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杨世虎捣毁了山贼窝,会把抓住的山贼和缴获的财物交给当地的官府处理。

    而小七和天霸弟弟他们呢,抓住的山贼是一律不留的,至于搜刮来的财物嘛,象征性的拿出一点来送给了地方官府,再拿出一部分犒赏士卒,剩下的还是留在了山上,充作了风神卫的私产。

    杨怀仁收到各路兄弟发回来的战报,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一点,他也有点无奈,其实他是不缺那点钱的,但兄弟们心向着他,他还是很欣慰。

    这年代看着繁荣昌盛,其实处在杨怀仁这样的位置,必须时不时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他的兄弟们能替他操心,这就是他真心真意待他们得到的回报了。

    这年头士为知己者死都绝不罕见,杨怀仁也感觉到了兄弟们对他的那份心意。

    有了好的开头,几路大军剿灭山贼水匪的计划就更容易进行了,剿完了淮南的就剿江南的,凡是叫得上名头来的山贼窝子,可都遭了秧。

    眼下从淮南到江南一代的绿林界个个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剿匪大军走到哪里,都是先挂一面写着“杨”字的大帅旗,然后才是带头将领姓氏的将军旗,于是江南绿林开始谈杨色变,不论是山贼山寨还是盗匪团伙,纷纷散伙的散伙,逃跑的逃跑。

    一时间里淮南和江南河清路净,让剿匪大军变得无匪可剿,去哪里都是空山寨,连个鬼影儿都没见着,这让比着赛炮打山贼的将军们非常不爽,还没怎么动手呢,山贼们先跑没了影。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更是大叫还没过够瘾,纷纷向自家将军请愿,听说东海还有些海盗没剿灭呢,咱们早点跟王爷请战,可别让别人抢了先。

    这会儿也有海盗,也有倭寇,不过比起几百年后,还很少,倭国的幕府们忙着把天皇关木头笼子里分他的土地呢,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想着赚点便宜,没空跑到大海上风吹日晒的当海盗。

    杨怀仁也没直接说同意,因为海上和河上还是不同的,现在坐的龙船体积虽然大,但那是为运河运输设计的,到了海上不见得就好使。

    何况沿海也是有大宋的水军的,需要联络了他们,才能制定剿灭海盗的计划,冒然行事,或者太激进行事的话,容易适得其反。

    离开京城已经半个月了,杨怀仁乘坐的大官船也到了扬州,让他没想到的是,童贯已经来扬州接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江南的“三司”,其实并不在一个地方,管理漕运的漕运衙门在扬州,管理外贸的市舶司在江阴,管理织造的织造局在苏州。

    童贯从苏州感到扬州来迎接杨怀仁,其实很容易想到为什么。

    尽管杨怀仁这趟下江南走的匆忙,但想三司里当头头的太监们,在京城里和宫里都有专门的消息渠道。

    杨怀仁离京,就有人专门给他们快马加鞭地把消息送到了,比朝廷下达的官家命杨怀仁为钦差巡视江南的官文还快,这便提前给了几位首领大太监们准备的时间。

    江南富庶,当官也好,当差的宫里的公公们也好,要说一点儿也不贪,那不可能的,只不过贪多贪少,如何获取了利益而已。

    真正大贪官眼下是没有的,当年杭州知府赵之洐跟着南阳郡王一起落马,还牵扯出近百名江南各地的贪官,如今的这一批很多人是刚换上两三年的,风声刚过,他们行事还算是小心谨慎。

    再说杨怀仁也不是来整饬吏治的,他本事再大,本质上的事情他改变不了,抓再多的贪官污吏,也只能让风气干净一两年而已,没必要多做些无用之功。

    不如还是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

    当然,如果真有很过分的,杨怀仁倒是觉得可以抓几个典型,这就要看哪个不长眼的撞到了枪口上了。

    不过这样的傻子应该没有,三位首领太监得了消息,一定会知会他们相熟的当地官员,提醒他们收敛一些,不要多事惹了杨大钦差不高兴。

    童贯这次来扬州迎接杨怀仁,就是套交情了,如今他在江南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倒也不争权了,但偷偷摸摸夺点利,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杨怀仁如今的地位,在童贯心里那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时候不敢进去拜入门下套瓷实了交情,更待何时呢?

