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7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也早已不是那个莽撞的毛头小伙子,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于是一直以来内心里都是纠结的。

    一方面心想着要尽量把武德军培养成大宋最强的一支军队,另一方面又担忧皇帝忽然变卦,因为疑心而中断了这次军事的改革。

    史云所处的位置,自然不会像杨怀仁一样去考虑问题,他只要看重一个点就好了,而杨怀仁却要看全了一个面才行。

    何况杨怀仁当初让黑山给林莽部族传话,给他们承诺了诸多好处,也并没有打算真的让他们真正做到平等。

    将来许多的部族从林莽中走出来,必然要和眼下的交趾农民形成争夺土地的局面,这必然形成了矛盾点。

    部族与部族之间,有功劳也没功劳,所能得到的好处,分到的土地,自然也是不同的。

    也正是因为有不同,也让他们之间有了差距,而有了差距,必然会引起部分部族的不满。

    而有了不满的情绪,也就容易形成新的矛盾了。

    不管是部族和交趾人的矛盾也好,还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好,杨怀仁都是刻意安排了这些矛盾点的存在的。

    目的就在于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才能在让交趾变为交州的过程中,减少大宋统治交州的压力。

    让交趾人和部族之间内耗,宋人出面调停,维持一种平衡,一方面让他们相互削弱,逐渐消耗多余的力量。

    一方面大宋也不断教化这些人,慢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点杨怀仁还是清醒的,知道绝不能操之过急。

    所以眼下对林莽部族的使用上,就要谨慎小心了,要用,但不能全用,而且要用的巧妙,让他们帮上忙,却一定要他们懂得分清主次。

    杨怀仁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还是要用,毕竟武德军的数量就这么多,必须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解决于静昶虽然势在必行,却不能因小失大,杨怀仁觉得有些话还需要单独跟史云讲明白,才能让他按照计划行事。

    “史云,明日从你部点一百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不过本帅有句话可要事先给你讲明白,灭于静昶事小,救大宋的百姓事大,你可要分的清楚。”

    史云心中大喜,忙喏道,“末将得令。请大帅放心,末将一定不负众望。”

    杨怀仁点点头,接着对众将道,“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交趾地方势力来投诚,咱们要尽量接纳,但绝不允许他们乱开条件,或者胁迫宋军。

    这样一来,咱们的人手也就会显得不够了,那必然会利用当地的林莽部族去帮咱们解决问题。

    对于林莽部族势力的使用上,也不能滥用,要谨慎小心,绝不能留后患。

    军中将士,这几日里有骄躁之风气冒头的迹象,这并不是好事,希望诸位回营后各自约束手下将士。”

    众人知道杨怀仁这些话说的认真,绝不敢不当回事,忙起身唱喏。

    众将各自回营,杨怀仁才终于能喘口气休息一下。当大帅确实很威风,但要操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一个月来杨怀仁身后感悟。

    之前武德军在驻地训练,杨怀仁还真是可以撒手不管,但现在真带兵出来打仗,他可就没有那么悠闲了。

    ……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杨怀仁原本还打算年前能回到大宋和家人团聚,过一个团圆年。

    可现在看来,交趾的事情绝对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顺利,实则危机四伏,他现在还没到掉以轻心的时候。

    每当每日躺下来休息的时候,闭上眼睛便会看到老婆孩子们的面孔,当了爹的人一定都有同样的感觉,离家在外,最想念的便是家中的孩子们。

    孩子还小,但在这个年纪,却是一天一个样,杨怀仁这一出门,大概要几个月见不着他们,怕是回到家再见了他们,和现在想象里的样子又要不一样了。

    大官最是调皮,加上二丫头这个女汉子,带的家里几个小的淘气的不成样子。

    母亲最是疼爱几个孙子孙女,又不让韵儿她们几个严加管教,孩子们没了约束,就更是调皮捣蛋。

    杨怀仁虽然觉得调皮捣蛋是孩子们的天性,但儿子也就算了,女儿要是也跟着她们的姑姑学着成了女汉子,杨怀仁就要担心将来她们不好找婆家了。

    鬼姐还大着肚子,年后也该生产了,杨怀仁特希望将来的孩子能随他,长的像个汉人多一些才是好的。

    万一随了母亲的蓝眼睛高鼻梁,怕是在大宋要遭多少白眼。

    还有那些契丹仆子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走他们……

    。

第1580章:五军大战(上)() 
    交趾人打仗很有意思,这大概跟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打仗,自然是在广阔的草原上骑兵对骑兵,也不讲究什么阵势或者战略,用一种最野蛮的方式厮杀,谁的骑兵更强谁便容易胜出。

