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宦官高唱了一声“皇上驾到!”朝堂上一众大小官员便恭敬的伏身行礼,山呼“圣上万岁”,杨怀仁只是欠了欠身子叉手行了礼,便抬头去看走上龙椅前的耶律洪基。

    杨怀仁之所以不跪,而是执宋礼,也是有讲究的。

    一个使节去别国访问,见了对方的皇上,按规矩其实本就不用行大礼。

    不过古时候各国之间的邦交关系,和后世又有很大的不同。像高丽这样的小国,同时是大宋和大辽的附属国,所以他们的君王对大宋和辽国的皇帝,是以臣自称。

    而使节出使上国,使节就代表了他们的君主,所以不论面对宋朝还是辽国的皇帝,他们都行跪拜之礼,以示君臣之分。

    但宋辽之间,是以兄弟论邦交,所以不存在兄弟之间互相跪拜的道理,辽使在宋朝见了宋朝皇帝,同样无需行大礼,所以杨怀仁见了耶律洪基,也只要叉手行大宋的文人礼节便可以了。

    而其他的使节和部族代表,要么是向辽国皇帝称臣,要么本来就是辽国境内的臣属部族,比如完颜阿骨打这样的,特曼见了耶律洪基还是要学辽国其他臣子一样行大礼。

    这么一来,大庆殿里跪了一大片人,杨怀仁和耶律洪基站着对望了一眼,局面倒是十分有趣。

第1031章:使节觐见(下)() 
    耶律洪基在杨怀仁眼里,是个方脸大耳的粗壮汉子。

    如果他不是穿了一身龙袍,和市井里常见的一个契丹老年男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和传言里的威武高大根本对不上号,看来辽国皇帝也够那能吹的。

    耶律洪基也是学了宋朝一样的穿龙袍,只不过龙袍的设计上,又是一种契丹服饰的样式,看上去虽然很华丽,但皮裘的夹衫绣上腾龙的图案,总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耶律洪基是个大光头,不过后脑瓜子上还有几缕白色的长发,还不能算是个秃子,他没有戴皇冠,而是戴了一条各色珍贵宝石点缀的玉箍,这一点和宋朝皇帝的习惯也大有不同。

    他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不过脸色尚显红润,嘴唇和下巴上的胡须也并没有像头发一样全白,脸上皱纹也倒不算很多。

    只是他毕竟上了年纪了,整张脸看起来有些老年人的臃肿,眼神里也掩饰不住他曾经经历过的岁月和沧桑。

    他缓缓走到龙椅前,撩起下襟的后摆挺直了身子坐下,才朗声道,“众卿免礼”,接着双手高高扬起,做了个请起的动作。

    众官员高呼“谢皇上”,整齐划一的起身,又同时拍了三次衣袖,这才站好了听耶律洪基说话。

    接着耶律洪基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期间抑扬顿挫,好不威严。不过他说的都是契丹话,杨怀仁也听不懂,只能无聊的去数人。

    杨怀仁猜来,不论是宋朝还是辽国,皇帝上这种大朝会,开始说的话应该大致差不多,反正都是些无聊又没有营养的套话、废话。

    等耶律洪基说完,杨怀仁也把朝堂上站的人数了个差不多,加上这帮来觐见的使节们,总共有六百四十多人。

    让杨怀仁惊讶的是,从服饰上看,辽国的官员里,只有一半是契丹人,剩下的一半人里,八成都是汉人,剩下的是些其他部族出身的官员。

    他不得不叹了口气,耶律洪基老皇帝活得还是挺明白的,辽国虽然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可他深知契丹人不会治国,所以启用了大量的汉人官员。

    这也就难怪在辽国境内的汉人,但凡是有点家产、地位或者文才的,都能混上个官当,也就没法埋怨他们对契丹皇帝更有认同感了。

    今日的大朝会是特意召开来让耶律洪基接见各国使节的,所以他并没有处理什么辽国内部的事物,啰嗦完了一大通之后,便直接进行接见仪式。

    仪式也很简单,杨怀仁第一个上前奉上国书,辽国礼部的一个汉人官员接过去之后,递给暖阁前的一个内侍,再由内侍传达到耶律洪基手里。

    耶律洪基似模似样的看了看国书,便又叽里咕噜了一大通,萧老倌儿站在杨怀仁身后随时翻译着,可俩老家伙都说的贼快,杨怀仁也没有专心听,反正就是些什么两国是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之类的客套话。

