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宫门的时候被两尺高的门牙子磕了一下,一盆石炭倒在了宫门口。幸亏被假腿公公看见了,过来把小底扶起来,还帮忙收拾了石炭,扫了灰尘,小生子这才没被人看见犯了错。

    若不是假腿公公帮小生子隐瞒下来,被我家娘娘知道了我笨手笨脚的,怕是又要受什么责罚了。”

    管秋漓倒是听出小生子这是故意在和他套近乎了,他们俩之间在宫中之时也没有什么接触,小生子说的那次相遇,也是仅有的一次了,说起来也实在扯不到两人之间的交情上去。

    但管秋漓觉得,这就是小生子聪明的地方,本来一件小事,从他嘴里说出来便成了管秋漓对他的恩情,明显就是给自己后边要办的事情先铺好路了。

    管秋漓以前认识的小生子还没有这么会来事的,如今嘴这么甜,便是吃了亏之后才变成了这个样子了。

    老人们总说吃亏长一智,此话诚不我欺,小生子吃了那么大的亏,一条腿都因此瘸了,留下了一辈子的残疾,如今如此心灵嘴巧,也不知这种成长是可喜还是可惜。

    管秋漓道,“那时候大家都是在宫里当差的,这点小事,不足挂齿。那时候我只知道其他小公公们喊你榆木公公,却没想到你的名字叫小生子。”

    小生子见管秋漓杯中酒没了,便立即给他斟酒,也解释道,“我进宫之前的大名叫于木生,刚进宫的时候啥也不懂,别的公公都觉得我很笨,像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所以就起了个榆木公公的外号。

    后来出宫以后,我就自称小生子了,省的人家听了我的名字,再继续用这个外号笑话我,呵呵。”

    管秋漓点点头,微微向前探着身子,声若蚊蝇却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生子,按说咱爷俩不是外人,以前在宫中也见过,如今在江南还能遇见,也算是咱爷俩有缘。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瞒你了,今天有个重要的人要见你,但在此之前,我要先问你两个问题,你答得好,那人自然会出来和你见面……”

    。

第1359章:奇怪的账本(上)() 
小生子表情认真道,“公公请说,不论您问什么,小生子一定知无不言。”

    管秋漓摆摆手,“不是现在要你说赵献球的事,而是你得好好回答我两个问题,你明白吗?”

    小生子立即懂了,因为事情隐秘,事后还涉及到很多事情,要对付赵献球的人也要认定了他信得过,才能用他。

    小生子很快想好了怎么回答,不论人家要求他怎么样他都会答应,因为他心里清楚,在这帮大人物面前,他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小生子明白了,公公请问吧。”

    管秋漓问道,“我们要的东西,你可带来了?”

    小生子摆了摆胸口,一语双关道,“你们要的人和东西,我都带来了。”

    管秋漓低眼瞧了一眼,见他胸口衣服里确实有本类似账本的东西,这才接着问道,“你可知道,今天你做了选择,这一辈子就不能改了?”

    小生子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他今天既然选择了背叛赵献球,那就代表着他以后一定会依靠在新老板的庇荫下活着。

    否则赵献球一倒他却没事,是个人都能明白他做了什么事了,到时候他如果没有靠山,恐怕得罪了不知多少人,想安安稳稳活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他斩钉截铁答道,“小生子既然选了这条路,就绝对不会回头,将来还希望前辈能多多照拂小生子。”

    管秋漓紧紧盯着他,好想通过他的眼神看到了他的内心,小生子不敢躲闪,只能和管秋漓对视着。

    管秋漓这才笑笑,“不错,小生子,你是个聪明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其实你应该也猜到了。”

    说完管秋漓站起身来,在墙上重重拍了三下。

    小生子惊讶了一会儿,便看见拉门外出现了三个人影,拉门被拉开,走进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来,另外两名精壮汉子便把拉门从外边又拉上了。

    来人望了一眼小生子,便走过来坐下,管秋漓很自然冲来人恭敬地施了一礼,然后站在他身后侍立,并不坐下。

    小生子在宫里也是呆过几年的,看人也不是只看穿着打扮,尽管面前之人只是一身打色儒衫,可那种气质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虽然他面色和善,而且还冲自己微微笑着,但却掩饰不住一身高贵的气质,这种气场更是让人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即便是通过管秋漓的表现,小生子也立即能猜到刚刚走进雅间的年轻人是谁了,他匆忙起身趴伏在地上唱道,“小生子见过王爷!”

