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老高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不是个泥巴塑的,杨怀仁装傻卖呆,在他眼里就是这小子自作聪明了。

    像昨夜在东门外密道中发生的事情,换了个脑袋稍微有点不灵光的,估计早死了八回了,哪里能坐在这里跟他耍小聪明呢?

    况且既然他身为大宋的郡公,还是因为战功被赐封的郡公,又被大宋皇帝任命为钦差,谁要当他全凭运气而没有真本事,那谁才是傻子呢。

    “杨郡公自谦了,老夫早有耳闻,杨郡公不仅才高八斗,厨艺还冠绝天下,归雁楼上只凭着一道鮓便名扬天下;

    通远县清平关下,以数千边军大胜西夏野利图里两万精锐,纵观古今,如此少年英雄也屈指可数。

    杨郡公如此的智慧和勇气,文武双全说来实不为过,老夫都自叹弗如,何苦来如此自谦呢?”

第886章:大理国的秘密(上)() 
    

    杨怀仁心说这高老头消息挺灵通啊,发生在他身上的大事高老头门清。

    “高相国太抬举小子了,不是我要自谦,是实在我就是运气太好,瞎猫总是碰上活鲜鱼,你说奇怪不奇怪?

    要说做菜的本事,小子也就是凑合还能拿得出手吧,不过也只是仅仅到不至于让师父气死的程度,要说其他方面,那都是被别人道听途说传来传去夸大了的。

    前段时间还有人传说我生吃了一万多西夏俘虏呢,这个能信吗,是不?”

    “杨郡公倒是心胸坦荡,老夫实在是佩服,佩服。”

    “唉,坦荡算不上,没心没肺就比较贴切了。既然高相国话说道这份上,小子也不好说些绕弯子的废话了。

    小子来大理之前,本以为大理段氏执政那么多年,若是忽然间换了高相国掌权,大理国上下民众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反对之声。

    可小子来了大理这几天,发现之前的想法真是太理所当然了,高相国在大理德高望重,百姓里竟没几个说你不好的。

    高相国深受大理百姓拥戴,这一点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地方呢。”

    高升泰微微皱了皱眉,想来杨怀仁应该不是反讽了他,旋即又笑了,“杨郡公此行大理的意思,老夫算是明白了。有些事,说出来杨郡公可能不信,甚至事到如今,连老夫都有些不敢相信呢。”

    “哦?这是为何?”

    “也许大理国之外的人不了解,所以把老夫看做了一个阴谋篡位的奸佞之人,可实际的情况,是老夫从未想过要谋得大理国国主的意思,而是……”

    “是什么?”

    高升泰叹了口气,“是保定帝执意要让位给老夫,我这么说,你信吗?”

    杨怀仁讶异地张开了嘴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不信?高升泰的口气完全不像是撒谎,而且他也没有这个必要,将来杨怀仁接触到段正明,一切自然会明了。

    信?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全世界的人都在执迷于权力,但凡是有机会让你登基做一国的皇帝,除了杨怀仁这样的,还有谁会不愿意吗?

    段正明当年为了当上大理国皇帝,也是费劲了心思的,要不然延庆太子一家一夜之间被灭门,就没有道理了。

    可他既然当初为了当皇帝付出了那么多,到了今天,为什么又要禅位呢?而且他并没有禅位给他的弟弟段正淳,或者是大理段氏任何一个后辈,而是高升泰这位相国呢?

    高升泰问道,“从杨郡公的表情里,似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杨怀仁下意识的点点头,高升泰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一般示意杨怀仁喝茶,才淡淡地说道,“这件事我相瞒,也瞒不住的。将来的某一天,事情自然会大白于天下,现在先说给杨郡公知道,也并没有大碍。

    不知杨郡公可曾听说过大理曾经有位延庆太子?”

    “延庆太子?呃……听说过,他好像多年前就已经过世了吧?”

    高升泰摇了摇头,“外边传说是这么传的,但实际上,延庆太子并没有死,或者说,他可能还有后人在世。”

    杨怀仁糊涂了,“这话又如何讲?”

