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番号也没有消失,杨家庄子后山里两卫禁军的大营还在,也还有四五千人马留守在那里。

    将来赵煦要怎么安排他们,杨怀仁也想好了主意,既然大营都建了,总不能浪费,不如就把两卫山谷大营改造成一个禁军的综合性训练场,两卫留守的将士便成了训练场的管理军卒。

    这样的提议,杨怀仁相信赵煦会同意的,当时庖厨学院建立的时候,杨怀仁也向赵煦透露过一些想法,当时的赵煦是默认了的。

    如今庖厨学院正在向着综合学院的方向发展,多出一个军官训练学院,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武德军驻兵常州,自然是就地就食,常州府会负担武德军的粮饷,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杨怀仁在武德军内部又分成了武德军左右两厢,也就是原来的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这样大家更容易习惯。

    武德军左厢驻兵武进县,右厢驻兵隔壁的晋陵县,左厢一万人扼守大运河和长江水陆要道,被当地百姓称作威武军。

    右厢一万人驻扎在横山和芙蓉泊,这里可以东望江阴县,注视着市舶司衙门的一举一动,被老百姓唤做横山军。

    老百姓这么叫,杨怀仁觉得无所谓,武德军武德军,也不知道赵煦这么想出这么个名字,听着像无德军似的,看来他还是对龙武卫有些心理阴影的。

    龙武卫和虎贲卫被降了格,本来杨怀仁应该不好受的,明明这两卫禁军比拱卫京畿的其他禁军还要精锐,就因为曾经出了一些造反的兵将,就落得了这个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杨怀仁想通了一点之后反而不觉得可惜了,如果手下这帮将士们还是禁军,其实很多事他说了还不算,就算临时能用,但终归还是要枢密院的调令。

    可降格为藩军之后,他对武德军倒是有了更大的掌控力,可以按照他自己理想里那样,进一步去改变大宋的军队,而武德军便成了他的试验田。

    改变整个大宋的军队现状,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通过改变改编后的武德军来寻找大宋军队最合适的发展之道,杨怀仁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可以通过武德军的范例,进一步对江南一代的各地藩军和厢军产生影响,那就不是不可以实现的事情了。

    毕竟杨怀仁头上还挂着个江南军节度使的虚衔,江南军是不存在的,那么杨怀仁就是个光杆司令。

    但另一层意思,江南军也可以泛指江南一代所有的厢军的统称,那么这个节度使的权限可就大了。

    杨怀仁琢磨了好久,觉得赵煦忽然心血来潮给了他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官职,说不定就是想让他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军。

    练出来自然是好事,练不出来,那也有借口推搪过去,因为这事,杨怀仁虽然觉得赵煦不算个明君,可也是有一颗想做明君的心的。

    不管赵煦将来结局如何,既然杨怀仁有这么个好机会,那就做做试试,梦想虽然有点远,但万一实现了呢?

    首先要改造的便是两浙路内的几路厢军。

    南康军驻军鄱阳湖,庐山之东,编制是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其中四千步军八千水军,但南方常年不打仗,所以实际人数只有一半,一千步军加五千水军而已。

    江州水患之后,会产生一些流民,挑拣身体健壮者充入南康军,可以补充兵员三千人左右。

    但补充三千兵员的代价是需要负责这三千人的上万名家眷,南康军负担不起,已经多次向杭州府要粮了。

    南康军是以水军为主的厢军,杭州府这边给拨付的粮饷也不会太多,要多养活一万多人,杭州府这边也压力山大,只得向杨怀仁求助。

    其实不是他们缺粮食,而是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地方官府有义务拨付地方厢军的粮饷,但一直都是按编制发放。

    中间再层层截留,实际发放到厢军手里的粮饷基本就斩了一半去了,所以厢军也从来不会编满,实在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

    遇到灾年,厢军会接收大量的灾民充军,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只能向上头要粮。

    就像这次杭州府这边,一定会给南康军拨付一些追加的粮饷,但不会太多,也只是一次性的。

    总不可能他们要就立即给的,总是要推诿一番,最后少给一些,这都是官场的习惯,目的便是防止厢军伸惯了手。

    烫手的山药抛给了杨怀仁,杨怀仁也心烦,总不能自己花钱买粮食给南康军救济,会被落下闲话的。

    可要是看着厢军挨饿不管,他又不忍心……

    