    杨怀仁笑道,“哦?小生子公公,你认识我?之前在京城,还有前些日子在漕运衙门的时候,我怎么不记得见过你啊?”

    小生子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回答道,“王爷来扬州的时候,小生子远远地见过王爷,虽然看不清楚王爷的样子,但王爷的气势小生子却是记得的。

    方才王爷一走进来,那种熟悉的气势就溢满了整个雅间,小生子立即便知道这是王爷大驾到了。”

    杨怀仁心说这个小生子倒是很会拍马屁,不过也说明这小子很机灵,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谦卑。

    没必要和他寒暄,杨怀仁直接问道,“本王要的东西,你可带来了?”

    小生子忙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还有一叠纸来,仍旧低着头,却把东西举过了头顶,跪着向前移动了几步,送到了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接过来,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起来吧,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小底不敢。”小生子又跪着退了回去,依旧保持这趴伏在地上的动作。

    杨怀仁给管秋漓使了个眼色,管秋漓过去把小生子扶了起来,示意他坐下说话。

    小生子起是起来了,可无论如何也不敢坐下,只是弓着身子站在杨怀仁面前,依旧低着头不敢说话。

    杨怀仁摇摇头,小生子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生怕又犯了什么错,再丢了小命就不好了。

    杨怀仁也不再勉强,把那一叠纸先放下,打开账本翻阅了起来。

    可这一看不要紧,杨怀仁却皱起了眉头,他看看小生子,再看看账本,最后无奈的把账本递给好奇的管秋漓看了一下。

    管秋漓看了一眼也愣了,他冲小生子问道,“小生子,这账本是怎么回事?”

    原来账本上竟没有任何数字,全是各色各样的奇怪图画,在杨怀仁眼里,这就跟后世聊天软件里的表情包差不多。

    小生子早知道这本账本一般人看了会糊涂,立即走上来接过账本去给杨怀仁示意道,“王爷有所不知,赵献球,他是不识得几个字的。”

    “啊?”

    杨怀仁这倒没想到,漕运衙门里事物繁多,很多凭据文书,还有给朝廷的账目都要清楚,而且是需要首领太监签字画押的。

    如果赵献球不识字,他又怎么做这些事情的,十几年来,漕运衙门运转的还不错,赵献球要是连字都不认识,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杨怀仁还没有开口问,小生子便从他疑惑的表情里读懂了是什么意思了,他解释道,“赵献球确实不识字,除了他自己的名字,还有平时公务上经常使用的公务字他记住以外,其他的他还真是不认识。

    赵献球能让漕运衙门运转正常,多是他会使唤人的缘故,这些年他把漕运衙门里的几个能吏收为心腹,平时他只管发号施令,具体事情自然有这些能吏帮他去做。

    至于这本账本,也不是赵献球秘密账本的原件,而是小底每次帮他拿账本的时候,偷偷记住,然后回去再凭记忆默录下来的。

    小底也没读过书,不认得很多字,可好在记忆力还可以,这本账本,小底敢打保票,绝对和赵献球的原账本是一模一样的。”

    杨怀仁听懂了,心说这帮当了公公的人里边,还真是有不少人才,管秋漓武功高,小生子人机灵,从他一开始就默默记录赵献球的账本,就说明他早就预见到了会有这么一天了。

    就算杨怀仁不来江南,小生子掌握着赵献球的秘密账本的复件,万一有什么事的时候,小生子也可以拿出来这本账本来自保。

    。

第1360章:奇怪的账本(下)() 
管秋漓道,“小生子,那你来给把这本账本详细解读一下,这些猪牛羊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小生子接过账本去,反过来让正面对着杨怀仁,然后指着那些图画挨个给杨怀仁解释。