    高升泰要说大理国的一段不堪的往事,总是有点羞愧,声音似乎都不那么平稳了。

    “当年延庆太子全家被害,其实并不是保定帝的本意。大理段氏既然作为大理国的皇室家族,家族庞大,旁支繁多,人数以万计。

    杨郡公在大宋身居高位,也应该知道,在皇室之中,关系复杂,有些事,并不是一个皇帝就能说了算的。

    在皇族的传承之中,总会出现支强干弱的局面。当年家父借乌蛮兵攻回大理城,杀杨义贞复大理段氏皇位,本应该助延庆太子复位为帝的。

    但当时延庆太子年幼,背后势力薄弱,在大理段氏强大的家族压力之下,只能把保安帝之侄段寿辉的位置扶正,让他入登大宝,要不然,延庆太子也许那时候就家破人亡了。”

    杨怀仁听到这里似乎并不惊讶,一切跟他想象的都差不多,只不过他原以为是高智升当时兵权在握,扶植跟他更亲近的段寿辉,是想把段寿辉当做一个傀儡,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原来这里边还有这么复杂的原因,照此说来,当初的事情就怪不到高智升父子头上了。

    而且这样也似乎更说的通另一件事,高智升当初弑杀杨义贞之后,就有机会自立为帝的,他并没有这样做,也许高氏父子真不是有野心的人,而是对大理段氏非常忠诚的。

    高升泰继续说道,“实不相瞒,我们大理白族有三大家族,第一便是大理段氏,他们的势力范围便在大理城以及中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大理杨氏,原本是第二大家族,势力范围在大理国北部和西部,长久以来杨氏一直掌握了大理的兵权,但在杨义贞造反弑君之前,杨氏都是非常忠心的。

    而杨义贞之后,杨氏就没落了,不但没了兵权,杨氏子弟也渐渐退出了朝政的权力中心,如今也只能偏安一隅了。

    最后便是我们高氏了,我们的势力范围,在大理东部拓东一代,要说在大理城,还真不如段氏的实力强大。

    我们高氏子孙,也大都是习圣人之书的,自然知道君臣之礼,不敢背信弃义,若不是保定帝苦苦哀求之下,我高升泰又如何敢独掌朝政呢?”

    杨怀仁虽然觉得高升泰说得这些话很诚恳,但也不能因此就确定他说的全部都是真话。

    想了想,他还是试探道,“事情也说不定,大理段氏不肖子孙多了,失了民心,而高相国一直以来为国为民操劳,老百姓是看得见的,如今万众归心,就算谋了段家的皇位,恐怕也是顺应天意。”

    高升泰竟然嗤鼻一笑,完全不认同杨怀仁的说法,“杨郡公说笑了,大理国虽然比不上大宋幅员辽阔,人才众多,但和相邻的几个小国比起来,也算是个像样的国家。

    一国之主,并不是谁说想当,就那么容易能当得了的……”

第887章:大理国的秘密(下)() 
    

    高升泰继续说道,“孟圣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理段氏皇族,的确是有不少不肖子孙。

    大理百年来外患甚少,但内患不绝,杨义贞当年弑君夺位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段是皇族众子弟的警醒,反而比起之前对百姓更加严苛。

    这之中很多人不理朝政,不为国为民着想,却只想着敛财和享受,近年来他们欺压百姓霸占良田的事情倒是不绝于耳。

    保定帝一开始碍于情义不想管,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想管的时候,却管不了了。

    杨郡公来到大理数日,相信也已经见识过大理的民情民风了,也许看上去还是一片祥和,实际上已经民生日渐凋敝,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便会民不聊生。

    保定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想过许多办法,却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强势的家族对抗,实际效果聊胜于无。

    所以最近一年以来,保定帝宽恕杨氏曾经的罪过,重新启用了杨氏家族中一些循规蹈矩的有识之士,让他们重新进入朝堂。

    杨氏原有的实力还在,对保定帝的宽宏大量又感恩戴德,自然慢慢成长成为保定帝可以掌握的一股新势力。

    与此同时,保定帝又命老夫带领家族势力西进,逐渐侵蚀中部的段氏势力范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杨氏家族和我们高氏家族对段氏家族形成了三面的包围之势。”

    杨怀仁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在外人口中无为无能的保定帝,竟然还有如此的谋略,而且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和自己的家族做斗争,这样的胸怀真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升泰所说的这些,可都是大理国朝政中的秘密,杨怀仁猜想他能如实相告,看来有些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那保定帝执意让位,又是何意?”