第1388章:撤卫改藩(下)() 
跟两浙路地方官府这边打交道,杨怀仁也不能拿王爷的名头压人,事情传到京城里去,又是一个麻烦局。

    其实杨怀仁这些年被言官们弹劾惯了,早已经习惯了这帮蚊子苍蝇在耳朵边嗡嗡,虱子多了不觉得咬,也没和他们较真。

    但如今他不在京城,反而没法不介意,朝堂上斗的厉害,新党把旧党骨干都斗到边地或者岭南去了,又开始了内斗。

    赵煦当政之后,新党骨干李清臣出任中书令,协助章惇变法,本来两个人都是新党头领一样的人物,可不知为何,他们之间也有了嫌隙。

    李清臣没斗过章惇,被贬出京城,去了大名府。

    这件事给杨怀仁的触动非常大,哲宗朝党争不断,却没想到他们斗到了如此地步,新党内部也斗的如此厉害,对自己人都这么狠,看来这帮喜欢争斗的文官是真的狠。

    所以这种时候是不敢冒头的,本来朝中就有不少人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万一杨怀仁惹了什么事让他们不高兴了,就算斗不死他也得给他泼一身黄汤子。

    不怕不怕死的莽汉,就怕没了节操的文人,这话真的不假。

    所以杨怀仁跟杭州府要粮也不能太过分,不太够的钱粮,便从武德军这边分一些出来给南康军那边送过去救急,起码先把今年应付过去。

    武德军这边粮食本来也不缺,前边武德军的前身在江南一带闯出来的威名那可不是假的,常州府这边也不敢克扣武德军的粮饷。

    加上不断的有地方豪绅自愿捐了不少钱粮出来犒劳将士们,武德军这边也一直很富足。

    广德军也是藩军,比起南康军来可就厉害多了,广德军指挥使石猛是将门之后,御下甚严,所以一万五千人的广德军在南方军队里就算是比较强悍的了。

    石猛他老爹是开国国公,这些年广德军利用屯田竟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一点倒是让杨怀仁非常佩服。

    大宋藩军厢军众多,一个个的对国家都是往死了喝血的,能有个自给自足的广德军,确实让杨怀仁很欣慰。

    至于昌国军,那就是市舶司衙门的人马了。

    昌国军驻军舟山岛,作用是护卫沿海商船,建制八千人,实际也就四五千人,全部是水军。

    昌国军这边也不用杨怀仁操心,市舶司衙门油水多的是,昌国军虽然战力一般,但只是护卫海运,也足够用了。

    其他各州地方厢军,也有不少,各州人数从几百到两三千不等,加起来也有数万之众。

    这帮厢军就是打不了仗的军队了,不过这些人也是杨怀仁要改造的重点,不敢说把他们从一帮废物改造成能战之军,起码不给地方官府添麻烦也才行。

    扬州厢军这时候就成了试验田,只要杨怀仁的办法在扬州厢军里能用,能起到正面的效果,杨怀仁觉得是可以在其他州的厢军里推行的。

    也许其他地方厢军里也有不少像李朝仁一样的人,如果能把他们挑拣出来,估计也能有个几千人。

    把这几千人编到武德军中去,也是对武德军的有力补充,至于其他的早烂到骨子里的厢军士卒,杨怀仁也没多少办法,总不可能把一帮流民训练成军队。

    有些人生来就是狼,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把牙齿磨锋利了而已,有些人生来就是羊,你再怎么练或者改造,也不可能变成狼的。

    这么多事,指望杨怀仁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他也是血肉之躯,说白了还是个正常的人类。

    所以这时候兄弟多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杨怀仁只负责制定方略,具体的事情,就让兄弟们放手去做。

    也不怕没有经验或者试验的时候出岔子,正确的的道路一向就是在披荆斩棘或者不断摔倒爬起来的过程中才找到的。

    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钱粮,指望地方官府也不够,好在童贯和岑孝年很有眼力见儿,不知如何鼓动了好多地方的富商和乡绅,给予了杨怀仁极大的支持。