    杨怀仁心中约莫着计算了一下,耶律洪基正式接见他,就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想到身后还有几十上百个各路使节,心中叹道,这一头午算是要在这里发呆了。

    事实也果然不出杨怀仁所料,接下来递交国书的每一位使节,虽然用时比接见杨怀仁这位宋使时间稍短了一些,可每一位大概也要用去五分钟。

    这样一来,等耶律洪基接见完了所有人,大殿外的天空早就从清晨的灰色变成了中午的透亮。

    杨怀仁站在一边都觉得累,耶律洪基虽然是坐着,可这会儿也不时的微微挪动屁股,看样子也是坐得屁股发麻。

    杨怀仁憋着笑,看看最后一个不知是部落的代表被接见完毕,以为终于可以结束了的时候,耶律洪基吩咐了身边的一个宦官几句话,那个宦官便取出一纸长卷来,走上前来大声朗读了起来。

    杨怀仁有点搞不懂,便偷偷问萧老倌儿,“这又是念的啥这都快中午了,就算咱们不渴不饿,契丹老皇帝也该饿了吧”

    萧老倌儿也轻声解释道,“杨郡公,这是接见各国使节的最后一个仪式,是契丹皇帝吩咐宦官颁示各国的贡品,以及他回赐给各国各部的一份礼单。”

    “哦,”杨怀仁忽然想到了什么,“这还有回礼呢”

    萧老倌儿道,“那是自然。其他国家的使节来咱们大宋觐见皇帝,咱们官家也会照例颁示贡品清单和回赐的礼单,以示泱泱大国的礼仪嘛。

    不过嘛”

    杨怀仁意识到萧老倌儿还有话不太好说出口,便急问道,“不过什么你但说无妨。”

    萧老倌儿稍稍犹豫了一下,见大殿上众人虽然状作认真聆听,其实大家站了一上午都累的不行,这会儿估计是看上去都站直了维护自己的样子罢了,心思根本就没在这上面,大都神游到不回哪儿去了。

    这才更小声说道,“这份礼单第一个就是念得给咱们宋朝的回礼,不过这份回礼跟咱们进贡的岁币可差太远了,唉”

    杨怀仁又问,“怎么个意思你倒是说清楚了啊。”

    萧老倌儿轻笑道,“咱们大宋,不论是什么小国小邦,只要是来向咱们官家进贡的,咱们官家都会在他们进贡的物品价值的基础上,加倍回礼给他们,以显示咱们大宋地大物博和繁荣富裕”

    杨怀仁插了一句,“切,咱们的官家和那帮相公们好面子呗”

    “是是,杨郡公说的极是。”

    萧老倌儿是鸿胪寺的官员,自然知道大宋就是爱面子,只是他不敢说出口罢了,杨怀仁愣头青惯了,说了这种话倒不会有人在意,萧老倌儿也只是笑着附和一下。

    “可怎么说,也是咱们宋朝有气度。但契丹皇帝学了那么久宋礼,可真到了真金白银上,可就露了馅儿了,他们抠门的很。

    就像刚才念过去的,给咱们宋朝使节的回礼,是”

    “你啰嗦个什么劲儿,快说”

    “是牛羊各百头,皮三百张,裘五十条,东珠二十颗,其余人参鹿茸灵芝等各二十斤。”

    “没了”

    “没了”

    “你姥姥的”

第1032章:赐婚(上)() 
    杨怀仁的状态立即转换成了商人模式,脑子里飞速计算了起来。

    大宋按约定每年上缴给辽国的岁币是银十万两,绢帛二十万匹,除此之外,大宋为了向年前契丹皇帝特意派人来吊唁太皇太后,按礼仪又增加了些绸缎、珠宝、玉器等奢侈品作为礼物送给耶律洪基。

    如果按照行价来计算,杨怀仁这一趟给辽国送来的东西,价值约有三十万贯。

    而耶律洪基的回礼呢?那点牛羊和毛皮等东西,算一算也就几千贯的价值,这也太抠门了。

    萧老倌儿见杨怀仁犟着脸一副生气的样子,怕杨怀仁忘了如今他们还在人家辽国的朝堂之上,生怕杨怀仁再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来,赶忙小声劝道,“杨郡公冷静啊,如今可是在辽庭之上,千万要冷静啊……”

    杨怀仁转忧为喜,笑道,“咳,你看你急的,你真当我没点定力呢?生气归生气,可本使也不至于在人家地头上,特别是人家的皇帝老儿面前瞎胡闹惹事。

    我又不傻,再说前几天咱们跟那么多契丹商人签订了生意合作的协议,将来咱们从契丹人身上赚的钱比每年的岁币可多多了。

    另外,呵呵,萧老倌儿,你觉得本使就没有准备吗?以前别的人做宋使来辽国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也不需要知道。

    但是既然今天我做了宋使,就得让契丹老皇帝拿了我们多少,再还给我们多少……啊不对,是加倍奉还!”