    高升泰惭愧道,“情势所迫,保定帝此举也是被逼无奈。从杨氏重新进入大理朝堂的权力核心开始,段世家族中的实际权力者便对保定帝感到不满。

    但保定帝当初的解释是为了笼络大理国西部和北部的人望,不得不这么做。后来我们高氏势力西进,段氏虽然也有不满,但毕竟碍于老夫的地位,也倒没有很大程度上反对。

    可一年以来,他们渐渐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也意识到那个性情温和的保定帝,慢慢的不再受他们控制了。

    于是最近段氏开始在筹划着一些秘密的事情,在大理城和他们家族的势力范围内都做了不少事情。

    这些事自然逃不过老夫几位子弟的法眼,他们四处宣扬保定帝的坏话,拉拢朝堂上的中间力量,孤立支持保定帝的家族力量,让整个大理国的政局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便是意图找到一个时机,逼保定帝退位让贤,他们好重新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上位,继续在大理国为所欲为。

    保定帝为人宽和,但并不愚钝,家族中的事情,他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如果皇位落在了这些人手中,大理国会陷入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因此他才决定出家为僧,事先把大权交到了老夫手上,秘密嘱托老夫利用本家族的势力,联合杨氏和其他几股势力,阻止段氏中的野心家的下一步行动,然后慢慢挤压他们的势力范围。”

    杨怀仁似乎有点听懂了,高升泰独掌大权,原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本意,而是受了保定帝段正明的委托。

    这样做是具有极大的风险的,万一段正明辨人不明,高升泰也是一个有野心觊觎大理国皇位的人,那段氏的百年基业,便是在他手上被拱手让出,他便成了大理段氏王朝的罪人。

    但是段正明也真是位仁慈爱民的好皇帝,为了百姓福祉,甘愿冒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实在是有点太伟大了。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段正明既然这么做,一方面是相信高氏,特别是高升泰的人品,当年高氏父子领乌蛮兵还朝,杀杨义贞还位于段氏,当时就有机会和实力自立为主的。

    既然当时没那么做,也许现在也不会那么做。

    段正明重新启用杨氏,也是在利用杨氏的大理的势力牵制高氏,也做出了应该有的防备,这一点,高升泰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不会看不懂保定帝的用意。

    这就形成了大理国范围内的三足鼎立之势,谁若是想一家独大,都会受到另外两个家族的两面夹击,而如果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反而会让大理段氏得到正统的传承。

    这么说来,段正明还真是个极其聪明,也极其豁达的人。当然,将来的继位者,一定是一个能体恤大理万民的好皇帝才行。

    杨怀仁忽然想起两年后高升泰过世,还政于保定帝的亲弟段正淳,段正淳也无意皇位,继续传给他的儿子段和誉之事,结合如今高升泰的说法,似乎前因、过程和后果,都差不多可以预见,也一目了然了。

    能知道大理国这么一段隐秘的历史,杨怀仁觉得很有意思,既然大理国的政局注定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会对大宋造成什么影响,他便放下了心来。

    但还有一件事他没想清楚,向高升泰问道,“那么昨日之事,高相国是否觉得和刚才你说的事情有什么关联呢?”

    高升泰点头笑笑,“杨郡公果然天资聪慧。乌蛮王出现在大理城外,又费时费力挖掘了一条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下密道,他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老夫相信乌蛮王的智慧,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的,他的背后,应该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着这一切,而乌蛮王,只不过是被这只黑手利用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