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崔百户违反了内卫的规定和他娘子私奔到辽国,原先的大总管叶公公便下了灭口令,属下就是那个要执行命令的人。

    可属下心中同情崔百户的遭遇,便私下里违抗上峰的命令,装作没有查找到崔百户的下落,依次来拖延。

    之后崔百户变成了耶律耶皮,属下更觉得他现在的身份对咱们风神卫有很大的用处,所以便暗中给他传递消息,把内卫已经改编成了风神卫,内卫的章程和宗旨也已经有了变化的事情告知了崔百户。

    在属下的劝说之下,崔百户更是深知大义,听说风神卫如今已经是公爷的麾下,便主动要求回归,要为公爷的大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故连将军临时给我们安排了任务,也提拔我们成了风神卫的百户。”

    杨怀仁点点头对他们两人表示赞赏,心想王湛这个人不愧是个商人,说话非常圆润,短短几句话,既拔高了自己和崔庆对风神卫的忠诚和能力,又拍了杨怀仁的马匹,可谓一举三得。

    杨怀仁心里,其实也没有要详细地知道崔庆是如何回归风神卫的过程,他又有没有犹豫,或者他的回归,也是怕暴露了身份,导致被风神卫灭口才勉为其难回到风神卫的。

    他要的,是他们回到了风神卫之后,会不会对新的风神卫有归属感,有认同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对风神卫,以及对他表现出忠诚。

    风神卫中的官职,比以前的内卫其实并没有大的改变,不同层次的头目,还是被成为十户、百户和千户,核心管理层的头目被称作将军。

    崔庆和王湛如今的百户官职,还是内卫改编之后连子庚才给提拔的,不过杨怀仁还是觉得百户的官职对这么而重要的地方上执行任务的风神卫来说太低了。

    借着他来到辽国的这个机会,杨怀仁觉得应该适当的提拔他们一下,让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和卖力的为风神卫效力。

    “你们二人身在番邦为风神卫效力,我这个当风神卫大总管的,也觉得你们实在是太辛苦了。

    毕竟在这里当差,和在大宋境内当差不同,除了任务相对比较重要之外,你们也是身处险境,应该适当的再提升一下你们的官职。”

    接下来杨怀仁把一些他之前想过的一些风神卫的待遇和福利说了一下,大致是允许他们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成家,不追究崔庆之前擅自离开组织的罪责。

    另外,以后只要他们兢兢业业为风神卫做事,不但可以逐渐升官,将来他们的子女和家人也可以享受回到大宋后的各种优待。

    王湛和崔庆听罢心中大喜,他们干密探这一行的,最担心的除了自己的安全之外,最怕的就是家人和子女将来生活没有依靠,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杨怀仁说的这些优厚待遇和福利措施,就等于保证了他们家人和子女将来的生活,哪怕是执行任务有了什么意外,他们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王湛心中激动,可他毕竟阅历丰富,也没有在杨怀仁面前表现的太过于喜形于色,而是谦逊道,“连将军之前就已经说过了,只要我们好好为公爷卖力,就不会亏待我们,如今我们俩身无寸功,不敢向公爷邀赏。

    我们二人对如今的百户之职已经非常满意,加之如今辽境内的风神卫也只有百余人,中京大定府内也只有四五十人而已,我们哪里敢再要更高的官职?”

    杨怀仁摆了摆手,“论功行赏是必须的,不过眼下你们的官职,在我看来还是太低了,人少不是理由,以后可以慢慢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嘛。

    我决定了,在辽国境内组建风神卫北风堂,由王湛出任新的堂主,升千户职,由崔庆出任北风堂副堂主,升副千户职。

    以后由你们二人负责辽国境内的风神卫一应事宜!”

第992章:相反的国策() 
    

    王湛和崔庆一下子便被提升为风神卫的正副千户,相当于跨级升迁,二人心中怎么能不喜不自胜?

    二人忙伏下身去拜谢,“属下多谢公爷厚爱!属下定当竭尽所能,为公爷效力!”