    萧老倌儿越听越不对劲,心里还是很担心,就怕杨怀仁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来,可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奉礼郎,又新晋成了杨怀仁的“自己人”,他更不敢再说什么劝谏的话了。

    杨怀仁心里想的却是,幸亏我早有准备,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啦……啊不对,是第一次来,不过嘛,哥还是要对契丹人说,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必须给我吐出来!

    礼单还真是很长,那个内侍念了好久,可还不见他停下来,尽管杨怀仁不太懂契丹话,可那份进贡和回礼的单子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词,牛羊,皮毛什么的,杨怀仁慢慢就摸准了规律,渐渐就听明白了。

    最可笑的是,不知一个什么部族,给耶律老皇帝进贡了牛羊各一万头,而耶律老皇帝给人家的回礼是牛羊各五十头,这一进一出,人家就亏大发了。

    这个部族进贡的这牛羊各一万头,按照耶律洪基抠门的尿性,够给所有使节和代表回礼了。

    可气的是你起码给人家换换啊,人家进贡牛羊,你收完了礼再从人家的礼物里单数出来牛羊各五十头当回礼再让人家带回去,你说人家这回礼是拿啊还是不拿啊?

    眼见着太阳挂的高高的,貌似已经过了正午时分了,那份礼单才算念完,念礼单的老宦官嗓子都哑了。

    杨怀仁寻思着这接见仪式终于算是完事了,耶律洪基这老头就算是再抠门,也得办个什么宫廷大宴来招待招待各国使节吧?

    可接下来还是没发现耶律洪基有掏腰包请客吃饭的意思,又叽里咕噜了一阵子,又宣布举行赐封公主的仪式。

    杨怀仁心道,对啊,把这事给忘了,鬼姐今天就要当公主了,那以后再见了她是不是应该喊她鬼公主了?

    好在赐封仪式不算复杂,宣了一身华服的鬼姐上殿,念了一道圣旨,她就是新晋的大辽安国公主了,实际上也就是耶律洪基认干女儿那么点事。

    期间鬼姐一眼也没有看过杨怀仁这边,那意思仿佛是有点避险,杨怀仁倒是不在意,反而觉得一个憎恨契丹人的女人当了契丹的公主,事情有点怪异。

    耶律跋窝台最是开心,他已经是大辽的南枢密院使,他的女儿又成了安国公主,他的这一脉家族,似乎在辽国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耶律洪基也似乎很开心,和蔼的向鬼姐问道,“耶律尺薅斤,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安国公主了。”

    他又转向了笑脸盈盈的耶律跋窝台,“爱卿,安国公主几年应该二八年纪了吧?”

    耶律跋窝台出班答道,“回禀陛下,安国公主刚过了十六岁的生辰。”

    耶律洪基笑道,“不知之前可曾和哪家定下婚约?”

    耶律跋窝台又答,“回禀陛下,臣下还未曾为公主订立婚约。”

    耶律洪基对他们父女两人问道,“既然如此,朕若是为安国公主赐婚,不知你们可否愿意?”

    耶律跋窝台喜上眉梢,和鬼姐同时答道,“多谢陛下隆恩。”

    杨怀仁看着他们一唱一和的,忍不住微微摇头笑了笑,你们的戏也太做作了,以前耶律洪基每次破格赐封一位族中子弟的女儿为公主,照例都会为她赐婚的,这样的做法似乎早就成了一种惯例。

    在此之前,耶律尺薅斤要被赐封公主的事情在中京城就已经人尽皆知,再为她赐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耶律洪基和耶律跋窝台非要在朝堂上再演上这么一出,关键是观众们都早已经被剧透了,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的兴趣来,真是多此一举。

    杨怀仁寻思着,之前鬼姐找过字透露过这件事,而后来从耶律跋窝台对他的态度上看,似乎耶律洪基都有把鬼姐赐婚给他的意思。

    但杨怀仁又觉得他跟耶律洪基似乎没有私下里见过面,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