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点点头,“时间也不是问题,你尽管派人去做好了,对了,你不是要派人去各地建设食材基地吗?

    既然派人去地方上,顺便让他们把这件事办了就好,朕也不急于一时,一年之内能办好,你就又为朕离了一件大功。”

    “微臣遵旨。”

    嘴上这么说,杨怀仁心里却很不痛快,普及新式蔬菜,这才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说到这件事你就说朝廷没钱,而帮你成立一个特务组织了,你又有钱了,这是一个好皇帝能做出来的事?

    杨怀仁越来越失望,赵煦是真的改变不了了,也许是他这一生的经历造就了他如今的性格,没有权力的时候,他尝够了被朝臣无视,被高太后压抑着的苦闷。

    终于有一天大权在握了,他最在意的,不是曾经的梦想,而是想方设法把如今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煦似乎有些走神,竟兀自望着厅中火盆里的徐徐火焰发了一会儿呆。

    杨怀仁偷偷望着他,看到的是一个曾经满怀梦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为了权力为痴迷的皇帝。

    也许不能怪赵煦,生在帝王家,不是他能选择的。该怪的,是宫廷里权力的浑浊漩涡,人一旦陷进去了,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唯一让杨怀仁好怀有希望的,是赵煦目前还把他当做了朋友,还信任他,这就给了杨怀仁时间,去做更多正确的事情,去改变北宋的命运,不至于几十年后真的发生那场惨事。

    出宫的时候,恰巧碰上了赵佶拜见完了当今的太后也太妃,也正准备出宫。

    经历了今天的一切,杨怀仁再看这个还只有十二岁的孩子,便不知该不该还对他抱有希望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赵佶和赵煦的性格挺像,表面天真,实际上很有心机,这一点已经从他懂得尊重如今并没有掌权的向太后便可见一斑。

    而且杨怀仁看来,赵煦在高太后羽翼下的隐忍,是明着的,还比不了赵佶的这种暗地里的隐忍,他更懂得,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做足了充足的准别,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将来会产生影响的人。

    也许,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特有的性格吧。

    赵佶见了杨怀仁似乎很高兴,也看了看杨怀仁的一双儿女,便立即把腰间一对玉佩解下来送给两个孩子作为见面礼。

    杨怀仁推让几下,最后才收下。赵佶从杨怀仁的脸色上,便明白了杨怀仁被皇兄找进宫来,是为的什么。

    可他如今所居的位置,并不适合打探这些,所以他表现的很淡泊,一个字都不去过问,只说跟杨怀仁热络地说些过年的趣事。

    既然赵佶不问,杨怀仁也不会自己开口去说,也只是跟赵佶说着今年蔬菜的种植和销售计划。

    言辞里大家很亲近,可杨怀仁心里已经越来越明白,他和赵煦,还有赵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

    私下里如果不谈正事,只是闲话打屁,或者做生意的话,或许还可以做朋友。但真正涉及到国事政事,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和打算了。

    可杨怀仁和赵佶在宫门口分手的时候,看着赵佶的车驾渐渐驶去,又回头从宫门洞里看到宏伟巍峨的大庆殿,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他从这一刻起,似乎已经失去了两位朋友。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缘分之外,真的需要性格相投。

    杨怀仁原本就是个普通人,如果不是这次想不到的意外,也许一辈子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这种层次的人,就更不用说交朋友了。

    原本杨怀仁是曾经因为跟皇帝交了朋友而沾沾喜喜心中暗爽的,可现在想来,这不过是他天真的一厢情愿罢了。

    三个人各自背负着自己的秘密,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

    而像黑牛哥哥,天霸弟弟等这些普通人,才是跟他真正能投缘的人,能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更是能够并肩战斗,同生共死的人。

第932章:向太后() 
    回家的路上,大官和小鱼儿躺在母亲的怀里睡的都挺香,也许今天进宫被太多人当做了宝贝逗来逗去的,他们真的累了。

    杨怀仁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心情才平静了许多,问起她们去见向太后的事情,韵儿简单说了说大概的经过,却没说后宫里任何人提起过孟皇后已经有了身孕的事情。

