙里渴的冒烟了,他才不舍得起来。

    一壶凉茶喝了个痛快,两个丫鬟伺候着洗漱了一番,他才迷迷糊糊出门。

    随园里痛快的喝上一大碗牛肉面,然后端着个茶壶躺在后园里晒晒初秋的太阳,杨怀仁觉得生活十分惬意。

    正准备在池塘边的躺椅上睡个舒舒服服的回笼觉,就被火急火燎的杨寿给扰了,说是大堂里来了两个开封府的公人。

    杨怀仁舔着嘴唇把昨天晚上的事情回味了一遍,觉得高三公子应该不会告官,小犬纯二郎那小子要告也应该是写折子直接往官家那里告,这么快就能劳烦开封府来拿人的,只能是魏二那小子了。

    慢慢悠悠踱着步子来到随园大堂,果然是两个身穿皂色捕服,腰间挎着戒尺的捕快,只是距离杨怀仁印象中开封府著名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威武形象差的太远。

    这两个捕快长得一点不像公门中缉盗拿贼的正面人物,假如脱了这身行头,甚至跟侯三那种市井泼皮没有什么两样。

    杨怀仁可能是受后世的影视作品影响太深了,古代的捕快,哪里会是一个个玉面小生或者狰狞大汉的样子?

    捕快本就属于衙门里最低级别的吏役,户籍上甚至是贱藉,子孙后代都要继承这个看起来风光,实际上连基本的收入都不稳定的职业,连最基本的读书入仕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平常百姓都不会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在人员缺乏时,衙门甚至会把一些小偷小摸或者街头混混也收纳到捕快队伍里来充数,也就难怪捕快队伍的质素良莠不齐了。

    “两位差头,不知何事上门啊?”杨怀仁昂首挺胸的问道。

    一个小胡子捕快佝偻着身子站出来,打量了下杨怀仁,心道这人见了衙门里的公人一点惧意没有,看样子他还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想到他又是最近东京城里风头正盛的随园的老板,不知道他有什么后台。

    所以急挂了一脸讪笑说道:“小的奉了开封府府尊蔡大人之命来请小官人到开封府走一趟。”

    杨怀仁面不改色,在杨寿耳边轻声嘱咐了几句,然后落落大方的一抬手说道:“劳烦两位差头前边领路。”

    李黑牛怕他出事,也跟了上来,两位公人看着黑牛哥哥发憷,路带的倒还客客气气。

    普通百姓若是被请到衙门里去,哪一个不战战兢兢,可一路上杨怀仁安闲自得,一点没有惧怕惹上官司的觉悟。

    开封府在宝镜湖北边,兴国寺桥以北,不多时候几人便到了。

    杨怀仁上次来开封府还是给黑风岭和南阳郡王府的一百多口人落户籍的时候,不过那次只去了衙门偏院的主簿堂里去办事,开封府大堂却是第一次来。

    开封府作为大宋基层官府的第一衙门可以说很是气派,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单檐直梁挂着一块黑色大匾,金漆书写了“正大光明”四个大字。

    匾额下便同样一副金漆隶书的对联:“举头三尺案治事用典阴阳能断,堂前五刑法惩奸除恶铁面无私。”

    左右各有一面小一号的金漆匾额,左边上书“勤政为民”,右边上书“清正廉明”。

    金光大匾下边是一处加高的暖阁,挂壁上一副巨大的东海日升图。暖阁前一张漆红的大桌案,桌上整齐摆放了一副令牌桶和惊堂木,一张太师椅放在正中。

    大堂里数根直径一尺有余的朱漆大柱,两侧各摆放了一排同样漆红的水火棍架,整个摆设庄严肃穆,让人走进来就感到一股凛冽的肃杀之气。

    杨怀仁到一点儿不发憷,还饶有兴致的扭着脑袋寻找传说中的龙头铡摆放在哪里。

    这时候又走进一老一少两个人来,老的一位蓝底绸长袍,头戴双尾员外帽,拄着一根铁木虎头拐杖,瞪着杨怀仁喘着粗气把花白胡子吹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