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急于询问,也是因为黄泉出现的太突然,也太不合时宜了。

    当初黄泉跟杨怀仁去交趾立了功劳,给赵煦的内库带回去许多银钱,自然是立了大功的。

    他也从一个专职伺候皇帝出宫如厕的公公,成了负责宫中采买的太监总管,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这种职业生涯上的变化,就等于是人生飞跃了。

    一个宫中的太监总管,忽然出现在杭州,还是中秋佳节的夜里造访杨府,这也太奇怪了,如果不是宫中有什么大的变故,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黄公公稍稍平静了心情,才屏退了众人,杨怀仁也吩咐亲卫出门,当房间里只剩下杨怀仁和黄泉的时候,黄公公忽然开始脱衣服。

    杨怀仁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才发现黄公公并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脱掉了外袍,从他贴身的内衬衣物里,撕破了一个缝死了口袋,从中取出一封信来。

    黄公公小心翼翼把那封信双手供到杨怀仁面前,“王爷看过这封陛下的亲笔书信,便什么都明白了。”

    杨怀仁早猜到了这封信被黄泉藏得这么隐秘,便应该是赵煦给他的密旨。

    杨怀仁走到油灯下坐下,仔细把信封打开,取出三页纸的信笺来认真阅读。

    第一眼看到信笺上的笔记,杨怀仁就皱起了眉头,那字迹他倒是很熟悉,的确是赵煦的亲笔。

    只是字写的已经失去了赵煦以前年轻有力的样子,而是显得字很虚浮,说明写字的人身体状况不佳,使不上劲。

    几处本不该断笔画的地方,赵煦这种书法很好的人竟也写断了,明显这些地方是后补过的,更说明了杨怀仁的猜测——赵煦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信里的内容倒是相对简单,一上来先细数他和杨怀仁之间的亦君臣亦朋友的情谊,搞得杨怀仁十分尴尬。

    杨怀仁心说这都啥时候了,你的身体都啥情况了,还不赶紧说正事,扯那些也太耽误时间了。

    看到第二页,赵煦才进入正题,他自知他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而他身后又无子为继,感叹天意弄人。

    如今唯恐晚节不保,整日担心有人要篡夺他的皇帝之位,连那些朝堂上的近臣他也看谁都不像能信任的,只得写一封密信,信中夹带一份手书密旨,招杨怀仁带兵进京勤王。

    第三页纸便是正式的密旨了,上边说任命杨怀仁为枢密院参知政事,同时擢升杨怀仁为左卫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另特诏武德军还为龙武、虎贲两卫,重归禁军编制,令左卫大将军杨怀仁率龙武、虎贲两卫禁军五万之众立即进京。

    旨意其实很简单,但简单的内容里,却是包含了太多的信息。

    先说枢密院参知政事,枢密院在北宋的行政体系里,就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可以说是军政方面最高的指挥机关。

    枢密院参知政事,也就是枢密院中的最高领导了,相当于军委会主席,不过因为出于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必要,这个职位不会由一个人来担任,而是有多人同时担任。

    按照当时的习惯,由朝中几位宰相和大学士同时担任,民间一般听到枢密院参知政事这个职位,就会理所当然的当做此人是朝中的宰辅了。

第1717章:皇帝的密旨(中)() 
所以这个职位,除了在大宋开国年间由武将出身的大功之臣担任过之外,到后来近百年里一直都是文官来任职的。

    仁宗年间北宋著名的将领狄青,地位已经是独树一帜了,即便如此,狄青将军最高也只是担任过没有实权的枢密院副使而已,而正职,是从来都没有武官担任过的。

    杨怀仁是御赐的同进士出身,可以说是文官入仕,但后来杨怀仁可没怎么当过文官,办的却一直都是武官的差事。

    从这方面来说,杨怀仁实际上是个高爵位的武官,更接近勋爵将门的那一帮人,赵煦让杨怀仁这样的身份来出任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差事,有点破格任命了。