    杨怀仁知道这个时代女人怀孕,包括家人在内,一般头三个月是不会到处乱说的,好像说出来要吓到了肚子里的孩子,会把他吓跑了一般。

    这种传统的习俗听起来很可笑,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大户人家里,就越是在意这样的传统,所以向太后那里不说,就是忌讳这一点。

    杨怀仁想到的,却是宫里的孩子,说命好也是却是命好,说命薄也是命薄。

    宫里每十个女人怀孕,也不一定能有两三个能顺利把孩子生出来,就算能把孩子生出来,也不一定就能让孩子平安长大,即便能平安长大的,能让这些女人母以子贵的,那就更少了。

    所以像赵煦这样能出世,又能当上皇帝的孩子,都是命硬的人。

    老人们长对自家的孩子们讲,离命硬的人远着点,杨怀仁就是时常听母亲说起这句话,以前觉得这都是封建迷信,可现在,他开始信了。

    赵煦就是个命硬的,尽管杨怀仁觉得他的命其实也挺硬,不过权衡来权衡去,他的命再硬,也总要比人家当了皇帝的命软乎点的,所以还是决定离赵煦远一些好了。

    范吕二位相公说的要他入朝堂,杨怀仁是绝对不肯的,因为如今朝堂上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大佬们,也都是命硬的,都是心眼比蜜蜂窝都多的,上去跟他们拼个啥劲?

    再说如今的朝堂,位高权重的都一个德行,像章这样的,忠臣倒是忠臣,可性情暴戾着呢,三言两语不合,就要把你编排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

    而他身边的几个副手,诸如刑恕蔡卞之流,也都是硬气货色,说句话要是掉地上能把地板砸个大窟窿,早没有了范吕为相时期的温和气象。

    杨怀仁真上了朝堂,那是自寻死路,见天的也只能琢磨赵煦是如何把这几个硬货凑到一起的,不知要少活多少天。

    所以说珍爱生命,远离朝堂。照这么说来,出使辽国,对杨怀仁来说倒不见得就一定是件坏事了。

    韵儿见杨怀仁刚上车的时候神色黯淡,只以为是皇帝又派了什么难为他的差事做,便没有多问,扭头再去看,见莲儿似乎有话想说却又欲言又止,便问道,“莲儿你怎么了,有什么话对官人说吗?”

    杨怀仁这才回过神来,抬起头来也发现了莲儿的神色似乎有些踟蹰,便抬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肩膀,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微笑,“是不舒服了吗?还是因为进宫太紧张了,现在还没回过神来?”

    莲儿为难地挤出一丝笑意,“妾身没事,只是……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韵儿是个直性子,佯嗔在莲儿屁股上拍了一把,“你真是急死个人了,有什么话说就好了,这里又没外人!”

    莲儿这才微微低着头,抬着眼小心地望着杨怀仁说道,“方才在向太后那里,太后不是在打叶子牌吗?”

    “对啊,宫里的女人走不出皇宫,平日里无聊着呢,玩叶子牌打发些时间正常不过,这又怎么了?”韵儿不知所以的插话道。

    莲儿接着说,“中间向太后说了一句话,不知姐姐还记得不,她说高太后在的时候,有一副玉做的叶子牌,叫做……麻将,后宫里人都喜欢着呢,还是咱家官人以前送给高太后的。”

    韵儿皱了皱眉,还是没明白莲儿提起此事来,是为了什么,更想不通向太后这句听起来无关紧要的闲话,她又为什么如此难以启齿。

    杨怀仁捏了捏鼻子,稍微想了一下,立即便懂了。

    何之韵不在意这些,是因为她的过往经历和正常人不同,江湖人大都直来直去,喜欢玩阴谋算计的,毕竟是少数,原来在山寨里她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没有必要,也很少会去揣摩别人话中的含义。

    莲儿从小就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又曾经开过汤饼小店,接触的社会上的人多,后来看管杨府外头的生意做起了“大总管”,和人的交往上,她是比韵儿富有经验的。

