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母身边的春儿早已经准备好了一串银钱,放在托盘里端过来交给跪在地上的稳婆,“多谢几位妈妈,这些是老夫人给你们的赏钱。”

    稳婆看见一盘子银钱笑得更是合不拢嘴,又连连道贺,磕了几个头。

    杨母先去看了一眼韵儿,表达了一位婆婆对她的感谢,道了句“受苦了”,看了看小孙女,确认她身体健康,这才笑呵呵地出来,让杨怀仁进去看望老婆。

    杨怀仁进门便冲过去在韵儿浸满了汗水的额头上狠狠亲了一口,“韵儿啊,你辛苦了。”

    何之韵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官人,心情也是大好,竟要起身坐起来。

    杨怀仁忙轻轻把她按了回去,“你歇着。”而他自己则坐在床上把身体靠过去,轻轻地扶着韵儿的头靠在了他的怀里。

    韵儿还有些气喘,她紧紧抓着杨怀仁的手,也不说别的,只说了一句“官人安然无恙的归来就好。”

    其实他们俩成亲也没几年,但杨怀仁感觉和她之间却有种老夫老妻的意思,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多说什么,一句话都暖的人心窝子舒服。

    所以说还是家人好啊,她们不需要你做多么大的官,或者此生有多么大的成就,她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官人和孩子能平平安安,一家人能健健康康。

    虽然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但杨怀仁看着韵儿一脸的汗水,知道她生孩子依然是很累的,于是帮她轻轻擦拭了脸上的汗珠,然后轻拍着她的肩膀,想让她睡一会儿。

    韵儿也确实累了,在丈夫的怀里渐渐沉睡了过去。

    杨怀仁等她睡着,才轻轻把她放在床上,三月里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怕她生产后身子弱着了凉,给她盖好了被子掖好了被角,才踮着脚退了出来。

    小女儿已经被奶妈抱到了隔壁的房间,生下来她只是哭了几嗓子,便又贪睡了过去。

    杨怀仁瞧了瞧小女儿的样子,和她母亲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忍不住脸上泛起了笑意。

    杨母在旁边看着小孙女一样的眉开眼笑,“儿子,如今你已经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了,趁着年轻你在努把力,争取生上十几个,不用怕娘抱不过来,哈哈……”

    杨怀仁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了,本来也没想生这么多的,可身体好没办法,老婆们也争气,杨家将来人丁兴旺,不由得母亲不这么开心了。

    不过要是像母亲说的生那么多,他还真是没想过,光想着多生养本也没错,不过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都要操心的。

    将来孩子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心中非常介意,虽然嘴上说以后把孩子们养成纨绔子弟也就是了。

    但在他心里,还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有各自的事业,不求多么辉煌,但求人生变得充实起来。

    他看着孩子想了一下,对母亲道,“孩子就叫杨婉君吧,小名就叫小燕儿。”

    再出来的时候,便是兰若心拉着他去吃饭了,自从他回到家,还真是粒米未进,这会儿也肯定饿了。

    其余众人似是知道什么意思,掩嘴笑着各回各屋,杨怀仁也没什么可躲闪的,人之常伦嘛,没什么可害臊的。

    半年没碰过女人了,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年轻男子来说,还真是有点憋得慌。

    在兰若心屋里胡乱扒了几口饭,便要白日宣淫,若心嫁给杨怀仁这么久,也早就不在乎这些事情,自然是迎合着官人。

    此处省略两万字……

    整整一下午在房间里腻歪,杨怀仁也不觉得累,似乎精力太过旺盛,晚饭后陪着大肚子鬼姐温存了一会儿,又去了铁香玉房里覆雨翻云。

    而晚上,则是睡在莲儿房里,又是一夜春暖花开,此处又要省略几万字。

    说来也巧,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迎春花便真的开了,而且开的火红灿烂。

    杨怀仁知道弟兄们离家这么久都是刚刚回家,今天肯定都起的很晚,所以打算隔天再去拜访几个兄弟们家中的长辈和嫂嫂。

    江南的地方官也都是懂事的,三天之后,才登门拜访,杨怀仁也支应着他们,大多是些人际关系中必须有的客套。

    他关心的其实还是江南三大内府衙门,小生子公公虽然名义上不是漕运衙门的最高长官,但他却掌握了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这跟他的个人能力以及杨怀仁这个靠山是分不开的,漕运衙门在他的治下比之前赵献球时期还要好,朝廷很满意,便默认了袁老公公将来退休之后,由小生子接任首领太监的事情。