    再说左卫大将军,这个差事是中枢之外最高的武将职位了,一般只有禁军的最高统帅,才会任命这个正二品的最高武职。

    之前杨怀仁的右卫将军名头,是出征时才任命的出征军的最高武职,品质也非常高,像是从二品上的。

    不过这个职位一般是暂时性的,平时若是被皇帝任职,基本商业相当于一个虚职,只有名头,手里是没有军权的。

    杨怀仁当时领兵下江南,后来又率军征伐交趾,才被赵煦封了右卫将军的名头。

    后来得胜归来,赵煦特意没有收回,目的也很明显,一是让杨怀仁在外有一定的军权可以不受某些文官大员太多的挟制,二也是方便杨怀仁的练军强军计划。

    所以右卫将军的名头实际只在武德军中有效,其他地方也不过是个唬人的名头罢了。

    从右卫将军到左卫将军,虽然两个职位只有一字之差,品秩也只差了半级,但实际权力上,确实天差地别了。

    右卫将军只能管制几军几卫或几厢的军卒,左卫将军却是禁军最高统领了,麾下将士二十余万。

    而且赵煦的密旨里特别说了赐封杨怀仁的这个左卫大将军可以统领大宋的兵马,这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第三件事,赵煦特诏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的编制序列,这也是大宋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当初龙武、虎贲两卫禁军为什么会撤卫改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赵煦现在消除了心中的成见,打算让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编制,实际上就是给了地方军队进京的权力。

    地方军进入京城百里范围之内,那都是死罪,也只有把武德军重新编入禁军,这些将士们才有资格进京。

    杨怀仁看到那个数字,也是心中苦笑,按照正常的编制,武德军由原来的龙武和虎贲两卫改编而来,基本编制只有一万六千人。

    就算加上新成立的武德军水军,也只有两万二千人的编制而已。

    实际上武德军里也从来没有严格的人数编制上的限制,这早在武德军最初被改编之后,杨怀仁是向赵煦汇报过的。

    正是因为赵煦知道杨怀仁出于练兵的需要,也就没有在意,还特别嘱咐兵部给武德军发发放粮饷,也是一支按照三万人的数额。

    武德军这些年不断壮大,从江南吸收了很多湘军中的精英将士,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赵煦心里也是有自己的盘算,密旨里说武德军五万之众,也是他心中对武德军人数上的判断。

    杨怀仁之所以笑,也不是因为赵煦知道了武德军的超编,而是因为武德军超编的已经不仅仅是五万人了。

    单是武进和衡山两座大营,就有近五万步军,两万骑兵,加上一万余水军,武德军的将士全部加起来早就超过了八万人。

    当初暗中投资的海商生意,就是为了武德军的后勤保障,这些年海商贸易蓬勃发展,以黄百万和白银海为首的新一代海商代理武德军的生意,那可是赚了不少钱。

    不管是引进的优质占城稻种,以及木材等各种生意,那都是利润最高的海贸生意,这份钱养这八万多人,已经足够了。

    杨怀仁偷偷在想,如果赵煦知道武德军不仅仅是五万之众而是八万多人,不知道他的心情会怎么想。

    就拿禁军来说事,虽然禁军编制号称二十余近三十万人马,可其中真正能上阵作战的将士,也就一半多人,绝对不超过三分之二。

    而且杨怀仁有很大的自信,如果用武德军的八万人和所有禁军来一场大战,恐怕禁军根本不是武德军的对手。

    等杨怀仁面北而拜,算是接受了这份密旨之后,黄公公忙过来说道,“请王爷抓紧动身吧,陛下他……陛下他……”

    “怎样?”杨怀仁急问。

    黄公公老脸憋得通红,却说不下去了,杨怀仁心说皇宫大概是心急想说陛下他可能快不行了,可转念一想这种话又不是他一个太监可以随便说的,这才紧咬牙关憋了回去。

    杨怀仁算算,离那个他担心的日子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按说赵煦不应该现在就不行了吧,可看皇公公一副便秘的样子,猜想赵煦的身体状况可能真的不大好。

    他安慰道,“黄公公莫急,我既然接了陛下的旨意了,一定会尽快进京的。

    只是你也在军中呆过一段日子,应该知道大军又要改编又要立即出发进京,这是一项很大的工作,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何况武德军如今八万余众,太高调进京的话,恐怕要惹得天下大乱了。”