    杨怀仁也站起身来,去虚扶了二人一把,又吩咐人给他们看茶,让二人坐下说话。

    杨怀仁待二人先喝了一碗茶,才说道,“给你们升官,给你们保障和福利,也是为了让你们能尽心尽力的为风神卫效力,为大宋效力,究根结底,是为了咱们大宋的百姓谋福利,是为国为民办事。

    咱们都是自己人,废话也就不用多说了,不如你们俩给我介绍下最近中京大定府里的情况,我最想知道的是,契丹朝堂上,那些大官之间,还有贵族之间,有没有什么微妙的矛盾?”

    王湛立即意识到杨怀仁此问的目的,便先说道,“属下在辽国呆的时间长,不如属下先说。辽国的朝堂,和咱们大宋的朝堂有相似之处,却又不相同。

    怎么说呢,辽国朝堂上官衙也官职的设置,贵族之中爵位的设定,基本还都是仿照咱们大宋朝堂上的制度来设立的。

    只不过和咱们大宋不同的是,咱们的文武官员,基本都是通过科举,从民间的士子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入仕为官的,只有少数是通过举孝廉和祖辈的庇荫才当了官。

    然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或精于吏治,或凭借战功,才逐步得到提拔和升迁,最终进入朝堂,成为朝中的大臣和要员,所以说大宋的当官的,多少都是有一些真本事的。

    而辽国是没有像咱们大宋一样的科举制度的,武将方面还好说,谁的武艺好,谁能打仗,又为朝廷立了战功的,不论你是什么出身,辽国朝廷都会封赏这样的勇士,给他们官职。

    不过有一点,最高级别的武将,绝大多数还都是世袭的,或者说是大多出身于贵族家庭,通过父辈和祖辈的功德获得的庇荫,从而直接进入军中出任了要职。

    但是在文官的选拔上,契丹皇帝就显得无人可用了,契丹立国百余年,一直以来都是崇尚武力,并以武治国,这一点恰好和咱们大宋相反。

    耶律洪基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掌握了契丹人最多最精的军队,才一直牢牢的把皇权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

    所以文官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比武官要低,虽然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有所好转,可契丹人骨子里那种崇尚武力的特性已经早就决定了,文人的地位无论如何提升,也不可能比武人高。

    耶律洪基也曾经极力想推行一套仿照咱们大宋的科举制度,想以此来选拔一些有文化,懂治国之道的文官,可提了好几次,推行了好几次,几乎都无功而返。

    除了其他契丹的传统贵族反对科举制度之外,契丹人之都不喜欢读书也是个重要的限制。

    契丹人从游牧文明逐渐转向农耕文明虽然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可他们还是不喜欢读书,除了崇尚武力,他们现在只是变得更加爱财而已,极少数的契丹文人,水平也不算很高。

    所以契丹朝堂上那些身居高位的文官,其实也还都是那几个契丹贵族的子弟充当,真正的有点才华的文人,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这就是契丹朝堂和咱们大宋朝堂另一点不同了,在咱们大宋,皇亲国戚是不允许参政的,甚至是一些亲王,虽然也有官职,但都是些品秩高却没有实权的虚职。

    但在辽国朝堂上,那些贵族的名头可都是实打实的,诸如什么留守、节度之类的官职,都是实职。”

    杨怀仁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便插话问道,“我忽然想到一件事,照你这么说,这些契丹贵族的权力是不是就很容易超越了他们职权内的权力?”

    王湛恭维道,“公爷智慧卓绝,看问题也一针见血。咱们大宋的官职冗余现象非常严重,体现出来就是虚职太多,领公粮的闲人太多,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但是,因为职事和虚职之前区分的清楚,实际上在行政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契丹人的朝廷就不同了,他们的职事几乎全都是实职,同一个衙门里,能出现两个,甚至是三四个同样具有权力的长官。

    这样的好处是大家相互监督,不过这种监督似乎没有意义,最终结果就是衙门朝令夕改,办事效率低下,形同虚设。

    像大定府这样的重要城市,因为在皇城根下,也许大家还能明面上和平共处,可到了皇帝都够不着的地方上,行政效率可想而知,是一种多么混乱的情况了。”