    小生子公公如今意气风发,但他也没忘了他有现在的一起是托了谁的福,对杨怀仁毕恭毕敬,不敢又任何托大的意思。

    岑孝年和童贯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原本就是在杨怀仁这棵大树底下乘凉的。

    织造这一块杨怀仁管不着,他最关心的还是市舶司这边,岑孝年还是很有能力的,只不过以前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了和赵献球争斗上。

    如今他没有了敌人,身边都是朋友,大宋整个海运上的政策也趋于越来越放开,市舶司的重要性和以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特别是造船厂,新的一年虽然没有了给武德军打造战船的压力,但造船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之后,而且造的船也有一大部分是战船。

    或许是杨怀仁的新式战舰和新式水军在交趾的大胜给了朝廷很大的启发,朝廷如今也开始重视水军的建设。

    北方的渤海军、江南的昌,岭南的归德军等水军在将来也都将装备一部分新式的战船。

    尽管规模上还没法跟武德军相比,但即便增加三四艘新式战舰,在整体战斗力的提升上也是显而易见的。

    。

第1615章:有钱真好() 
朝廷在庆功,宫里的皇帝也在庆祝,忽然多出价值近千万两贯的金子银子来,自然大家都高兴。

    正是变法层层推进的阶段,有了钱,朝廷自然好办事,而皇帝的内库里从新充盈了起来,皇帝也没事盘算着拿出钱来修葺一下宫里的殿宇,顺便改造一下花园什么的。

    只是庆祝大宋又一次开疆拓土的时候,却少了当事人杨怀仁和武德军。

    作为前武德军的监军,吴大人自然也是可以代表的,只不过朝堂上的重臣们其实对武德军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还是钱。

    钱真是个好东西啊,以前他们也是曾经视钱财如粪土的,可说一套做一套往往是他们这种人的常态。

    在外人面前自然要做出一副清廉的样子来,但私底下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哪个不想着家里这些“粪土”堆积如山呢?

    尽管钱不是属于他们个人的,但他们平时做起事来,也时常因为朝廷总是捉襟见肘拿不出钱来,让他们处处受困。

    如今不同了,这么大一笔进项可以让他们做好多事,每个人都在迎合着皇帝的变法思潮,然后以此步步高升。

    黄公公升官了,从一个专职伺候皇帝大小解的公公变成了御膳房总管太监,这职业跨度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只是搞不懂他伺候皇帝吃饭的时候,皇帝会不会有什么违和的感觉。

    这些且不去不管,人家黄公公算是个知恩图报之人,皇帝什么时候来了兴致问起杨怀仁在交趾之事,黄公公都一一作答。

    当然,除了他吐得没个人样不提之外,其余的事情他总是捡好的说,连杨怀仁装神弄鬼玩行尸走肉那一套计策,从他嘴里讲出来,都有了些神话传说的味道。

    赵煦倒是很喜欢听这些事,也不管行尸走肉是多么恶心,照样边吃边听,而且胃口还很好。

    吴监军自然也明白他为何有了光明仕途,虽然他已经不在武德军了,但他和武德军以及杨怀仁的关系,他心里依旧明镜儿似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加上蔡卞对杨怀仁的一番解读,让朝堂上的那般大佬们对杨怀仁的戒心也消除了不少。