    “八,八,八……”

    黄公公听到“武德军八万余众”,惊得说不出来,叭叭叭个没完,搞得杨怀仁好像赚人家便宜似的,可被一个太监喊爸爸,他又被喊的浑身不自在。

    杨怀仁笑道,“黄公公莫要惊慌,这一点陛下知道一些,只是没猜到武德军人数已经这么多了而已。”

    黄公公这才闭上了嘴巴,心说那个五万的数量,还是赵煦询问他的时候,他为了让皇帝安心,才往多说的一个数字。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武德军早已经八万人了,短短五六年,人数几乎翻了近三倍,这无法不让黄泉心惊胆颤。

    杨怀仁道,“军中主要将领正在府上过节,本帅今夜便把密旨示于众人,让诸将明日起抓紧准备,争取半个月内,大军开拔!”

第1718章:皇帝的密旨(下)() 
回到正堂,杨怀仁从兄弟们的表情上便知道他们也是好奇的紧,很想知道究竟来了什么人让杨怀仁半途离席。

    杨怀仁也没打算卖关子,直接把皇帝给他下的密旨拿出来给大家传阅。

    天霸弟弟大大咧咧,自然接过来便看,乍一看见信上的字迹,便随口说着,“皇帝老儿的字写的也不过如此”。

    黑牛哥哥皱了眉头,虽然在场的都是自家兄弟,可天霸这小子说话总是没头没脑的,终归是不妥的,忙刻意咳嗽了两声。

    天霸弟弟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忙收了声仔细看了一下密旨,看完挠了挠头,好似有什么想法,但怕他又随随便便说错了话,却也忍住了。

    像徐泾这样的将领可就没有天霸弟弟那么轻松了,接过密旨的时候也要先面北而拜,然后才恭恭敬敬地接过来,小心翼翼的展开观看。

    等密旨在众人之间都传了个遍,重新传回到杨怀仁手里,他问道,“诸位怎么看?”

    大家脸上都有疑惑之色,倒并不是怀疑这封密旨的真实性,而是对于密旨上皇帝给杨怀仁下的几道指令,感觉太奇怪了。

    要说杨怀仁被拔为枢密院参知政事这种事已经太怪异的话,那么把武德军从禁军裁撤成藩军又重新升格为禁军的事情,任哪一个武将看来,这都太匪夷所思了。

    而且密旨里说让杨怀仁率领武德军进京,这就更是骇人听闻。

    外头人不清楚,武德军中的将领是知根知底的,武德军可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藩军那么简单了。

    就算不提武德军中人员多达八万余人,光是武德军配备的火药武器,也是十分危险的。

    皇帝一句话就让这么危险的一支军队进京,大家考虑的也不仅仅是皇帝对杨怀仁有多么信任的问题,而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会怎么看?还有京中的禁军将领会怎么看?

    另一方面,如果皇帝是真的要武德军进京,那么一定是出了大事了,武德军进京在谁看来都有点进京勤王的意思。

    但他们也担心,如果这封密旨是假的呢?

    万一是哪个想暗害杨怀仁的朝中大佬,故意勾结宫中某个太监,伪造了这么一份密旨给杨怀仁呢?

    那么将来杨怀仁带领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进京,必然有人跳出来声讨杨怀仁,给他扣上一个造反的罪名,到时候就算杨怀仁满身是嘴,恐怕也说不清楚了。

    杨怀仁看着众人狐疑的样子,立即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他心中很欣慰,自家兄弟和属下的将领,能这么为他着想,确实不枉他这些年来对大家的一份真情。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会怀疑,也是因为他们没见过赵煦的笔记,看到密旨上的字迹如此差劲,所以难免会心中起疑。

    再说他们的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密旨里提到的事情,在正常人看来,确实太难以置信了。

    杨怀仁给他们看的是那份密信中的第三页,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详情,因为杨怀仁之前觉得赵煦和他叙旧和诉苦的一些话,属于私人朋友之间的话语,不方便公开。

    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和疑虑,也只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了。

    杨怀仁把另外两页信笺拿出来,再次让大家传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