    到了中原,骑兵依然是最强悍的兵种,只不过因为中原战马少,骑兵实际上并不是作战的主力,而常常作为战略性的兵种来使用,比如突袭。

    更多的,则是不同作用的步兵摆开阵势,比拼的除了单纯的武力之外,还有军略和战术。

    兵将的数量还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军略和战术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兵将数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谋略才会起到最关键的影响力。

    汉人的军事文化里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这都是军略里的一部分,对战争局面和结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兵种上来说,也相对复杂,除了骑兵之外,近战的还有刀盾兵,长枪兵等等,远程攻击的有工程兵(投石)和弓弩兵等等。

    多兵种的配合运用,在很早的兵书里就有大量的战例和理论性叙述。

    在交趾和中南半岛以及附近的岛屿国家,他们也效仿中原的战争文化,对兵种进行了划分,也讲究军略和战术的应用。

    只不过由于这年代这些地方大多数还是大片的原始密林,其实某些兵种的划分只是照葫芦画瓢的模仿罢了,实际应用上他们还很不擅长。

    加上特定的气候条件,战争的规模是很难发展到很大的。

    像李乾顺和李乾礼这样的皇族后嗣,早就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尽管如此,他们的兵将数量也十分有限,能有一万人的军队就已经算是很强大的所在了。

    而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一万人就算没有吹嘘的成分,真正的作战部队数量也要腰斩一半,更多的是不具备实战能力的军卒。

    所以李乾顺、李乾礼和黄萩之间的混战,笼共也就一万多人,挤在一个并不大的环境里大乱斗。

    李乾顺对李乾礼没有谦让他这个兄长很是不满,大骂李乾礼,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李乾礼自然不会有什么愧疚,回应说大家都是李氏皇族的子孙,谁都有资格去继承祖宗的权力。

    黄萩的想法很简单,在他眼里只有二李对他形成了威胁,觉得只要能消灭了二李的势力,交趾境内便再也没有别的势力可以跟他叫板。

    黎氏和丁氏在军队上能力不足,或者说原本就没打算掺和到这场争斗中来,他们更愿意坐山观虎斗,要么在特定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要么做随风倒的墙头草。

    战斗的局面很是有意思,李乾顺还想着能先拉拢李乾礼,把外姓人黄萩给干掉,然后他们再决斗,这样一来,起码交趾郡王的头衔不会落到姓黄的手里。

    但李乾礼假意合作,却在最紧要的时候背叛了他的二哥,反倒联合黄萩,对李乾顺反戈一击。

    李乾礼自觉他很精明,他觉得争夺交趾郡王继承人的争斗里,李乾顺才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黄萩似乎并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只要把李乾顺的势力大幅削弱,他有足够的把握把鲁莽的黄萩干掉,在交趾便再没有人能威胁他的继承人地位。

    战斗的场面从一开始就很惨烈,在格金河和红河之间,从封溪城到西于城的二十里的范围里,三军打作一团。

    李乾顺因为腹背受敌,损失惨重,最先退出了战圈,打算回他的大本营重整旗鼓,可半路上却被忽然杀出来的丁焕福截杀,被砍下了脑袋送到了李乾礼手里。

    李乾顺如何也想不到,原来对他最是恭敬的丁氏一族,在他失势的一瞬间便背叛了他。

    丁焕福这样做也是向李乾礼示好,在他加入了李乾礼的阵营之后,黄萩也紧急联络了黎文英,竟说服了原来和他最是不对付的黎氏家族加入了他的阵营。

    黎文英本也不想这样,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帮助黄萩,是因为他怕黄萩被李氏和丁氏两家联合剿灭之后,李丁联军转过头来就来对付他们黎氏。