    所以童贯早早备好了礼物,感到扬州来迎接杨怀仁大驾光临。

    扬州是大城,也是当今运河上的第一大港,江南转运司,也就是漕运衙门设在这里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路上的时候杨怀仁可以选择停不停船,又要停多久,但在扬州码头,他必须靠岸,毕竟他的身份是钦差,既然来了江南,不可能不去漕运衙门视察一番。

    扬州当地的官员也是非常多,杨怀仁也需要出面应酬一下。

    船靠了扬州码头,几十个码头工上前帮着官船下锚,扬州知府朱润卿则领着上百名衣冠整齐的地方官员排好了队列躬身迎候。

    在站在他们身前的还有两人,穿了绯红色的官袍,便分别是漕运衙门的首领太监赵献球赵公公和织造衙门的童贯童公公了。

    

第1298章:漕运衙门() 
杨怀仁下船,也不多客套,说了些官话,便要直接去漕运衙门视察。

    虽然赵公公早做了安排,可杨怀仁这么直接,还是让他有些惊骇,忍不住去瞅旁边的童贯。

    童贯四十出头,赵献球六十多了,论资历赵献球是童贯的前辈,尽管二人如今官职一样,但实际上两人的地位还是有高有低的。

    赵献球在仁宗朝就入宫了,仁宗闲暇喜欢蹴鞠,便在宫里组织了一帮小太监踢蹴鞠,有时候只是看着玩,有时候心痒了也会下场踢上几脚。

    这个赵公公当时就是仁宗的蹴鞠队里的一个小公公,本来他在宫里地位不高,可他心思活泛,每次陪仁宗踢球,都极尽献媚拍马。

    每次仁宗把球踢飞了,赵公公就抢着去捡球回来献到仁宗脚下,仁宗一高兴,就赐了他一个赵献球的名字。

    别看名字不怎么好听,可毕竟是皇上赐的,后来赵公公就渐渐飞黄腾达了,大概二十年前,便拣了转运使司的肥差,在扬州也已经呆了二十年,如今已经是漕运衙门的首领大太监。

    漕运衙门和织造局按朝廷的编制是平级的,也都是朝廷下属的地方职能机关,但实际重要性和利益上,漕运衙门可不是织造局可以相比的。

    漕运衙门主管漕运,光这一项就制约了织造局,织造局负责监督管理江南织造行业,盘子也是很大,油水当然也很多,但你造出布匹丝绸来,还是要指望漕运衙门给你运输和贩售。

    从环节上织造局就被漕运衙门掐的死死的,更别说漕运的盘子简直大了去了,漕粮和官盐运输派送这两样影响了国计民生的事情,可都是指着漕运衙门管理。

    就不用说赵献球在扬州呆了二十年了,方方面面的事情他都熟悉的很,所以童贯对赵献球是以前辈和上官来对待的,而扬州知府等地方官,也只能甘愿排在他身后了。

    童贯接了赵献球的目光,做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样子,冲他撇了撇了嘴,他确实不知道为何杨怀仁明明一副心事重重又心不在焉的样子,办起事来却如此直截了当。

    不过杨怀仁这位王爷加钦差发了话了,他们也不敢不从,只得立即命人开道,一种官员也跟着杨怀仁屁股后边来到了漕运衙门。

    扬州转运使司,可以说是大宋最大的转运使衙门了,杨怀仁起先也认为漕运衙门和其他衙门一样,不过是个一般的大院子而已。

    但真到了漕运衙门门前,才被衙门的一大片建筑群给吓了一跳,衙门的大门多么宽大厚实不说,单说衙门的院墙,那都是一色的一丈高的青砖双层大墙。

    杨怀仁迈进院内,光是前院就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一水的大理石地砖,平整得没有一丝的棱角冒出来。