    “王爷请看,账本的每一页的上方,这里记录的是年月。年份,赵献球是用十二生肖来代替的,比如今年是猪年,上便就画一个猪头,明年是鼠年,就会画个老鼠。

    月份嘛,就用当月做常见的花来替代,比如上个月开规划,他就就画桂花代表八月,这个月开菊花,就画菊花代表九月。”

    “哦,”杨怀仁笑道,“原来如此,听你这么一解释,这账本倒是能看的懂了,赵献球这老小子还挺聪明的,不认字不要紧,会画画也能记账,哈哈。”

    管秋漓也摇头笑道,“赵献球年轻的时候在宫里伺候过先皇,咱们大宋的官家可都是能画上几笔的,他字没认识多少,画画的功力倒是学了一些。”

    杨怀仁点点头,觉得此事倒也算是有趣,不过他接着指着下边的图画问道,“那这些呢?这里怎么还有猪?旁边那些鱼虾蟹又是这么回事?你接着说。”

    小生子接着往下解读,“王爷请看,这一页,记录的就是他给地方官员的好处了,这种好处一般一年一给,为的就是赵献球干的那些坏事,让那些当地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干涉。

    前边这头猪呢,指的的是真州卢湾港的朱大人,这头牛,指的是泰州的刘大人,因为刘他不好画,就用了谐音牛的图样来替代,反正他一看就明白,也不会出错。

    下边这朵荷花呢,指的就是扬州指挥使何存葆何大人了,也是用的谐音,荷花代替和大人的姓氏何字。

    每个人名后边的这些画的鱼虾蟹,便是赵献球给了他们好处的具体数额了,一条鱼指的是金鱼,也就是五十两的大金条,合银五百两。

    虾呢,指的则是小号的金条,十两一根的,代表白银一百两。

    而蟹却不是指的具体数额,而是代表这位官员有把柄在赵献球手上,应该是赵献球觉得螃蟹的大爪子钳住什么东西都不放,正好代表他钳住了这些官员的命脉了一般。”

    杨怀仁听完小生子的解释,立即就看懂了这本账本了,他随口翻译了出来,“哦,原来是这样,今年这个朱大人收了赵献球一千两,刘大人收了六百两,何大人收了一千五百两……”

    他大致翻了翻,光是今年前九个月,扬州、扬州周边以及运河沿岸和漕运衙门关系密切的一些州县,就有三十几个各种类型的官员收了赵献球的好处,总价值大概有两万多两银子。

    其实对杨怀仁来说,两万多两银子在江南这种大宋最富庶的地方,还真不算是多么大的数额,也想到有些官员只是不敢和赵献球作对,才象征性收了他的钱,被迫和他绑在一条绳子而已。

    让他生气的是有十几个官员后边都画了螃蟹,就说明他们自身也办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被赵献球知道了抓住了他们的把柄。

    杨怀仁心中叹气,读书人啊,当初十年寒窗的时候是多么意气风发,自负自己将来金榜题名当了官之后会多么清正廉明为民请命的,可到了后来,却都被官场污浊了内心了。

    为了私利收受贿赂也就算了,起码你没有直接去伤害老百姓,但这些被赵献球抓住的把柄,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些他们做下的肮脏事情了。

    就像赵献球在西城外的大宅,里边养了那么多勾栏妓馆的歌姬花魁,估计就是赵献球用来迷惑这帮当官的上当的地方。

    等他们上了贼船,赵献球再来用这些来控制他们,为自己的敛财利益链条撑起来保护伞。

    杨怀仁也懒得挨个去看是谁被赵献球绑上了贼船了,又指着桌上那一叠纸问道,“那这些呢?”

    小生子拿过来,一张一张给杨怀仁解释,“这些是赵献球进项的账本记录,因为进项账本赵献球守得很严,看得更紧,所以小生子也没能记录全,只零星偷偷地记录了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整理起来。

    比如这一张,上边画的猪,指的是赵献球的干儿子赵斌找虞候,他领了一队漕军躲在北面一个叫做黄头泊的地方。

    但他们干的事可不是漕军该干的,他们不是保护大运河上过往商船的安全的,而是改扮成水匪的样子,从过往商船上收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