    后来传来杨怀仁和安国公主交恶的消息,便更让皇帝和朝中重臣们放心了。

    消息是如何传跑偏了的,杨怀仁反正是搞不清楚,不过既然目的达到了,他也不会在乎这些。

    风神卫的规模扩大的很快,有了生意能自给自足之后,快速发展也就成了必然,原因嘛,自然还是因为有了钱。

    钦州的糖霜生意进展不错,糖厂也开工了,每天都有大批的糖被生产出来,只等史云带着黑人和船队归来,便可以往辽国贩糖。

    杨家其他的生意也都不错,家里有本事的管事一大群,杨怀仁早已经认不全了,这些事都是韵儿和莲儿她们几个打理着,早已不用杨怀仁操心。

    后来杨怀仁想了想,如今他趁多少钱,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偶尔莲儿给他看一眼账本,他也懒得去看那一串早已失去了具体意义的数字。

    钱多真好,这是实话。

    杨怀仁不但自己家过上了好日子,也让朋友弟兄们过上了幸福的好生活,跟着他吃饭的庄户和生意人就更多了。

    也许那句“国是千万家”的歌词唱的真的好,国就是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

    像杨家一样的家日子过的好了,钱多了,国也就富了,只是从富到强,还需要一些时间的积淀。

    杨怀仁又闲了下来,被皇帝和朝廷遗忘的感觉,对他来说没有一丝丝的失落,反而感觉非常良好。

    在家陪陪母亲,带带孩子,来了兴致便自由自在地做些没羞没臊的事情,小日子还真是神仙都羡慕。

    偶尔杨怀仁也会一个人躲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就那么闭上眼睛静静的躺着,睁开眼是广袤的蓝天,闭上眼便是心中的梦想。

    偶然他有了一个很惊讶的想法,大宋的社会经济发展真的太厉害了,竟让他有了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错觉。

    想想六百年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才产生,东方的泱泱大国真的比他们要早很多。

    只不过因为一场战乱打断了这个发展的历程,要不然中国早在几百年前就玩帝国主义了。

    如今舰船的技术上大宋也是全球首位的,说不定日不落帝国会提前几百年诞生,当然这个名头也换了主人。

    杨怀仁天南海北的想了很多,想的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大宋的纸币都已经诞生了,尽管现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货币,但这个过程或许用不了一两百年。

    再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他再把他知道的后世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商业货币体系拿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但想归想,一阵凉风吹过额头,杨怀仁也清醒了不少。

    英国能圈地剪羊毛工业革命,是因为英国就那么大点,最关键的是原来的土地主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家。

    可这一套在大宋却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文化里重农轻商的思想深入人心,即便如今的大宋商业发展产生的生产值早就远超了农业产值。

    但这种和历朝历代格格不入的经济方式发展到极端,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际情况也说明了一切,有钱人把财富用在了享乐上,却并没有把钱用在正地方。

    文化科技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可社会风气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土地主和商人之间缺乏有效的链接,起码圈地剪羊毛的事情在大宋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一个人口大国,最基本的还是粮食,所以土地在任何人眼里看的都非常重要。

    问问那些商人们,即便是他们自己,也是在经商赚钱,然后在老家买地屯田。

    杨怀仁忽然想开了,时代的发展必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必然需要更多的现实基础,他梦想里的某些太超前的东西还不会轻易实现。

    所以他也越来越淡然,有钱真好,简简单单就很好,新时代自然会来临,他不用着急。

    。

第1616章:再添新丁() 
转眼来到三月份,杨府再添喜事,鬼姐生了。

    不知道是不是游牧民族的身体都比较泼辣,这一次喜得贵子的经验,让杨怀仁都感觉太突然。

    突然的不是鬼姐生了孩子,而是鬼姐生孩子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郎中给算的预产期还差几天,鬼姐挺着大肚子在杨怀仁的搀扶下正在花园里散步。

    忽然间鬼姐觉得哪里不对劲,并不是感到难受或者痛苦的那种不对劲,杨怀仁往下边一看,才惊觉鬼姐的羊水破了!

    尽管不是第一次经历这些,可杨怀仁还是紧张的吱呀乱叫,抱起鬼姐就往回跑,鬼姐似乎没有什么感觉死的,一路上依旧含情脉脉地望着杨怀仁。

    还说了一句,“官人,咱们的孩子终于要降生了,官人觉得他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国之君啊?”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