    不过从院内看,杨怀仁便知道漕运衙门为何盖了那么高的院墙了,除了正面是办公的公署之外,两边同样砌了高墙的院子戒备森严。

    原来江南的官银和给官家的供奉等贵重物品,是漕运衙门从各地收了回来,然后暂时存放在衙门内的府库之中,然后定期定时通过大运河运送到东京城去的。

    如此看来,赵献球的差事办的还算不错,怪不得不管朝堂上如何的风云变幻,他这个漕运衙门首领大太监的职位从来没有动过。

    杨怀仁说是视察,其实就当是旅游似的走马观花的走一圈而已,他本也没打算在扬州逗留,他要今早赶到他的目的地杭州,以免事情生出更多的变故来。

    赵献球对杨怀仁还是表现出来极尽的尊重,毕竟杨怀仁是王爷,他是太监,尊卑的事情上,赵献球还是做得非常到位了,绝对没有任何的短处。

    等把漕运衙门走了一遭,赵献球才请杨怀仁到正堂里饮茶。

    能喝上赵献球的茶的人,也只有五个,杨怀仁是客,自然被请上了首座,赵献球这个做主人的很自然要坐在下首位作陪。

    童贯虽然也是客,不过他仗着私人同杨怀仁以及赵献球的交情,自然要坐在赵献球对面一起作陪。

    最后剩下的三个人,才是扬州地方的重要长官,分别是扬州知府朱润卿,扬州指挥使何存葆以及监察使李文学,这三位便是地方军政上的三位最高官员了。

    喝了一盏茶,杨怀仁又做样子询问了下漕运衙门正常运作上的一些事情,眼见时辰到了正午,赵献球便给扬州知府朱润卿使个了眼色。

    朱润卿等三人会意,立即起身道,“卑职先行告退,去为王爷准备中午酒宴之事。”

    话说的很直,并没有啰啰嗦嗦什么略备薄酒宴请上使那种酸话,倒是让杨怀仁很喜欢。

    杨怀仁也没打算拒绝,来一趟扬州,就算不给这几个地方官的面子,赵献球和童贯的面子也要给,吃顿饭是免不了的。

    而且当时扬州出名的美食也很多,杨怀仁这个吃货也是想试试这个年代,扬州这个淮扬菜的代表之地,在美食上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

    另外通过这件小事,杨怀仁也察觉出赵献球的厉害,此人行事并不圆滑,和之前杨怀仁想象里那种油滑老太监的形象有点不同。

    他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能干,漕运衙门事物繁多,涉及到的人事也十分复杂,赵献球能把这些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这里一干便是二十年,连朝廷里都没有人说他半句坏话,可见此人的实干能力绝对不是吹的。

    等朱大人等三位退出去,童贯才试着跟杨怀仁套交情,“上次咱家和王爷京城一别,竟过了这么久了,现在咱家每夜做梦还会梦到当年跟王爷在清平关大胜野利图里之事。”

    杨怀仁笑笑,“外头人吹嘘些什么也就算了,童阁领,咱们不是外人,就不必这么客气了。”

    赵献球见杨怀仁表情轻松下来,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接着试探到,“方才王爷下船只是,咱家见王爷面露愠色,还道是咱家招待不周,让王爷动了怒呢。”

    。

第1299章:赵献球的算计(上)() 
杨怀仁稍作思考,便猜到赵献球为什么这么说了。

    他们出身宫中,自然在宫中有不少的好友或者眼线,杨怀仁奉旨巡视江南的事情,他们一定是提前就知道了的,起码比扬州知府他们知道的早。

    但杨怀仁此次下江南是借了给安国公主治病寻医的幌子之事,他们还不知道。

    杨怀仁自然知道这件事不能瞒了他们,便苦笑道,“赵阁领言重了,赵阁领在江南为官家办事兢兢业业,小王在京城之时就有所耳闻,如何会出什么错漏呢?

    至于先前小王脸色不好看的原因嘛……呵呵,其实二位阁领都是自己人,小王爷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小王的五夫人,是辽国新皇的独女,也就是安国公主,前一段时间安国公主身体不适,小王焦急,四处寻遍了京中的名医,可还是无法抑制公主的怪病。

    后来听说杭州府那边有位姓邵的名医擅长医治怪病,这才去宫里求了陛下的恩旨,小王才敢离京带着安国公主来寻名医瞧病。

    陛下觉得既然小王要下江南了,顺嘴就让小王再多当一回钦差,顺便视察一下江南的吏治,以及漕运织造等事物。

    小王哪里懂得这么多东西?于是只好做做样子罢了,其实小王这个钦差啊,呵呵,其实当的糊里糊涂的。

    不过既然陛下给了小王这个差事,小王也尽量把事情办好,江南三大衙门有几位阁领统领着,自然不会有什么差错,所以小王也准备草草巡视一番,便赶往杭州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