    杨怀仁心中偷笑,这样很好,武力的统治向来都不长久,粗放而混乱的行政治理,很容易造成基层百姓的不满,也难怪辽国境内许多部族百姓对契丹人怨声载道了。

    他笑道,“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契丹人,也许可以靠武力的一时强盛建立一个集权国家,可他们并没有智慧去运营这个国家,能坚持一百来年,也算是奇迹了。”

    王湛也跟着笑了笑,“契丹人治理国家,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如此,因为朝堂上当大官的都是一些契丹贵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是有很大的矛盾的。

    只不过如今耶律洪基这位强势的皇帝在位,他们还没有太过于表现出他们的野心,可随着耶律洪基逐渐老迈,皇太孙耶律延禧还尚幼,属下看来,辽国不出十年,一定会出大乱子。”

    杨怀仁心道,这个王湛果然老练,能看出辽国的问题所在,还能预言未来辽国的大乱,可见他还是很有分析能力和远见的,杨怀仁觉得提拔他当千户和北风堂堂主是正确的决定。

    历史的发展也确如王湛预测的一样,不远的未来,也就七八年内,耶律洪基离世之后的大辽便陷入了一片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也正是因为契丹人的内讧,才给了女真人和蒙古人机会,获得了不小的实力提升,开始可以跟契丹人的统治所抗衡。

第993章:混乱的朝廷() 
    杨怀仁也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在辽国制造一场内乱,不光要知道契丹朝堂上的贵族们之间相互不对付,更要找到一个契机,一个突破点,一个导火索。

    他转向了崔庆,“既然你如今在太子府做事,你对这些契丹贵族之间的事情,应该比较了解吧”

    崔庆点点头,“禀公爷,俺知道一些,不过可能不是全部。”

    “没关系,知道多少是多少,王堂主也可以帮你补充嘛。”

    “那就好,”崔庆琢磨了一下,“先说太子府吧,太子府虽然叫太子府,可府上并没有太子,耶律洪基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耶律浚,但耶律浚早在十多年前便过世了。

    说起这段故事来,也正是一段契丹人内部争夺皇权的风雨史,太久远的先不提,只说最近二三十年里,针对耶律洪基的叛乱就有数次。

    最大的一次要属重元之乱了,那是大约三十年前,耶律洪基的皇叔耶律重元,时任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他觉得他皇帝侄子耶律洪基人丁单薄,而他这一脉却人丁兴旺,便自认为他更应该继承契丹皇位。

    那时耶律洪基按习惯,在太子山一带过契丹人传统的秋季捺钵节,随身所带兵马数量不多,耶律重元便觉得他有了可乘之机。

    于是携自己麾下的滦河军发动叛乱,进逼耶律洪基的行宫,意图纂权夺位。

    只可惜耶律重元此人有勇无谋,以为只要杀了耶律洪基他就能顺利夺位,却不料当时的南北两院大王耶律耶律仁和耶律乙辛率宿卫奋力反击,最终粉碎了耶律重元的政变,其子耶律涅噜古战死,耶律重元无奈之下只得自杀。

    耶律洪基以为耶律仁和耶律乙辛是忠诚之臣,却不料二人其实也早有野心,特别是耶律乙辛,看着为人低调,可暗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就是等着有一天能替代耶律洪基,成为辽国皇帝。

    为了孤立耶律洪基,他先暗中派人把伶人赵惟一送到皇后萧观音身边,命赵惟一以男色色诱萧观音。

    此后觅得良机,假作萧观音于伶人赵惟一之间暗通款曲的情信十香词,在耶律洪基面前诬陷萧观音和赵惟一通奸。

    在耶律洪基盛怒之下,他又敦促耶律洪基下令处死宣懿皇后,此事在当时被人称作十香词冤案。

    而后为了铲除阻挡他成为辽国皇帝的另一个绊脚石皇子耶律浚,又专门编排故事构陷耶律浚意图谋反。

    耶律洪基大怒之下也没去细想,便把剥夺耶律浚皇储的地位,贬为庶人,软禁于上京临潢府城内。

    耶律乙辛心肠歹毒,更是派人去上京暗杀耶律浚,并对耶律洪基谎称耶律浚是得重病不治而死。

    之后耶律乙辛越来越肆无忌惮,权力也越来越大,更是要除去当时还是孩童的耶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