    她自然懂得向太后这句看似寻常的话,其实是说给她们两位杨夫人听的。

    莲儿不想说,却又不能不对杨怀仁说,也是有原因的,是不想让这种事影响了官人的心情。

    杨怀仁觉得他能有这么两个性情不同,却可以互补的两个老婆,是他的福气。

    杨怀仁看着两个老婆淡淡的一笑,“莲儿你不用担心,回家你吩咐人去买点好的玉料子,再给向太后打一副麻将牌,找人送到宫里去就是了。

    你更不用担心别人说咱家溜须拍马,一来你官人我本来就脸皮厚,根本就不怕旁人嚼舌头;

    二来咱们做人做事,只要是对家里有利的,放心去做就好了,特别是后宫里的人,更不能得罪,不如多做几套,后宫里的太后太妃们人人有份,咱们也好一次就把事情办的省心。

    三来大家都知道我杨怀仁是个出了名的大愣子,就算我或者你们有什么做不好的,人家顶多背后骂我几句不通情理的话,也不敢真把我怎么样。”

    何之韵还是没太明白,莲儿见杨怀仁肯定了她的意思,不忍让韵儿姐姐一直蒙在鼓里,便凑过去,趴在她耳朵边悄悄给她解释。

    韵儿边听边点头,神色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又掩嘴偷笑,最后摇了摇头,“唉,得亏妾身还是出生在……呵呵,竟然没明白向太后这话里的意思,今天幸亏有莲儿在,要不然我得罪了向太后,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罪的。”

    杨怀仁否定道,“你也不用自责,这种事做好了也是给别人撑门面,做不好咱们也无愧于心,人啊,还是简单点好,所以咱家以后尽量少跟后宫里的人打交道。”

第933章:大买卖(上)() 
    正月十一,汉中的天很好,和煦的阳光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好似有一种春天来了的感觉。

    铁香玉已经把事情向龙门镖局的镖师们交代了差不多,就等着杨怀仁上门来接她。

    对于龙门镖局上上下下来说,是绝对舍不得这位总镖头就这么嫁做人妇的,可铁香玉终究是个女人,如今已经二十有四了,在这个年代早就是老姑娘了,难道真的让她一辈子留在龙门镖局终生不嫁吗?

    李坤副总镖头是镖局里的老人了,他是最能理解铁香玉的,看着她从小长大,几乎就等于她半个父亲一般。

    铁香玉是个什么样的脾气,同样是他最了解不过,在他看来,以总镖头的脾性,若不是真遇到了一个她认为值得托付终生的人,也不会就这么执意要出嫁。

    嫁妆自然是要准备不少的,毕竟龙门镖局的江湖地位摆在那里,总镖头要出嫁,总不能太寒碜了,让江湖中人看了笑话。

    铁香玉没有考虑那么多,和别的女人不同,她要嫁给杨怀仁,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婚礼要多么隆重,还非要搞得江湖上人尽皆知不可,简简单单拜个堂,她就知足了。

    她能这么想,除了她向来行事低调不爱出风头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李坤虽说是要给她置办一套像样的嫁妆,可龙门镖局的账面上,却实在是捉襟见肘,拿不出这份子钱来。

    最近几年龙门镖局的买卖做的一般,可镖局里跟着她吃饭的嘴却越来越多,虽然还不至于入不敷出,可经营的也是举步维艰。

    可以说,账面上几乎是进多少出多少,给镖师开了工钱,勉强还能维持镖局的运作之外,根本也没有什么盈余,一直以来,都是铁香玉在勉强维持而已。

    铁香玉这个当总镖头的可以不在乎,可李坤等上上下下的镖师们,可不是这么想的,江湖嘛,都知道佛正一炷香,人争一口气的道理,若果总镖头出嫁都不能搞得有声有色,那龙门镖局,可就真的算是没落了。

    新年前后,算是镖局这个行当生意最好的一段日子,年尾的时候,在外奔波了一年的买卖人会把这一年来赚取的钱财托付镖局运回老家;

    而年后,打算出门跑生意的,则会预先把买货的资金先托付镖局运送到做生意的地方,或者直接是委托镖局押运贵重的货物。

    年前铁香玉还没回来的时候,龙门镖局便在李坤的主持下,接了几单大买卖,好不容易赚了一笔钱,能给忙碌了一年的镖师们发放了年底的红利。

    而年后要面临着总镖头出嫁,李坤便算计着多为镖局接一些走镖的活,好给铁香玉置办上一些像样的嫁妆。

    铁香玉知道李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