    江南这种富庶的地方,自然就有它特有的好处,富人多,也不用去费力说服他们。

    这就是杨怀仁扳倒了赵献球的额外福利了,那些江南商贾们少了赵献球的压榨盘剥,自然节省了不少的成本。

    有了禁军前边的大规模剿匪,江南的匪患暂时变得无影无踪,所以无形中给他们减少了不少的额外损失,让他们的生意变好了不少。

    所以这时候他们便自愿拿出一些钱粮来犒劳武德军,这才让杨怀仁的大计划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撑。

    陆地上的山贼水匪们暂时不见了踪影,但海上还有一些海盗,这年头海盗还没发展的太壮大,不过海商们还是要多给他们缴一份平安钱的。

    杨怀仁为了进一步拉拢海商,便决定把海盗的祸患也一齐清除掉。

    只可惜武德军和江安军都是陆地上的军士,出海剿灭海盗似乎不太适用,昌国军那边实力又不太够,一时间里还是让杨怀仁为了难。

    后来还是何之韵给杨怀仁出了个主意,让人给海盗传话,就说北方王杨怀仁打算招安他们,让他们自动来陆地上投诚。

    眼见已经到了十月,杨怀仁便给了他们三个月时间,年前过来投诚的,就算是招安,年后还不来的,那就是摆明了他作对的了,让他们后果自负。

    结果不出一个月,就来了七八百人,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比起情报里说的两浙路沿海有大约三千海盗的数目字,七八百人也不算多,但其实这些人已经是如今剩下的大部分的海盗了。

    招安的计策不算高明,但关键是何之韵出身草莽,知道绿林里是怎么回事。

    有些无恶不作的山贼,是真的杀货,但也有不少人,是逼于无奈才上了山,要不是犯了罪或者遇上灾年吃不饱肚子,谁会愿意好好的百姓不当去当山贼或海盗呢?

    当山贼和海盗可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风光,大口吃口大口喝酒的,那都是戏文里演绎的罢了。

    实际上除了少部分头领,绝大多数中下层的山贼海盗,也是刚刚能吃上饭,而且吃的也不好。

    别以为拦路抢劫就很容易,那些大商大贾的看家护院比衙门里的捕快还厉害,为了抢些财物换粮食吃,不论山贼和海盗也是要付出不少代价的。

    或者换一种说法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山贼或者海盗头子都是自私的,抢回来的财物基本都据为己有,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对手下人大都是管饭而已。

    指望这种人把财物分配给手下,这不做梦吗?

    前头龙武卫和虎贲卫剿匪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山贼头目富的流油,但山寨的财物几乎都是头目们的,小喽啰们也就勉强填饱肚子罢了,偶尔能吃上肉喝上酒,那都是头目们的额外开恩了。

    所以杨怀仁要招安的消息散播出去,海岛上的海盗喽啰们就想着能回到陆地上来生活。

    毕竟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平民出身,背井离乡抛弃妻子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试问有了这样的机会,谁有愿意继续当海盗喽啰被人当狗一样驱使呢?

    于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那些占岛称王的海盗窝子里都发生了些骚乱,普通的海盗想招安,海盗头子不乐意,接着便出现的内讧,最后变成了厮杀。

    海盗也没派兵去剿,便自己内斗死了一多半,身体全乎留了命的都纷纷回到路上来打算接受招安。

    即便那些海盗头子们还打算守着他们多年来打劫来的财富当逍遥岛主,也是光杆司令了,没有人使唤,他们单独在岛上也活不下去。

    杨怀仁也不放心昌国军,便把这些接受招安的人编入了武德军,将来在武德军中成立一支水军的时候,这帮海盗可都是好手。

    当然要拉拢他们的心也不是件容易事,一方面免了他们曾经的罪过,允许他们和陆上的家人相见。

    一方面还要向朝廷上书招安一事,请官家赦免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加入武德军戴罪立功。

    这件事倒是不难做到,大宋山贼多如牛毛是时代特点,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