    四大家族全部都加入到这场争夺交趾郡王之位的大战中之后,战斗便进入了白热化,在不大的区域内,集中了交趾地方上最强大的军队。

    他们从太阳升起杀到太阳西下,不知多少交趾军卒在大战中命丧黄泉。

    在大战之地格金河下游观望的宋军,也发现格金河的河水都变成了淡淡的红色,可见战斗场面是多么惨烈。

    小七每一日都带着宋军负责侦查刺探的斥候,从战场上带回来战况的消息,杨怀仁看着那些战报,心里很高兴。

    看来四大家族是已经拼了命了,几乎把所有的家族军队都带了出来,开战也才不过三天,根据前方斥候的判断,已经有过万交趾军卒死于这场战争之中。

    而受到影响的交趾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原本格金河两岸的富庶土地,都因为战争而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躲避战祸而背井离乡的交趾百姓以数万计,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向升龙城方向逃难。

    杨怀仁为了应对数目庞大的难民潮,从宋军已经实际控制的格金河下游的一些城镇晋级调运粮食等物资。

    陈翔带领交趾官员在升龙城外的平坦地面上搭起帐篷,垒砌灶台;圆法大师和玄参再次合作,组织起医疗队伍,大家协作配合,共同应对难民潮的到来。

    难民来到升龙城外之后,一开始见宋军控制了升龙城,也得知李乾德早已经过世之后,还有些抵触情绪。

    但后来从城内外的百姓口中得知事情的经过之后,又知道是杨怀仁组织起了营救难民的整个计划,便把宋军当做亲人一样看待了。

    解决难民潮,确实耗费了大量的财帛和精力,不过杨怀仁不在乎这些,消费财帛本来就是交趾朝廷的国帑,而精力嘛,相比他即将得到的民心,就更不算事情了。

    杨怀仁和宋军的声望也与日俱增,在军、政和宗教三方的努力下,并没有出现大批难民得不到帮助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这便让交趾人对杨怀仁的崇敬渐渐变成了拥戴。

第1581章:五军大战(中)() 
杨怀仁这边,大家也非常紧张,宋军将士们也早就做好了加入战团的准备。

    不过杨怀仁还是非常冷静,他在中军大帐中做了一套沙盘,不断地和麾下将领在推演不同的局面和结局,然后才能做出最佳的决断。

    从军队数量上看,李乾礼和丁焕福的联军似乎占据了上风,但从军队质量上看,黄萩和黎文英的联军似乎要强一些。

    所以在李乾顺一军被歼灭的情况下,四军分列两个阵营,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实力上的平衡。

    大战进行了四天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天的休战,李丁联军和黄黎联军都向对方派出了使节,试图说服对方投降。

    如果是一方占据了战争中的绝对优势,或许强势的一方这么做还有用,但在势均力敌之下,劝降就变成了一种挑衅和侮辱。

    双方什么礼数和规矩也顾不上了,竟都斩了来使,约定明日一早继续拼命。

    在他们休战的这一天里,杨怀仁也担心他们会停战,于是也向他们四方都派出了使节。

    表面上,这些使节是劝说他们停战,说大家意见不合,可以坐下来谈的。

    但实际上这些使节却暗中告诉四位主君,这场仗打完了,谁能成为胜出者,杨怀仁便把交趾郡王之位交给谁。

    并拐弯抹角地告诉他们,他们如果希望杨怀仁支持他们,杨怀仁甚至可以派出宋军来帮助他们。

    李乾礼和黄萩已经顾不上去考虑杨怀仁的意图了,但黎文英和丁焕福这种心机很深的人,却不能不去考虑杨怀仁的实际打算。

    派去的使节其实是风神卫的人,他们更熟悉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和情况。

    烟鬼对疑心重重的黎文英说道,“黎氏原本就是交趾皇族,我们大帅早先就觉得李氏对黎氏不公,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